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靖州医院 418400
【摘 要】目的 分析经桡动脉心血管介入术并发症的有效防治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788例经桡动脉径路心血管介入术的患者随机分配为两个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治疗。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中有56 例(14.21%)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中有99例(25.13%)患者出现并发症。说明使用综合干预治疗的实验组的效果明显好于使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对照组(P < 0.05)。 结论 对接受心血管介入术的患者进行个性化综合干预治疗,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术;并发症;综合干预治疗;效果分析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所以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预防与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从1929年,Dr.Werner Forssmann首次尝试心导管术以来,经外周血管介入检查与治疗已经成为目前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流技术,它具有诊断和治疗效果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由于该手术面对的患者、手术径路、操作方法、精度要求有别于常规手术,因此也决定了其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并发症。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我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部分住院患者心血管介入术检查和治疗的并发症情况,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入选标准:①2014年4月~2016年2月住院期间应用介入术检查和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②所有患者心功能介于NYHA I级~ II级,术前已完善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凝血功能,且无明显异常;③术前血压控制标准:收缩压100~159mmHg,舒张压60~99mmHg;术前心率控制标准:60~100次/分;④ 所有手术均由相同第一和第二术者完成。
1.1.2排除标准:①介入检查已排除心血管疾病者;②近半年有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脑出血者;③曾经患有精神疾病及依从性差,不能配合者;④同一患者不重复纳入。
1.1.3入选患者共788例,均随机分配为两个组,一组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每组均有394 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45~78 岁,平均年龄为68.34 ±3.2 岁,男性患者为210 例,女性患者184 例;实验组患者的年龄为46~77 岁,平均年龄为67.34 ±1.9 岁,男性患者为208 例,女性患者186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资料经过数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比性。
1.2 常见并发症
1.2.1 精神心理应激
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失眠、纳差、腹胀、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该并发症可在很大一部分患者当中出现,其发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心血管疾病本身带来的器官功能异常以及患者对于病情的过分担忧和对于手术的不了解或是手术带来的创伤所致。精神心理应激可导致并发症增加、治疗效果不理想、心血管疾病再发或加重、住院日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等,甚至引起严重的功能和器质性疾病,有可能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现代医学模式对于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治疗过程中的地位相当重视,因此对心血管疾病介入相关性精神心理应激的干预治疗就显得相当重要[1-2] 。
1.2.2 穿刺点并发症
主要有疼痛、皮下血肿、桡动脉痉挛、桡动脉闭塞、骨筋膜室综合征痛的发生可能由于局麻不充分、患者精神心理应激导致痛阈下降、多次穿刺损伤血管周围组织、血管痉挛、血管直径小、血管内皮损伤等引起;皮下血肿的发生主要跟术者的经验、患者的血管情况是否良好、是否发生痉挛有关系;经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发生桡动脉痉挛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跟桡动脉α受体分布丰富、穿刺针刺激及精神心理应激有关,穿刺前如果发生严重的桡动脉痉挛,可以通过更换穿刺点解决问题,但是术中发生则可能导致手术操作困难、血管内皮损伤、导管折叠、拔管困难等[3-4];桡动脉闭塞相对股动脉多,主要跟穿刺经验及桡动脉直径有相关性,因前臂有尺动脉和桡动脉双重血供,即使桡动脉闭塞一般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征属于经桡动脉介入手术的严重并发症,由于反复穿刺桡动脉、动脉鞘损伤桡动脉、拔管后压迫不当引起。
1.2.3 心脏并发症
心脏的并发症往往比较凶险,一旦发生则需要立即处理,比如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室颤、严重的心动过缓、心脏停博)、冠脉夹层、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冠脉穿孔、血管迷走反射。上述情况的发生一方面跟患者器质性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一方面跟术者操作经验相关。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很常见,部分患者可出现难以控制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心脏停博,当然,导管操作过程中的机械作用也可能引起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右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可能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而出现严重心动过缓;冠脉夹层、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主要跟患者病变血管的长短、性质、程度、起病病程相关,对于CTO病变血管更加容易导致上述并发症,急性栓塞性病变则更易出现无复流和再灌注心律失常;血管迷走反射容易出现在过度紧张的患者当中。
1.2.4 造影剂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有过敏样反应、心血管反应、肾功能损害。该研究中使用的造影剂为碘海醇,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急性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气促;严重者可出现心悸、胸闷、气促、出汗、休克、哮喘样发作、喉头水肿、窒息、恶性心律失常等;肾功能损害的程度不一,跟患者术前是否存在肾脏基础疾病、年龄、是否使用肾损害的药物相关。
1.2.5 消化道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和溃疡可能跟使用抗血栓药物有相关性,也可能跟应激有相关性。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①术前详细采集病史,完善下列检查:血常规、电解质、心肌酶、肾功能、肝功能、血糖、凝血功能、输血前常规、甲状腺功能、心电图、胸片或胸部CT;②术前规律使用阿司匹肠溶片林0.1g/日、美托洛尔12.5~25mg,2次/日,贝那普利5mg,1次/日;③评估手术的适应证、禁忌症、操作方法、手术风险,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的临床意义及风险,争取配合;④按照术前评估进行手术,术中监测并记录血压、心率、呼吸;⑤术后桡动脉穿刺点加压包扎8小时,复查心电图、凝血功能、肾功能。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治疗,具体包括:
①心理干预:对于患者来讲,最关心的是自己的病情是不是很严重,介入手术有没有危险性和痛苦,能否成功,针对这样的心理特点,应该重视术前医患交流,而且采取患者、家属分别交流的方式,对患者采取激励为主的方法以减轻精神心理应激,首先向患者详细介绍病情,使患者了解心血管疾病发病过程,告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已经相当成熟,尤其是介入治疗有很多优点,比如:无需开刀,仅仅只需要局麻,只需要穿刺血管,就如同静脉点滴,效果很明确而且恢复快;多向患者介绍介入治疗的成功病例,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对家属则客观、实事求是的分析病情及治疗方案,并告知家属心理暗示的作用,争取家属配合。
在患者进行手术前,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况。由于大多数患者对介入治疗缺乏必要的了解,因而容易产生恐惧、焦虑、不安等心理,导致血压、心律出现波动,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应向患者详细介绍心血管介入手术的相关知识,尽可能消除患者的焦虑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
②药物干预:
术前2天每晚口服阿普唑仑0.4mg,术前半小时口服阿普唑仑0.4mg,改善患者睡眠及焦虑状态;术前五分钟预防性使用硝酸甘油200ug静脉推注,预防桡动脉及冠状动脉痉挛;0.9%氯化钠注射液于术后水化12小时,用量为1ml/(Kg.h)。
③术后分段评估法
术后即刻、30分钟、2小时、8小时分段评估生命体征、穿刺点情况可有效避免穿刺点并发症及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
表1显示的是两组的患者在使用不同的干预方法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中有56 例(14.21%)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中有99(25.1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通过表1数据,说明使用综合干预治疗的实验组的效果明显好于使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对照组(P < 0.05)。
3 讨论
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已日益普及和完善,以后将是心血管疾病非药物治疗的 首选方式,将会有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如何避免和降低手术并发症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5].本次研究综合分析了主观和客观的并发症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很多的患者因为精神心理应激带来了不良的手术体验,增加了手术风险,因此,为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应当按照新的医学模式,合理、综合性的干预治疗,做到强化沟通、心理疏导、充分评估病情和手术方式、轻柔细致操作、认真观察心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提高术者的操作技巧、严格监护、合理用药,一旦出现并发症,能够早发现、早处理。该研究采取了综合性干预治疗,在获得手术治疗的同时,降低了经桡动脉介入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使更多的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手术体验。
参考文献:
[1] 刘美慧,吴延庆,龚韧等.应用Endo-PAT评价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4):562-564.
[2] 张文杰,周栋雯,李鑫等.介入上肢垫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636-637.
[3] 闫振娴,周玉杰,赵迎新等.应用血管内超声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术对桡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12):894-897.
[4] 蔚永运,傅向华,孙树印等.经桡动脉和股动脉入径行冠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4):349-352.
[5] 吕永成.高危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及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的疗效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1):123-125.
论文作者:黄海刚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患者论文; 桡动脉论文; 并发症论文; 手术论文; 实验组论文; 发生论文; 术前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