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_企业经营论文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_企业经营论文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约束机制论文,企业经营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激励约束机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公司治理的手段分为监控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两种。监控机制是指企业通过制度建设(内部监控)和外部市场及管理机制(外部监控)来约束和管理经营者的行为。激励、约束机制是指通过业绩评价和目标约束等在物质和精神方面激励经营者努力工作。具体地说是指国家以企业效益最大化为动力目标,利用激励手段促使国有企业经营者积极经营,从而促进企业效益增长、国有资产保值,企业经营者个人利益也得到满足的机制。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物质激励机制、控制权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其中物质激励机制是最基本的激励内容。

一、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激励与约束机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国有企业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方面有显著进步,南方一些企业先后推行了经营者持股经营制、年薪制试点,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明显提高,企业资产和实现利润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不是一项孤立的改革,不可能单兵突进就能取得进展,它需要一些配套改革同步进行。所以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质激励不足, 经营者的报酬普遍偏低。 据有关部门调查, 1998年国有企业经营者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仅为7.6%,1001—3000元的为42.5%。约有40.5%的经营管理者认为自己的收入偏低,有44.6%的经营者担心退休以后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仍然存在着分配机制不科学、不合理等薄弱环节,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现象严重阻碍了企业家队伍的建设。

2、精神激励机制不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营者最需要的精神激励与其经营事业直接相连;现行精神激励手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惩罚不够、各类评奖过滥、激励方法行政化;对经营者精神激励效应较强的前三位选择是岗位竞争激励法、业绩目标激励法和信任授权激励法。

3、制度缺陷,约束机制不力。 对经营者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制约。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存在着严重的经营者“内部控制”的问题,甚至还发生过使人触目惊心的携款外逃事件。目前企业领导权力偏大,责任偏轻;经营者“官本位”的思想倾向仍然严重,有些经营者整天担心职位丧失,时常出现经济问题,而经济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约束乏力和物欲膨胀,企业缺乏一整套对经理层的约束机制。

4、资产管理与经营者管理相脱节。目前的体制是, 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国有资产,而企业领导(包括董事长、经营者)却大多数由党委的组织部门任命。这种“物”与“人”管理相脱节的体制,容易导致资产所有者既难以有效监督经营者的行为,又不能有效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经营者的激励机制

(一)健全物质利益激励机制。首先进一步完善经营者年薪制。从当前我国的大型企业来看,实行年薪制是经理激励与约束机制最直接最有效的做法。年薪制是以年度为单位确定经营者收益报酬的激励方式。是将企业经营者的个人收入与国有资产的保值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把经营者的年收入划分为基本收入和风险收入两部分,基本收入按企业经营者所在企业类级档次和本企业职工当年平均收入确定,为职工平均收入的25倍;风险收入与经营者所在当年与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的资产经营责任目标的完成情况挂钩,主要依据超额完成利润、净资产增值两项指标确定。年薪当年可兑现60%,另40%待经营者离任时经审计后再发给本人。其中基本收入属于近期激励,可使经营者收益与风险同在,实现“责权利”的统一,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建立在职消费货币化制度。企业经营者在职消费货币化是一个与年薪制配套的重要激励形式。为给经营者创造一定的工作环境或满足他们因工作需要而引起的一些消费支出,这一部分费用应列入企业的经营成本。在职消费的另一个好处是限制经营者浪费企业资财,防止他们损公肥私、滋生腐败。这对目前国企经营者在职消费处于无控制状态的状况来说是当务之急。要尽快制定实施方案,形成制度,遏制此类现象蔓延。再次建立经理层老有所依的额外补贴制度。目前企业经理退休后与普通职工没有什么区别,难以消除他们退休后养老问题的后顾之忧,结果造成工作的积极性较低。所以尽快建立针对经营者的医疗、人寿保险和增加养老金制度,是促进他们以经营管理好企业为终身职业和毕生追求的关键。

当然,物质激励机制的建立需要遵守以下原则:(1 )报酬与绩效挂钩,股东和经理层二者利益兼顾。(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 )固定收入与风险收入相结合,以风险收入为主。(4 )直接确定与间接确定相结合,以间接确定为主。固定收入部分由董事会与经营者通过协商直接确定;风险收入部分应由市场调节机制间接确定。

(二)逐步推行经营者持股经营制。为了激发经营者保持持久的责任心和不断向上的开拓进取热情,一项有效的措施是让经营者分享一部分利润的索取权,即经营者参股制。企业经营者任期期间,期股所获红利一部分以“挂账”形式存放在企业或转入经营者股本;任届期满,其业绩指标审计和国家资产权部门评价认定达到契约规定的水平,且不再续聘时,可将其拥有的期股按当年的每股净资产变现,也可继续留在企业,按年度正常分红。这种办法,有利于形成经营者与企业的“捆绑”机制,促进经营者行为的长期化。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国有企业经营者持股经营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持股比例要适当,经营者持股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1/10为宜。二是股权形式多样化。经营者除了现金购买。还可以赊账、贴息、低息借款购买股份,或者以特别奖励形式获得股份。三是股份的兑现方式应具有灵活性。如有“赊账”股则红利先用于抵换赊账欠款;净红利可根据其与原股本的比例设置某种分配规范,即可一部分边现,一部分挂账用于增资扩股为养老金、风险抵押金等,经营者个人股份10年内不得转让等。

(三)建立健全对经营者有效的精神激励机制。完善各类评优制度,对贡献突出的企业经营者,给予荣誉激励。同时,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经营者成长、敬业的社会舆论环境。具体的来说,一是目标激励。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家职业化是一种必然趋势。经营者也会逐渐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认识到自己的成就和价值可以从管理企业的事业中得到满足的体现,从内心树立终身献身于企业的坚定信念,自觉抵制“官本位”等传统思想的干扰和诱惑,做职业经理人的实践者和捍卫者。二是声望、社会地位的舆论支持激励。社会舆论是一种公众意见,社会上一般接受并认同经营者的行为,就会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心理激励。所以利用各种途径和媒体大力营造社会氛围,让经营者得到社会尊重和爱护,使他们以所从事的职业为荣,从而激发出其献身企业的决心、管好企业的信心。三是荣誉激励。根据业绩大小给予经营者荣誉称号,宣传其业绩以提高经营者的社会知名度和职业美誉度,培养尊重经营者的社会风气和文化环境。四是信任和挑战性工作激励。信任激励可以极大地激发经营者的热情、斗志和勇气。公司董事会、职工、党组织对经营者应该高度信任、充分授权,敢于委以重任,激发其知难而上、迎接挑战的激情。

(四)努力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政治待遇。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经营者,应给予一定的政治荣誉、社会地位和参政议政的机会,适当提高经营者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中的比例,聘请优秀的企业经营者做党委、政府的经济咨询顾问。有关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出台前,要广泛听取企业经营者的意见。对经营业绩突出、企业发展势头好、群众拥护、身体健康的懂事长、总经理,经批准可以延长退休年龄。

三、建立健全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机制

强化国有企业监督约束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举足轻重。因此,应从总体上对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各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具体地要通过以下途径:

(一)构建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合理设置决策管理体系和内部监督制衡机制。首先要设置董事会的权责关系。为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权利的制衡性,应纠正目前董事长与总经理互兼的情况,以解决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其次,要强化监事会的地位及在企业中检查、监督的制约工作,切实负起监督责任,特别要注意独立工作,做好财务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安全、经营合理。

(二)建立和完善经营者个人行为法律约束。一是建立和完善财务总监制度,同时注意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企业会计的作用,实现对企业财务、经营决策的有力监督。如年终审计、定期性的阶段审计、临时性的抽查审计相结合,特别是实行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纪委监察部门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稽查特派员机构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二是建立和健全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制度。如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等,加强经营者的责任心;实行财务审批制度,保证资金支出的正当性;建立物资竞价采购和项目招标投标制度,防止暗箱操作,企业受损;落实对企业领导进行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防止经营者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等。从法律、法规和制度上加强对企业经营者行为的监督,把着力点放在领导班子素质的提高上,抓紧对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培训工作。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经营者个人或家庭收入申报制度、重大问题报告制度、收受礼品登记制度、向职代会报告企业招待费等制度。

(三)强化企业领导的道德约束和舆论监督。经理层应提高对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充分认识职业道德是经营者立业之本,重视个人品质的修养,使自己成为职业道德的完美体现者。同时在选拔、评价经营者时,高度重视经营者个人的道德水准。加强经理市场建设,强化对经营者的市场约束。在市场机制下,对企业绩效的评价和经理人才的激励约束是通过市场来完成的。通过市场形成经理人才的市场价值,而经理、人才市场价值的高低又是企业董事会选聘经营者和报酬支付多少的首要依据。所以,经营者市场价值的升降,会对经营者形成强大的压力和动力,经营者就会努力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以求更大发展。

(四)完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强有力的民主管理监督约束。企业经营者要有足够的经营管理权,但也必须保证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因此,要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群众的监督约束作用,坚持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凡企业重大决策、全局性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以及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能公开的都要尽可能公开。要通过工会和职代会职能的完善与规范,完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使职工群众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作用得以发挥与实现,真正形成强有力的民主管理监督约束。

(五)加强对国有资产的营运、增值、收益的监管。主要包括所有者对出资者的监管;资产经营公司对隶属企业的监管;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和对资产收益处分的监管四个方面。

所有者对出资者的监管方式主要有:①强化宏观管理。主要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促进资产经营的公司运作规范化、制度化。②审批资产经营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年度营运计划、收益运用计划以及重大事项报告。③编制国有资产收益预算。④制定公司经营业绩考核和奖励办法,引入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⑤对资产经营公司的领导人员进行考核,并提出任免意见和经营管理失职处分办法。资产经营公司对隶属企业的监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实行产权报告制度。既国有产权代表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企业产权变更、重大投资项目、利润分配方案等重大事项,产权代表要及时向资产经营公司报告。②向生产经营企业派出财务总监。财务总监作为资产经营公司委派的董事进入企业董事会或领导班子,对企业重大资金调拨实行联签。③对企业重大投资和贷款担保项目实行审议、把关。

要把优化资本结构,开展资本营运,实现国有资产保值作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根本任务。把国有资产的营运与结构优化调整、抓大放小紧密结合起来,努力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国有资产的创利水平。要注重资产经营公司营运功能的建设,大力进行存量资产调配重组,优劣互补,鼓励打破行业、产业、区域界限,盘活资产存量,用好增量,实现低成本扩张,提高投资效益。

改革资产收益管理方式,把好国有资产收益关。主要抓好三个环节:①进行资债核查和产权登记,基本摸清所隶属企业资债的真实情况,以此确定经营指标和考核标准,建立以净资产收益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增值率为主体的经营指标体系。②层层确定经营目标,建立分级经营责任制,使资产保值增值的具体指标落到实处,将国有资产收益与经营者的奖励挂钩,确保资产收益及时到位。③实行分类按比例上缴。把企业分为专营企业、金融房地产企业、一般工商企业、公益性和菜篮子企业四种类型,然后参照各类企业的行业资金利润率、享受优惠政策的程度等因素,分别确定上缴税后利润的比例。

标签:;  ;  ;  ;  ;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_企业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