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生活》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增设的模块,应该在教学新理念指导下,通过认真领会课程标准,建构知识体系,优化教学过程等措施实现师生教与学、文化理论与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与结果、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文化生活;知识体系;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1-203-01
《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新增设的课程模块,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修订,已经深受师生好评。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它的学科思维比较模糊,知识结构繁杂且体系松散,教材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情境探究的问题设置偏多,教学重难点难把握等,这些都严重困扰我们的教学。那么,如何才能破解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这些困境呢?下文将从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发展实况入手,结合近年来各地区教学工作开展实况,提出一些意见。
一、领会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方向
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准确把握课程的性质,领会课程标准的精髓,准确定位"文化"的内涵和要求。在教研组、集备组的有效研读指导下,确定每一个单元的主干知识,每一课的重难点知识,每一节的核心观点,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文化理论,突出课程的思想性、时代性、文化性,始终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核心,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打造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觉跟自信,立志服务社会,提升人文素养等方面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建构知识体系,把握教学脉络
《文化生活》课程由四个单元内容构成,教材以精神文化为主线,以实现政治教育的任务为支撑,遵循"什么是文化-为什么发展文化-如何看待我们的文化-怎样推动我国文化建设"的逻辑思维排序。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大角度准确把握主干知识和核心观点,善于剖析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弄清整体知识结构和建构单元知识体系,为教学服务。因此,教师要善于分析教材,着眼整体,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厘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整合主干知识,准确把握教学脉络,就能在教材处理、教学实践中做到高屋建瓴,纲举目张。
三、优化课堂教学,实现三维目标
1、倡导教学新理念,实现“四个转变”。
在新课程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现四种观念的转变:第一、转变教材观。新教材观强调要改变过去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材只是教学工具,学习教材更重要的培养学科素养和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有教育家所言"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不是以教材为世界,而是以世界为教材"。第二、转变教学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新的教学理念强调老师跟学生之间是平等、合作、和谐的新型关系,通过交流、沟通、互动等方式来一起分享学习经验与知识,情感与体验,从而提高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学相长。第三、转变学生观。新的学生观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要把他们看做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个性、尊严的成长中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活学生思维,展现学生个性,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2、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文化生活》课堂教学要体现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要求,在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方面必须要实现四个突破:第一、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有机统一。关注学生的文化生活体验,使其在获得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会学习、会生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第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培养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古语讲: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掌握方法比获知结果更加重要!第三、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现状。课堂教学要坚持以生活为载体,让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教学,感受文化内涵,体验文化生活,掌握文化理论。第四、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教师依据教学目标,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得角色;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即让学生经历参与教学,表达思想,展现个性的学习过程。只有实现上面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才能真正通过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因此,在《文化生活》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大胆的使用情境探究的素材,通过"情境导入-情境分析-情境回归"等模式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未知的色彩斑斓的文化世界,不断的激发学习兴趣,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希望与期待。
3、落实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德育实效性。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文化生活》课程性质和内容都决定了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对学生进行正确思想引导的必要性。当今世界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我们的社会就会陷入无序或混乱。而高中学生在文化思想上比较活跃但容易偏激、走极端,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刻不容缓。因此,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除了全面落实课程教学目标外,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通过教师系统的细致的教育和积极的引导,逐步提高学生辨识能力,达到自觉抵制落后、腐朽文化,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总之,在《文化生活》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生活为载体,传递社会正能量,以学生为中心,从学情出发,尊重教学规律,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厘清教学脉络,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积极实践,积累经验,扎实推进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迟,朱爱华.“四化”:突破难点的思路采撷;——兼谈《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的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9):29-30.
[2]刘娜娜.浅谈情景教学法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应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117.
论文作者:熊兴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文化生活论文; 学生论文; 文化论文; 知识论文; 教材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1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