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部门近年来积极推行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力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青少年,形式新颖的大课间活动不仅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窗口,学校希望通过丰富多样的户外运动,让同学们在挥洒的汗水中增强体质。文章基于此,以贵州省石阡县国荣乡九年制学校为例,针对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困境与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中学体育 大课间活动 困境 策略
中学生正是身体成长发育的黄金阶段,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引导学生加强锻炼,注重运动。对中学生来说,除了课间这段时间,他们几乎没有其他闲暇时间来活动,课间活动显得尤为重要。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体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并以此为契机促进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展示了青少年学子的精神面貌,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然而,就目前的中学课间体育活动来看,有点有名无实,令人担忧。课间活动常常被挤占或压缩、挤占的课间活动老师往往讲大题、讲难题、搞大讲座,学生更忙、更累。压缩后的课间活动,也没人组织、没人管理,学生无精打采地待一会就赶快进教室做作业或自习。由于长期没有课间体育活动,学生缺乏锻炼和调节,大多数同学体质较差,几年中学生活,学生中戴眼镜的多了、肥胖的多了。大多数学生个头长高了,抵抗力却下降了,一学期下来,几乎没有不请病假的学生。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人身安全非常敏感。过去的单杠、跳箱等项目都没有了,学生运动强度自然就降低了。家长没有锻炼习惯、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是导致学生不喜欢运动或者运动不足的重要原因。面对“差体质,高分数”的局面,作为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大声疾呼,“规范中学办学行为”,放弃“为了培养孩子,怎么做都能理解”的错误观念,杜绝“只要文化课成绩上线,体检都能合格”的做法。另一方面要还给中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课间体育活动,让孩子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健康成长、快乐学习。要把课间体育活动列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把它当一门课来对待,还要开展教研活动。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专人组织实施,统一管理,定时评价。内容以娱乐有趣的体育活动为主,可三五人一组相互竞争。按时间分成课间十分钟的活动项目和课间活动的项目,课间十分钟可安排运动幅度小、占地少的项目,如搓耳朵、转脖子、扭腰、原地跳等活动。课间活动可安排运动量较大的活动,如踢毽子、跳绳、跳皮筋、打沙包、打拳等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些学校甚至抓住当前流行热点,为增添课间操乐趣,为校园注入生机活力,选择将《小苹果》等流行歌曲改编成韵律操,融入学生大课间活动,在锻炼师生体质的同时也极大地展示了学生风采。新课间操活泼的动作,让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不再觉得老土,这样的体育教育遵循了教育的基本法则,让快乐成为学习的一个部分。
当下,对于“每天一小时”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概念已逐渐被社会、学校认可和接受,但实际上,对于体育活动的运动量和强度,却没有强制要求。中国教科院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通常一个学生适当的运动是每周至少参加5次中等强度或者3次高等强度的体育活动,并且每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如果少于这个指标就是运动不足。一些学校体育课的运动强度不够,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离科学、有效的量和强度要求,相去更远。对于体育锻炼活动的时间,有的学校是分成两段,上午和下午各一次“大课间”活动,而有的学校则主要放在下午时间。对于此次提出的要求,不少学校都忙着调整课表,甚至提前上课或者推迟放学,争取能在上午调出25分钟的活动时间。为切实保证体育课时和锻炼时间,各级各类学校要规范办学行为,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程,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按照要求,中小学每天上午必须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当天没有体育课的,下午课后必须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体育锻炼。各地和学校要定期开展以“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为主题的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在进行活动整体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学部年级分配特点、教师自身展示专长等,使大课间展示充满了诸多创意。
贵州省石阡县国荣乡九年制学校大课间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跑步、跳绳等多个体育项目。学生随着动感的音乐进入角色,充分展示他们的良好风貌,现场不时传来学生们银铃般的笑声。学生家长和各界人士对于我校大课间好评如潮,称赞同学们精神面貌佳,动作划一,声音洪亮,气势好。每天的大课间,操场成了全体师生运动的乐园:首先是广播体操后,学生做跆拳道操,学生队形整体,精神饱满;接着是跑操展示,学生步伐统一,呼号响亮,给人以阳光舒适健美的感受;之后是自由跳绳活动时间,学生们在指定位置跳绳……好不热闹。在活动中,师生们一起参加,同学们放下了学习的压力,老师们忘记了工作的疲惫,都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此情此景印证了一句语“生活因运动而精彩!”我校的快乐大课间活动已成为学校体育工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资料
[1]季浏 体育运动心理学导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51-53。
[2]朴明华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快乐体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0)。
[3]杨贵学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10,16,(05),93-95。
论文作者:王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
标签:课间论文; 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体育论文; 体育活动论文; 时间论文; 石阡县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