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英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教材难度的增加,农村初中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以下简称英语“学困生”)的数量从初一到初三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基于此,笔者利用三年的时间广泛开展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其转化的策略研究,达成了研究的预期目标。
一、 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基本原因
农村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基本原因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个性差异
由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存在着个性差异,因此,对同一知识的接受、理解和消化程度就不尽相同,表现出不均衡性。这就导致英语学习过程中记忆单词有快有慢,有多有少;语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好有差;阅读理解的能力有强有弱等情况出现。
2. 环境影响
(1)有些学生父母亲外出打工,无人管理,经常出入网吧,迷恋上电脑游戏,无心学习或在学习上意志脆弱,又缺少父母亲的鼓励,久而久之,英语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其他同学,造成学习困难。
(2)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独生子女,长辈对孩子过分溺爱。他们依赖性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另外,他们学习动机不明确,不爱学习,怕困难,贪图一时享乐,导致学习上阶段积累渐差,最终造成学习困难。
3. 基础因素
小学阶段他们只是简单地学了一点英语口语,缺乏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词汇量,新课程的起点对于他们来说又高了一些,再加上语境、条件、基础和兴趣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部分学生从一开始就沦为学困生。
4. 教育因素
(1)教师的情感投入也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产生影响。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老师的一句话或课堂上不经意间的小事儿,由于老师处理不得当,而使学生的自尊心受挫,加之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从而放弃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方法不够灵活,课堂教学不够生动,枯燥的讲解偏多,不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或者在学法上没能给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引导,也会导致学困生产生。
(3)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也会影响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如果教师的评价过于简单,单调甚至评价不当,都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脆弱的自尊心,也容易使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5. 社会因素
当今时代,是知识时代也是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以及社会上一些知识无用论,使得一部分中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他们误以为只混个毕业证当个农民工就行了。
二、 转化学困生的策略和方法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和愿望,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
(一) 关爱学困生,促其重建学习的信心
学困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都不是尽如人意。让他们回答问题,总是说“NO”;要么课堂上总是交头接耳说话;要么干脆看其他书籍;还有的一堂课头都不抬一次,这些都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有些教师对这些学困生所采取的方式是简单粗暴的,要么以暴易暴,要么不闻不问。笔者努力从以下几方面来重建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1. 以诚相待,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虽然学困生的英语成绩都不是太好,但是作为教师你对他的态度如何,他的心里都是一清二楚的。一般来说,学困生的自尊心都是很脆弱的,他们都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能够得到平等的尊重。我们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要倾注更多的“爱心”去滋润学困生;要有意识得去接近他们,关怀他们,理解他们的心情;要用实际行动去感化他们,支持他们,从而在教学上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2. 多表扬,多鼓励,多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多一次表扬,多一次鼓励,多一次进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笔者对待学困生始终应该坚持“不离不弃,你能行”的教育理念;始终以积极的态度,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多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经发现,就应该及时释放出“Well done! Very Good! It’s wonderful!”等表扬的信息,用积极的暗示引导学困生不知不觉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课文中学到computer单词时,我让班级里一个经常上网的英语学困生,谈谈其对电脑的认识。结果平时上课沉默无言的他,这一节课特别能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他的口中我们得知,在网上不仅仅是玩游戏,还可以足不出户,网罗天下事。其间,笔者询问了其他同学一个问题,九·一八是什么日子?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而他立刻说出是中国的“国耻日”。那一刻我百感交集,在课堂上我及时对他竖起大拇指,并充满赞赏地说出:“You are great !”经过这次以后,这位同学平时上网的次数明显减少,而英语课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却大大增强,英语成绩也是取得不断的进步。
(二) 采用灵活方式,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法国生理学家贝耳纳认为:“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的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要是被动的听和记,学生很少能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烦心理,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会下降。改进课堂教学,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适合全体学生参与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竞赛法是笔者在课堂上最常采用的教学方式,该法易于激发学生的活力和潜能。
教学内容安排做到循序渐进。备课要充分考虑学困生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难,以旧引新。例如:教学过去进行时态时,先复习现在进行时态:am / is / are + doing, 然后引出过去进行时态:was / were + doing, 然后请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时间状语不同,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它的用法。还有在教学“so ...that”和“such ... that”的句型结构时,先教学生掌握一些词组(例如:so easy, so many people, so quickly, such an important job 等)的表达法就可以了,不必去生硬讲解这两个句型结构之间的使用区别,掌握了词组表达法再准确使用这两个句型就不是难事了。
再者,要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笔者在讲解牛津8B第五单元International charities 之前,让班中几名平常爱上网的学困生先回家去电脑上查阅几个慈善机构的简介,并在第二天的课上向同学们介绍,结果发现这几个同学介绍地都很好。而且在那节课上他们一直兴致勃勃,听得特别认真,很有成就感。
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静态的进行常规的英语教学,还可以融入优美的音乐,或者播放与课文有关的电影、戏剧、故事等,很容易提高英语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易于他们在情境中开展各种活动,如角色扮演、游戏、论讨、采访、模拟实景等。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简笔画、歌谣、音乐等,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把复杂的语法规则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自然就会学得轻松,记得牢固,运用自如。
(三) 加强学法指导,强化学困生的单词记忆
记不住单词是英语学困生的最大障碍。为此笔者坚持以下几种做法:①补充构词方法,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了解词根、词缀,不必害怕对长词的记忆;②平时阅读训练中,在学生阅读前,教师应有适当的词汇讲解和教学,而不能片面追求阅读时的“整体理解”;③帮助学生克服遇到生词就害怕的心理,很多情况下,文中的生词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出来或根本不会影响对句子或文章的理解。例如:Vegetables and fruits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because they provide necessary vitamin and minerals.虽然 “mineral”这个单词学生未学过,但并不影响他们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从整个句子来看,这个词一定是与“某种物质”有关的。
此外,笔者还交给学困生分类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比较法等技巧记单词。单词记住后,还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布置一些生词少、通俗易懂的文章作为课外阅读作业,从而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加强家校联络,形成学困生转化的合力
上述都是从学校的角度去讲的,而完美的教育精品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打造出来的。所以学校和家庭需紧密配合,形成转化“学困生”的强大合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说明家长、家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大多数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他们的情绪波动和起伏直接受控于孩子的的考试分数。当孩子的考试成绩优异时他们喜形于色,对孩子宠爱有加;可孩子受到环境的不良熏陶或几次考试未能达到他的期望值时,他们便会急燥、懊恼,对孩子抱怨甚至粗暴地打骂。这些学生经历过多次挫折后,进取心和学习的动力逐渐消失殆尽。因此教师应及时了解学困生的家庭环境和父母亲对他们的学习关注情况,与家长建立联系,实现有效的沟通,指导和帮助家长对孩子实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价,加深对孩子的了解,掌握这些孩子课内外的生活学习状况,对他们及时矫正、引导和监督,帮助他们尽快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论文作者:徐敏燕
论文发表刊物:《校园英语(教研版)》2015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0
标签:学生论文; 学困生论文; 英语论文; 孩子论文; 教师论文; 笔者论文; 他们的论文; 《校园英语(教研版)》2015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