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遗产保护与养老建筑相结合研究论文_马振海

建筑遗产保护与养老建筑相结合研究论文_马振海

摘要: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渊源绵长,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一个又一个朝代的兴旺与衰亡,凝聚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优秀匠人前辈的聪明与智慧,成为中国一篇又一篇石质的建筑史书,传递着不可估量的精神文化财富和历史文化价值。在中国当下经济大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古建筑的去留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结合中国当下老年人口居多的社会实情,提出建筑遗产保护与养老建筑相结合这一研究方向,以在保留其古建筑大部分原始风貌的前提下解决中国古建筑去留问题和养老问题。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利用;养老建筑;结合

1.研究背景

自2000年起,老年人口占据了社会人员构成的绝大部分,我国正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我国的重要国情。现今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严重的国家之一,且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增长。而且,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未富先老、高龄化严重等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独生子女等政策的推行,导致了我国数量巨大独居老年人,给社会养老服务和相关产业增加了特殊的压力。随着社会飞速的发展城市生活的奏化也不断的加快,在人们追求科技、效率、品质的生活态度下,古建筑渐渐的被人们所遗忘,古建筑承载着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优秀匠人前辈的聪明智慧,充分彰显着中国古建筑或柔或刚、或细腻过恢弘、或规整或分散等特点的的艺术美,充分表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心思想,有着与西方建筑迥然不同的建筑体系和艺术风格,成为我国的石质瑰宝。

2.研究意义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无尽的古代灿烂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价值涵盖了历史、艺术、科学三个方面。古建筑作为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遗产,作为唯一体现古代建筑价值的遗产,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该妥善的的保护好古代先人前辈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保护古建筑,不仅是保护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工程、艺术方面的成就,而且可作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以及对人们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在保护古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尽可能大大的保留古建筑的原始风貌,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建,加建以适应老年人的居住习惯,以此方法赋予建筑新的功能与生命力。此方法不仅解决古建筑保护问题还一并解决了社会养老问题。符合当下老龄人口基数大的大社会背景发展的需求。

3.古建筑改建,修缮原则

老龄化乃至深度老龄化是我国大城市面临的养老危机,给谁会养老服务造成了剧大的压力,因此当下,利用既有建筑建设足够数量的老年公寓能够满足老年人尤其是越来越多的高龄老人迫切的养老需求,可以优先的顺应社会大潮,解决社会养老难,养老幸福指数低的问题且提升幸福指数。在古建筑维护、修缮的过程中,我们对一些残缺不全的建筑修复应遵循“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理念。其基本原则:一是修复和补缺的部分,必须跟原有部分形成整体,保持景观,体量,风格上的和谐一致,要有助于恢复固件而而不能降低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信息价值;二是增添的部分必须与已有部分有所区别,使人能辨别历史和当代的增添物,以保持文物建筑的历史性。在维护和改造古建筑中必须注意要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保护特色建筑风格,包括建筑的式样、高度、体量、材料、颜色、平面布局、与周围建筑的关系等。控制适当的建筑尺度——高度、体量非常重要,切记今古不同,不要求高、求大。事物与其存在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不可以脱离环境而存在。历史文化遗传环境的意义更重要。重要的、特色的、与重要历史有关的地形、地貌、原野、水体、花木及其特征都要保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既有建筑选择因素分析

4.1.交通环境

既有建筑多位于城市老城区和建成区,不同于新建建筑,它的交通环境是相对固的,较难改变。因此选取既有交通条件适宜的建筑是十分必要的。

a.既有建筑周边首先应具备状况良好的步行道路以方便老人出入;b.附近5--10分钟步行程范围内最好有公交车站点便于自理老人外出进行诸如买菜之类的活动,同时也便于老人的亲友前来探望;c.周边应具备交通指示设施,这样可方便改造后的老年公寓被快速定位,提高其辨识度和易达性;d.机动车道应能接入场地以保证救护车的停靠,但不应选择位于对外公路、快速路及交通量大的交叉路口等地段的既有建筑。

4.2.设施环境

既有建筑周边的设施可以给老年公寓提供生活水电、医疗、休闲、文教等服务,与老年公寓相互补充和共享使用,姐成健全的养老生活保障网络系统。生活设施和医疗设施是选择既有建筑时必须考虑的,尤其是生活设施中的市政设施,良好的给排水、供电、供气和通信系统对于投入运营的老年公寓使用效率及经济效益会产生较大影响。

4.3.自然环境

选择既有建筑应考虑的自然条件包括日照、通风、景观、地质、噪音、污染情况等。

a.既有建筑应阳光充足,在受到周边建筑遮挡时,需满足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2小时的规定;b.避免选择那些处在工业区、垃圾场下风向的既有建筑,并保证通风良好;c.尽量选择视野开阔、拥有良好景观条件的既有建筑,以提升老年公寓的品质,为老年人提供舒畅优美的养护环境;d.既有建筑的场地应较为平整、无过大高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稳定,利于排水及保持场地干燥;e.选择远离车站、机场、柄市等噪音源和远离污水处理厂、垃圾场等污染源的既有建筑,如果条件苛刻难避免,则应与高噪声源、污染源保持符合有关安全卫生规定的防护距离,并在改造时做好隔音降噪措施;f.既有建筑应远离危险品的生产储运区域,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区。

4.4.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包括既有建筑周边用地属性、人口密度、人口年龄组成以及居民文化教育水平等。既有建筑宜与居住区临近设置,避开商业繁华区和工业区,从而为老人创造安静的养护环境,并方便其与居住区居民进行互动。老年人与其他年龄层居民的交流十分重要。既有建筑应尽可能选择临近幼儿园和学校,这样周边会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居民会对老人比较友善和关也;如条件允许,建议选择那些邻贴或可望见校园操场和幼儿园活动场地的既有建筑,则对老人户外活动起到积极的作用,老人看到孩子会很舒服,开怀的笑十分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也健康。

5.结语

综上所述,将古建筑与养老建筑结合到一起能帮我们走出城市发展与古建筑保护的矛盾怪圈。我们保护古建筑不是为了单纯的造假古董,我们发展城市也不是必需拆掉老房子。改造,为古建筑在城市里保留了栖身之地,发挥了它们的最大价值造福社会。我们也应认识到,尽管世界各国对古建筑改造保护的认识在不断提高,我国近几十年的努力研究取得不小的进步。但是“推倒一切重建”的风气仍然存在,保护形式也较单一利用不充分,给改造和保护工作带来困难。为了弥补这些缺憾,我们需要不断地借鉴学习先进的改造方法,尽快缩短我国与别国的差距。使保护方法不断推陈出新,使古建筑利用形式灵活多样紧跟城市发展的步伐。 我们把欧洲的城市发展经验概括成一句话那就是:更完善的建立保护体系,更灵活的改造利用。只有这样,我们的老城市才能更健康的发展、我们的城市文化才能更好的保存。

作者简介:

马振海(1993.12—),男,汉族,籍贯:辽宁铁铃人,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建筑学,研究方向:建筑历史遗产与保护

论文作者:马振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38卷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建筑遗产保护与养老建筑相结合研究论文_马振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