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改革中指出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但有助于初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而且也会促使初中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作为初中班主任不应该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而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德育教育的渗透,经常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从而促使初中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鉴于此,本文在充分分析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工作的方法,以期能够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心理沟通
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正逢青春叛逆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与影响,做事易情绪化、脾气暴躁,很难接受他人的意见。因此,作为初中班主任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以及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对初中学生的重要性,加强对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与交流,并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展开针对性的德育教学,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工作的重要性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能够让学生更加自信
初中时期学生的思维与行为都具有个性,对于相同的事件,不同的初中学生在理解与解决方式都会有所不同,换句话说就是每一个初中学生在学习方式与行为习惯上都存在区别。因此,班主任在开始管理班级之前应该对班级内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格与爱好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才能保证班主任教师准确有效的解决学生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促使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畅通无阻。通过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能够让学生更加自信,并拉近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能够理解自己的,从而能够将自己心理中的困惑讲给教师,教师进行疏导,当学生的心理困惑解决了,学生才会更加自信的学习与生活。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能够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
初中是学生的三观开始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班主任应该重视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工作并将其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其行为分析发现初中生的心理障碍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其一是因为学习任务多或者难度大而导致紧张焦虑情绪,其二是因为学生之间关系处理不好而导致学生抑郁或者比较偏激的心理。学生这两方面的心理障碍若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那么将会对初中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初中班主任应该通过开展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工作来对学生的情绪进行疏通与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从容冷静地面对困难与挫折,并在取得成功之后也会谦虚谨慎的努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工作的方法
(一)初中班主任要做好表率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
初中学生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对外界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力,极易受到其它事物的影响。而初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其言行举止都是学生主要模仿的对象,所以班主任要做出表率作用,以自己正确的行动来为学生做示范,引导学生判断事情的对与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班级与学校校园中的环境卫生情况,班主任就应该从自己做起,在校园内发现垃圾,无论是在哪都要捡起来并将垃圾扔到垃圾桶内,以自己的行为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工作者工作的艰辛,从而让学生逐渐养成不随便乱扔垃圾、将垃圾扔到垃圾桶内、随手捡垃圾以及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与品质。班主任教师用自己的亲身做示范比在语言上教导或者制定规章条例要更具效果,不但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与教师心灵上的互动,而且也能更好的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二)班主任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实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能够让德育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初中学生的心理比较敏感,很容易对一些语言产生偏激的思想与行为,所以在对初中学生展开德育教育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让学生信任教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他们的朋友。班主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成为朋友,这样学生才能愿意主动向教师倾诉,教师也能够通过学生的倾诉而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每隔一段时间就举办一些体育比赛,班主任和学生共同与其它班级进行比赛,比赛中班主任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而班主任的加入也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是朋友,是站在他们这边的,从而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深入沟通与交流。
(三)班主任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可以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利用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进行随机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养成优秀的品质。例如初中学生在最初接触网络时,很容易就被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所吸引,那么班主任教师该采取怎样的办法来让学生不再痴迷网络呢?班主任对网瘾学生不能采取一味的批评教育,这样不但不能让学生戒除网瘾,反而会让学生更加叛逆。班主任应该寻找让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所在。通过调查发现,对网络上瘾的学生一般学习成绩都不理想,那么这些学生为什么会喜欢上网呢?班主任要通过自身工作的反省,寻找一下自身问题,再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这些问题,基本上这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去上网,是因为平时学习成绩差,没有自信心,教师如果批评多于鼓励,就会让他们失去自信心,从而转向网络世界中,从网络中寻找自信心。找到问题原因后就能够对症下药。比如面对学习成绩差、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多与他们沟通,多点鼓励与表扬,少点批评与责骂,定期可以举行各种活动比赛,比如五子棋比赛、手工制作比赛、文娱活动等,发挥他们其他方面的特长与优势,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得到被别人认可与信任的心理满足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因此班主任要时时刻刻的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
结语
班主任教师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作为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课后以及校园内外的一切学习活动,并致力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此外,班主任教师也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并采取适合的方法解决学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这是班主任的基本工作职责。当前的初中生相对比较成熟且个性鲜明,要想当好班主任实属不易,而这事实上也是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种挑战。正逢青春期叛逆期的初中学生在心理上很容易产生问题,若班主任不能及时发现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势必对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工作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该加强重视,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建华.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J].学周刊,2014 (25):200-200.
[2]陈萍.春风化雨润无声——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4 (25):31-31.
论文作者:黄济庆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学生论文; 班主任论文; 初中论文; 心理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