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英语国家的“Name”(论文文献综述)
王钰[1](2021)在《“满铁剪报”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以抗战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经济侵略英文报道为例》文中指出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的翻译资料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满铁剪报”类编》(以下简称“满铁剪报”)第二辑第二至四册中有关抗战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经济侵略的英文报道。“满铁剪报”是日本情报机构“满铁”调查部对中国(包括日本、朝鲜半岛)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查,分门别类制作而成的专题剪报,涉及中、日、英、德、法、俄等多种语言,是日本侵华的直接证据。但目前鲜有学者对其英文报道进行翻译研究。本次翻译实践的文本类型为新闻文本翻译,特点是专有名词多,多长难句,时代背景特殊,极具历史特色。本次实践材料字数共计11010,翻译实践中以目的论为理论支撑,在新闻标题翻译中采用直译、意译以及添加必要信息的翻译方法;在词汇翻译方面使用词性转换、增译翻译技巧,并对专有名词的翻译进行了总结;在句子层面对英语的被动语态进行了语态转换,并对定语从句采用分译与合译的翻译方法。通过本次翻译实践,译者对新闻文本、目的论翻译理论和各种翻译方法与技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翻译实践能力。“满铁剪报”资料翻译研究任重而道远,希望本翻译实践报告能为日后“满铁剪报”资料的翻译研究提供借鉴。
黄雅文[2](2021)在《《刑事审判与精神障碍》(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精神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然而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会导致精神障碍的出现,患者发病时甚至可能会触犯到刑法。本次翻译实践的源文本选自托马斯·L·哈菲梅斯特所写的《刑事审判与精神障碍》第一章。该章节主要介绍了与精神障碍有关的重要背景资料,分析了精神障碍的各种误解,综述了了解、解释及应对精神障碍的不同模式,探讨了精神障碍的诊断和鉴别问题。本书可为国内涉及精神障碍被告的刑事审判提供参考,对精神病医学与刑事审判感兴趣的读者也能从该书中了解到许多知识。本次翻译实践选取的文本属于信息型与感染型相结合的复合型文本。笔者从词汇、语句和篇章三个层面对原文进行了分析。根据凯瑟琳娜·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笔者认为译文应准确传达原文所表达的信息,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感染读者,使读者理解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本次实践的难点主要有三点:一是专业术语较多,需要花大量时间查找平行文本及相关背景知识,而且一些术语没有权威的翻译可供参考;二是长难句较多,信息量丰富,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翻译时也容易“西化”。笔者以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为指导,根据语境与上下文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适当运用一些翻译技巧,对译文进行处理。在案例分析中,译者主要从词句篇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其中词语方面主要包括多义词、词义的引申和名词化结构的翻译,语句方面主要包括省略句和长难句,语篇方面主要包括语法衔接中的指称与替代现象,以及词汇衔接中的复现。经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意识到好的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对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笔者希望本篇翻译实践报告今后对涉及精神障碍领域以及精神障碍相关的刑事审判的翻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国内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胡文秀[3](2021)在《在德汉语学习者中文姓名变更调查研究》文中指出孔子学院作为海外汉语教学的重要阵地,为许多不能前往中国进行学习的汉语学习者提供了学习机会。大部分海外汉语学习者通常都会获得一个中文姓名,并以此为身份标识进行语言学习。然而,不同于母语姓名,汉语学习者的中文姓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学习者的中文姓名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更的中文姓名来源多样、用字不一、取义独特,研究这些海外汉语学习者的中文姓名的变更特点和倾向,探究其姓名变更的原因,有助于从学习者角度出发,为汉语教师提供给学习者命名的参考方向。本文选取106名在德汉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到学习者现用中文姓名和曾用中文姓名共272个,通过对比曾用姓名与现用姓名,观察变更路径,分别从来源、发音、用字、取义等方面,分析了在德汉语学习者中文姓名变更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汉语学习者普遍存在变更中文姓名的需要,变更过姓名的学习者对姓名含义了解较好,但仍存在误解;2)学习汉语一到三年、水平达到中级时,变更中文姓名的学习者最多;3)姓名的主要来源由汉语教师变为学习者自主命名,学习者的职业与婚恋情况对来源也有较大影响;4)变更后的中文姓名有明显的母语姓名音译色彩,音译汉字使用频繁,与名字意义相关较少,但有上升趋势;姓名整体结构趋于规范化,多为三字简体字姓名,整体用字笔画略有增多,用字上未体现明显的传统中国文化特征;女性色彩用字占比下降,动植物、自然景观以及内涵与精神风貌用字占比上升;5)学习者在中文姓名变更上更加追求易读响亮和韵律感,叠音多使用于非正式昵称名中。结合访谈信息,本文对在德汉语学习者中文姓名变更的原因也进行了归纳:主观上,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提升,自身阅历的增长,对中国文化了解的同时,对本国文化的认知也有变化,而逐渐普及、发展的性别平等意识也影响着学习者姓名的变动,另外,客观上存在的重名现象过多、姓名中多音字给工作和学习带来的不便以及因姓名谐音产生歧义等,也是造成学习者变更中文姓名的重要原因。
朱依雯[4](2021)在《文本类型理论视域下的赛野集团官网英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网络为企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宣传、吸引客户、提升形象。企业官方网站的英译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本翻译实践报告材料来自于赛野集团官方网站。赛野集团是综合创意型集团,为客户提供模型设计创作、展览展示、景观设计等服务。该网站详细介绍了赛野集团及旗下各子公司的背景资料、业务范畴、客户服务等内容。赛野集团官方网站的内容涉及领域广泛,文本类型多样。笔者在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对其进行翻译与研究。本报告共有五个章节,包括任务描述、过程描述、译前准备、案例分析和实践总结。第一章对翻译项目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翻译文本的性质特点,阐述了翻译的理论依据。第二章对整个翻译过程进行描述。第三章着重介绍了译前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搜集相关背景资料和平行文本分析两部分。第四章为本报告的重点。笔者在这一章分析了赛野集团官网的文本类型和翻译原则。同时,笔者结合纽马克文本类型的翻译原则和不同文本的语言功能,对网站索引标签、词汇和句法进行了分析。第五章,笔者总结了此次的收获与不足之处。通过此项目,笔者积累了网站翻译的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希望本实践报告能为将来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王荧[5](2020)在《语境理论指导下的《伊丽莎白二世:坚定不移》(前八章)汉译报告》文中研究指明“一带一路”背景下,各国日益注重文化软实力。而在软实力中,文学作品是国家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西方名人传记汉译,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史上在位最久的君主,翻译和研究她的传记作品有助于中国读者了解英国王室和英国,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学价值。本翻译实践材料选自英国前内政兼外交大臣道格拉斯·赫德(Douglas Hurd)所着的《伊丽莎白二世:坚定不移》(Elizabeth II:The Steadfast)前八章。这部分讲述了伊丽莎白二世从少女成长为女王的历程,包括她的性格特点、家庭成员、爱情故事和工作情况等等。原文内容客观真实,涉及大量文化背景知识;语言通俗易懂,但不乏生动的直接引语和修辞。此次翻译的重点是: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尽量忠实于原文的语言风格;结合具体语境,准确传递好原文信息。因此,作者选取语境理论作为指导,分别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方面探讨了名词、形容词、长难句、被动句、直接引语、暗喻等的翻译。此次翻译实践是运用语境理论指导传记类文本汉译的一次尝试,转译、倒译、拆分、直译加注等翻译策略的使用,有效地传递了原文内容。但由于缺乏背景知识积累,语言表述水平所限,有些译文还不尽完美。希望此次翻译实践经验对自己及他人今后从事人物传记翻译有所启示。
宋晓琪[6](2020)在《小说中美国俚语的翻译 ——以《亚马逊女人》(节选)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此次翻译实践报告中选择的语料是美国知名作家克利奥·伯德威尔的畅销小说《亚马逊女人》。该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女运动员在国家冰球联盟的一些经历和感受,文章语言丰富,描写细致,感情热烈。笔者选取了该小说的前两章进行翻译,并研究讨论在这两章中遇到的翻译问题。通过翻译,笔者发现小说中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是美国俚语的运用,作者通过这些俚语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俚语指的是民间非正式、较为口语的语句,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美国俚语本身就有语义多变的特点,所以对于小说中美国俚语的翻译必须认真谨慎。因此,笔者此次将交际翻译理论作为理论框架,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小说《亚马逊女人》中美国俚语的翻译方法。英国着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理论认为,交际翻译目的在于尽可能地使目标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在小说《亚马逊女人》中,作者通过美国俚语巧妙地将不同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展现出来,文化色彩浓厚,人物情感饱满。笔者根据翻译方法的不同,将该小说中带有美国俚语的翻译实例进行分类研究,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以目标读者的感受为重点,详细阐述如何翻译这些美国俚语。通过分类研究,笔者认为译者应该结合语境,通过直译、意译、增译、词性转换、释义五种翻译方法的使用,在准确传达原文旨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使译文的表达为目标读者所接受。并且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译文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近乎相同的感受,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会随之被激发。最后作者针对这次翻译实践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自己此次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范轩铭[7](2020)在《ioStux Goats Thesis for Professional Teams and Players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网络的发展,国内电子游戏行业发展越来越快,国外许多优秀游戏也在引进国内,因此,电子游戏有关文本的翻译也渐渐多了起来,相关研究也方兴未艾。《守望先锋》是由美国暴雪娱乐开发的一款团队射击游戏,关于《守望先锋》战术玩法的攻略文章多由国外人士撰写。笔者的翻译实践是将一名《守望先锋》职业教练 ioStux 在网站Reddit上发布的一个帖子“ioStux’s 70-Page Goats Thesis for Professional Players and Teams”中文章ioStux Goats Thesis for Professional Teams and Players翻译成中文。本文所涉及的文本是大型多人网游的系统性游戏攻略,属于应用文体翻译;同时网络游戏属于软件,所以本文也包含软件翻译,翻译的侧重点也就变成了“本地化”,所以在翻译的时候不能单纯按照应用文本翻译、软件本地化来进行处理,而要结合二者特点。该文本所涉及的游戏类专业术语很多,在翻译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完整保留。同时,游戏内约定俗成的用语也有很多,在中英文语境下均有所不同。因此就要求译者对于游戏内容有很深刻的了解,把握好其中一些核心要点,使用合适的词汇、句型与表达,正确传达原意和保持原文作者语言风格。本文结合文本类型理论以及目的论原则,通过重主要析践中所涉及到的专有名词以及相关专业术语的翻译,同时涉及部分语句的优化分析,总结出能确传达原文意义的方法,从而使中文玩家群体能够理解原文的意思。
林飞燕[8](2020)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提问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海南X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提问进行了研究。在语言教学中,教师提问是教师向学生输入、传递教学信息,搭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引起师生之间情感共鸣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以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师提问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解决两个问题:1.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如何?(包括问题类型、提问策略、候答时间和教师反馈等)2.基于有效提问的标准,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的提问效果如何?基于研究问题,本研究选取了海南省某中学的三位英语教师以及教师任教班级的133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来解决上述提出的两个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三位英语教师在阅读课中的提问有以下共同点:三位英语教师都结合确认性问题和Wh-问题向学生提问,并且Wh-问题的比重高于确认性问题;在提问策略方面,教师有意识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多用“重复策略”和“提示策略”;在候答时间方面,三位英语教师留3秒以上的时间给学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较少;在教师反馈方面,教师多采用积极反馈,以此来鼓励学生;教师在阅读课中,对一些临时提出的问题表达不明确;教师在阅读课中提问的问题没有完全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根据上述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教学启示。同时希望本研究可以为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教师提问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王莹[9](2020)在《诺德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策略和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电影作为20世纪以来发展迅速且影响广泛的现代媒介,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不仅本土电影产业蓬勃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外国电影也源源不断涌入中国市场。一部好的影片要想取得可观的票房,一个抓住观众眼球的片名至关重要。很多学者将西方的翻译理论应用到电影片名的翻译实践之中,以探索翻译英文电影片名的策略和方法。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德国功能学派打破了传统翻译研究的文本中心论,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接受者,更多地关注译文的社会反映效果和交际的功能。诺德的功能主义目的论集德国功能目的论学派之大成,其“功能加忠诚”理论和文本分析理论对翻译实践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电影片名是文化交流的窗口,片名本身承载着促进文化传播和增加商业价值的功能。翻译英语电影片名需要充分考虑文本本身的功能和预期达成的效果,进行语言转换,从而实现翻译目的。因此,本文在诺德的功能主义目的论的指导下,研究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首先,通过了解和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目的论和诺德的功能主义目的论的研究现状,找到本文的切入点,即诺德的功能主义目的论。其次,对英语电影片名的类型和功能进行简单的概括和归纳,再次,在诺德的文本分析理论和忠诚加功能理论的指导下,归纳出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即在翻译英语电影片名时,需要对源语电影片名进行文本分析和对影响翻译的译入语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并根据文本分析结果选择适合的翻译方法。最后,通过理解和解释英语电影片名的特点,并结合翻译策略,将理论应用于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归纳不同的翻译方法。总而言之,在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中,译者需要对源语文本和影响翻译的译入语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选择最佳的翻译方法,以期实现英语电影片名的预期功能和翻译目的。
任茹[10](2020)在《《2018年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峰会(张家界)》新闻发布会模拟交替传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实践报告基于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对《2018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峰会(张家界)》的新闻发布会进行模拟汉英交替传译实践,以交传录音语料为分析对象,探究该理论对实践中典型问题的具体应用。此新闻发布会旨在宣传和扩大此峰会的内容和影响。在场有四位领导人轮流发言并答记者问,其中涉及“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目标中金融、商贸、品牌、旅游、医学等多方面合作发展的话题、前两届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峰会在西安的举办情况、张家界举行此次峰会的原因以及介绍将达成的合作和成果等,给外界提供非常大的信息量。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原则是以目的语受众为中心、发挥译入语优势和注重交际效果,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本实践报告表明,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认为应同时秉持简洁和逻辑清晰两个原则,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三大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一是以目的语受众为中心,选择“直译尽其所能,意译按其所需”的恰当译法达到简洁效果;二是发挥译入语优势,采用综合法和分译法处理冗长句和逻辑不分明的情况;三是为达到最佳交际效果,采用释义或省略,以解决长句中结构松散和信息冗余的问题。经过对实践语料的具体案例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交际翻译理论对口译实践的有利因素。再者笔者通过此次实践对张家界旅游文化和发展有了更多了解,还提高了其口译素质和实践经验,为其本身和其他口译学习者提供借鉴。本报告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描述了任务背景、任务内容和任务意义三个部分。第二章介绍了模拟交替传译的过程及其理论基础。口译过程包括译前准备、译中过程和译后整理。译前阶段,作者进行了术语查证,积累话题相关知识和语言分析。译中阶段,作者描述了交传的情况和过程,为后续案例分析做准备。在译后阶段,作者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分为不同类别,进行理论和案例结合探讨。第三章是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提炼翻译理论的主要思想,解决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选择有效的翻译方法。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作者不仅探索了交替传译的策略和方法,还提高了自身对理论和实践的认知。第四章阐述了笔者在口译实践中的收获、经验教训以及口译学习的建议。由此,模拟的反思可作为在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进一步研究口译效果的基础。
二、谈英语国家的“Nam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英语国家的“Name”(论文提纲范文)
(1)“满铁剪报”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以抗战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经济侵略英文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1.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
1.2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
1.3 Literature Review |
Chapter Two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
2.1.1 Analysis of Source Text |
2.1.2 Plan-making |
2.2 Process of Translation |
2.2.1 Creating Glossary |
2.2.2 Implementing Plan |
2.3 After-translation Management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Case Analysis |
3.1 Difficulties in News Headline Translation and Their Solutions Based on Skopostheorie |
3.1.1 Literal Translation |
3.1.2 Free Translation |
3.1.3 Adding Necessary Information |
3.2 Difficulties in Lexical Translation and Their Solutions Based on Skopostheorie |
3.2.1 Conversion of Parts of Speech |
3.2.2 Amplification |
3.2.3 Using Reference Materials |
3.3 Difficulties in Syntactic Translation and Their Solutions Based on Skopostheorie |
3.3.1 Voice Conversion |
3.3.2 Dividing and Recasting |
3.3.3 Combination and Division |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
4.1 Experience Gained from the Practice |
4.2 Suggestions for Future Translation Research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Ⅰ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
Appendix Ⅱ Glossary |
Acknowledgments |
Thesis Published During MTI Study |
(2)《刑事审判与精神障碍》(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Project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
1.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Pre-Translation |
2.1.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
2.1.2 Tools for Translation |
2.1.3 Parallel Texts and Other Relevant Materials |
2.2 While-Translation |
2.2.1 Translation Focus |
2.2.2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
2.3 After-Translation |
2.3.1 Revision of the Translation |
2.3.2 Final Proofreading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An Overview of Reiss’s Text Typology Theory |
3.2 Reasons for Choosing Reiss’s Theory |
3.3 The Application of Text Typology Theory to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
4.1 Translation at the Lexical Level |
4.1.1 Translation of Polysemants |
4.1.2 Translation of Words with Extended Meanings |
4.1.3 Translation of Nouns and Nominalizations |
4.2 Translation at the Syntactic Level |
4.2.1 Translation of Elliptical Sentences |
4.2.2 Translation of Long and Complex Sentences |
4.3 Translation at the Textual Level |
4.3.1 Grammatical Cohesion |
A.Reference |
B.Substitution |
4.3.2 Lexical Cohesion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Summary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5.2 Limitations and Reflections on The Translation |
References |
Appendix Source Text& Target Text |
Acknowledgements |
(3)在德汉语学习者中文姓名变更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2.1 中国姓名文化研究 |
2.1.1 姓名的构成 |
2.1.2 姓名的语言学研究 |
2.1.3 中外姓名对比研究 |
2.2 汉语学习者中文姓名研究 |
2.2.1 汉语学习者中文姓名研究 |
2.2.2 西方中译姓名研究 |
2.3 小结 |
第三章 在德汉语学习者中文姓名变更调查 |
3.1 问卷设计 |
3.1.1 对象选择 |
3.1.2 题干选项设计 |
3.1.3 发放方式 |
3.2 调查结果 |
3.2.1 在德汉语学习者对中文姓名变更的态度 |
3.2.2 在德汉语学习者中文姓名变更趋向 |
第四章 在德汉语学习者中文姓名变更原因分析 |
4.1 主观原因 |
4.1.1 性别平等意识 |
4.1.2 汉语水平及中国文化认同感 |
4.1.3 本国文化认同感 |
4.1.4 紧跟潮流 |
4.2 客观原因 |
4.2.1 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 |
4.2.2 重名现象过多 |
4.2.3 多音字发音难以确定 |
4.2.4 谐音歧义 |
4.2.5 其他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变更过中文姓名的在德汉语学习者的曾用和现用中文姓名 |
附录四: 未变更过中文姓名的在德汉语学习者的中文姓名 |
(4)文本类型理论视域下的赛野集团官网英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1 Task Description |
1.1 Task Introduction |
1.2 Features of the Project |
1.3 Introduction of Newmark’s Text-typology |
Chapter 2 Task Process |
2.1 Pre-translation |
2.2 Translating Process |
2.2.1 Difficulties |
2.2.2 Solutions |
2.3 Post-translation |
Chapter 3 Translation Preparation |
3.1 Collecting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3.2 Analyzing Parallel Text |
Chapter 4 Case Analysis |
4.1 Text Type and Translation Principle |
4.1.1 Expressive Text and Its Translation Principle |
4.1.2 Informative Text and Its Translation Principle |
4.1.3 Vocative Text and Its Translation Principle |
4.2 The Translation of Website’s Tabs |
4.2.1 Literal Translation |
4.2.2 Omission and Adaptation |
4.3 The Translation of Words |
4.3.1 The Translation of Terminology |
4.3.2 The Translation of Institution Names |
4.3.3 The Translation of Four-character Words |
4.4 The Translation of Sentences |
4.4.1 The Translation of Non-Subject Sentences |
4.4.2 The Translation of Long Sentences |
Chapter 5 Conclusion |
5.1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Translation |
5.2 The Deficiencies of This Translation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Ⅰ Source Text |
Appendix Ⅱ Target Text |
Acknowledgements |
(5)语境理论指导下的《伊丽莎白二世:坚定不移》(前八章)汉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
1.3 Layout of the Report |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Pre-Translation |
2.1.1 Introduction to the Content of Source Text |
2.1.2 Analysis of Linguistic Features |
2.1.3 Reference to Parallel Texts and Other Relevant Texts |
2.2 While-Translation |
2.2.1 Use of Translation Tools |
2.2.2 Translation Focus |
2.2.3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
2.3 Post-Translation |
2.3.1 Proofreading by the Translator |
2.3.2 Proofreading by Others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An Overview of Contextual Theory |
3.1.1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s of Context |
3.1.2 Functions of Context |
3.2 Reasons for Choosing Contextual Theory |
3.3 The Application of Contextual Theory in This Translation |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
4.1 Translation under Linguistic Context |
4.1.1 Translation of Nouns |
4.1.2 Translation of Adjectives |
4.1.3 Translation of Long-complicated Sentences |
4.1.4 Translation of Passive Sentences |
4.2 Translation under Situational Context |
4.2.1 Translation of Direct Speech |
4.2.2 Translation of Metaphors |
4.3 Translation under Cultural Context |
4.3.1 Translation of British Royal Titles |
4.3.2 Translation Concerning Cultural Factors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Limita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1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
Appendix2 A List of Name Translation |
Appendix3 A List of Place Translation |
Acknowledgements |
(6)小说中美国俚语的翻译 ——以《亚马逊女人》(节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1.Introduction |
2.Translation Process |
2.1 Description of the source text |
2.1.1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ext |
2.1.2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text |
2.2 Translating |
2.2.1 The aid of network translation tools |
2.2.2 The aid of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ools |
2.2.3 The aid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
2.3 Proofreading after translation |
3.Theoretical Foundation |
3.1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
3.2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
3.3 Applicability of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4.Translation Methods for Slang |
4.1 Literal translation |
4.2 Liberal translation |
4.3 Amplification |
4.4 Conversion |
4.5 Paraphrase |
5.Summary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
Acknowledgements |
(7)ioStux Goats Thesis for Professional Teams and Players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Task |
1.2 Purpos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ask |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2. Theoretical Basis |
2.1 Text Typology Theory |
2.2 Skopos Theory |
2.3 Localiz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bove Theories |
3. Translation Process |
3.1 Preliminary Preparation |
3.1.1 Text Selection |
3.1.2 Collection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
3.2 Translation Procedure |
3.2.1 Understanding |
3.2.2 Representation |
3.3 Revision and Improvement |
4. Case Study |
4.1 Translation at Lexical Level |
4.1.1 Borrowing Translation of Expressions in Original Game |
4.1.2 Transcreation of Proper Terms Derived from Games |
4.1.3 Transcreation of Common Words and Phrases |
4.1.4 Annotations in Translation |
4.2 Translation at Syntactical Level |
5.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 A: Source Text |
Appendix B: Target Text |
(8)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提问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海南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 研究背景 |
(一)落实《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技能的需要 |
(二)个体发展的需要 |
(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需要 |
二 研究目的 |
三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一 核心概念界定 |
(一)课堂提问 |
(二)有效提问 |
二 理论基础 |
(一)输入假说理论 |
(二)互动假说理论 |
(三)输出假说理论 |
三 国内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现状 |
(一)关于课堂提问目的的研究 |
(二)关于课堂提问功能的研究 |
(三)关于课堂提问类型的研究 |
(四)关于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 |
(五)关于课堂提问候答时间的研究 |
(六)关于课堂提问教师反馈的研究 |
(七)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研究 |
四 研究现状简评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 研究问题 |
二 研究对象 |
(一)课堂观察对象 |
(二)问卷调查对象 |
(三)访谈对象 |
三 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课堂观察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访谈法 |
四 研究工具 |
(一)学生调查问卷 |
(二)学生访谈提纲 |
(三)课堂观察表 |
五 研究过程 |
(一)课堂观察 |
(二)学生问卷 |
(三)学生访谈 |
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一 对教师提问的分析和探讨 |
(一)教师提问的课堂观察结果的分析与探讨 |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探讨 |
(三)学生访谈结果的分析与探讨 |
二 有效提问的分析和探讨 |
(一)有效提问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探讨 |
(二)有效提问的学生访谈结果的分析与探讨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一 研究发现 |
二 本研究的启示 |
三 研究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 |
附录二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有效提问的问卷调查 |
附录三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四 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观察表 |
附录五 A教师的课堂转写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诺德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策略和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
1.2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 of the study |
1.3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study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Studies on Skopos Theory |
2.1.1 Overviews of Skopos Theory |
2.1.2 Studies on Skopos Theory |
2.2 Studies on Nord's Functionalist Skopos Theory |
2.2.1 Overviews of Nord's Functionalist Skopos Theory |
2.2.2 Studies on Nord's Functionalist Skopos Theory |
2.3 Studies on English film titles translation |
2.4 Studies on English film titles from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
2.5 Summary |
Chapter Three Analysis of English film tit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rd'sFunctionalist Skopos Theory |
3.1 Types of English film titles |
3.1.1 Film titles with heroical style |
3.1.2 Film titles with romantic style |
3.1.3 Film titles with science fiction style |
3.1.4 Film titles with comedy style |
3.1.5 Film titles with thriller style |
3.2 Functions of English film titles |
3.2.1 Information function |
3.2.2 Aesthetic function |
3.2.3 Cultural function |
3.2.4 Expressive function |
3.2.5 Commercial function |
Chapter Four Translation strategy and methods of English film titles from Nord'sFunctionalist Skopos Theory |
4.1 Skopos Theory's guiding role in English film titles translation |
4.2 Strategy of English film titles translation |
4.2.1 Analysis of text in original English film titles |
4.2.2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arget language |
4.2.3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method |
4.3.Methods of English film titles translation |
4.3.1 Free translation |
4.3.2 Transliteration |
4.3.3 Transliteration plus free translation |
4.3.4 Literal translation |
4.3.5 Literal translation plus free translation |
4.3.6 Creative translation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Implications of study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
References |
Acknowledgements |
The list of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 by author |
(10)《2018年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峰会(张家界)》新闻发布会模拟交替传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
1.1 Task Background |
1.2 Task Content |
1.3 Task Significance |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
2.1 Newmark’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
2.1.1 Theoretical Overview |
2.1.2 Theoretical Advantages in Guiding Press Conference |
2.2 Pre-interpreting Preparation |
2.2.1 Related Knowledge Accumulation |
2.2.2 Term and Phrase Preparation |
2.2.3 Language Analysis |
2.3 While-interpreting Process |
2.4 Post-interpreting Work |
Chapter Three Case Study |
3.1 Translation Methods of the Target Audience-oriented |
3.1.1 Literal Translation |
3.1.2 Free Translation |
3.2 Translation Methods of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
3.2.1 Synthesis |
3.2.2 Division |
3.3 Translation Methods of Emphasis on Communicative Effect |
3.3.1 Paraphrasing |
3.3.2 Omission |
Chapter Four Task Reflection |
4.1 Gains Obtained |
4.2 Lessons and Suggestions |
Conclusion |
Reference |
AppendixⅠ Glossary of Terms |
AppendixⅡ The Source Text and the Author’s Interpreting |
Acknowledgements |
四、谈英语国家的“Name”(论文参考文献)
- [1]“满铁剪报”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以抗战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经济侵略英文报道为例[D]. 王钰.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2]《刑事审判与精神障碍》(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D]. 黄雅文.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在德汉语学习者中文姓名变更调查研究[D]. 胡文秀.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0)
- [4]文本类型理论视域下的赛野集团官网英译实践报告[D]. 朱依雯. 河北大学, 2021(02)
- [5]语境理论指导下的《伊丽莎白二世:坚定不移》(前八章)汉译报告[D]. 王荧.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6]小说中美国俚语的翻译 ——以《亚马逊女人》(节选)为例[D]. 宋晓琪.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7]ioStux Goats Thesis for Professional Teams and Players翻译实践报告[D]. 范轩铭.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8]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提问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海南X中学为例[D]. 林飞燕.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诺德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策略和方法研究[D]. 王莹. 渤海大学, 2020(12)
- [10]《2018年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峰会(张家界)》新闻发布会模拟交替传译实践报告[D]. 任茹. 吉首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