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临床分析。方法 对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5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观察药物性肝损害情况和致肝损药物种类。结果 致肝损药物中抗结核药19 例,占42.2%,抗肿瘤药11例,占据24.4%,4例患者为降压降脂药物,占据8.9%,3例患者为解热镇痛药,占据6.7%,服用消化系统用药泄痢停和抗过敏药依巴斯汀或者扑尔敏的各占4例,分别为8.9%。上述药物中合用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引发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有25例,占据55.6%。结论 临床医药人员应当加强用药监护,以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害 临床特点 抗结核药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195-02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由于药物毒性作用或者机体对药物过敏反应而造成的患者肝脏损害,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肝病之一,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该病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为了分析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提供依据,本文对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5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5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3例,女12例;年龄21—75岁,平均49.6岁。所有患者经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查均显示为阴性,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表现为阴性,排除患有遗传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胆道病变等其他因素而引发的肝功能异常病例。所有患者均在研究报告同意书上签字,同意本次研究。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样查阅我院患者的住院病历,根据诊断标准记录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以及体征、基础疾病、病程以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重点分析和观察造成肝损害的药物与用药途径、肝肾功能情况以及血常规、凝血功能、病原学检查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药物性肝损害情况
45例患者中肝细胞损伤型为29例,占64.4%,男性20例,女性9例,潜伏期为6.5±3.5天;胆汁淤积型患者9例,占20.0%,男性7例,女性2例,潜伏期为6.0±4.5天;混合型7例,占据15.6%,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潜伏期8.5±3d。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肝细胞型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而胆汁淤积型主要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r-谷氨酞转移酶升高,混合型患者不论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还是碱性磷酸酶均出现升高。
2.2 致肝损药物种类
(1)抗结核药19例,占42.2%,包括利福喷丁、利福定以及利福平、异烟肼等。(2)抗肿瘤药11例,占据24.4%,全部联用了抗癌药物和免疫机制剂,包括阿糖孢苷、多柔比星以及环磷酰胺、长春新碱。(3)4例患者为降压降脂药物,占据8.9%,包括利血平、尼莫地平以及来适可等。(4)3例患者为解热镇痛药,占据6.7%,主要包括康泰克和阿司匹林。(5)服用消化系统用药泄痢停和抗过敏药依巴斯汀或者扑尔敏的各占4例,分别为8.9%。上述药物中合用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引发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有25例,占据55.6%。
2.3 治疗与转归
所有患者一经诊断明确,全部立刻停用可疑药物,给予充足休息、补维生素以及静点复方甘草甜素和强力宁。同时静脉滴注冬氨酸鸟氨酸5g+葡萄糖注射液250ml,所有患者均每日1次。经过上述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在短时间内康复出院。
3 讨论
药物性肝病的由于病理变化负责,且临床上缺乏特异性,以及被忽视而出现漏诊误诊。该病的发病机制是药物直接对患者肝细胞造成毒害,阻碍正常的肝胆红素代谢;药物借助免疫复合体,形成一种变态反应性病变;阻碍肝细胞对蛋白质的正常合成;药酶受到诱导,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本组研究中发现,肝损药物种类中以抗结核药为主,本文研究中占据了42.2%。中草药在我国的应用已经有上千年,民间甚至不少医生普遍认为其不良反应轻微,因而往往忽略了其潜在的毒性,特别是随着中医的大力弘扬和广泛应用,也导致中药引发的肝损害越来越多。同时药物性肝损害类型中以肝细胞损伤型最多,本组为29例,占64.4%,提示临床医生应当加大对于肝细胞损伤型的防治力度。防止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关键在于预防,临床医师在平常应当注意提醒患者不要滥用或长时间用药,在对于植物药和中草药的成分不清楚时不要服用,因为临床研究已经发现有多种植物药以及中草药制剂都可能对人们的肝脏造成损害,所以应当尽可能的少用或者不用会对肝脏带来毒副作用的中草药。对于一些有药物过敏史、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进行用药时,应当注意检测药物的毒副反应,同时还应当定期检测其肝功能、血象和尿常规。
参考文献
[1] 宋志前,薛庆海,振丽,等.首乌片致肝损害16例回顾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9):1703—1704
[2] 张琪,彭劼,侯金林. 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 广东医学,2008,29(7) : 102-103.
[3] 姚苏宁,严小惠,周菊芝,等.63例院内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J]. 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3) : 132 - 134.
[4] 王晓杰,蒋军,沈云志.药物性肝损害36 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10) :60-62.
论文作者:韦邦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9
标签: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药物性论文; 两种论文; 肝细胞论文; 丙氨酸论文; 中草药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