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栏奶牛饲养新技术_奶牛论文

散栏奶牛饲养新技术_奶牛论文

奶牛散栏式饲养新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奶牛论文,新技术论文,散栏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散栏式饲养,就是牛在不栓系、无颈枷、无固定床位的牛舍(棚)中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和自由运动。到规定时间,在饲养员的诱导下有序地进入全机械化挤奶厅集中挤奶。奶牛始终处于不受吆喝、不挨鞭打的状态。因此,这种自由牛床饲养和挤奶厅统一挤奶相结合的奶牛现代饲养工艺,又可称为开放式饲养或散养。

一、散栏式饲养与以舍饲拴系饲养为主的养殖工艺相比有以下优点。

1.更加符合奶牛的自然和生理需要,不再受到人为的约束。

2.扩充了奶牛的活动空间和场所,增强了牛的体质,提高了机体的抵抗力。

3.免受拴系舍饲易造成对奶牛乳头(因起卧不便)、关节和肢体的损伤,从而大大减轻或消除了外科疾患引起的折磨与痛苦。

4.减轻了人的劳动量,更有利于实现机械化、程序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总体效益。

二、散栏式管理与拴系式管理相比较为复杂,其注意要点如下。

1.饲养场所的布局设计。小规模的家庭散栏场只需对其中挤奶厅和成年母牛生活区进行适当设计。成年母牛生活区内设置暖棚、自由牛床(共用)、土地面(即供牛反刍和休息处)、水泥通道、饲槽、水槽、隔离栏和遮阳棚等。

①暖棚。每头牛以占用4平方米设计,棚跨度3.5米,前檐高度不超过2.4米,棚前檐支柱应缩进1米,落脚在牛床后沿上。棚顶采用一面坡式,后檐高度不低于2.1米。

②自由牛床。床底须先用水泥铺平,床面经常铺沙土或垫草。床上部距后墙60厘米处设一活动颈杠,成年母牛床宽以1.2米为宜。

③土地面。是奶牛理想的反刍和休息场地(夏天甚至在此过夜),每头牛大小平均至少需占有20平方米,并有适当的地面坡度,低侧与排水沟相接。

④水泥道与隔离栏。一般设在暖棚、饲槽与土地面之间,每头牛平均占用7平方米,供奶牛由土地面通向饲槽、牛床和挤奶厅使用。

⑤饲槽及水槽。饲槽通常高80厘米,长度每牛平均约70厘米,水槽高度掌握在80~90厘米。

2.分类饲养。将存栏奶牛分为犊牛、育成牛、成母牛。成母牛又分为乳前期、乳中期、乳后期和干乳期四个阶段,进行分类饲养,区别对待。

3.饲养工艺。必须由传统的精料、粗料分开饲喂向精料、粗料混合饲喂方式转变,且混合日粮中应有5公斤以上的长纤维饲草,如优质青干草。

4.场地及奶牛管理。散栏式饲养,奶牛行走机会多,蹄子磨损加剧,且又可能时常浸泡在粪尿中,而导致蹄病增多。故应对蹄部定期开展药浴和修整,严冬还须涂油(要用植物油,切忌使用废机油)防蹄匣冻裂。

联系电话:0771-2622427

标签:;  ;  

散栏奶牛饲养新技术_奶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