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2.0 时代,教师教学能力的必备素养与提升策略
冉雄国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小学,甘肃 永昌 737200)
摘 要: 2018 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指明了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文章从教师的角色内涵、教师适应教育信息化所需素养、教师自我成长等方面展开论述,强调教师要通过自身角色的认识,自觉反省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教师;教学能力;自身发展
一、新时代教师角色内涵
教育信息化2.0,必将以强大的力量促进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必将重新定义“教师”这个角色,为其赋予比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更深层次的内涵。
(一)教师是信息化海洋中的“灯塔”
随着网络飞速发展,各类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信息资源形成漫无边际的“汪洋大海”,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随时随地从其中“取一瓢饮”,或用于课堂教学,或用于探究实践。大海航行需要灯塔,师生学习同样需要“灯塔”,而教师责无旁贷应承担起“灯塔”的引领作用,指导学生细致甄别路线,安全、快捷地到达目的地;指引自身自觉成长,增强自己的“光芒”,防止学生在信息大海中“溺亡”,防止自己在大海中迷失。
文中提出一种小尺寸三陷波超宽带天线,天线的整体尺寸为28 mm×24 mm×1.524 mm,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和系统集成。在矩形加等边梯形的辐射贴片上通过刻蚀U型缝隙,C型缝隙以及增加一对U型旁支结构实现在3.3~3.8 GHz,5~6.1 GHz,7.9~8.8 GHz 3个频段上的陷波特性,分别有效抑制了WiMAX系统,WLAN系统和ITU信号对于UWB系统的干扰。该天线在整个工作频段具有辐射特性级增益,符合UWB通信要求,具有很好的研究前景。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伴奏者”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指出:“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信息化2.0 时代,面对海量的知识,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实践再造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而是学生学习“乐章”中的“伴奏者”,促进“乐章”的情绪表达,促进“乐章”的精彩演绎。
(三)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站台者”
教育信息化2.0 时代,也是AI 时代,在人工智能武装下崭新的教学形式将部分替代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这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亲近学生,精准地指导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站台”。
(四)教师要构建自身成长的“共同体”
新时代,原先相对独立的个人教学环境已难以适应日益多变的教学实际。教师要使用网络提供的广泛支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主动构建自身成长的“学习共同体”,交流创新教学方法,总结提炼教学经验,以此来提高应用信息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它要求教师了解网络安全知识,负责地使用信息、网络,遵循应用信息的伦理道德规范,并带动学生乃至家长,发挥示范效应。
根据 Ari(2005)[12]将智力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本文将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划分为以下几个维度。
二、教师适应教育信息化所需要的素养
(一)感的信息意识
除了前文提到的信息意识,教师还应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应具有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应能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升提供助力。
(二)高尚的信息修养
该类维修集约范式的维修主体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营单位,突出特征为“自主”。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成立相应的机构或独立实体,自身承担车辆质保期后的维修活动。该维修集约范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责任界定清晰,维修保障响应比较及时。缺点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要负责投入人力、物料等维修资源。
The procedur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三)高超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它要求教师具有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的意识,要能够敏感地发现教学工作中的“优化对象”。这种信息意识将会成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强大推力,使得教师能主动灵活地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去解决教学研等各个方面遇到的困难,使信息技术成为自己“工具箱”中的一部分。
三、勤于实践反省,促进自身发展
身处信息化2.0 时代的每一位教师,都应时刻保持着“第一个吃螃蟹”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技能、获取新的知识,迅速升级自身的理念、方法、手段。
(一)教师需要增强自我成长的自觉意识
爱瑟·戴森曾说过,互联网是为了那些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一名教师在学习应用网络技术时,应该牢记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教学和科研,而不仅仅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一看这个新鲜的工具,空有三分钟热度。信息技术能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样板戏”,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群体之间建立起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不足时,才能形成个人发展动力。
(二)教师需要加强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和实践
教师要努力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师所具备的实践性知识是一种内化的经验知识,这些经验知识大多是通过模仿、实践、反省一点一点积累的。因此,作为与时俱进的当代教师,应当借力信息化,勤于实践,勤于反省,加速自身发展;积累信息化与学科课程深入整合的经验,厚积薄发,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案例经验,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师群体中主动分享,相互学习,将个性化的隐性知识升华为系统的专业知识,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三)教师需要有效地进行整合
教师要时刻带着批判精神去反思和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地将“教”与“学”融为一体,上课时才不会机械地执行教案和演示课件,而是对教案和课件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把学生的“学”当作教学活动中的一种被动行为,而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面对教育信息化2.0 时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重新学习,持续学习,是当代教师紧跟时代趋势所必须采取的行动。教师只有跳出“舒适圈”,主动投身到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中,才能抓住机遇,提升个人能力,促进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崟.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J].青年时代,2017(4).
[2]黄玲芳,苏叶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问题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2).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132(2019)32-0190-01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2.181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 冉雄国(1973— ),男,汉族,甘肃永昌人,小学高级,研究方向:信息化与学科深度融合、教师队伍培养。
课题项目: 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规划课题《教育信息化2.0 背景下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以永昌县第一小学为例》(课题编号:GS[2018]GHB3380)研究成果。
标签:信息化时代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能力论文; 自身发展论文;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