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泽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2
摘要:鉴于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在工程价值观、目标体系、管理定位等方面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概念:从工程系统整体出发,通过贯穿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活动实现工程全寿命期整体最优的目标。
关键词:工程管理;全寿命期;系统思维;工程系统分解结构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管理理论和工程实践体现,是在全面把握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将工程管理的全部要素在全寿命期的维度上整合集成,力求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系统最优化的目标的新的管理模式。工程系统分解结构是在工程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按功能和专业将工程系统分解为一定细度的功能面和专业子系统而形成的树状结构,它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在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中的重要实现工具,是各项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工作的管理技术支撑。
一、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概念
系统思维(SystemThinking)最早由切克兰德在著名的《SystemsThinking,SystemsPractice》中明确提出,强调把握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强调把思维成果系统化,具有形式多、运用广、创造性强的特点。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将工程作为一类特殊系统,根据不同类别工程的系统特征,从工程系统整体出发,面向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过程,着眼于工程系统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将工程作为多方面联系的动态整体来加以集成管理,以期获得工程系统全寿命期整体目标最优的科学的管理思维方式。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当前项目管理的本质,是指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把研究对象或处理对象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根据不同类别工程的系统特征,辩证对待所研究对象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期达到工程系统全寿命期整体目标最优的科学管理思维方式。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按照工程系统及子系统的目标、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规律来进行的科学思维方式,是系统思维的继承和发展,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贯穿工程全寿命期。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一种面向工程由构思到终结的全寿命期的系统过程的思维方式: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始终将工程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充分考虑内外部要素在全寿命期各阶段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研究系统要素、结构和环境的动态性、发展性和变化性,并试图揭示工程系统全寿命期动态变化的机理和发展规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强调在进行工程系统整体特性与各子系统特性的差异和关联分析的基础上,从工程系统目标的一致性、结构的合理性和功能的整体性三方面人手,通过贯穿工程全寿命期系统过程的管理活动实现工程全寿命期整体优化的总体目标。因此,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按照工程系统及各子系统的目标、联系、结构、功能及其全寿命期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的科学思维方式,是系统思维在工程管理领域的继承和发展,是贯穿工程全寿命期的最重要思维方式和研究工具。
二、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的局限性
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以工程建设阶段为管理重点;以质量、费用和进度目标为核心,并将各目标按照实施阶段和主体进行拆分落实;以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和进度控制为主要管理内容;以管理方法为主体,重视管理工具的使用,如网络计划技术、概预算软件等。这种现实性的管理思维能够基本满足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但是其局限性十分明显:
2.1以建设阶段为管理重点形成了以工程建设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工程价值观,容易产生“为建设而建设”的思想,导致不注重工程的运行维护的要求;对工程的认识是近视的,进而忽视运行阶段工程的安全、健康和可持续性等问题;对运行阶段工程功能和价值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工程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严重不足,并由此造成工程在运行阶段的风险管理,维修和更新改造决策,工程拆除决策等的研究缺失。上述现状也是造成我国大量工程“短命”的原因之一。
2.2传统的三大目标的包容性有限,没能反映工程界的新发展与新要求,如各方面满意、“健康——安全——环境”等。并且,由于工程的价值和效用只有在运行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而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的阶段性、局部性,割裂了工程的决策、设计、建设和运行等主要阶段的内在联系,割裂了各阶段、各层次目标之间的联系,造成工程管理组织的分割、组织目标的不一致和组织责任的离散,造成管理过程不连续。工程管理者只是在工程的某阶段和某个主体或职能岗位上思考问题,参与者只注重局部利益,甚至为了达到局部优化而放弃或背弃了工程全寿命期的目标和准则,使工程的整体价值降低,无法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总体目标。
2.3这种面向工程建设管理和控制的思维模式导致近几十年来工程管理领域的主要研究和应用都仅仅面向建设阶段,定位于满足单一管理者、单一管理职能、单一工程专业。这种定位出自于人们对工程问题研究和解决的需要,使成果有明确的要求和很强的应用性。但视角较低,没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更长的時间跨度和更大的系统性思考、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与工程有如此长的使用時间、承担如此之大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不相符合。
三、全寿命期管理模式的特点
3.1集成性,全寿命期管理的集成包括信息基础和管理过程。不同的管理过程需要大量的信息传递,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辅助,通过数据库的方式实现不同管理过程间的数据集成,这就是信息的集成。
3.2目标性,全寿命期管理模式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多的满足用户的需要,项目根据不同用户不同要求进行动态调整,缩短从决策阶段到运营阶段的周期,提高质量。
3.3协调性,全寿命管理模式的协调性中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十分重要,因为全寿命期管理模式的集成性,所以对项目全寿命期管理进行动态调整及监督十分重要,保证不同阶段的管理人员的一体服务,实现群体活动的信息交换及共享。
3.4并行性,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前一阶段未完成,后一阶段就没办法展开。但是现代的全寿命期管理模式却是并行进行的,所以为了降低实施阶段的需求会更改设计阶段,要保证在决策设计阶段将实施阶段的需求全面考虑。
3.5整体性,全寿命期管理模式在决策阶段就考虑整个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一切从全局出发来对整个管理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而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只是关注自己的领域,很少全面考虑整个系统。
总结
综上所述,全寿命期管理内容丰富且涉及面广,这样的特性要求管理者抛弃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模式,把握好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规律,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最优目标。项目全寿命管理模式具有自身优越性,在实施过程中各方都会直接或间接受益。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和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不单单是一种工程管理思维方式和理论方法,更是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光,成虎.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目标体系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7,37(10):87—91.
[2]梁爽.系统思维的理论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民航管理,2016,(12):24-26.
[3]刘国章.系统思维与现代管理[J].系统科学学报 ,2017,18(2):33—37
[4]成虎,陈群.工程项目管理(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论文作者:周杭阳
论文发表刊物:《房地产世界》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
标签:工程论文; 寿命论文; 系统论文; 思维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阶段论文; 目标论文; 《房地产世界》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