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生产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陆和琴

心理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生产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陆和琴

陆和琴

(江苏省溧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江苏 溧阳 213300)

【摘要】 目的:将心理护理服务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孕妇治疗中,分析其对孕妇生产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高血压孕妇12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评价分析分娩前孕妇的焦虑状态、分娩方式。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43.32±6.1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顺产45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顺产31例(x2=6.45,P<0.05)。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能有效缓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孕妇的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理护理;妊娠期高血压;应用效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275-02

妊娠期高血压即妊高征,是妊娠期妇女所特有而又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妊娠20周后患者[1]。妊高征不仅对患者身心带来了较大程度的危害,还较为严重的影响了胎儿的正常发育。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缓解孕妇妊娠征,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母婴生存质量[2]。本研究对我院63例妊娠高血压孕妇采取了全面的心理护理措施,对患者顺利生产取得不错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妊高征病人126例,患者全部经过检查排除了肾功能不全、急慢性肾炎及其他系统性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3例,研究组年龄 20~36岁,平均年龄(27.6±7.6) 岁,孕期26~40周,其中轻度妊高征者31例,中度22例,重度10例;对照组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8.1±8.8) 岁,孕期25-40周,其中轻度妊高征者34例,中度20例,重度9例。两组患者年龄、孕期、病情等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认知性心理干预 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进行相应健康指导,对其亲切有礼貌的进行接待,并主动介绍相关病区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后向患者进行妊高征疾病相关知识讲解,包括其临床症状,对母婴的危害,患者应注意事项等,以便及时向医务人员汇报病情。引导患者采用左侧体位休息,以增加子宫血流量,向患者讲解相关用药知识。

1.2.2深入性心理干预 一般妊高征孕妇心力压力较大,不仅担心疾病对自身健康的损害,更担忧婴儿的健康,因此极易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情绪,从侧面增大了血压的变化,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亲切交谈以及仔细观察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并根据孕妇当前的身心状态制订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并履行相关有效评价。同时通过适当的方式与患者家属交流,引导家属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对孕妇表达关怀,稳定不良情绪,安抚孕妇身心,尽最大限度的发挥亲情在心理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向孕妇讲解预后较好的患者,组织分娩结束的妊高征患者与其进行交流,以提高患者分娩信心[3]。

1.2.3强化性护理干预 在孕妇生产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尽最大努力减轻患者紧张情绪,避免血压升高,如产前给患者听较为舒缓的音乐等。此外还应提前引导患者采用屏气用力的方式生产,并引导其在缩宫时采用Lamaze 呼吸,以减缓疼痛感,分娩结束后及时协助婴儿与其进行接触[4]。在产后应引导孕妇喂养技巧,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SAS)自量表评价孕妇入院及预产期前3天的心理状态,SAS评分>50分时患者存在焦虑情绪。统计分析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

1.4 数据处理

研究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病人的SAS评分分别为(52.59±7.75)及(53.04±7.64),两组患者均存在抑郁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病人的SAS评分分别为(43.32±6.13)及(50.57±6.36),研究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分娩情况比较

研究组顺产、剖宫产例数分别为45例及18例,对照组顺产、剖宫产例数分别为31例及32例,研究组顺产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x2=6.45,P<0.05)。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临床产科常见的疾病抑制,研究表明其与产妇年龄、体重及高血压病史等为密切相关。妊娠高血压临床特征主要表现有血压高、蛋白尿、水肿、昏迷、抽搐、心肾功能衰竭等。妊高征往往会导致机体全身性血管痉,从而减少各脏器系统血流量,严重者可造成母子死亡。而由于妊娠特殊情况,药物治疗可能会对胎儿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增强孕妇保健措施是减小母婴死亡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全面的心理护理对孕妇的不良情绪及负性心理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进而减轻了高血压的诱发因素,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的降低孕妇的焦虑度,提高其顺产率,心理干预所取得护理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春迎.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138-139.

[2] 钟晓如,徐巧霖.心理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生产结局的影响[J].健康研究, 2015, 35(3): 338-339.

[3] 肖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2):116-118.

[4] 张梅.妊娠期高血压病产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8):76-78.

论文作者:陆和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生产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陆和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