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出行需求也越来越大,其中,公路运输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在公路的铺设过程中,沥青路面有着非常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提升运输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而且能够有效地抗寒冷和抗高温,一直以来都受到了人们和施工方的青睐。但是,随着现代交通运输量的不断增大以及恶劣天气的增多,沥青路面经常会出现开裂和破损的现象,为人们的出行增加了安全隐患。文章从实际出发,结合大量的实践背景,对当下影响公路沥青路面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的措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希望能够提高公路沥青路面的质量,推动我国公路建设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路面质量;沥青路面;管理措施;PDCA
引言
在公路建设中如果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将直接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增加建设成本。因此,细致分析高速公路面层结构施工中的技术与质量问题,并利用科学的手段对人、料、机进行管理,对提高高速公路的使用性能、减少后期的维修费用、降低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1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1.1水泥稳定基层对面层的影响
沥青路面的病害有一半是因为基层原因导致的,如果基层出现问题,面层结构就很容易出现破坏。水稳基层材料在备料期间,往往因材料需求量大、备料场地小的限制,材料经常往高堆放。材料的流动性好,尤其是粗集料,从石场生产线到装载车装上运输车、再从运输车到备料场卸料,造成原材料大小颗粒分离,导致混合料拌和不均匀,在铺筑完后的基层产生离析,使基层结构出现松散,导致局部压实不足。在水稳基层施工完成后,没有经过足够的养生,强度没有达到要求之前就开始面层的施工或者过早放行交通,将会导致基层面松散、波浪等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面层摊铺,导致路面在摊铺时出现不平整、波浪。另外,水稳基层和面层之间需要设置透层及封层。因交叉施工而引起的基层面污染、透层油洒布时机不当及封层施工不合理,将不利于面层和基层之间荷载的传递,甚至会产生层间滑移现象。
1.2面层原材料的生产及配合比不合理
我国的高速公路90%以上都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只有在特殊路段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形式。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的施工对原材料具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路面施工前就存在很多质量隐患,主要反映在原材料的加工及半成品材料的堆放管理。现阶段,施工单位在材料的选择上注重价格而不注重质量,采用小型的锷式破碎机生产具有很大的针片状含量和粉尘较多的集料,导致拌和出来的混合料强度不足、易压碎、不耐磨;集料加工过程中,未对加工材料进行控制,导致生产出来的集料表面灰尘较多,最终影响到集料和沥青的黏附性;细集料加工时,若石灰岩、玄武岩、花岗岩等集料的选择不恰当,会导致沥青与集料黏结度不足,遇水即剥落。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同样对路面施工质量具有较大影响,配合比设计不当,也会造成路面空隙率过大,强度不够,后期产生水损害、车辙等病害。目前,很多施工单位将配合比的设计任务交给高校或者第三方,往往与现场实际施工脱节,不能准确指导施工。施工中配合比不合理会造成面层结构不均匀,压实过程中出现断层现象。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时会出现材料变异问题,造成路面施工段的压实度不均匀,有些部位压实不足、有些部位压实过密,这就是常说的压实离析。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及碾压温度都应进行试验,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质量和成本的控制。
1.3施工工艺选择不当
施工工艺的选择不仅影响到工程质量,还会影响到施工工期。实际工程中因为工艺选择不当而造成路面施工不合格造成返工的例子有很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高速公路施工对面层的平整度有较高的要求,除了水稳层的施工质量外,施工机械(摊铺机、压路机)的性能以及机械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对路面平整度起到很大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摊铺机卸料时料斗倾斜、起步过于猛烈、摊铺速度不稳,压路机碾压过程中的急停、在未冷却的路面上停止过久等均会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造成影响,甚者则会造成波浪现象。在多幅分层摊铺过程中各摊铺机性能参数不同,接缝处理不当,也会造成路面高低不平现象。压路机操作人员对设备不熟悉,隔离剂喷洒量过大或不及时,容易造成沥青混合料离析、压实度不足、渗水系数偏大和不平整。
2施工中路面质量管理措施
2.1加强基层的处治
基层需要强化混合料的级配、水泥剂量和含水率的控制。基层施工完成后分地取样进行强度的检测,在强度符合要求后再进行路面施工。基层摊铺时,摊铺机和压路机要连续均匀行进,避免急转急停,在保证有效厚度的基础上避免集料的离析现象。水稳层铺筑后严格覆盖养生,养生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在养生期间禁止车辆碾压。基层的表面要符合平整度要求,减少对沥青层的影响;对出现的温缩裂缝要进行乳化沥青灌缝加铺土工格栅。
2.2加强原材料管理,选用新型材料
原材料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在施工中必须进行定期取样检测。开工前首先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保证原材料的品质满足施工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当原材料发生较大变化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检验,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各类原材料的用量,杜绝偷工减料的现象。另外,新型材料可以大幅度的提升路面使用性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施工材料的调配,按照检验频率对施工材料进行抽检,并尽可能选用新材料,以提高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2.3做好前期勘查调研工作
在进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阶段,必须对施工区域做好勘察设计,对施工区域内的气候变化、地质变动、水文活动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为路面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调查过程中应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联系,调取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作为对多个设计方案比选的参考。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对自然因素的应对措施,将自然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另外,还应专门制定极端气候下的应急措施。例如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可设置暗沟排水,降低地下水对道路的影响。总之,通过前期的勘察调研工作,尽可能详细的对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科学的处理方法消除或减轻自然因素的影响,可有效提高沥青路面的设计与施工质量。
2.4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的创建能为沥青公路质量的提升做好外部保障工作,在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之前就应当建立起一套质量管理体系,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都要按照这一体系严格执行,对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及时自检,监理人员也要切实起到监理作用,及时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此外,每一个施工人员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坚决避免出现因赶工程进度而轻视工程质量的问题,对于施工中出现的偷工减料现象应当给予严重的处罚,保证每一个环节合规,从而提升公路的质量。
结语
我国高速公路普遍采用沥青路面形式,对其质量控制经研究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沥青路面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必须做好前期勘察设计,为沥青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原材料质量控制、加强沥青路面后期维护、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应该尽可能选用先进的施工设备与施工技术,以达到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目标。另外,在施工中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杜月.公路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探析[J].四川水泥,2017,38(7):217.
[2]董霄.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组织管理与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6(2):75-76.
论文作者:李晓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路面论文; 面层论文; 沥青路面论文; 基层论文; 沥青论文; 过程中论文; 原材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