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目标性复苏治疗消化道穿孔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选择。方法 抽取2015年8月到2017年4月40例消化道穿孔致感染性休克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0)与治疗组(n=20),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治疗组患者予以整体性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65.0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消化道穿孔致感染性休克患者予以早期目标性复苏治疗与整体性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康复率。
关键词:早期目标性复苏治疗;消化道穿孔;感染性休克;临床护理路径
感染性休克是外科常见症状之一,主要致病因素为病原菌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发生感染的主要部位为腹部与肺部[1]。消化道穿孔是一种常见的腹部感染疾病,因此当患者出现该疾病时极易发生感染性休克。目前临床中多使用早期目标性复苏的方法进行治疗,有效的避免器官衰竭症状的出现[2]。然而若想获得良好的预后质量,则必须对患者予以整体护理。本文将重点对早期目标性复苏治疗消化道穿孔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选择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8月到2017年4月40例消化道穿孔致感染性休克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为49-58岁,平均年龄为(53.2±2.4)岁,其中共有11例患者为胃穿孔,9例患者为十二指肠穿孔;治疗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为52-67岁,平均年龄为(56.4±4.1)岁,其中共有14例患者为胃穿孔,6例患者为十二指肠穿孔。纳入标准:①符合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诊断症状。②经治疗后患者仍为低血压状况。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②存在其他器官或脏器衰竭现象。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即对患者进行用药与饮食护理。
治疗组:予以整体护理干预模式,措施如下:
感染性休克护理:由于感染性休克具有特殊特点,因而若采取与普通休克相同的护理方法则将无法获得护理效果,因此需要注意如下事项:①需要向患者家属询问以往的病史,以此与肿瘤引起的穿孔进行区分。②严格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感染性休克而言,患者的心跳频率将会不断加快,并且体温将会不断上升,因而需要加强观察,并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施救。
早期目标性复苏护理:①严密观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即需要加强对患者的CVP、MAPA、ScvO2、尿量与血糖的检测。②加强腹腔的引流护理,患者进行手术后需要在腹腔置管进行引流,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引流护理。护理过程中需要避免引流管发生弯折,同时需要定期更换引流管,以免管内的有害物质倒流而引发二次感染。③制定护理措施,加强并发症护理。当患者手术过后护理人员需要依据患者的情急情况及时为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补液,将补液速度控制在1600ml/h,同时需要为患者输胶体以扩容。
1.3观察指标
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有效:患者复苏,血压恢复平稳并且临床症状消失;显效:患者复苏但血压不平稳,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患者未苏醒,并且临床症状未消失。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患者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为65.0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的比较(例,%)
3.讨论
由消化道穿孔引发的感染性休克对患者将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目前临床中多使用早期目标性复苏的方法进行治疗,该种方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若想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则必须予以整体性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对治疗与休克的护理[3]。由于感染性休克无法与普通休克不同,因此在护理时需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与实际情况予以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如此才能获得良好的结果。同时在治疗过后还需要加强引流与并发症的护理,避免使患者发生二次感染而影响康复[4]。依据本研究结果可知,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达到95.00%,通过张静[5]等人的研究可知,在19例患者中共有16例患者康复,其有效率达到84.21%,本研究结果高于其值,主要原因在于护理人员更加深入的对患者进行了解,并能够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护理方案,因而提升了患者的康复率,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综上所述,对消化道穿孔致感染性休克患者予以早期目标性复苏治疗联合整体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治疗并护理该症状的首选方式,由于本次样本容量有限,因而关于对消化道穿孔致感染性休克患者予以早期目标性复苏治疗联合整体护理干预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周天志,肖锐刚.经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14):2159-2160.
[2]杨宪武,杨宏伟,李红玉,等.超声内镜指导内镜黏膜切除术在上消化道病变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7,37(3):24-25.
[3]卢业才,李启信,林珺珺,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疗效的对比分析[J].安徽医学,2016,37(9):1136-1138.
[4]牛高华,曹艳茹.膈下游离气体误诊为上消化道穿孔6例[J].临床医学,2015,35(2):123-123.
[5]张静,闫代粉,周翔,等.早期目标性复苏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6):1091-1092.
论文作者:李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患者论文; 消化道论文; 性休克论文; 目标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症状论文; 方法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