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突飞猛进。人类文化是以“积累的传统为基础的”,而“积累的传统”又是以”所有动物物种都不具备的特性——抽象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文字——为基础的”。1简言之,“文化的本质核心是由传统的(即历史地产生和选择的)思想组成的”。2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文化复兴必须重视传统之唤醒与扬弃。反之,正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他的《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曾写到的:“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所以,无论作为个体,或是一个民族,要维护自我或发展自我,重视、延续和发展我们的传统和文化都是一个关键。3而重视文化,就要重视文化“积累的传统”,及其积累的方式,即“抽象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文字”,即“书籍”。这就将问题推到了核心之核心——文化的一切,归根结底不过是书籍和读书的问题。
关键词:读书;重要性;措施
引言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的确很有道理。书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书面记载,语言、文字、图画能够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有利于人类知识的传承。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显然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当生活失去阳光,当鸟儿失去翅膀,那宇宙将会黯然失色,世界将不再精彩……读书虽说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却可以改变我们的性格;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它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使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现实问题。读书是丰富人生阅历的良好伴侣,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生活经历来使自己的人生变长,变宽。
1当前国人与大学生读书状况
高校是社会思想之孵化器,也应是重要的社会风向标和风气之源。近年来,不少有识之士对中国高校的读书风气关注有加。有人认为,“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对话(即:读书)的空间。”有人统计,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40本,俄罗斯55本相比,中国人阅读量少得可怜。据《环球时报》,2014年,河北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曾对大学生阅读量(包括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阅读内容、阅读心理以及影响阅读的原因等方面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看,“大学校园内整体阅读气氛较为淡薄”。而且“国民的阅读水平已经降低到不能再低了。”最大的问题是经典的淡出。而“传统经典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之后,社会,包括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就处于一种无所指引的状态,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大学精神危机和大学文化近年来出现的问题与此直接相关。有人直言,大学“阅读危机”的背后是人文危机、精神危机。”我们则认为,这话更应该倒过来说:人文危机、精神危机的背后是“阅读危机”。人文精神与读书风气,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教化与风气,有赖于诗书。“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另一方面,就读书本身而论,现在国人的阅读功利性太强,总是为了某个具体目的而读书,譬如分数、职称、升级、考试等等。而所谓超功利的阅读,“如无目的的阅读,读一些无用的书,读一些符合自己兴趣的书,为了陶冶性情而阅读,为了强化修养而阅读,则是越来越少了。我们从小学教育就开始功利化了,把读书和上学分开了。我们整个的评价体系是一个功利的评价体系,所以最根本的问题是从教育着手改革。”我们认为,若将问题之思再推进一步,则可以说,改革教育之关键在于,不要“把读书和上学分开”。或曰,无论如何改革,关键还在于,能否重建我国悠久的读书传统。恢复这一传统,是学生素质、大学精神、大学文化、以及社会风气培养,乃至在中华文化复兴大业中,大学能否担当应有的使命的关键所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重要性
2.1读书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读书多了要写什么,心中自然明了,写起文章来自然游刃有余,如神来之笔充满神韵。读书是在哺育靈魂,如果不读书,在写作文时,就会没有任何好词、好句可以引用,你的作文便会枯燥乏味,没有很多好词、好句可以引用,便会没有文学色彩。读书是多么重要,不读书,就无法立足。读书就好比爬山,要一步一个脚印,迈着坚实的步伐攀登高峰。书,一定要从中获取自己不知道的新知识才能算是读了一本新书。读书并不是轻描淡写地看看书中的文字,而是深刻的体会到这本书中每个字的意义和它所代表的生命,让自己也融入故事情节中,就好像透过文字,身临其境看到了故事。读书不但要思考、体会和想象,还要把作者的精髓融入自已的脑海中,在写文章时可以随时应用;要一遍一遍毫不厌倦地读一本书,只有每读一遍才会发现新的内容,才会不断的获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效地读书才能让你增长知识,感到快乐。这样才能把读书当成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才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多读书,可以让你觉得有许多的写作灵感。可以让你在写作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让别人觉得你更富有文采,美感。
2.2读书的传统——学术及教育的本质性存在方式
费孝通认为:“一门学科,必须代代相传才能存在,才能有生命力。……一代一代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智慧传下去,每一代推陈出新,“下一辈人去看上一辈人时,如果把他们一切都否定了,受害的是谁呢?不是上辈人,而是我们自己。这个对待前辈的不正之风我看还没有完全扭转过来。我们要多看看,看看他们过去的成就,看看他们是怎样得到这些成就的。肯定前人的成绩,不是不要批判他们的缺点。没有一个人的思想是全面和一贯正确的,何况时代在前进,即使在过去是正确的东西,也不一定能在现在和将来保持其正确性。我们只有立足在今天的现实去评估前人的知识和思想,这才是老老实实的态度,是我们对待上一辈老师的态度。……我要问一下,我们今天这里有多少学社会学的人还有我们前辈老师的抱负?……对于这一点,我觉得值得我们深刻地想一想。”
2.3读书可以让人丰富知识
许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一个人的知识越多,越感到自己的无知。”也有人用圆表示过自己的知识,圆越大,与外边的接触就会越多。是真的,书越读就越觉得读得少,越读,就越觉得有读不尽的书。
书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赋予我们的规劝和慰藉,质同金玉,价值无量。读书价值连城。正像宋真宗赵恒所说的:“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有如同最高尚的先哲们携手共游,飞越无数迷人的仙境和神奇的国土。读书,让人变得懂事、文明;读书,让人变得高尚、完美;读书,使人类走出了蛮荒;读书,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读书可以让人灵魂纯洁
读书可使人心胸坦然,心驰神往,开拓视野。“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句格言,把握每一分钟的时间,好好地读书.读书必须要用心,用平常心去对待读书.读书可以充实我们的思想,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可以教给我们本领,可以纠正我们的过失,在书籍中,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原本是如此地美好!
结语
如果确如康拉德•洛伦茨所说,抛弃传统是文明人类的一种罪孽。那么,继往圣,开来学,恢复中华民族的读书传统,既是现代国人的自我救赎,也是实现文化复兴、民族复兴之梦想的一种路径。而一切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续和发扬,又都离不开、或者可以化约为读书问题。“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参考文献
[1]林语堂.林语堂书话[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166.
论文作者:桑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自己的论文; 传统论文; 让人论文; 书中论文; 文化论文; 危机论文; 书籍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