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与经济视野中的大国与阿富汗内战_塔利班论文

地缘政治与经济视野中的大国与阿富汗内战_塔利班论文

从地缘政治经济看大国与阿富汗内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阿富汗论文,地缘论文,内战论文,政治经济论文,大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阿富汗具有的地缘政治经济因素

1.阿富汗的战略地位

阿富汗位于印度洋通向中亚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极其重要。阿富汗东北部的“瓦罕走廓”与我国新疆相连;东部、南部与巴基斯坦毗邻,喀布尔—贾拉拉巴德公路经开伯尔山口与巴基斯坦的公路、铁路网相接;经坎大哈—科加克通道可到达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省会奎达;西部同伊朗相接,从黑拉特—伊斯兰·卡拉公路出境,进入伊朗并与伊朗的公路相接;北部与中亚的塔吉克、乌兹别克、土库曼三国接壤。中亚三国的铁路都修到阿富汗的边境。此外,阿富汗有多条公路通往中亚国家。由于阿富汗处于交通枢纽的位置,跨境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获取中亚石油天然气的通道问题显得特别突出。

2.跨境民族问题

阿富汗民族极其复杂,全国共有20多个民族。主要有普什图、塔吉克、乌兹别克、哈扎拉、努里斯坦、俾路支和土库曼等民族。除哈扎拉族外,其他民族基本上都是跨境民族。普什图人占总人口的50%,是阿富汗的主体民族;主要居住在贾拉拉巴德—喀布尔—黑拉特公路以南的地区。(注:〔英〕《国家概览(巴基斯坦、阿富汗)》1997~1998年合刊,第66页。)在巴基斯坦的西北边境省,居住有与阿富汗相同数量的普什图人。巴阿两国间曾为边界的划分问题而发生冲突。

阿富汗境内的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分别与中亚的几个民族属同一种族;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相近或相同。塔吉克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1%,主要居住在潘杰希尔河谷及其以东、以北靠近阿富汗与塔吉克斯坦的边境地区。乌兹别克人占5%,居住在阿富汗中北部的马扎里沙里夫地区; 该地区与乌兹别克斯坦相连。土库曼人不足总人口的1%,居住在黑拉特及其以北靠近土库曼斯坦的边境地区。(注:L·杜普雷:《阿富汗》,新泽西1993 年版,第59~64页。)苏联解体以后,中亚的民族主义、宗教复兴主义方兴未艾,从而影响并加剧了阿富汗国内的民族和宗教问题。

3.宗教问题

阿富汗居民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占全国总人口的99%,也有1 %的人口信仰印度教、 锡克教、犹太教。逊尼派约占80%~90%。其中,90%遵循哈乃斐学派教法。什叶派约占10%~20%,其中,一半是属于十二伊玛目派。(注:金宜久:《当代伊斯兰教》,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第43页。)阿富汗的宗教问题不是存在于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之间,而是存在于伊斯兰教内部的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阿富汗民族中,属于逊尼派的有普什图人、大部分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吉尔吉斯人、布拉灰人、俾路支人、科希斯坦人、部分哈扎拉人、蒙古人等。其他属什叶派。

阿富汗东南部邻国巴基斯坦97%的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其中90%属于逊尼派,遵循哈乃斐学派教法,在这一点上,巴阿两国中的绝大部分居民有相同之外。而阿富汗西部邻国伊朗什叶派信徒约占穆斯林总数的95%~97%,其中,十二伊玛目派信徒占80%。在反对苏联入侵的过程中,阿富汗形成了以逊尼派穆斯林为主体的“七党联盟”和以什叶派为主体的“八党联盟”。(注:彭树智:《阿富汗史》, 陕西旅游出版社1993年版,第361页。)前者总部设在巴基斯坦,后者总部则设在伊朗。在打败了共同的敌人以后,代表不同政治、民族、部落、地区和宗教派别的这两大武装势力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权力斗争。而且,这两派之间的斗争影响到该地区国家关系。阿富汗的宗教、民族问题与地区政治相联系,给本地区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4.中亚石油、天然气的出海口问题

中亚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石油蕴藏量达200亿桶,天然气达7亿立方米,在今后的10~15年内,仅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每天的石油出口就可达150万桶。(注:〔英〕《简氏情报概览》,1996年第2卷,第8期,第76页。)中亚5国为内陆国,对外贸易受到很大限制。现在,中亚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主要依赖北部俄罗斯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在南方,中亚国家还没有打通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由于阿富汗是中亚国家油气资源出海的重要通道,控制了阿富汗,也就控制了中亚油气资源的出海口。

中亚国家为了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积极寻求新的出海口。近年来,中亚国家加强了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合作。一些专家提出7个方案。 其中之一是从土库曼出发向东经乌兹别克、塔吉克、中国到达太平洋。但是,这需要铺设长达7840公里的管道,花费120亿美元。 向南经伊朗或经阿富汗、巴基斯坦,距离要短得多。从塔吉克首都杜尚别到伊朗的阿巴斯港口只需3200公里,比这更近的是从杜尚别经阿富汗到卡拉奇只有2720公里,从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经阿富汗到卡拉奇只有2000公里。土库曼和其他一些中亚国家已经开始与伊朗、美国合作,共同开发和使用石油、天然气。这必然导致俄罗斯的不满和反对。俄罗斯对里海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存在主权要求,坚持与该地区国家共享这些资源。由于阿富汗所处的地缘位置,大国对中亚油气资源的争夺不断加剧,也使阿富汗内战更趋复杂化。

二、美国、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与阿富汗内战

阿富汗曾是美国对抗苏联的前哨阵地,美国曾给予阿富汗大量军事、财政援助。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以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对阿富汗的援助大幅度减少。1989年美国等国对阿援助为1.76亿美元,1995年下降到0.45亿美元。(注:〔印〕《战略分析》,1997年1~2月合刊,第1499页。)但是,近两年来,美国政策制定者开始重新审查对阿政策,阿富汗在美国的对外战略中地位又逐渐上升。阿富汗之所以再次引起美国注意,其原因如下:

第一、阿富汗是中亚国家油气资源出海的重要通道。美国石油生产下降,需要在友好国家寻求新的石油产地,而中东国家反对外国石油公司共同管理本国的石油业(注:〔英〕《经济学家》,1996年5月4日。)因此,美国公司认为,中亚将比中东更有吸引力。1993年,美国一家石油公司签定了一项价值400亿美元的合同,开发里海北部的田吉兹油田。但是铺设输油管线有赖于该地区的稳定。由于美国与伊朗之间的矛盾,在伊朗境内铺设石油管道可能性不大。通过阿富汗、 巴基斯坦境内的石油管道不仅距离更近,而且可以避开伊朗,所以,阿富汗的和平与稳定成为开发中亚油气资源的先决条件。另一家美国石油公司已经计划投资80亿美元,铺设通过阿富汗的输油管。克林顿政府公开表示支持这一计划。(注:〔美〕《新闻周刊》,1996年11月4日。)

第二、美国对伊朗在阿富汗事务中影响力的日益增强感到不安。克林顿政府执行遏制伊拉克政策,可能使海湾地区力量对比失去平衡,伊朗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已经增强,这对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造成极大威胁。为了在中亚遏制伊朗,并阻止俄罗斯南下,美国重新审视对阿富汗的政策。

第三、在美国的15万阿富汗裔移民逐渐形成了一个压力集团,向美国政府施加压力,强调阿富汗在美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期望美国帮助结束阿富汗内战。

第四、美国对自己耗费巨资支持的希克马蒂亚尔不满。希克马蒂亚尔既没有停止内战,而且还大量生产鸦片和训练为数众多的恐怖分子。1994年初,美国开始直接插手阿富汗内战,提出用塔利班代替希克马蒂亚尔。(注:伍书湖:《阿富汗内战与塔利班的崛起》,载《西亚非洲》1995年第4期,第16页。 )希望塔利班运动能统一被战争搞得支离破碎的阿富汗,在这一地区建立一支有效抗衡伊朗、俄罗斯的力量。而且,美国支持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在阿富汗建立塔利班武装,对抗伊朗支持的拉巴尼政府。甚至有人怀疑美国通过巴基斯坦向塔利班武装提供武器装备。(注:〔英〕《经济学家》,1996年10月12日。)

但是,美国很快认识到,塔利班武装推行原教旨主义,强迫人们做礼拜,禁止吸烟,禁止听音乐和看电影,让男人留胡子,关闭女子学校,禁止妇女工作。克林顿政府担心与一个被西方认为压迫妇女的武装组织谈判,将疏远在选举中很重要的美国妇女组织。美国负责南亚和近东的政府官员洛宾发表谈话认为,阿富汗是毒品走私犯、犯罪分子、恐怖主义者活动的中心,美国世界贸易中心被炸,海湾美国军营被炸都与总部设在阿富汗的恐怖主义组织有关。现在,美国的态度是:不承认塔利班,支持在阿富汗成立一个包括其他派系的基础广泛的政府。1998年8月7日,美国驻东非两个国家的大使馆被炸,美国怀疑这是居住在阿富汗的奥萨马·本·拉丹领导的恐怖主义组织所为,于1998年8月20日, 克林顿下令轰炸了拉丹在阿富汗的基地,从而遭到塔利班政府的谴责。这一事件影响了美国与塔利班的关系。不过,从长远来看,美国不会因为这一事件放弃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

阿富汗在巴基斯坦对外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具体说来,巴基斯坦在阿富汗的利益有以下两个方面:

经济利益,中亚国家是巴基斯坦商品的销售市场和巨大的能源供应地。巴基斯坦希望从中亚经阿富汗铺设输油和天然气管道,修筑通向中亚的铁路,重建白沙瓦—贾拉拉巴德—喀布尔和阿富汗南部与巴基斯坦北部联系的基达—查曼—坎大哈公路,恢复两国之间的电力网、电话线。巴基斯坦希望早日遣返阿富汗难民,减轻难民带来的压力。

战略利益,三次印巴战争削弱了巴基斯坦的国力。为了避免被进一步削弱,巴基斯坦大力发展与其西部邻国的友谊。巴基斯坦把伊朗、阿富汗、新独立的中亚国家当作战略后方。巴基斯坦不愿意让阿富汗政权掌握在亲俄和亲印的塔吉克人手中,所以支持与巴基斯坦有联系的阿最大民族普什图人控制中央政权。

巴基斯坦率先同塔利班政府进行交往。1996年9月29日,巴外长阿里表示支持塔利班新政府。他希望新政府能选出廉洁正直、衷心热爱伊斯兰教的“虔诚的人”担任领导。巴还在同一天派出政府代表团与塔利班会谈,讨论两国如何进一步巩固业已存在的“兄弟关系”问题。

绝大多数塔利班成员是抗苏战士的后代,他们出生在位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和西北边境省的难民营里,对这些难民的后代来说,这儿成为他们的家乡。他们在巴伊斯兰贤哲会主办的宗教学校里接受教育,学习《古兰经》和伊斯兰教法。他们讲普什图语,但是他们的第二语言不是阿富汗通用的波斯语而是巴基斯坦的乌尔都语。伊斯兰贤哲会在阿难民的支持下,在巴国民议会和俾路支省议会中的席位得到增加。1993年,伊斯兰贤哲会和贝娜齐尔·布托领导的人民党结盟,从而成为巴基斯坦执政党联盟一员。伊斯兰贤哲会开始有机会接触军方和内政部,并影响巴对外政策。1994年,巴国民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毛拉法兹努尔·拉赫曼游说华盛顿和欧盟,支持塔利班。更为重要的是,拉赫曼说服沙特等海湾国家,使沙特成为塔利班财政的主要支持者。在布托政府解散后,伊斯兰贤哲会向谢里夫政府施加压力,促使新政府支持塔利班在阿富汗建立合法政权。

在阿抗苏战争时期,沙特给予抵抗组织大量资金援助。内战爆发后,沙特支持逊尼派武装。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沙特阿拉伯的外交政策主要是:推进伊斯兰教、保卫国家和皇室的安全和国内的稳定。利雅得认为苏联入侵阿富汗威胁了自身的安全。沙特确信占领阿富汗是苏联南下和控制波斯湾石油的第一步。

沙特支持阿富汗抵抗运动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伊斯兰世界扮演领导者的角色。50年代,沙特提出用泛伊斯兰主义抵御埃及纳赛尔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影响。为此,沙特促使建立伊斯兰会议组织和世界穆斯林联盟,并通过这两个组织扩大沙特对全世界穆斯林文化和宗教活动的影响。由于埃及在1967年阿以战争中失败,沙特凭借拥有的巨额石油财富,在整个70年代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领导者。(注:[美]威廉姆 ·马菜:《原教旨主义复活?阿富汗与塔利班》,纽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5~76页。)

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后,沙特在伊斯兰世界的领导地位遭到挑战。伊朗新政府认为君权与伊斯兰教不适合,沙特与美国的友好关系损害了穆斯林的利益。因此,沙特在整个80年代都把削弱伊朗的威胁放在对外政策的重要地位。(注:D·梅纳什:《伊朗革命与穆斯林世界》, 西点出版社1981年版,第155~170页。)

进入90年代,沙特阿拉伯继续推行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对外战略。采取的具体措施之一就是巩固与巴基斯坦的传统关系,继续支持亲沙特的阿富汗政权,发展与新独立的中亚国家友好关系,遏制伊朗。

三、伊朗、中亚国家、俄罗斯与阿富汗内战

塔利班的军事胜利引起了伊朗、中亚国家、俄罗斯、印度等国的不满和反对。

塔利班的胜利以及在占领马扎里沙里夫时捕杀伊朗外交官,使双方矛盾急剧激化,以至于达到剑拔弩张的地步。1998年8月8日,塔利班武装占领马扎里沙里夫后,绑架了11名伊朗外交官,并杀害其中9人。 伊朗指责塔利班领导人乌马尔和巴基斯坦应对此事负责,要求塔利班作出正式道歉,交还死者的尸体,将肇事者交给伊朗处置,无条件释放其他被关押的伊朗人。伊朗总统哈塔米和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发表声明,要对塔利班采取行动,以保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同时,调集20万军队在两国边界举行军事演习。塔利班也不示弱,集结兵力准备抗击伊朗的进攻。10月8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与塔利班武装之间发生武装冲突。

伊朗与塔利班关系突然恶化,有其深刻的宗教和政治原因,伊朗是一个什叶派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而塔利班成员则属于逊尼派。两派矛盾颇深。伊朗支持北方反塔利班联盟,希望在阿富汗出现一个亲伊政权,加强自己在该地区的战略地位。但是,塔利班的军事胜利打乱了伊朗的战略部署。伊朗还担心塔利班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会影响到伊朗国内的逊尼派,从而威胁国内的政治稳定。

伊朗希望成为中亚国家通向外部世界的桥梁。而且,伊朗坚信发展与中亚国家、高加索地区国家的关系,将有助于伊朗打败美国对伊朗的遏制政策。(注:J ·卡拉布里泽:《革命地平线:霍梅尼之后伊朗的地区外政策》,圣马丁出版社1994年版,第75~143页。 )美国也担心伊朗对中亚的文化、政治、经济影响,所以支持使巴基斯坦、阿富汗成为中亚油气外运的通道。在伊朗看来,塔利班的胜利,也是巴基斯坦和美国的胜利,这更令伊朗感到不安。伊朗明确表示支持塔利班的反对派。

伊朗还大力支持拉巴尼—马苏德的喀布尔政权。在喀布尔政权与伊朗之间建立空中航线,以便向拉巴尼提供必要的军事援助。伊朗还极力劝说亲伊朗的阿富汗各派参加拉巴尼—马苏德政权,向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政党发出警告,如果不团结一致,美国将反所有伊斯兰教政党排除在喀布尔政权之外。伊朗的这一努力取得不小的成果。一些伊斯兰政党,包括巴基斯坦支持的阿富汗伊斯兰党。表示愿意参加拉巴尼政权。

很明显,伊朗对阿富汗的政策是,支持亲伊朗的阿富汗派别执掌喀布尔政权。如果这一目标不能达到,便支持亲伊朗的派别进入喀布尔政权。伊朗不愿意让亲西方并反对伊朗的阿富汗派别建立喀布尔政权,伊朗接受巴基斯坦在阿富汗的影响,但反对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在阿富汗扩大影响。(注:〔美〕威廉姆·马莱:前引书,第131页。)因此,伊朗认为,拉巴尼—希克马蒂亚尔政权将符合伊朗在阿富汗的利益。但是没想到塔利班如此迅速的获得胜利。伊朗反对塔利班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有着深刻的背景。

伊朗和塔利班之间的冲突,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安理会强烈谴责塔利班杀害伊朗外交官,要求塔利班严惩杀人凶手和无条件释放仍被扣押的其他伊朗人。巴基斯坦也谴责杀害外交官事件,谢里夫总理致信哈塔米总统,表示愿意充当伊朗和塔利班之间的调解人,呼吁双方“相互理解,保持克制,寻求和解与合作”。同时,巴基斯坦外长出访伊朗。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塔利班交还了伊朗外交人员的尸体,释放了多名伊朗人。

塔利班取得的军事胜利和其势力扩及中亚邻国,对中亚造成直接冲击。有近两万难民进入塔吉克斯坦,给本不平静的塔吉克斯坦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中亚乃至俄罗斯更为担心的是塔利班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影响。俄罗斯认为,塔利班的军事胜利以及宣布阿富汗为伊斯兰国家将极大地改变中亚地区的地缘战略环境,从而直接影响到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塔利班主张输出“伊斯兰革命”,将鼓舞中亚地区的穆斯林激进分子,推动该地区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这都将影响到新独立的中亚国家进行的经济改革进程。俄罗斯不仅担心美国在中亚地区势力扩大,而且更不愿意看到在塔利班影响下,高加索地区出现第二个车臣共和国。

因此,俄罗斯与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了反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政治联盟。其他中亚国家也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合作,共同对付塔利班的威胁。1996年10月4日,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联合召开地区安全会议,发表联合声明:“塔利班的胜利给中亚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构成直接威胁,将对地区、国际社会的稳定带来损害。我们宣布,作出任何对阿富汗边界的稳定不利的事情是不可接受的。无论谁作出这种事情,都将被认为是对共同利益的危害,必将得到适当的回应。”(注:《中亚内幕》,第141期(1996年9月30日~10月6日)。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夫、土库曼斯坦政府领导人都先后发表讲话,要求保持地区稳定,反对塔利班在阿富汗建立中央政权。俄罗斯总统的安全顾问列必德甚至要求给予反塔利班联盟有力支持。当塔利班军队继续向北推进时,1997年2月,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国防部长在塔什干召开联合会议,讨论如何对付塔利班的胜利。五国国防部长一致认为。塔利班作为进攻性的武装,在阿富汗建立政权将是不可想象的。会议讨论了三种方案,其中一种就是建立两支机械化部队。1997年5月,在莫斯科举行了有9个前苏联共和国代表参加的会议,对阿富汗危机进行讨论。会后,俄罗斯国家边防局领导人表示,如果阿富汗局势进一步恶化,将采取政治方法加以解决。不久,喀布尔的宗教电台发表声明,“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愿意和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尤其是和邻国、本地区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注:〔美〕威廉姆·马莱:前引书,第114页。 )双方的声明有助于缓和塔利班和俄罗斯、中亚国家的关系。

伊朗和塔利班冲突表明各有关国家在该地区争夺进一步激化。在阿富汗内战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巴基斯坦、美国、沙特为主的支持塔利班阵营和以伊朗、俄罗斯、印度、中亚各国为主的反塔利班阵营。

总之,由于阿富汗所具有的重要地缘战略地位,阿富汗内部的变动必将引起阿富汗邻国乃至大国的关注和干涉,正因为如此,阿富汗内战也就更加复杂。要使阿富汗停止内战,阿富汗国内各派别和各有关国家应该捐弃前嫌,共同努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地缘政治与经济视野中的大国与阿富汗内战_塔利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