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支柱产业市场竞争力研究_市场竞争论文

辽宁支柱产业市场竞争力研究_市场竞争论文

辽宁支柱产业市场竞争能力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辽宁论文,支柱产业论文,竞争能力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辽宁的石化、冶金、机械、电子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构成辽宁经济的支柱。振兴和发展这些产业,对于实现三年国有大中型企业脱困目标,提高全省的经济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对134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 对支柱产业竞争能力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一、“四大支柱”产业市场竞争状况和成因

“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四大支柱”产业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是建立在全省工业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上的。1996年,辽宁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由1991年的7.0%下降到5.2%;“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国“四大产业”的比重由8.0%下降到6.7%。二是“四大支柱”产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1996年,“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利税164.7亿元, 占全省工业实现利税的比重由1991年的84.0%下降到77.2%;从全国来看,辽宁“四大支柱”产业实现经济效益份额也在下降。1996年,“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利税占全国“四大产业”的比重由1991年的9.5%下降到6.2%。三是“四大支柱”各业发展不平衡, 占全国的比重下降(见表1)。 四是“四大支柱”产业经济总量与一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并有继续扩大之势。1992年,实现销售收入1249.1亿元,分别为江苏、广东、山东、上海、浙江的75.6%、91.6%、135.9%、82.0%和175.8%;1996年,实现销售收入2204.8亿元,分别为江苏、广东、山东、上海、浙江的55.6%、61.0%、87.8%、72.1%和122.8%。

表1 辽宁四大支柱产业地位及变化表

项目 产值占全省工业比重 产值占全国同行业比重

产业 (%)

(%)

1991年1996年 1991年1996年

石化

23.5 25.9

7.9

6.9

机械

22.7 23.9

6.6

4.4

电子2.0

3.1

4.0

3.4

冶金

19.1 17.6 12.7 12.5

资料来源:辽宁省统计局。

“四大支柱”产业市场竞争力下降,主要是一些产品缺乏竞争力(见表2)。

表2

辽宁四大支柱产业主要产品在全国的地位及变化(%)

年度 1991 1996年度 1991 1996

产品 产品

钢 18.0 14.0 硫酸 6.0

5.9

成品钢材

17.0 12.0 纯碱 18.0 11.5

生铁 18.0 12.7 汽车 6.0

1.7

8.5

6.1电视机 2.0

1.4

铜材 6.7

2.5电冰箱 3.0

1.6

金属切削机床 11.0

7.0洗衣机 4.0

2.1

资料来源:辽宁省统计局。

据对全省134户大中型企业的401种产品调查,市场占有率在30%以上的产品占27.2%,在5—30%的产品占28.2%,在5%以下的产品占44.6%;企业开工率在80%以下的产品占44.9%。

“四大支柱”产业市场竞争力下降,主要原因是经营观念和增长方式落后,经济体制转换慢,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一是重生产轻营销和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不利,产品更新换代步伐缓慢。长期以来,“四大支柱”产业实行的是“橄榄型”管理,即中间的生产能力很强,两头的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能力很弱。对市场走势和竞争对手研究的不够,市场目标选择不准,新产品和技术开发滞后。全省134 户大中型企业的401种产品,从生命周期看,处于成熟期的产品占69.1%, 处于成长期的产品占23.7%,还有5.8%的产品处于衰退期, 从产品的技术来源看,依靠国内技术的占66.6%,依靠国外技术的占28.1%;从产品的技术水平看,达到国内80年代水平的产品占25.9%,达到国内90年代水平的产品占31.2%;达到国外80年代水平的产品占22.2%,达到国外90年代水平的产品占18.7%。大部分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面对进口商品冲击,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二是资源约束越来越严重,边际生产成本上升,价格竞争优势减弱。全省134户大中型企业的401种产品中,高于全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产品占70%。1996年,全省冶金行业吨钢综合能耗1425公斤标准煤,比全国重点钢铁企业高40%,比国际水平高80%以上。三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四是条块分割严重,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低。在企业层次上,生产经营规模小,中间产品自制率高,如炼油企业年炼油能力大部分在50万吨以下,与最低经济规模相差15万吨以上,机械工业全能厂占80%以上。在行业层次上,相互封闭,自我配套,自我服务,自成体系。在地区层次上,重复建设,结构雷同,资产重组的阻力又很大。

二、对“四大支柱”产业的再认识

石化、冶金、机械、电子产业市场竞争力下降,是不是支柱产业选择有误呢?不是的。

1.从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区别来看。支柱产业是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体系的主体,提供大部分的国民收入,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支柱产业的构成及其技术水平决定了产业结构在演变过程中所处的阶段。主导产业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体系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的产业,代表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或趋势。主导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能成为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带动整个产业结构走向高度化。主导产业的选择主要侧重于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的长远目标,而支柱产业则注重近期或中期,在于培育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力产业。两者在时间上一般呈现为后者对前者的继起,前一时期的主导产业可能成为后一时期的支柱产业。从辽宁的情况看,石化、冶金、机械、电子产业是支柱产业,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产业是主导产业,这些产业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

2.从支柱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来看。一是调整产业结构要考虑社会成本,不以现有支柱产业为依托去调整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本就非常高。二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巨额资金和大量的熟练劳动力,这些生产要素的取得只能依赖现有支柱产业的积累,并且是个渐进的过程。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考虑让已有支柱产业充分享受产业成熟期的收益。四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产业竞争力,但是产业竞争力不仅表现为高新技术的竞争优势,而且还表现为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支柱产业的竞争优势。

3.从选择支柱产业的标志来看。一个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般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经济总量占较大比重;二是出口创汇占较大比重,并稳步增长;三是就业人员占较大比重;四是行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五是产业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较高,企业之间配套协作紧密;六是与国际同行业比较,技术比较成熟;七是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大体在1.5左右;八是经济效益好,附加值高。

4.从辽宁工业化所处的阶段和实际情况来看。1996年,全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930美元。按照国际通用的工业化模型, 仍处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60美元向1120美元过渡的时期,即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其战略目标是发展重化工业。另一方面,辽宁的工业化进程走过了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不同的道路,即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80年代,为了解决消费品市场短缺问题,实行鼓励发展轻工业和耐用消费品的政策;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全国工业快速增长和大市场的形成,95%以上的工业消费品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这些情况表明,当前消费品工业扩张的空间日益缩小,而基础工业和深加工工业发展潜力巨大。

从上述分析来看,近中期辽宁只有石化、冶金、机械、电子产业基本具备支柱产业的条件,提高这些产业的竞争能力是辽宁工业化的客观要求。

三、“四大支柱”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四大支柱”产业提高竞争能力面临的机遇,一是世界经济和贸易保持一定幅度增长,国际资本相对充足,尤其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世界一些地区泡沫经济萎缩,资本亟需转到安全地带和领域,国外大企业、大公司、大财团看好辽宁重化工业优势和便利的交通通讯条件,合资合作愿望较强;香港回归祖国,也有利于扩大利用外资。二是党的十五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和经济发展战略,做出了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和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及形式的重大决策,部分生产要素、商品市场将被重组和瓜分。三是国内经济运行开始出现“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势头,近中期投资和消费的年增长率都将保持两位数增长。四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调整和三年国有大中型企业脱困非常重视,大力支持“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

2.“四大支柱”产业提高竞争能力面临的挑战,一是结构调整成为世界潮流。发达国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加快,并掀起了新一轮联合、兼并的浪潮,凭借资本实力和品牌优势大举开拓和占领中国市场;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凭借廉价劳动力、土地和原材料优势加速发展重化工业,与我国争夺市场;非洲经济的逐步崛起,引起国际资本、技术的分流,我国融资和技术引进成本进一步加大。二是国内企业已基本置于国际市场之中,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目前,我国石化装备市场的80%、轿车装备市场的70%、机床市场的65%、电子装备市场的70%、移动通讯市场的90%、卫星和光纤通讯市场的90%、程控交换机市场的70%、微型计算机市场的76%均被国外占领;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壁垒将进一步消除,民族工业将受到更大的冲击。三是在绝大多数重化工业产品出现供大于求、生产能力部分闲置的情况下,各地发展重化工业的势头仍然强劲。东南沿海一些地区利用80年代以来发展轻纺、电子等消费品工业获得的资本积累,向重化工业扩张;西部地区利用国家的倾斜政策,加大开放和开发力度,筹划了一批机制新、水平高、规模大的重化工业项目。这些地区新建和改造的企业一旦投入生产,必将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四是随着辽宁冶金、石油加工工业的发展,资源萎缩、开采生产成本上升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四、“四大支柱”产业市场的定位选择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四大支柱”产业要扩大市场占有份额,面临着两种市场定位选择:一是立足于国内市场,走进口替代的道路;二是面向国际市场,参与世界生产分工体系。按照前一种市场定位,主要是与国外产品进行竞争,现有企业和产品的竞争能力都需要有较大的提高。对石化和钢铁工业来说,主要是上规模和更新设备;对机械和电子工业来说,主要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这样,既需要巨额投资,又需要国家对一些行业进行必要的政策保护。而目前这些条件难以满足:一是企业筹资机制不健全,普遍缺乏资本金,国家投资又有限;二是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民族工业的保护只能是越来越少;三是最先进的技术难以从国外买到,即使能够买到,由于引进技术与现有技术水平相差过于悬殊,也难以消化和吸收。

按照后一种市场定位,主要是避开国外部分优势产品竞争,把发达国家在传统产业中的成熟技术和产品转移过来,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这样做,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发达国家转移的技术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还有一些比较先进的配套和辅助性技术,随着这些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此领域已经没有优势,会被迫出让市场和技术,或者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些技术的获得比较容易,转移成本也比较低,又有利于扩大就业。二是这些技术与辽宁现在的技术结构基本相似,消化和吸收比较容易,并可通过循序渐进的技术进步,形成自己的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能力。三是这种技术层次的产品,虽然在发达国家需求弹性较小,但从世界范围来看,需求总量仍然是很大的,随着发展中国家需求的增加,将会不断扩大。

从上述分析来看,立足于国内进口替代的市场定位,是一种理想状态,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由于受诸多条件制约,短期内大多数企业还难以行得通,国内一些企业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参与国际分工的市场定位,虽然不太理想,但这是一条容易走得通的路,也是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捷径,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经济腾飞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认为,当前辽宁“四大支柱”产业市场定位应选择后一条道路,待技术水平和资金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走前一条道路。

五、“四大支柱”产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对策

几年之内,“四大支柱”产业在辽宁国民经济发展中仍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从企业和产品入手,一手抓新支柱产业的培育,一手抓现有支柱产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1.加大国有企业改制转机的力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首先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改革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国有企业改革首要的是解决产权明晰问题。有两条途径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一是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入手,通过政资分离来实现政企分开,使国有企业出资人摆脱政府行政身分,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二是把现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通过新的投资者,或对存量所有权进行多主体的分割,形成一种新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进而使国有企业行为市场化。

2.广泛开展与跨国资本的合作。辽宁重化工业与跨国资本合作,不仅可以使国内企业获得资金、技术和新机制,而且可以参与跨国资本内部全球分工体系,与跨国公司一起分享增长利益。当前要加速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公司化改制,组建开放式产权市场,兴办各类中外合资的产权交易中介机构,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积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创造条件。

3.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增强市场控制力。重化工业是一种规模型产业,只有不断进行扩张,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是在同类产品生产企业进行扩张,实现横向一体化经营。通过组建控股公司,把现有同类产品各企业以净资产入股母公司,使各企业成为子公司,由母公司派经营人员联合经营,母公司所得利润按股分配。二是在控股公司基础上,再向上下游产业扩张,进行纵向一体化经营。这种扩张最好是采用资本集中方式,即尽量收购或联合现有企业,而不采取新建企业的方式,以防止重复建设。三是向新兴和高技术产业扩张,进行多角经营。石化、冶金、机械毕竟是一种成熟的传统产业,利润率不可能太高,并有可能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因此,企业应重视新产业和产品的开发,提高资本积累能力,分散经营风险。四是打破地区界限,进行资本输出,开展跨地区和跨国经营。

4.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企业竞争力大小最终取决于技术水平的高低,提高技术水平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石化和冶金工业要着重解决制造控制技术自动化和制造过程规模化问题,及时进行相应的工艺改造,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制造成本。机械工业要重点提高产品专业化技术和工艺水平,通过制造和购买专用设备和生产线,在零部件环节实现专业化生产。电子工业要侧重引进和生产比较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如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数字控制设备等。

5.重视企业产品市场营销。一般来说,重化工业产品购买者比较集中,且多属大宗交易,因此,在销售工作中要注重企业信誉和售后服务,尤其要注重企业形象的塑造,这比产品形象更重要。可以通过赞助、捐款、举办福利事业等公关活动,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此外,还应重视企业销售和服务网络的建设,保持与用户的经常接触,形成一种稳定的供销关系。

标签:;  ;  

辽宁支柱产业市场竞争力研究_市场竞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