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哌拉西林舒巴坦静脉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症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治疗,观察组行哌拉西林舒巴坦静脉注射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细菌学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静脉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症肺部感染能够较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较好维护患者健康,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哌拉西林舒巴坦;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症肺部感染;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5-0101-02
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症肺部感染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哌拉西林属于青霉素类广谱抗生素,能够对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进行抑制,进而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在一些革兰阴性及阳性菌灭杀中能起到较好作用。舒巴坦能够对β-内酰胺酶具有较好的抑制性,避免对抗生素进行破坏。哌拉西林舒巴坦合成剂较好增强了抗生素与耐药菌株的杀菌能力,进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维护患者健康。本研究选取了1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对哌拉西林舒巴坦静脉注射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症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有34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为58~71岁,平均年龄为(64.5±5.0)岁。观察组中有33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为57~70岁,平均年龄为(63.5±5.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性治疗,给予头孢匹胺2g静脉滴注,2次/日,治疗时间为2周。
观察组行哌拉西林舒巴坦2.5g静脉滴注,2次/日,治疗时间为2周。
1.3 观察指标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稍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降低。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加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
对患者治疗后情况进行细菌学评价。
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在采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静脉注射治疗后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2.3 观察组在采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静脉注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差不大,P>0.0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研究主要对哌拉西林舒巴坦静脉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分析,观察并统计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细菌学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菌株清除率为31.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4%、菌株清除率为87.5%,由此可见,采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静脉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症肺部感染能够较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较好维护患者健康,应用价值较高。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大都发生于老年患者,给患者带来较大困扰。患者一般存在营养不良问题,致使患者抵抗力逐渐下降,进而出现肺部感染问题[2]。哌拉西林属于低毒、强效抗生素,但容易被β-内酰胺酶水解,致使哌拉西林杀菌力不足。舒巴坦则能避免哌拉西林被β-内酰胺酶水解,进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且安全性也较高,应用效果较为理想[3]。
综上所述,采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静脉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症肺部感染能取得较好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沙沙,关英慧,邹奇等.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32(13):2699-2701.
[2]吴俐健,邹博,吴立华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8):1308-1310.
[3]陈丽萍.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7):23-24.
论文作者:戴德竞,邓舜天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3
标签:西林论文; 患者论文; 静脉注射论文; 肺病论文; 肺部论文; 较好论文; 发生率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