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患者在患病早期将会表现出腹部疼痛、灼热感、反酸以及食欲不佳等临床症状,在此期间受到刺激容易反复发作,表现出无规律间歇性疼痛反应。临床认为,该类疾病的发生因素相对较多,加之大部分患者对于有关健康知识的认知并不正确和充分,容易出现误解的情况,并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1]。因此,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认知能力,给予健康教育指导和干预,进而提高患者对于有关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更加利于护理工作顺利而又良好的进行。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在2013年1月~2018年12月所接收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根据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具体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为50例患者。其中,研究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38.42±3.67)岁;最短病程0.5年,最长病程15年,平均病程(7.6±1.9)年;参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38.75±3.82)岁;最短病程0.5年,最长病程15年,平均病程(8.4±2.5)年。两组患者的基本经过,经过统计学的比较,P>0.05,可以进行组间对比。1.2护理方法研究组采取健康教育的护理模式。①心理护理。由于慢性胃炎患者的病程事件相对窖藏,患者长时间受到疾病的影响,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甚至会出现抵触治疗、抗拒配合的情况,直接影响了治疗和护理效果。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并且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以及情绪变化,介绍有关该类疾病的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正确对抗疾病的信心,积极为患者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患者而言,则需要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的有效交流,与其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进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更加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②健康教育指导。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详细介绍有关慢性胃炎的发生机制、治疗措施以及护理方案等,并且告知预防疾病反复发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同时,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及时回答患者所提出的疑问和困惑,消除患者的疑惑和不安,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患者对于该类疾病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自身的自我护理能力,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按照规定和科学的方法接受用药治疗,进而促进病情的快速康复。参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按照医嘱开展常规的护理服务。1.3临床观察指标收集两组患者资料,并且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对于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率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过程中,借由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总结归纳并分析两组慢性胃炎患者临床保护治疗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资料。其中,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如果结果显示P<0.05,则可以判定本次实验存在十分明显的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对比两组对于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率研究组对于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率47例(94.00%)显著高于参照组36例(72.00%),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见表1:表1两组对于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率比对[n(%)] 分组 例数 完全认知 部分认知 不认知 认知率 研究组 50 30(60.00%) 17(34.00%) 3(6.00%) 47(94.00%) 参照组 50 12(24.00%) 24(48.00%) 14(28.00%) 36(72.00%) 卡方值 - - - - - - - - 8.576 P值 - - - - - - - - 0.003 2.2对比两组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研究组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8例(96.00%)显著高于参照组40例(80.00%),卡方值=6.061,P值=0.014,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3 讨论慢性胃炎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内科疾病,主要是由于多种病因导致患者胃粘膜发生炎性病变,一旦发病具有发病原因复杂、病情时间长、疾病进展缓慢、反复发作以及难以治愈的特点[3]。临床认为,主要是由于患者的饮食和生活并不规律,导致胃黏膜受到损伤、抵抗力降低,进而造成幽门螺旋杆菌等病菌侵入,引发慢性胃炎的发生。临床上通常采取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由于患者严重缺乏有关的健康知识,将会导致疾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4]。本次研究得出结论如下:研究组对于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率47例(94.00%)显著高于参照组36例(72.00%),研究组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8例(96.00%)显著高于参照组40例(80.00%),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目前,临床上通过采取健康教育指导,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有关疾病知识的认知,同时,还能够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4 结语:概而言之,通过对慢性胃炎患者采取健康教育进行干预,能够极大程度满足患者提出的护理需求,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有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参考文献[1]刘利琴. 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护理中应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02):92.[2]李影. 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2):6-7.[3]孙晶. 慢性胃炎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对患者满意度和病症知识掌握度影响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1):189- 190.[4]冯冲. 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8,(36):251-252.
论文作者:史晓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患者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认知论文; 慢性胃炎论文; 病程论文; 统计学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