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中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实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92例。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方法与早期护理干预模式。统计分析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对照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率与病死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阶段给予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还有利于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胸花道肿瘤;下肢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7-0291-02
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人们的生活结构与质量不断进行调整,饮食习惯和结构也在发生改变。在内外因素共同影响下,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在持续上升。而随着年龄逐渐增长,老年人各项机体功能逐步衰退,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也在提高,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消化道肿瘤是消化内一种常见的疾病。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在采取手术治疗后,非常容易产生下肢静脉血栓。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必要在早期阶段进行护理干预。本文研究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实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92例。男56例,女36例,患者年龄为60~82岁,平均年龄为(71.3±1.3)岁。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和观察组一般性资料并无实质性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方法与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展开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则在早期阶段进行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评估危险性因素。从临床实践中了解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与患者年龄、长时间卧床、放疗化疗、肿瘤压迫、术后静脉穿刺置管、利尿脱水剂的应用、手术、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2]。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因素,评估患者个体化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系统的护理方案,实行规范性的护理措施。早期观察高危患者,并时刻记录患者皮肤温度、四肢周径与肢端的颜色变化。如果患者出现疼痛、下肢肿胀,应避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2)健康教育。在护理干预实施的过程中,需向患者和家属说明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的标新、诱发因素、危险性因素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针对高危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促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加强对患者血糖水平、血压的控制,促使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3)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向患者解释日常饮食与静脉血栓之间的关系,加强术前饮食指导,告知患者戒烟酒,禁止食用高脂、高胆固醇以及辛辣油腻的食物。日常饮食应加强易消化的食物,并注意营养的摄入。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3]。每天的饮水量在2000~3000ml,保持排便畅通。预防用力排便产腹压限制下肢静脉回流。(4)按摩和训练。早期阶段护理人员应指导并协助卧床患者床上运动和翻身。按摩腓肠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如患者下床不便,可在床上进行主动的下肢功能训练,如屈腿与背伸运动,适时改变卧位。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指导患者家属从足部开始性腿部进行循环被动按摩,挤压操作。尤其是患者腹股沟部位。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早期护理干预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拴的形成。(5)预防血管损伤。化疗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很容易损坏血管内壁,由此造成血栓[4]。对于此,患者化疗的时候,护理人员应采用熟练的穿刺技术进行操作,不可在同一条静脉给予多次化疗药物和高渗刺激性的药物。减少对下肢静脉的穿刺次数。在患者需持续进行静脉输液的时候,应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如发生静脉炎,需及时更换穿刺部位,再次建立静脉通道。患者输液完成后,需进行按摩,减轻对血管内膜的损伤。(6)预防出现血液高凝状态。对于病情比较严重或化疗后存在严重反应的患者,有必要做好静脉补液,纠正患者脱水情况,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检查血深化的各项指标。如患者出现血液高凝状态,护理人员就需要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小剂量的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性治疗,以免出现血液高凝状态。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率与病死率,观察组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病发率为4.3%,并未出现死亡与肺栓塞的情况,对照组中下肢深静脉血拴18例,病发率39.1%,肺栓塞3例,病发率6.6%,死亡2例,死亡率4.3%,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深静脉血栓的产生与肿瘤的发生率具有一定联系。据不完全统计,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正常人群。随着临床诊断水平与治疗技术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已经显著延长[5]。但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不断提高。研究分析静脉血栓形成因素,主要表现为这么几方面,即静脉血管壁遭受损伤、血流速度变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肿瘤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方法,显著提高了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此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早期阶段就从评估高危因素、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功能训练、预防血液高凝状态等各方面进行护理干预。通过各项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引起患者和家属的重视。如健康教育能够促使患者和家属对血栓的形成因素有一定的了解,提高预防医师,引起患者和家属的重视。通过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肿胀,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实行饮食指导可促使患者饮食搭配均衡,有助于下调血小板的浓度,以此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血液循环。此种护理干预方式,与常规的护理方法,可显著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且还能够预防患者肺栓塞和死亡的发生,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6]。早期护理干预,促使患者掌握并运用深静脉产生的知识,促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降低血栓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老年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阶段给予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还有利于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春莲.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文摘版:医药卫生,2015,3(12):143-143.
[2]林菁菁.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124-124.
[3]张君刚.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放化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J].医药前沿,2016,6(14):678-679.
[4]王琴.早期功能锻炼与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6,29(35):879-880.
[5]苏停香.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腹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5,13(6):157-157.
[6]秦佩.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18):17-18.
论文作者:施海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6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静脉论文; 肿瘤论文; 消化道论文; 发生率论文; 老年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