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发展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图书馆学论文,期刊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图书情报界发表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园地,是从事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图书发行学研究的重要情报源。自从1915年我国第一种图书馆学专业期刊《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及1957年我国第一种情报学刊物《科技情报工作》(现名《中国信息导报》)问世以来,中国图书馆学期刊与情报学期刊已分别走过了81年、39年的历程,下面让我们回顾这段发展历程,并对这些期刊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价。
一、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期刊的发展历程
从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出版的第一种图书馆专业期刊《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1915年12月创刊)到最后一种创刊的图书馆专业期刊《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图书导报》(1948年1月创刊),在这33年间共出版了图书馆专业期刊160种,平均每年出版近5种。
如果将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期刊新中国成立前的这段发展细分,可以将之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1.起步期(1911~1928)
清朝末年,政治、经济的大变革,西方科学技术的大量输入,迫使封建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过渡。1904年,我国官办公共性图书馆在长沙成立,这是我国省立公共图书馆的发端。此后,各种类型的图书馆次第产生。伴随着近代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出现了介绍东西方开办图书馆的文章,图书馆专业期刊也应运而生。
1915年,我国第一种图书馆专业期刊《浙江公立图书馆年报》创刊。该刊属报道型刊物。1927年,该刊改名为《浙江省立图书馆报》(年刊)。该刊虽然学术性不强,但它是我国第一种正式的图书馆专业期刊,具有开创意义。此后《北平图书馆协会会刊》、《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图书学季刊》《上海通信图书馆月报》等专业期刊相继问世。
从论文发表数量上来看,1911~1928年共发表论文665篇,占民国时期在报刊上发表的图书馆学论文总数(共计5324篇)的12.5%。
2.繁荣兴盛时期(1929~1937.6)
这个时期,是国民党统治区经济最繁荣的时期,文化教育事业也有很大发展,同时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据统计:1930年全国共有图书馆1428所,1931年有1620所,1935年增至2935所,1936年又猛增至5196所。
在此期间,图书馆教育事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尤其是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在此期间为我国培养了不少图书馆专门人才。
随着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教育事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图书馆学研究工作的开展,从而也就促进了作为发表研究成果主要阵地的图书馆专业期刊的空前发展。在这9年间所创办的图书馆专业期刊共计103种,占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图书馆专业期刊总数的62.8%;共发表论文4028篇,占民国时期发表的图书馆学论文总数的75.5%。
3.衰落期(1937.7——1945)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相继沦陷,图书馆设施或毁于日本侵略军的炮火,或珍贵图书资料被掠夺一空,损失之惨重,实难以估计。在这种背景下,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学教育受到极大损失,图书馆学研究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图书馆专业期刊的出版也坠入了一个衰落破败的时期。许多重要的期刊在“七七事变”后纷纷停刊。1937年尚有图书馆学期刊24种,1938年骤降为6种,1940年仅剩3种,以后虽略有回升,但平均每年出版的数量仍不足6种,最后到1949年9月实际上只剩下了一种。在此期间,共发表图书馆学论文631篇,占民国时期发表的图书馆学论文总数的12%。
总的说来,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期刊的发展特点是刊物发展极不稳定;刊物的地域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京、沪、苏、浙四个沿海省市;刊物的收录范围宽窄不一;刊物的刊期长,寿命短;但是刊物的种类齐全,重点突出;而且编制索引,方便检索。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起步期(1949~65)
建国初期至文革前,社会政治基本稳定、经济得以恢复与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日趋繁荣,图书馆事业与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也得以恢复与发展。在这段时间内,主要有4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创刊,它们是:
①《图书情报工作》(1956年创刊)
其刊名变动情况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通讯》(1956~60),《图书馆工作参考资料》(1961~66),《图书馆工作》(1975~79),现名(1980~ )。
②《中国图书馆学报》(1957年创刊)
其刊名变动情况为:《图书馆学通讯》(1957~60、1979~90)、《图书馆》(1961~64,现名(1991~ )。
③《中国信息导报》(1957年创刊)
其刊名变动情况为:《科技情报工作》(1957~60、1962~66、1979~91)、《科技情报工作通讯》(1975~78)、《中国情报信息》(1992~94.3)、现名(1994.4~ )。
此外,还有1964年创刊的《兵工情报工作》,现名《情报理论与实践》。
2.倒退期(1966~77)
由于“十年动乱”的冲击,社会经济秩序受到严重破坏、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受到摧残,大量知识分子受到迫害,图书情报事业受到损失,武大、北大等校图书情报专业曾停止招生,在那种环境下也无法开展正常的学术活动,仅有的几种图书馆学情报学刊物相继停刊。
3.繁荣兴旺期(1978~ )
1978年以来,经过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获得了长足进步。图书情报事业获得了大发展,图书情报学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学术空气十分活跃,对外交流大为增加,图书情报学期刊也得到迅速发展。1990年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发展到高峰,达到104种,目前中国大陆仍在出版的有91种,加上台湾省8种,共计99种,名列世界第4,仅次于美、英与加拿大。
其实,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发展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发展、图书情报事业发展与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三、现阶段我国(大陆)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现状分析
1.结构分析
若从刊物的学科结构分析,图书馆学期刊51种,约占总数的56%;情报学期刊18种,约占20%;图书馆学情报学两棲性期刊22种,约占24%。
从刊物的类型结构分析,可分为方针政策指令性期刊、研究类期刊、科普类期刊、检索类期刊、动态报导类期刊。
从专门机构分析,专门机构(图书馆、科技情报机构、大学)出版的有23种,占总数的25.3%;学会编辑出版的有27种,占总数的29.7%;学会与专门机构合办的有41种,占总数的45%。
从地区分析,北京刊物高达33种;陕西次之,达6种;其次是上海、天津等。目前西藏、海南尚缺。
从刊期分析,目前62.6%即57种为季刊;其次为双月刊,28种,占30.8%;此外月刊4种;半年刊2种。
从发行范围分析,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有21种,占总数的23%;国内公开发行的25种,占27.5%;内部发行的45种,占49.5%。
2.核心期刊
目前尚在出版的、长期以来被公认的核心期刊有《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杂志》、《四川图书馆学报》、《中国信息导报》、《图书馆》、《图书馆建设》、《图书与情报》、《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资料工作》、《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等。
3.总体评价
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图书馆学情报学刊物体系、在交流学术研究成果、普及图书情报知识、培养人才、推动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的说来,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刊物的特点是数量大而水平较低。
这些刊物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信息量小;从栏目设置到内容结构以至形式等雷同的多,很多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综合性刊物,在层次、类型、专业结构上尚不够理想;实践研究是薄弱环节,理论研究也有“从理论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倾向,玄虚空泛的、在低层次上重复的文章不少。特别是在这百种左右的期刊中至今尚未有一种真正晋入世界级刊物,广被摘引,这种数量与质量上的巨大反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展望未来,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加强横向联合、分工协作;反映并促进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着重提高期刊论文质量;促进图书情报刊物标准化;缩短出版周期;增大信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