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益气化瘀方对大鼠腰神经根神经再生修复过程的影响(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李涛[1](2021)在《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及对大鼠退变椎间盘Wnt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临床研究通过观察点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功能障碍、腰臀部软组织张力及痛点痛阈的改善作用,评价点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2.动物研究通过观察点穴手法对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大鼠竖脊肌、腰椎间盘组织学影响,以及对腰椎间盘内Wnt3a、β-catenin、GSK-3 β及MMP-13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点穴疗法防治腰椎间退行性变的作用机理。研究一 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以1:1 比例分为治疗组(点穴组)和对照组(传统手法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疗程结束)和1个月随访的时点,对两组患者ODI评分、软组织张力、痛点痛阈、VAS评分评定等方面评价治疗效果。两组入选病例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基线分析,然后再对两组的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描述,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数描述。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的基线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者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基线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检验,多个观察时点的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每个时点各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多变量方差分析,二分类资料的重复测量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统计分析。P<0.05将被认为差别有统计意义。安全性分析主要以描述性统计为主,包括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良事件的具体描述。结果:1.疗程进行中,有2个病例脱落,最终86个病例进入数据统计,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2.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的基线情况,各评价指标治疗前水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经2周治疗,两组组内比较,ODI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时点,ODI和VAS评分较前进一步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个月随访时点测评中,ODI及VAS评分的下降趋势减缓,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但1个月随访时ODI及VAS评分均比治疗前要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4.对0.5kg载荷下竖脊肌、臀大肌位移值的测量显示,两处软组织位移值均呈上升趋势。两组组内比较,在治疗2周和治疗4周时点,软组织位移测量值均较治疗前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4周测量所得软组织位移值也较治疗2周时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测量竖脊肌、臀大肌压痛点阈值结果显示,两组组内比较,压痛点痛阈均呈上升趋势。治疗2周、治疗4周两个时间点所测得痛阈值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点痛阈也较治疗2周时上升,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治疗2周、治疗4周、1个月随访三个时点,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0DI和VAS评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在治疗2周、治疗4周两个时点,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者竖脊肌、臀大肌软组织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竖脊肌、臀大肌的压痛点痛阈测量结果显示,在治疗2周时点,治疗组痛点痛阈较对照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4周时两组痛阈改善无显着差异。而主体间效应对比结果进一步表明,整体上两组痛阈改善无显着差异,提示两组在痛点痛阈改善方面疗效相当。7.根据ODI评分综合评价两种疗法的临床有效率,结果显示两组临床有效率相当,无显着统计学差异。结论:点穴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导致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并有效降低竖脊肌、臀大肌软组织张力,提高压痛点痛阈值。点穴与传统手法整体上疗效相当,同时具有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痉挛、提高痛点痛阈的临床疗效。实验二 点穴干预大鼠退变腰椎间盘Wnt/β-caten i n信号转导通路的实验研究方法:1.造模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20±20g,随机抽取10只大鼠为空白组,剩余44只大鼠接受前肢截除手术。术后大鼠单笼饲养72小时,然后转到正常鼠笼中适应性饲养1周。1周后,将双足大鼠移至特制可调高组合鼠笼中饲养。空白组不接受手术和造模,在正常鼠笼中饲养。总造模时间为5个月。在造模第5个月的最后1周,从接受造模的44只大鼠中随机抽4只大鼠,取材腰椎间盘进行H&E、番红固绿染色。结果显示腰椎间盘均出现了明显退行性改变,提示造模成功。2.干预措施在前肢截除手术后第6个月的第一天,将剩余40只大鼠使用随机数字表平均分为模型组、假手法组、点穴组和DKK-1组。各组根据对应干预措施开始进行干预,总干预疗程为30天。空白组和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点穴组干预方法:将大鼠固定后,在腰阳关、第五腰椎棘突下缘,第四、第五腰椎夹脊穴(双侧)、大肠俞(双侧)、关元俞(双侧)穴位上实施模拟点穴手法,每穴5分钟,每日1次。实验人员在每次干预前均在MFF多点薄膜压力测试系统上进行训练,使点穴压力和频率保持在适当范围。假手法组干预方法:将大鼠以相同形式固定后,不施力按压,每日1次。DKK-1组干预方法:大鼠腹腔注射DKK-1(0.1 μ g/100g),每日1次。3.组织学评价采用H&E染色大鼠第二至第六腰椎节段的竖脊肌组织,采用H&E染色和番红固绿染色L4/5椎间盘。在显微镜下观察对比各组肌肉组织和腰椎间盘的组织学改变,以Boos评分评价各组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4.对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关键蛋白表达影响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qPCR等方法,测量并比较腰椎间盘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关键蛋白及其mRNA表达量的变化,以评价干预方法对该通路的影响。5.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对各组腰椎间盘的Boos评分,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如数据属正态分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方差齐性者,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较组间差异显着性,任意两组的比较使用Bonferroni检验分析,方差不齐时采用Tamhane’ s T2检验分析。若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描述,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cheffe法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空白组大鼠,竖脊肌肌束排列规则、有序、较紧密,肌横纹可见,胶原纤维呈均匀卷曲状,定向束状排列。与空白组相比,点穴组、模型组、假手法组、DKK-1组竖脊肌肌细胞明显增大。模型组和假手法组中,大部分大鼠的竖脊肌肌束排列显着疏松,肌横纹模糊或消失,胶原纤维结构排列明显疏散、扭曲,部分甚至出现断裂、挛缩等改变。点穴组和DKK-1组大鼠肌束排列较规则、有序、紧密,胶原纤维呈卷曲状,部分出现疏松、扭曲等改变。2.H&E染色下,空白组的纤维环和髓核结构清晰,软骨终板和髓核之间的边界清晰,大量的脊索细胞存在在髓核之中。模型组腰椎间盘高度下降,大部分纤维环和软骨终板之间发现了细微裂缝,髓核内脊索细胞大量减少。假手法组中髓核明显缩小,纤维环的层状结构紊乱,大部分出现细微裂缝。点穴组部分腰椎间盘的纤维环层状结构出现紊乱和细微裂缝,髓核内脊索细胞轻度减少。同样,在DKK-1组中,髓核皱缩,脊索细胞的数量则轻度下降,但大部分纤维环和软骨终板的结构完整,偶可见髓核和纤维环之间有小裂纹出现。以Boos评分标准评价各组腰椎间盘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空白组、点穴组和DKK-1组大鼠腰椎间盘的Boos评分显着低于模型组和假手法组。点穴组和DKK-1组平均得分显着高于空白组。点穴组与DKK-1组之间腰椎间盘Boos评分无显着性差异。3.番红固绿染色下,模型组和假手法组中软骨终板软骨细胞增殖明显,且肥大软骨细胞显着增多。两组软骨终板番红素0染色均变浅,提示软骨终板中胶原蛋白含量降低。与模型组和假手法组相比,点穴组和DKK-1组软骨终板细胞未见明显增殖、肥大。Boos评分结果显示空白组、点穴组和DKK-1组大鼠的软骨终板平均得分显着低于模型组和假手法组。但点穴组和DKK-1组的Boos评分也显着低于空白组。点穴组与DKK-1组之间软骨终板Boos评分无显着性差异。4.免疫组织结果显示,模型组和假手法组内Wnt3a、β-catenin和MMP-13阳性显着表达。相反,模型组和假手法组中腰椎间盘内GSK-3 β呈弱阳性。点穴组和DKK-1组椎间盘中Wnt3a,β-catenin和MMP-13为弱阳性表达,但GSK-3 β则为强阳性表达。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和假手法组中Wnt3a、β-catenin和MMP-13的表达显着增加,GSK-3 β蛋白表达被抑制。点穴组和DKK-1组中Wnt3a、β-catenin和MMP-13的表达显着减少,GSK-3 β表达明显上调。但与空白组相比,点穴组和DKK-1中β-catenin和MMP-13的表达量显着增加,但GSK-3 β蛋白表达量显着减少。点穴组和DKK-1组中,以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无显着性差异。6.RT-qPCR检测显示模型组和假手法组中Wnt3a、β-catenin和MMP-13 mRNA的表达显着增加,GSK-3 β mRNA表达被显着抑制。点穴组和DKK-1组Wnt3a、β-catenin和MMP-13的表达显着减少,GSK-3 β表达明显上调。但与空白组相比,点穴组和DKK-1组MMP-13 mRNA表达量显着增加,GSK-3 β mRNA表达显着减少。结论:点穴能改善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大鼠的竖脊肌和腰椎间盘退变状态,抑制腰椎间盘内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这可能是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之一。
许金海[2](2019)在《上海城市人群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筋痹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上海城市人群颈椎病(颈型、神经根型)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并分析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疾病特征和生活质量;通过meta分析评价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利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评价筋痹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3个行政区的3600名社区居民进行颈椎病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收集人群的性别、年龄、婚姻、民族、身高、体重、文化程度、月收人、职业工种、体力活动、工作强度、电子产品使用情况、吸烟、饮酒、既往疾病史等信息;由临床医师结合问卷、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表现进行颈椎病的诊断;对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疾病特征调查和VAS、NDI和SF-36量表评分。2.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以及中国知网(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等数据库,收集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检索均截止至2019年1月31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3.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6)和对照组(n=36),试验组服用筋痹颗粒和西乐葆模拟胶囊,对照组服用西乐葆胶囊和筋痹颗粒安慰剂,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2周、随访第8周的VAS评分、NDI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共计完成3349例城市人群的调查,平均年龄53岁,年龄最小18岁,最大85岁,其中男性1597人,占47.7%,女性1739人,占51.9%;确诊颈椎病826名,患病率为24.66%,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8.91%(302人/1597人),女性患病率为29.96%(521人/1739人);患病率随年龄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颈椎病患病率为34.94%。高龄、女性、有饮酒习惯、合并慢性咽喉炎病史是颈椎病的危险因素。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疾病特征趋向复杂化,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2.系统评价共纳入41篇文献,4079例受试者,样本量36~480例,服药疗程为10~60天。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纯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或者结合非药物治疗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为[OR=3.82,95%CI,(3.01,4.85),P<0.00001]、治愈率[OR=2.45,95%CI,(2.02,2.98),P<0.00001]高于使用安慰剂或者西药,或者西药结合非药物疗法,或者单纯非药物治疗方法;对VAS评分[MD=-0.84,95%CI,(-0.93,-0.76),P<0.0001]、NDI评分[MD=-4.6,95%CI,(-7.92,-1.29),P=0.006]以及CSR20评分[MD=1.5,95%CI,(0.08,2.92),P=0.04]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活血化瘀类中药不良反应主要有腹泻、胃脘不适等,但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组。由于所纳入的大多数临床研究的质量较低,未来需要开展高质量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提高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3.共纳入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试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结束和随访8周时末次随访,两组患者的VAS、ND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但两组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36量表克朗巴赫系数为0.823,整体量表的信度较好,两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在不同时间点均呈现上升趋势,不同时间点SF-36躯体健康PC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F-36心理健康MCS评分在第2周和第8周时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SF-36总分在第8周时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上海城市人群颈椎病患病率为24.66%,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患病率10.6%;高龄、女性、有饮酒习惯、合并慢性咽喉炎是颈椎病的危险因素;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疾病特征趋向复杂化,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人。2.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总体疗效较好,不良反应低于西药,但文献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有待提高。3.筋痹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不劣于西乐葆,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颈椎功能残障指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心理健康。
邵航[3](2017)在《活血通督汤对大鼠坐骨神经切断缝合后神经修复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活血通督汤对大鼠坐骨神经断裂伤修复后功能恢复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全部在麻醉下切断右侧坐骨神经后即原位吻合,再随机分为模型组(20只)和活血通督汤组(20只),活血通督汤组术后即开始灌服活血通督汤,2次/天,连续4周,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周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4周后取材:切取大鼠完整小腿三头肌后称重并记录;每组分别各取10只取损伤侧坐骨神经行形态学和蛋白学检测。形态学检测包括HE染色观察损伤坐骨神经的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伤侧坐骨神经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分布和表达;蛋白学检测则应用免疫印迹技术对伤侧坐骨神经中BDN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的表达量做半定量分析。结果活血通督汤组和模型组在坐骨神经切断修复术后4周内,两组的SFI均逐渐增大,提示两组功能均有恢复,但活血通督汤组SFI增大明显较模型组好(P<0.01);4周时,比较两组损伤侧小腿三头肌的湿重,活血通督汤组肌重明显大于模型组(P<0.01)。形态学表现中,HE染色可以看出活血通督汤组伤侧神经纤维较模型组致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BDNF和NT-3分布于施万细胞内,对比两组BDNF和NT-3的平均光密度值,活血通督汤组平均光密度明显大于模型组(P<0.01)。免疫印迹法检测并分析损伤侧坐骨神经中BDNF和TrkB的表达量,活血通督汤组BDNF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而活血通督汤组TrkB的表达也要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并修复的基础上,应用活血通督汤有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其机制为促进坐骨神经神经纤维施万细胞中BDNF和NT-3的表达增加,并且通过BDNF-TrkB途径来发挥作用。
何泽民,杨迎宾[4](2016)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治疗机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辨证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主要重视扶正祛邪,采取分型论治和分期论治相结合,多采用补肾通络、强筋壮骨、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化痰散结等疗法。现代中药药理和临床研究证实,中药能减轻化学神经根炎症、调节自身异常免疫、缓解神经根压迫和促进修复神经损伤。但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多层次的中药治疗LIDP的机理研究,促进突出髓核的吸收、延缓腰椎间盘退变和预防LIDP发生的机理研究还有待开拓。
叶秀兰,李晓锋,李军[5](2012)在《筋痹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50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筋痹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给予筋痹方加减治疗,疗程28天,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和停药3个月患者症状、体征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50例病例中,痊愈58例,好转80例,无效12例,治愈率为38.67%,总有效率为92.00%。治疗前后比较,颈肩部疼痛与不适、上肢疼痛与麻木、手指麻木、工作和生活能力、椎间孔挤压试验及腱反射各项指标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3个月随访与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3个月随访与治疗后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内服筋痹方为主的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徐乐勤,张有为,李晓锋,舒冰,王拥军,施杞,周重建[6](2011)在《益气化瘀方对腰神经压迫模型大鼠神经根组织Bax和Bcl-2的表达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对腰神经根压迫损伤后L4神经根组织Bax和Bcl-2的表达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SPF级)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弥可保组和益气化瘀方组,每组各10只。采用自制胶块压迫于大鼠右侧L4神经根背根节处,假手术组仅切开皮肤和椎旁肌。造模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弥可保组采用肌肉注射弥可保注射液;益气化瘀方组给予益气化瘀方煎剂灌胃,于造模10d后取右侧受压神经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背根节神经细胞Bax和Bcl-2的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神经根组织Bax和Bcl-2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腰神经根压迫后,模型组的Bax蛋白和基因表达明显增高,其中基因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cl-2蛋白和基因表达明显减少,其中基因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益气化瘀方可减少Bax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其中基因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另外益气化瘀方可增加Bcl-2的蛋白表达,但对Bcl-2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腰神经根压迫模型可导致受压神经根组织Bax的过表达增加和Bcl-2的表达抑制。益气化瘀方可抑制神经根组织Bax的过表达;可增加Bcl-2的蛋白表达,但对其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
徐乐勤,李晓锋,张有为,舒冰,施杞,王拥军,周重建[7](2010)在《益气化瘀方对腰神经压迫模型大鼠背根节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对腰神经根压迫损伤大鼠背根节神经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弥可保组和益气化瘀方组,每组10只。造模各组用自制胶块压迫于大鼠右侧L4神经根背根节处,假手术组仅切开皮肤和椎旁肌。造模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益气化瘀方组大鼠给予益气化瘀方煎剂灌胃,弥可保组大鼠肌肉注射弥可保。于造模10 d后取右侧受压神经根,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分光光度法结合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受压迫神经根caspase-3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神经根组织caspase-3mRNA表达变化。结果:腰神经根受压迫后背根节的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加,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的凋亡指数高于假手术组(P<0.01);益气化瘀方和弥可保可减少背根节神经细胞的凋亡,两组大鼠神经细胞的凋亡指数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神经根组织caspase-3活性和mRNA表达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益气化瘀方和弥可保可降低造模后大鼠神经根组织caspase-3活性及其mRNA表达,二者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神经根压迫可导致受压神经根组织caspsae-3的过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增加。益气化瘀方可抑制神经根组织caspase-3的过表达,减轻背根节神经细胞的凋亡。
舒冰,李晓锋,徐乐勤,王拥军,施杞,周重建[8](2010)在《益气化瘀方对大鼠腰神经根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对腰神经根压迫损伤后神经根组织和比目鱼肌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弥可保(甲钴胺)组和益气化瘀方组,每组各30只。采用自制硅胶片压迫于大鼠腰椎(L4)右侧神经根背根节处建立损伤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弥可保注射液和益气化瘀方治疗。分别于治疗10、30和60d后处死大鼠,每组10只,取右侧受压神经根及比目鱼肌。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受压神经根超微结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压迫后神经根中BDNF蛋白表达,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比目鱼肌中BDNF mRNA的表达。结果:压迫损伤后各时间点模型组神经根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变化轻微,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益气化瘀方组BDNF含量在损伤后逐渐升高,60d时达到最高值,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比目鱼肌中BDNF mRNA的表达在损伤后10d时显着升高(P<0.01),随后逐渐降低,至60d时降至正常水平(P>0.05);与模型组相比,损伤后10d时益气化瘀方组比目鱼肌中BDNF mRNA表达升高受到显着抑制,60d时表达显着升高(P<0.01)。结论:益气化瘀方可以抑制神经根损伤早期靶器官中BDNF蛋白的升高,并可以促进神经损伤后期神经根及靶器官中BDNF的表达。
周重建,徐乐勤,李晓峰,舒冰,施杞,王拥军[9](2010)在《益气化瘀方对大鼠腰神经根损伤后纤维连接蛋白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方对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神经肌肉接头部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的作用。方法:大鼠L5神经根受压后,分别予以益气化瘀方灌胃治疗10、30和60d后取比目鱼肌。以FN作为细胞外基质标记,α-bunga-rotoxin(α-BTX)萤光结合剂显示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line receptor,AChR),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Confocal I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system)技术,观察大鼠比目鱼肌神经肌肉接头部FN的表达,NI H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测定FN与AChR的重叠面积。结果:大鼠L5神经根损伤后10d和30d,益气化瘀方组FN的表达及与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line Receptor,AChR)的重叠面积均明显高于模型组,60d时,益气化瘀方组FN的表达较模型组显着回落,AChR的形态再构建明显优于模型组。结论:FN的表达与运动神经终板的神经再支配状况密切相关,益气化瘀方可促进FN表达,加快神经再生修复进程。
施杞,王拥军,周重建,莫文,叶秀兰,周泉,李晨光,崔学军,梁倩倩,卞琴,侯炜,赵永见,卢盛[10](2009)在《益气化瘀法防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应用与发展》文中提出根据中医气血理论,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确立了"调和气血防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学术思想,创立防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经验方—"益气化瘀方"。开展一系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对"益气化瘀方"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进行系统观察和深入探索,进而证明了"益气化瘀方"的科学性及可靠性,丰富并发展了中医气血理论。
二、益气化瘀方对大鼠腰神经根神经再生修复过程的影响(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气化瘀方对大鼠腰神经根神经再生修复过程的影响(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及对大鼠退变椎间盘Wnt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答辩委员会名单及评定意见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1.1.1 腰椎间盘的解剖特点 |
1.1.2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
1.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假说 |
1.2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
1.2.1 卧床休息 |
1.2.2 药物治疗 |
1.2.3 物理治疗 |
1.2.4 运动疗法 |
1.2.5 手术治疗 |
1.2.6 再生疗法 |
1.3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的认识 |
1.3.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脏腑关系 |
1.3.2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3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经络的关系 |
1.3.4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筋骨的关系 |
1.4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
1.4.1 中药方剂 |
1.4.2 推拿手法 |
1.4.3 针刺治疗 |
1.4.4 功法锻炼 |
1.5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相关实验研究进展 |
1.5.1 正常椎间盘组织的结构和成分组成 |
1.5.2 引起椎间盘退行性变因素 |
1.5.3 椎间盘退变的评价 |
1.5.4 椎间盘退行性变相关通路研究 |
1.6 中医药对椎间盘退变相关信号通路影响实验研究进展 |
1.6.1 中药单体研究 |
1.6.2 中药复方研究 |
1.6.3 针刺 |
第二章 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
2.1 资料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方法 |
2.1.3 对不良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
2.1.4 合并用药 |
2.1.5 数据统计分析 |
2.2 研究统计结果及分析 |
2.2.1 基线比较 |
2.2.2 各观察结果比较 |
2.3 讨论 |
2.3.1 疗效分析 |
2.3.2 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机制探讨 |
2.3.3 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医学机制探讨 |
2.3.4 观察指标的选择依据 |
2.3.5 安全性评价 |
2.4 创新点与不足 |
2.4.1 创新点 |
2.4.2 不足与展望 |
2.5 结论 |
第三章 点穴干预大鼠退变腰椎间盘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实验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动物 |
3.1.2 饲养环境、条件和动物伦理 |
3.1.3 实验仪器 |
3.1.4 实验药物及试剂 |
3.2 造模及干预方法 |
3.2.1 IVDD模型造模方法 |
3.2.2 实验分组 |
3.2.3 干预方法 |
3.3 实验方法 |
3.3.1 样本取材 |
3.3.2 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实验步骤 |
3.3.3 H&E染色实验步骤 |
3.3.4 番红固绿染色实验步骤 |
3.3.5 组织学评价方法 |
3.3.6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
3.3.7 Western Blot实验方法 |
3.3.8 RT-qPCR实验方法 |
3.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
3.5 实验结果 |
3.5.1 H&E染色和番红固绿结果 |
3.5.2 免疫组化结果 |
3.5.3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
3.5.4 RT-qPCR检测结果 |
3.6 讨论 |
3.6.1 点穴对大鼠退行性腰椎间盘的保护作用 |
3.6.2 点穴对大鼠竖脊肌组织的影响 |
3.6.3 点穴对退变腰椎间盘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
3.6.4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的选择 |
3.7 创新点与不足 |
3.7.1 创新点 |
3.7.2 不足与展望 |
3.8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2)上海城市人群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筋痹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部分 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与治疗研究进展 |
1.颈椎病流行病学现状 |
2.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
2.1 机械性压迫 |
2.2 血液循环障碍 |
2.3 炎症免疫反应 |
2.4 其他机制 |
3.颈椎病的治疗现状 |
第二部分 上海城市人群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 |
1.2.1 诊断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2.3 调查方法 |
1.2.4 质量控制 |
1.2.5 数据管理 |
1.2.6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调查人群基本情况 |
2.1.1 人口统计学基本特征 |
2.1.2 职业种别、文化程度、工资收人及工作强度 |
2.1.3 行为习惯 |
2.1.4 既往疾病 |
2.2 颈椎病患病率分析 |
2.2.1 不同性别颈椎病患病率 |
2.2.2 不同年龄段颈椎病患病率 |
2.2.3 不同职业人群颈椎病患病率 |
2.2.4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颈椎病患病率 |
2.2.5 不同收人人群颈椎病患病率 |
2.2.6 不同工作强度人群颈椎病患病率 |
2.2.7 不同行为习惯人群颈椎病患病率 |
2.2.8 合并不同疾病人群颈椎病患病率 |
2.3 颈椎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
2.3.1 颈椎病危险因素的赋值 |
2.3.2 颈椎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2.4 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疾病特征分析 |
2.4.1 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分布 |
2.4.2 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分析 |
2.4.3 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疾病特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3.讨论 |
3.1 颈椎病的患病率 |
3.2 颈椎病的危险因素 |
3.3 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疾病特征与生存质量分析 |
3.4 本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
4.研究小结 |
第三部分 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
1.材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1.1 资料库来源 |
1.1.2 检索方式 |
1.2 文献筛选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文献提取 |
1.3.1 文献提取方法 |
1.3.2 文献提取内容 |
1.4 文献质量评价和偏倚风险评估 |
1.5 数据分析 |
1.5.1 统计学分析 |
1.5.2 异质性检验 |
1.5.3 绘制森林图 |
1.5.4 漏斗图分析 |
2.结果 |
2.1 文献筛选结果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2.1 样本量 |
2.2.2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
2.2.3 诊断标准 |
2.2.4 干预措施 |
2.2.5 疗效评价标准 |
2.2.6 结局指标 |
2.2.7 疗程及随访情况 |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2.3.1 随机方法及分配方案的隐藏 |
2.3.2 盲法实施情况和结局评价者盲法 |
2.3.3 结局数据的完整性及选择性报道 |
2.3.4 基线情况和样本量 |
2.3.5 其他偏倚 |
2.4 结局指标mate分析 |
2.4.1 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CSR的总体疗效评价 |
2.4.2 活血化瘀类中药VS安慰剂 |
2.4.3 活血化瘀类中药VS西药 |
2.4.4 活血化瘀类中药+非药物疗法VS非药物疗法 |
2.4.5 不良反应 |
3.讨论 |
3.1 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
3.2 研究的方法学治疗及偏倚风险评估 |
3.3 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 |
3.4 问题与建议 |
4.研究小结 |
第四部分 筋痹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中医诊断标准 |
1.2.2 西医诊断标准 |
1.2.3 中医证候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退出标准 |
1.7 终止试验标准 |
1.8 病例脱落与处理 |
1.8.1 脱落的标准 |
1.8.2 脱落的原因分析 |
1.8.3 脱落病例的处理 |
2.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随机方法 |
2.3 盲法的设计与实施 |
2.3.1 盲法的设置 |
2.3.2 盲法的具体实施 |
2.4 治疗方案 |
2.4.1 试验组 |
2.4.2 对照组 |
2.4.3 药品包装 |
2.4.4 药品的随机编号、分配和清点 |
2.4.5 合并用药 |
2.5 结局指标与数据记录 |
2.5.1 一般记录项目 |
2.5.2 疗效指标 |
2.5.3 安全性指标 |
2.5.4 数据记录 |
2.6 总体疗效标准 |
2.7 安全性评定标准 |
2.8 质量控制与保证 |
2.9 数据管理 |
2.9.1 研究员填写数据要求 |
2.9.2 监察员监察数据要求 |
2.9.3 数据录入与审核 |
2.10 统计学分析 |
2.10.1 统计分析数据集的定义与选择 |
2.10.2 统计分析方法 |
2.11 伦理原则 |
2.11.1 伦理审查 |
2.11.2 受益与风险 |
2.11.3 受试者医疗和保护 |
2.11.4 受试者隐私的保护 |
2.11.5 受试者知情同意过程 |
2.12 临床试验报告流程 |
3.结果 |
3.1 流程图 |
3.2 受试者基线特征 |
3.2.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
3.2.2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 |
3.2.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
3.2.4 两组患者BMI指数比较 |
3.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
3.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NDI评分比较 |
3.5 结局指标SF-36评分比较 |
3.5.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F-36总评分比较 |
3.5.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F-36(PCS)评分比较 |
3.5.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F-36的PCS各维度评分比较 |
3.5.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F-36(MCS)评分比较 |
3.5.5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F-36(MCS)各维度评分比较 |
3.5.6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F-36(HT)评分比较 |
3.6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7 安全性评价 |
4.讨论 |
4.1 筋痹颗粒的历史渊源 |
4.2 对主要结局指标的影响 |
4.2.1 VAS评分 |
4.2.2 NDI评分 |
4.2.3 SF-36生活质量评分 |
4.3 临床试验设计 |
5.研究小结 |
创新点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益气化瘀法异病同治慢性筋骨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上海城市人群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
附录三 :神经根型颈椎病信息调查表 |
已公开发表论文 |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
获奖情况 |
(3)活血通督汤对大鼠坐骨神经切断缝合后神经修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实验药品 |
1.3 主要实验耗材、试剂及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置 |
2.2 动物分组及处理 |
2.3 坐骨神经切断修复模型的建立 |
2.4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的检测 |
2.5 取材 |
2.6 形态学检测 |
2.7 蛋白血检测 |
2.8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坐骨神经HE染色 |
2 大鼠功能恢复的情况 |
2.1 SFI检测结果 |
2.2 小腿三头肌湿重的结果 |
3 坐骨神经中BDNF和NT-3的免疫组化染色 |
4 坐骨神经BDNF和TrkB的免疫印迹法检测 |
讨论 |
1 周围神经生理概述 |
2 活血通督汤的应用依据与意义 |
3 活血通督汤对大鼠功能恢复的作用 |
4 活血通督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初探 |
4.1 促进神经中BDNF和NT-3的表达增加 |
4.2 通过BDNF和TrkB间的配体受体作用途径发挥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治疗机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辨证论治LIDP的机理 |
1.1 重视扶正祛邪 |
1.2 分型论治 |
1.3 分期论治 |
2 中药治疗LIDP机理现代研究 |
2.1 减轻神经根化学炎症 |
2.2 调节自身异常免疫 |
2.3 缓解神经根压迫 |
2.4 促进修复神经损伤 |
3 结语 |
(5)筋痹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5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一般资料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方法 |
1.4.1 临床疗效 |
1.4.2 症状及体征积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 |
3 讨论 |
(6)益气化瘀方对腰神经压迫模型大鼠神经根组织Bax和Bcl-2的表达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与分组 |
1.2 实验药物及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1.4 模型建立 |
1.5 给药剂量及方法 |
1.6 免疫组化 |
1.7 RT-PCR |
1.8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2.1.1 免疫组化检测Bax的表达 |
2.1.2 免疫组化检测Bcl-2的表达 |
2.2 RT-PCR检测结果 |
3 讨论 |
(8)益气化瘀方对大鼠腰神经根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1.2 模型建立 |
1.3 药物干预 |
1.4 取材 |
1.5 L4神经根超微结构变化检测 |
1.6 神经根中BDNF蛋白表达检测 |
1.7 比目鱼肌中BDNF mRNA表达检测 |
1.8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损伤L4神经根超微结构 |
2.2 神经根中BDNF蛋白表达 |
2.3 比目鱼肌中BDNF mRNA表达 |
3 讨 论 |
(9)益气化瘀方对大鼠腰神经根损伤后纤维连接蛋白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
1.2 造模方法与取材 |
1.3 药物 |
1.4 免疫组织化学 |
1.5 显微图像分析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正常成年大鼠肌肉运动终板部AChR/FN的形态表现 |
2.2 L5神经根受压后10, 30和60 d, 模型组和益气化瘀方组AChR/FN的表达 |
3 讨论 |
四、益气化瘀方对大鼠腰神经根神经再生修复过程的影响(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及对大鼠退变椎间盘Wnt通路的影响[D]. 李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上海城市人群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筋痹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 许金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
- [3]活血通督汤对大鼠坐骨神经切断缝合后神经修复的影响[D]. 邵航.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7(02)
- [4]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治疗机理研究进展[A]. 何泽民,杨迎宾.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健医学分会七届四次全体理事会暨高校医院创新管理论坛论文汇编, 2016
- [5]筋痹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50例临床观察[J]. 叶秀兰,李晓锋,李军.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05)
- [6]益气化瘀方对腰神经压迫模型大鼠神经根组织Bax和Bcl-2的表达影响[J]. 徐乐勤,张有为,李晓锋,舒冰,王拥军,施杞,周重建.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1(04)
- [7]益气化瘀方对腰神经压迫模型大鼠背根节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J]. 徐乐勤,李晓锋,张有为,舒冰,施杞,王拥军,周重建.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0(12)
- [8]益气化瘀方对大鼠腰神经根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J]. 舒冰,李晓锋,徐乐勤,王拥军,施杞,周重建.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0(03)
- [9]益气化瘀方对大鼠腰神经根损伤后纤维连接蛋白的作用[J]. 周重建,徐乐勤,李晓峰,舒冰,施杞,王拥军.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0(01)
- [10]益气化瘀法防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应用与发展[A]. 施杞,王拥军,周重建,莫文,叶秀兰,周泉,李晨光,崔学军,梁倩倩,卞琴,侯炜,赵永见,卢盛.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