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荟芳 王发成 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断催生出各种新型教育形态,对教师多元化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倒逼着学校的“教”与“学”必须发生重大变革。因此,了解教师教学技能研究概况,厘清教学技能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涵,对于重塑教师能力结构,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均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师素质;专业发展;教学技能;能力结构;课堂变革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1-089-02
目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断催生出各种新型的教育形态,对教师多元化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倒逼着学校“教”与“学”方式必须发生重大变革。因此,学术界要从时代发展的新需求出发,厘清教学技能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涵,重新进行全方位的理性分析和实践探索。教育界应该高度关注教师的能力结构,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其教学水平,以应对因教育发展带来的各种新变化,这是当务之急。
一、教师教学技能的研究概况
1.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对教师教学技能研究始于美国教育学家克雷兹的相关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具体化、细微化,主要是通过分析教师在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等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来研究教师教学技能。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研究文献,开始关注教师成长并倾向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学者总结出了几个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如瑞恩斯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标准,罗森谢尔和福斯特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结果之间的关联度研究。再如,基于教学情境展开的对师生互动行为研究,着眼点是从教师的领导和管理能力入手,也有从师生之间信息反馈入手,研究了教师教学技能的类型、培养策略和评价方式等。
2.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自国家教委教师司颁布《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1992]39号文件)和《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1994]2号文件)以来,主要是从教师的教学组织、实施、调控能力和课堂教学技术等方面加以研究。有学者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应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有从具体学科教学特点及其要素出发的,也有从影响教师教学行为、过程和效果入手的,也有学者重点研究了教师课堂决策、调节控制、随机应变能力的,大多是以理性探索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加以阐述和论证。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从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和教育实践与体验三大目标领域,对未来教师的能力结构提出了具体目标和基本要求。随后,众多学者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教师素质、技能、态度、行为等方面出发,对教师教学技能现状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分析,不断发现新问题,并寻找其成因;对各类教学技能、技巧的研究不断创新,并提出诸多发展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策略与途径。21世纪以来的相关文献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成果显著。
二、教师教学技能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涵
1.目的意义
肯?贝恩说过:“一个教师应该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严肃的智力行为,一种学术成就,一种创造。”李兆义等认为“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如教学范式、学习方式、教学环境、教育管理、评价模式等),对教师提出新的挑战[1]。马亚丽等指出,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2]。Georgios S. Gorozidis,Athanasios G. Papaioannou(2016)指出:“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激发教师创新行为,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关键。”因此,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及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背景下,要求教师主动唤醒危机意识和主体意识,不断激发自我提升教学技能的内在动机。教师只有厘清并重建自身专业化发展路径,从“单一”转向“多元”,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扎实的学科技能,树立起坚定的学科信仰、超前的学科思维和高尚的学科品质,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教师教学技能培养规划要依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及时做出合理调整,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
2.概念界定
(1)技能
《辞海》定义技能是“运用知识和经验执行一定活动的能力”。其中,通过反复练习达到迅速、精确、运用自如的技能是技巧。技能是行为和认知活动的结合体,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后天习得,属于知识范畴。
(2)教师教学技能
教育界关于教学技能的界定有着不同的看法,研究者们根据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教学技能有不同的认识,也就有了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下对教师技能的阐释。澳大利亚克利夫?特尼(C1iff Turng)认为,基本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斯诺(R.F.Snow) 认为,教学技能是由行为及认知有关事项的结构系列组成的。曹长德等主编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指出:“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3]”马施余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利用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深化,将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教学行为进行多途径、多样式的描述和讲解[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经过文献研究,我们认为“教师教学技能具有实践性、情境性、动态性、生成性、个体差异性等特点。”定义教师教学技能的内涵,需关注以下几点。一是,要全面体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及其独特品质,要突出教学活动与其它活动的差异性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二是,教师教学技能应该是动态的、可变的,是结构与过程的统一体,需要将其视作一个系统结构和整体;三是,教师教学技能应该适应社会进步与学生发展的需要,强调技能、技术的基本特征与教师职业素养的深度融合。
3.构成要素与分类
2012年教育部制定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教师专业能力包含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内容”,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制定了标准。教师的教学技能又具体表现为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语言技巧、组织互动以及与教学相关的拓展技能。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技能又表现出了客观性、多样性、针对性和专业性。
(1)依正常教学工作体系进行分类
依据教育技能学理论框架和教学工作流程,马亚丽等提出教学技能应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及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具体包含制定课程授课计划的技能、撰写教案的技能、使用教学媒体的技能、了解学生的技能、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的技能、运用教学语言的技能、设置疑问或设问的技能、板书设计的技能、讲授课程的技能、总结授课内容的技能、布置批改作业的技能、课后辅导技能、命题技能、评卷及分析技能、信息检索技能等。孙二军认为教学技能是由一系列教学动作所组成,包括备课技能(设计教案、书写教案、教具准备等)、课堂教学技能(导课、组织、讲授、示范、训练、反馈等)、评课技能(教学日志、教学观摩、切磋交流等) [5]。张景川认为,技能主要有导入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媒体使用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等[6]。
(2)按微格教学的需要所做的分类
我国自90年代开始推广微格教学后,部分学者采用理论探讨、调查统计分析、指标筛选等方法,围绕教师、学生、课程与资源这四个因素,对教师教学技能重新进行微细划分,为教师职业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例如,陈伟坚将表达技能细分为文字表达、语言表达、图表表达等;了解学生技能细分为观察、调查、询问、“互联网+”下的沟通交流等;组织管理技能细分为班级管理、心理辅导、突发事件应变等;教学设计技能细分为学情分析、活动设计、听课评课等;学法指导技能细分为合作性、自主性、探究性等学习指导技能;按教学时序细分为导入、发展、练习、展开、总结、布置批改与讲评作业等技能;从教学构件视角细分为创设情境、讲解、举例、辅导、提问、命题等技能;从发展角度细分为自我管理、反思等技能;从课题研究角度细分为课题选择、资料收集、论文撰写、数据处理等技能;从教育技术角度细分为网络媒体的选择与开发、教学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等技能。此外,还有些单项训练项目,如实验准备、动手操作、课程开发、社会交往等技能,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再进行细微划分[7]。
教师教学技能分类一般遵循目的性、激发性、参与性、可观察性、可操作性等基本原则。随着时代发展,教学技能的定义、分类、评价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例如,我国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师[2018]13号),就呼吁全方位变革教师的从教技能训练方式方法。“互联网+”对教师教学技能也提出新要求,如人工智能设备应用能力,智慧课堂操控能力,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智慧学习的技能技巧等。《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如“提升指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改变的能力”。
总之,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我们认为教学实践能力、应用研究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均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有着正向影响作用。教师教学技能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着学校的综合竞争实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要素。因此,各位热爱教育的研究者和工作者,要以国内外众多教育学家的教学思想和研究成果作为切入点,采用多元化视角去看当代教师现状以及未来教师的发展趋势,从现代教育的最终目标出发,认真研究教师本身应具备的素养、文化、知识、理念和相关能力,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教育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问题等。通过教师教学效果考核,教师培养,教师继续教育等途径,强力推动教师深入研究教育理论,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引领教师沿着“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的专业成长路径,做研究型教师,做适应时代发展的智慧型教师。
参考文献
[1]李兆义,杨晓宏.“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结构与培养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9.07;
[2]马亚丽,肖海燕.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提升策略[J],绿色科技,2019.08;
[3]曹长德,孙晓青.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6;
[4]马施余,黄斌.以教师教学技能为导向的师范生培养专业素质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9.15;
[5]孙二军.教师职前阶段技能学习的路径及策略[J],教育导刊,2019.08;
[6]张景川.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技能训练研究——微格教学方法的运用[J],软件导刊,2013.08;
[7]陈伟坚.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师技能结构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03;
[8][美]玛丽莲?科克伦,史密斯沙伦?费曼,尼姆赛尔D?约翰?麦金太尔主编,范国睿 译. 教师教育研究手册:变革世界中的永恒问题(第三版)[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8。
基金项目
本文是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资助课题《县域内高中教研学科基地建设、运行与评估行动研究》(主持人:王发成,课题编号:180305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苏荟芳(1970—),女,汉族,河北省秦皇岛市人,河北师范大学毕业,硕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校长,河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估工作。
论文作者:苏荟芳,王发成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技能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互联网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目的论文; 结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