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第一 形式第二论文_张迎春

意义第一 形式第二论文_张迎春

——谈谈初中英语阅读课新授课教学的操作

张迎春

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一、 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20世纪中期,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C.R罗杰斯,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必须考虑到人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罗杰斯提出了以教会学习为主的方法论,教师要教好学生,除了具有必要的情意因素外,还要有恰当巧妙的鼓励和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学生发现和学到的知识才是最有意义的。马斯洛(A.H. Maslow)的“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是人的需要,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发现学习理论: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学生主动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产生认知需求,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而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

阅读课是各单元教学的重心,教材阅读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信息含量大,知识点多。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生词→句子→段落→课文→练习;即:部分+部分+……→整体,这样,把完整的课文分解为支离破碎的部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利于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章兼中教授指出:课文整体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在活生生的语流下完整理解课文大意、语言形式、篇章结构和修辞方法,在处理各个部分时达到局部不离整体,整体寓于局部之中。其教学模式是:整体→部分→整体。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中,内容意义的理解是第一位,语言形式等是第二位。

二、 功能目标

阅读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知识(词汇、句型、语法和习惯用法等)、了解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从而提高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阅读欣赏)。

三、 操作程序

■ 阅读前活动:简介阅读内容和介绍文化背景,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

■ 阅读过程活动:1. 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阅读后回答以帮助理解;2. 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进一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阅读后回答以帮助深化理解;3. 整体重读,深层理解,掌握语言结构,提出一些开放些、升华性问题加深理解。

■ 阅读后活动:多种迁移活动,活化教材,交际应用。

四、 实施条件

读是阅读课的主线,听、说、写配合。必须精心设计好各类问题,逐步加深理解。语言知识的讲解要适度,操练要结合语境。应提倡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 评价方法

阅读课教学不能脱离课文,应以课文内容作为语言学习和语言训练的主要材料。学生的活动围绕课文这一中心进行。评价方法应口、笔头结合。

六、 教学设计

◆ 导入:导入是为了引导学生做好阅读准备、引起阅读兴趣、激发阅读动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发展阅读技巧,常用的导入方法有:

背景介绍。这种方法最适合于涉及外国文化,如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题材的文章。进行背景介绍可以采用图片展示,播放录像、文字、声音等。例如,教学School life这一单元的阅读课时,可以通过图片或录像,给学生看一些英国和美国学校生活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情形,这样能为进一步理解阅读文章中的某些细节奠定基础。

话题谈论。教材中有不少文章的话题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地震、火灾、吸烟、飓风等。上课前组织学生谈论与课文相关的话题,能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生活体验,以便在阅读中建构起联系。例如,教学Natural disasters 这一单元的阅读课时,可以组织学生谈论唐山地震及日本大地震。通过谈论,学生对地震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接下去的阅读就会更容易一些。又如教学Friends这一单元的阅读课时,通过组织学生谈论他们朋友的外貌和个性,学生就能初步了解谈论朋友的相关词汇和方法,从而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旧课复习。教材中大部分单元对话课内容与阅读课密切相关。上阅读课前,可以通过复习来引入新课。复习对话最常见的方法是角色扮演,或用第三人称复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A day out 这一单元的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的对话中谈到美国景点the Golden Gate Bridge长、宽、材料和重量,通过复习会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想了解世界上更多的景点的知识的欲望,从而导入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就顺理成章了。

回答问题。通过问一些与文章内容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引入新课的很好的办法。如教学Birdwatching 这一单元的阅读课时,在组织学生谈论完他们最喜欢的鸟的信息后,可问学生这样的问题: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a special place for birds-Zhalong? Why is it special?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目的性更强,兴趣更浓。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

◆ 呈现

1. 速读与细读:

一般情况下,上阅读前教师并不要求学生预习。阅读安排在课内进行是为了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训练。速读是为了抓住文章的大意, 学生被要求不能逐字逐句地读,而是采取扫描式或跳跃式阅读。细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具体的信息及细节,在细读时,学生应学会在某些地方字斟句酎,有时甚至进行语法分析。

2. 阅读理解的设计:

阅读完之后,更重要的是检查理解情况,解决疑难问题。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可选择不同的方式。常见的方法有:(1)判断正误:这类活动难度相对较小,一般是细节性问题,适合各种体裁的文章;(2)表格: 根据具体信息设计,特别适用于含有数据的文章;(3)记笔记,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4)排列顺序:较适合于叙事性文章,用来帮助学生理清线索、事件并检测学生把握时空的能力;(5)填空:根据文章内容补全句子或段落;(6)回答问题:这是最常用的方式,优点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问题难度可深可浅,师生互动;(7)多项选择:难度可大可小。

3. 语言知识学习:

学生通过阅读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学习语言知识、增加语言知识积累,为进一步发展语言能力奠定基础。常见的方法有:(1)讲解法:这是传统的由讲解—例句—造句几个步骤组成。它的优点是学生能较扎实地掌握知识,缺点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2)情境法:教师在一定的语境中展示某一知识点,再设置不同情境让学生模仿使用,最后让学生创造性地使用。它活化了语言教学,增强了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释义法:教师用英语对某一词或词组进行解释,既训练学生的听力,又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4)配对法:把词和词组根据意思进行配对,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解释英语,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 巩固环节

巩固环节使学生有机会训练刚学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能以为上完了教学内容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因为知识从理解到掌握需要一个过程,没有巩固是不行的。

1. 复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内容复述出来,是进行口语训练的常用方法。为了扩大练习面,可以让学生先进行两人小组练习,再选择个别学生在班上复述;为了降低难度,可以把关键词或主要信息写在黑板上。

2. 对话。学生以两人小组活动的形式,根据课文内容一问一答,这样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训练口语。

3. 采访。这种方法把课文内容以另一种形式再现,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创造性。Press Conference是采访的形式之一,颇受欢迎。如在教学Natural disasters 这一单元的阅读课的巩固环节时,可以采访一名地震幸存者Timmy,谈论地震的经过;还可以采访一科学家,谈论地震发生的原因。

4. 角色扮演。学生把课文内容改编成短剧来表演,这对提高口语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有益。如教学Shopping这一单元的阅读课时就很适合角色扮演。

5. 填空。把课文内容进行改写,然后设置空格让学生补全,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及对重点词、词组的掌握。

6. 听及跟读。听录音跟读可以训练语音语调及听力。

7. 改写课文。训练书面表达能力,适合将之作为课外作业。

七、 需要注意的问题

阅读课应全面兼顾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阅读课应以读为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阅读能力。不能把阅读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主次颠倒。教师应尽量用英语上课,在不得已的时候才用汉语,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训练听的能力。巩固环节中复述、角色扮演、采访较花时间,但教师要舍得花这些时间,因为知识由理解到掌握需要一个过程,没有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巩固是不行的。

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达成。一般说来,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英语学科的知识目标包括有关英语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能力目标指听、说、读、写技能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情感目标指通过英语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及健康的个性品质。阅读课教学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此外还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新教材中有丰富的德育素材,如教人物传记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名人崇高的品德良好好的人格品质。

要注意教学过程的和谐。一般认为,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材、方法四要素组成,这四要素所组成的六对关系只有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进行阅读课教学设计时,不能只考虑教师的意志,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手段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不能破坏教学过程的平衡与和谐。如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有度,不能让机器取代了教师。

论文作者:张迎春

论文发表刊物:《校园英语(教研版)》2015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5

标签:;  ;  ;  ;  ;  ;  ;  ;  

意义第一 形式第二论文_张迎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