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护理部 重庆万州 404000)
摘要:目的 探讨Berg平衡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100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规范的临床治疗、常规的传统康复训练及常规的护理指导,配合常规的现代康复;而实验组接受规范的临床治疗和常规的传统康复训练,同时根据Berg评分结果进行针对性地现代康复训练指导,同时根据平衡功能情况指导安全管理目标和护理计划。干预1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Berg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记录干预期间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不良事件(跌倒)的发生率分别为24.00%(12/50),明显高于实验组的8.00%(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Berg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erg平衡量表测定结果指导康复训练及康复护理,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跌倒率,改善平衡功能,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Berg平衡量表;脑卒中;康复训练;康复护理;不良事件;满意度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我国城乡发病率120/10万~180/10万,年死亡率为60/10万~120/10万[1]。传统治疗以降低颅内压、控制出血、减少梗塞范围、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为主,同时配合传统针灸、理疗等康复手段以促进患者恢复[2]。但以上治疗方案存在时间较短,疗效缓慢,患者及家属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缺点,同时对于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和护理风险缺乏科学的评估手段,医疗护理不良事件时有发生,引发医疗纠纷,除给患者带来痛苦外,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本研究在传统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引进Berg评分量表,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评定,根据评定结果,设定康复目标,制定康复治疗及护理计划,定期进行康复疗效评定,同时结合护理安全管理及健康教育等手段,改变传统方法,使有效的康复治疗及安全护理指导贯穿于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以及家庭康复的全过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过程见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康复相关资料,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44~82岁,脑梗死61例,脑出血39例。所有患者满足以下纳入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3];②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单侧病灶,首次发病;③神志清晰,无严重认知、言语功能障碍,能完成一定的指令;④能够在有或无辅助装置下睁眼状态下维持静态站立至少lmin;⑤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签署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单侧忽略,无法配合评估及训练;②伴有严重心肺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③长期失眠或需要长期服用相关药物者;④其他原因不能完成本次研究者。按入院顺序编号,根据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44~81岁,平均(62.4±7.3)岁;病程(16.2±3.4)d;脑梗死29例,脑出血21例。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45~82岁,平均(63.1±7.8)岁;病程(16.6±3.1)d;脑梗死32例,脑出血1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卒中类型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规范治疗、常规临床护理及相关康复治疗。实验组接受相同的临床规范治疗,但同时接受Berg平衡量表评分指导下的康复训练及护理风险评估管理。
Berg平衡量表[4]:评定项目坐到站、无支撑站立、无靠背的坐位等14个项目,每个项目最低得分为0分,最高为4分,总分56分。得分高者表明平衡功能好,结果为0~20分提示平衡功能差,需乘坐轮椅;结果21 ~ 40分提示有一定的平衡能力,患者可在扶助下步行;结果41 ~ 56分提示平衡功能较好,患者可独立步行;结果<40分提示有跌倒危险。
实验组患者根据以上Berg平衡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定结果,设定康复目标及护理安全管理目标,制定并实施治疗(如:患者站起、坐下、独立站立、闭眼站立、上臂前伸、转身一周、双足交替踏台阶、单腿站立等14个项目的训练)及护理措施(如:悬挂预防跌倒警示标牌、实施预防跌倒宣教和措施、排除环境危险因素、加强巡视观察、实施跌倒应急处理等),最后对康复疗效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确定康复治疗计划是否继续或修订,再进入下一个康复治疗护理循环,使患者的治疗形成一个阶梯式上升的良好趋势,提高疗效,保证护理安全。
1.3 评价指标及标准
通过12周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Berg评分);记录两组患者干预期间跌倒1次以上人数,比较跌倒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评价以自制问卷对患者进行评估,以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来表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100%/总人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x±s),采用卡方检验和(或)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对照组发生1次跌倒以上的患者人数为12例,实验组发生1次跌倒以上的患者人数为4例,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4.00%(12/50)和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实验组通过针对性地管理后,跌倒风险大大降低。
2.2 平衡功能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Ber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平衡功能障碍是中枢性和周围性前庭功能损害的常见症状,也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5]。脑卒中后,除了临床治疗方面要给与相应的药物治疗外,康复治疗和相关专科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主要分为传统康复和现代康复,传统康复包括针灸、推拿等[6]。而现代康复主要以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为主,虽然说传统与现代康复有机地结合后,患者通过及时的康复治疗,疗效比较满意,但以往的模式患者接受训练的时间较短,针对性不强,患者依从性不高[7]。并且很多锻炼并不直接针对患者的平衡功能,部分治疗项目意义不大。本研究实验组先对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评定,再根据结果拟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计划和护理计划和相应的方案。
从研究结果看,两组患者通过12个月的干预,Berg评分较干预前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明确了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但对比结果,实验组Berg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这与实验组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有直接的关系。护理方面,从患者的Berg评分去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再根据风险情况针对性地指导护理预案,通过悬挂预防跌倒警示标牌、实施预防跌倒宣教和措施、排除环境危险因素、加强巡视观察、实施跌倒应急处理等,最后发现实验组发生1次以上跌倒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的确,平衡障碍后使患者保持姿势困难,不能在运动中随时调整姿势或身体不能对抗外来干扰以导致摔倒。因此平衡功能障碍的定性、定量评定与康复训练,是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特别是行走功能康复以及ADL独立的重要步骤,准确地评估平衡功能,也是患者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保障[8]。
综上所述,运用Berg平衡量表法结合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指导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训练及护理,能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伤残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以提高住院患者的安全指数,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源,钮美娥,王丽等.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评定方法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6):667-671.
[2] 谢荣,殷春,马璟等.规范化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5):371-373.
[3] 王鑫,孟兆祥,钱贞等.丰富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6,31(6):438-441.
[4] 杨婷,钱兴皋,张会慧等.平衡反馈训练仪与Berg平衡量表在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中的相关性[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1):1011-1014.
[5] 黄莺,郎黎薇,任琳等.平衡功能训练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预防跌倒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7,32(17):91-92.
[6] 刘苏玮.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6):131-133.
[7] 林燕颜.康复指导性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锻炼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28):43-45,46.
[8] 李雪婷,姜迎萍.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研究[J].新疆中医药,2016,34(6):63-65..
作者简介:邓亚军,女,副主任护师。
通讯作者简介:胡意凡,女,主管护师。
论文作者:邓亚军 胡意凡(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脑卒中论文; 功能论文; 对照组论文; 评分论文; 量表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