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均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n=50)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n=50)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分析治疗时间、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PaCO2、OI、MAP、FiO2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肺部的氧合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高频震荡通气;临床疗效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是儿科常见的疾病类型,又称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指出生后不久即出现的呼吸衰竭以及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多发群体为早产儿,其发生主要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导致,肺泡会出现进行性萎陷症状,进而导致患儿出现呻吟、吸气三凹症、呼吸困难以及发绀等现象,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呼吸衰竭,发病率与胎龄密切相关,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体重越轻的患儿死亡率越高,会严重威胁到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所以及时进行治疗至关重要,通气治疗是主要治疗方式,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1]。本次研究对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的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100例进行分组,观察组50例患儿中男29例,女21例;胎龄最小30周,最大39周,中位胎龄(34.5±2.5)周。对照组50例患儿中男27例,女23例;胎龄最小31周,最大38周,中位胎龄(34.5±2.5)周。两组患儿各项资料均在研究标准内(P>0.05)。纳入标准:(1)均为出生后6h内发病;(2)均经临床确诊为重症呼吸窘迫综合症;(3)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先天性心脏畸形者;(2)先天性肺发育不全者;(3)隔疝新生儿;(4)合并其他肝肾器官疾病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
经气管插管注入100~200mg/kg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密切监测其血气分析、呼吸、心率以及血压,然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X线胸片检查,之后给予患儿维持酸碱平衡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给予一定的营养支持,保证呼吸道通畅并保护各脏器功能,然后实施常频机械通气,将吸入的氧浓度保持在0.3~0.8之间,频率保持在30~50次/min,吸气峰压设置为18~25cmH2O,吸气时间为Ti0.4~0.5s,呼气末气道正压在4~6cmH2O,然后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对参数进行调整[2]。
1.2.2观察组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
在常规检查以及保护脏器功能之后给予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将压力振幅设置为15~25cmH2O,频率设置为10~15Hz,吸入氧的浓度在0.3~0.8之间,偏流在6~8L/min,将平均动脉压保持在8~15cmH2O之间,在治疗期间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参数,一般情况下上机时间在24h~72h之间,患儿病情逐渐稳定之后要逐渐降低吸入氧的振幅与浓度[3]。
1.3疗效观察指标
分析治疗时间、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主要以²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时间
观察组治疗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OI、MAP、FiO2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是对新生儿健康危害较大的危急症状,进展速度较快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当前主要采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以及机械通气治疗,采用常频呼吸机通气治疗效果欠佳,并且极易导致患儿出现气胸以及新生儿肺气肿等肺损伤并发症,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4]。
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是指通气频率在150次/min以上的通气方式,其频率相当于正常频率的4倍以上,并且主要以高速流动气体的弥散为主,可快速交换肺组织内的气体,加快二氧化碳的排出速度,为患儿更快的提供氧气,还可提高氧气的吸收效率,呼吸压力较低且潮气量较小,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治疗中不但可促进肺复张,还可降低肺过度牵张以及肺泡高容积损伤的发生,有助于扩张萎缩肺泡,通过气道压的充盈可有效改善血氧合以及肺通气血流比,促使肺容量达到最佳水平,进而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研究中治疗后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治疗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少,表明高频震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疗效显著,这与刘迎庆[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高频震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肺部的氧合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徐伟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02):148-149.
[2]黄向阳,马进.高频震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08):1417-1420.
[3]刘炯.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0例临床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2):4489-4490.
[4]杨玉京.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校医,2017,31(10):761-763.
[5]刘迎庆.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0例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06):466-468.
论文作者:许茜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新生儿论文; 窘迫论文; 呼吸论文; 综合症论文; 患儿论文; 重症论文; 并发症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