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探讨论文_宣长春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探讨论文_宣长春

身份证号码:61252419860221XXXX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得到大幅度进步,其中市政基础设施为主的土木工程项目建设发展十分瞩目。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而言,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当属施工技术,因此,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优化,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基础设施工程的发展。基于此种背景下,本文首先对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整理总结传统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并提出新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旨在推动我国土木施工技术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 施工技术 创新和发展

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特点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结构以及新技术不断涌现。土木工程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其施工难度和施工技术的复杂性随之提升,因此对施工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此不难看出,土木工程的生产组织相比一般工厂生产组织存在较大差异,每项工程都需要将自身工程性质和特点作为直接依据,然后组织单独施工,施工组织的科学与否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产生直接影响。

简单整理土木工程的基本特点,第一,流动性和固定性,流动性指的是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及同一工程施工人员作业空间的流动;第二,多样性和单件性,各个土木工程都具有自身特点,各工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第三,综合性、庞大性以及协作性,整个土木工程施工期间需要设计、建筑、监理以及材料供应等各个单位的协作完成;第四,复杂性和易干扰性,技术管理难度较大相对复杂,而且极易遭受周围环境、气候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此外还包含生产周期长以及投资较大等特征。

二、传统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土木工程传统施工技术始终贯穿整个土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具体施工方法受到结构形式、材料、外界环境以及地基基础的影响。下面本文对传统施工的主要方法进行简单阐述,包含地基基础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以及钢结构施工。

1.地基基础施工

地基基础施工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属于桩基础施工,可将此类基础施工方法的设计分为两种极限状态设计,分别是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将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差异变形的适应性、桩基问题可能导致建筑破坏程度等作为基本依据,进行建筑等级的评估并选取相应的施工方法。

依照承载性状可将基桩分为两个种类,分别是端承型桩和摩擦型桩。摩擦型桩又可具体分为端承摩擦桩和摩擦桩;摩擦端承桩和端承桩则构成端承桩。如摩擦桩为极限承载状态时,桩侧摩阻承受桩顶竖向荷载,此时可忽略端阻力;如处于端承摩擦桩的极限状态,桩侧阻力对桩顶竖向荷载进行承受;如为端承桩的极限状态,桩端阻力承受桩顶竖向荷载,桩侧阻力此时可完全忽略;如摩擦端承桩处于极限状态时,竖向荷载由端桩阻力主要承受。此外还可依照成桩方法进行分类,可具体分为部分挤土桩、挤土桩和非挤土桩三种。制作基桩的材料并非一成不变的,基桩主要包含钢桩、木桩和混凝土桩。因基桩材料及类型存在差别,所以施工方案和适宜基础也存在一定差距,对于桩基础施工而言,首先需对桩型进行确定。

2.混凝土结构施工

将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地点作为依据可将其分为现浇法和预制法。预制法混凝土浇筑的地点在施工现场之外,预制混凝土具有成本低廉、性能出色等优势,被建筑业广泛应用。采用预制浇筑施工时,需要对预制模的尺寸进行确定,确保其准确性,并严格依照施工顺序进行施工。现浇法由其字面意思可以得出此类混凝土浇筑施工于施工现场进行,是大多数建筑物采取的施工方式,应用时间更早,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此外可依据张拉预应力筋的顺序将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分为后张法和先张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钢结构施工

构件的吊装是钢结构施工的主要工作内容,在施工前要将准备工作完善,具体包含道路修筑、场地清理、基础准备、构件运输以及装备检查等。钢构件的运送需要依据具体施工顺序进行,构件运送至施工现场之后应尽可能存放在起吊位置,并采用具有足够支撑面的木枕进行垫底。进行吊装之前首先对构件的标号和位置进行核对,并清楚表面使之保持清洁干燥。由于钢结构工程的特殊性,施工过程当中极易使用到氧气、乙炔类焊接工具,因此,要准备灭火器等工具,以防发生火灾。

关键点的连接是钢结构施工过程的核心环节,连接方式包含焊接、螺栓连接等。再之前还对铆接方式进行应用,但是因其灵活性相对较差,所以逐渐被淘汰。连接问题的处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连接方式,另外一部分则为连接准确的确定。如连接不当会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整体性,从而造成整体结构隐患遗留的情况。

三、新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的整个施工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直接决定设计者的设计思想能否全部实现。就工程项目施工本身性质而言,施工过程都会受到众多客观条件的影响和限制,比如荷载条件、地质条件、材料性能、现场条件、资源状况以及气候条件等。要想发展新兴的施工技术,并实现创新的目的,必须由强求限制因素着手进行突破,从而实现优化。本文主要对深基坑支挡技术和新型预应力技术两个方面的创新和发展进行阐述。

1.深基坑支挡技术创新和发展

由于当前阶段高层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多,再加上抗震与人防以及地下空间利用率不断提升的需求,深基坑数量和规模随之增加,深基坑支挡问题也越来越多。由于上述需求和障碍的积极促进,深基坑支挡技术得到创新和发展,可以由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桩、桩锚支挡体系,如基坑开挖深度较大,且坑壁土质较差会对灌注桩-预应力锚杆体系进行应用;其次,承重结构和支挡一体化。此种方法在临时支挡的桩、地下连续墙、永久性柱、地下室墙一体化等区域进行应用,不仅可切实提升施工速度,而且一定程度加强投资效果,资源也得到有效节约,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2.新型预应力技术

体外预应力是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发展及创新,也是近些年来的发展热点。由体外预应力的字面意思可以看出,此种方式在混凝土截面外部进行预应力筋的布置,相比布置在截面内部的预应力筋而言,其所提供的有粘结或者无粘结的预应力相对应。当前阶段体外预应力应用范围主要是特种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大跨度建筑工程等结构中,形成了两种主要体系。一,有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预应力摩擦损失较小是其根本优势,因孔道管位于结构体之外,对管道铺设质量和水密性的检查及控制更加容易;二,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可对单根粘接工艺进行采用是其优点,比较容易操作,而且单根无粘结筋摩擦损失非常小。相比传统预应力体系而言,体外预应力具有众多优势,对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且综合性较强的大工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要求,因直接关系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管控施工技术的质量非常有必要。当前阶段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一定缺陷,比如是理论研究无法应对当前阶段工程建设不断增长的需求、验收标准及规范相对缺乏、管理体制不完善等。要想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措施就是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通过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推动土木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邹美颜.关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05):159.

[2]张启玉.关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8,27(02):141-142.

[3]艾涛.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J].智能城市,2017,3(05):167.

论文作者:宣长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探讨论文_宣长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