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精算理论 促进社保精细管理
史 飞
摘 要: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在运营中日益暴露出设计之初的不足。同时,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社会保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入精算理论,建立科学的精算模型,合理预测社保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实现社会保险的平稳过渡和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精算理论对社保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精算理论在社保精细化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并对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保精算制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 精算理论;社保保险;作用;制度
精算理论最初起源于商业保险的数学技术,以风险评价和制定经济安全方案为主要手段,以评测将来不确定事件的概率和可能导致的后果为主要内容。社会保险精算是运用精算理论与工具,把握并预测各类社保基金中长期收支状况,适时调整相关参数,采取措施规避风险,保障财务安全,促进社会保险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社保精细管理引入精算理论的必要性
我国的社会保险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构成。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对于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目前,我国的社保制度在运行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以养老保险为例,《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一经发布就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报告指出,对于城镇企业职工来说,其基本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在不断提升。简单的说,2019年缴费者与离退休者的赡养比例接近二比一,到2050年赡养比例则接近一比一。此外,报告还预测在“大口径”也就是包括财政补助的情况下,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将于2035年耗尽。
与先民过于推崇“拙”的情形不太一致,他们对于“巧”的态度,却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性。从文献看来,随着历史的推进,先民对“巧”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
面对严峻的养老危机,加速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坚持精算平衡原则”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被首次写入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成为指导我国社保制度朝着公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坚持精算平衡”对构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得到了进一步强调。
目前,我国正处于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改革的重要时期。由于我国社保还存在不同政策和制度之间的衔接、地区发展不均衡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复杂问题。在社保改革中,我们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社保管理经验,利用精算理论与技术,针对我国未来中长期社保环境变化做出较为精确的预测与规划,以确保养老金支付的长期可持续性为目标,制订出更加科学的制度架构体系。
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我国在未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全国五项社会保险的平均缴费与工资薪金的比例约为42%,其中占比最高的养老保险费率为28%。近几年,由于减税降费的大力实施,全国平均社保缴费占工资薪金的比例已下降至39%左右。但是,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费率依然偏高,在全世界的经济体中排在11名左右。
二、精算理论在社保精细管理中的作用
(一)使社保改革的政策制定更有前瞻性
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社保精算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对社保精算标准进行规范,既要对相应的精算报告制度进行规定,也要对报告的内容进行规范化的要求和指导;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科学定义报告中可能使用的术语,对报告中所采用的精算方法进行必要的规范。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人口比例、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在进行全国统筹的情况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省份可设置差异化的精算标准,实施社保的精准管理,在保证社保覆盖面的情况下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就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来说,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的增值率大约只有4%,仅略高于平均通胀。如果将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际累积额的收益也纳入考虑,将远远低于4%,再考虑通胀因素,实际增长率可能为负。社保基金规模越大,贬值风险越大。社保基金作为老百姓的“保命钱”,其保值增值至关重要。引入精算理论,对每一期的收支进行详细的计算,从筹资与运用两方面入手,构建与完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机制,保证稳定客观的收益,避免过度结余,提高社保基金管理效率。
20世纪90年代,德国以精算结果为依据,分别以1992年、2001年和2011年三个时间作为节点,对养老金给付与限制对精算公式实施精确化调整、对组成参数进行微调(如对提前退休者的精算调整)、对全额养老金给付的平均所得净工资替代率的下调(由70%逐渐降低)、对退休年龄规划延迟(养老金领取年龄由65岁逐年提高到67岁)等进行了多项改革,促进了德国养老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日本养老金制度以精算理论为依据,进行了多次改革,如2004年改革中给付水平自动调整机制的建立、2009年养老金财政评估精算和2014年公共养老金财政评估等,促进了日本社会保障体系的平稳运行。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重视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建设。限制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会计信息化建设所需资源不足。若要完善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的构建,应提高对会计信息化平台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加投入力度,尤其是各企事业单位应在这方面建设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并加强与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的有效沟通,以保障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够得到领导者的足够重视以及资金能够得到连续与充足的供应。
(二)使社保改革的费率调整更加科学合理
她慢慢拿下了墨镜。我不敢去看她的眼睛,尽管我曾多次想象那是一双什么样的眼睛,此刻在面对它的时候,我却失了勇气。
目前,我国在社保缴费中,企业负担部分超过总额的70%。在经济新常态下,这个问题造成我国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给小微企业、创业公司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引入精算理论并结合大数据技术,加大顶层设计,合理确定费率、降低企业成本、扩大社保覆盖面,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区域建隧道洞身穿越的岩层主要为海冲积黏土地层,其底板多位于砾质黏性土地层上,因此在施工时,为了防止隧道开挖时拱顶坍塌,应在掌子面未开挖前,用风钻钻扣在隧道的拱部周围打入φ42、长3.5m的超前小导管,在导管内进行注浆以此来加固地层。
(三)使社保基金的财政风险更加平稳可控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保险的给付压力与日俱增。根据《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在财政补助的情况下,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将于2027年达到峰值并在2035年耗尽。长期来看,我国养老金存在较大缺口,有人会疑问这和目前在进行的社保降费是不是矛盾的?有人担心是不是到2035年就领不到养老金了?降费的确会减少基金的收入,加大基金的收支压力。这是精算给出的结果,是对未来的模拟,是给我们当前的社保改革提供决策依据,从而避免养老金支付危机的出现。
社会保险基金的基本原则是精算平衡,在财务运行机制上,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更加精准的精算模型,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形势、人口变化情况、居民收入水平、通货膨胀等因素,并结合国家5年规划定期进行参数调整,在确保基金中长期平衡的基础上,及时发现现行制度运行中的财务风险,从国家、企业、居民三个方面入手,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保障社保基金平稳运行。
目前,各级财政已经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中央财政调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力度也在加大。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5285亿元资金(同比增长9.4%),用以补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重点倾斜对象为老工业基地、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等基金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省份,地方财政也安排资金进行补助。2019年,规模达6000亿元的基金将由中央进行调剂,将给相关省份带来1600亿元左右的受益。这样,将进一步填补中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等省份的养老金支付缺口。同时,继续推进国资划转工作,进一步充实社保基金。
(四)使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更加有效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存在不合理的巨额结余,截至2019年6月,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结余6.96万亿元,医保累计结余突破2万亿元。而且,我国社会保险覆盖面还有待提高,工伤人员保障不足,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还无法避免,而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在支出上却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进行大量的财政补贴。许多国家都存在这样的现象,但有些国家由于社会保险精算运用的较为广泛,其社会保险基金的闲置率较低且利用更为合理。
在1996~1997年加拿大的养老金改革中,通过精算技术为未来100年的制度运行进行仿真测算,由此确定了从1997年至2003年将5.85%的费率逐步提高至9.90%的永久费率。目前,该制度已经经过20多年的运行,其主要指标的预测与实践十分匹配,体现出在顶层设计中引入精算理论的重要意义,虽然面临不断加剧的老龄化情况,但加拿大的缴费率在2100年之前将稳定保持在9.90%。
在矿权设置方面,将绿色矿山作为采矿业的进入门槛,优先获得矿业权配置,深部及周边不宜另设零星矿权。要求新建矿山在矿业权出让协议中,明确资源开发方式、生态保护治理、土地复垦等要求,将绿色矿业发展服务平台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银行征信系统等对接。通过市场机制例如有偿置换通过整治复垦的土地指标、跨区进行碳排放交易等行为,提升矿山企业的绿色发展能力。目前自然资源部颁布了《非金属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绿色矿业的标准体系构建迈出关键一步。对于绿色矿山准入管理,大型、特大型矿山要按照国家级标准进行建设,中型矿山按照所在省区省级标准建设,严控小型矿山数量。
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为养老金投资股市打开绿灯,但规定了30%的上限,30%的入市上限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精算的概念。利用精算理论,合理的控制投资风险,增加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不仅可以投资现有的投资渠道,如股票、国债、存款等,还可以投资抵押贷款、货币基金、不动产等。通过投资渠道的多样化降低投资风险,增加基金流动性,并提高中长期收益。
三、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保精算制度
对流传热系数与流体的物理性能(密度、热导率、黏度和比热容等)、流体的流速以及表面形状等因素有关。牛顿冷却定律把复杂的对流传热问题用一个简单的模型表达,实际上把影响对流传热的诸多因素归于对流传热系数中。因此,对流传热问题的研究一定程度上也转化为对各种具体情况下的传热系数的研究。利用努赛尔数(Nu)可以计算得到对流传热系数。
(一)在法律层面确立社会保险精算的地位
修订完善《社会保险法》,将精算平衡作为重要原则,在社会保险的实施、运营、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将精算的职责、内容、程序和规范进行明确。从国家强制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层面确立精算在社会保险实施中的突出地位,使得精算在社保运营管理中有法可依。聘请专业的精算专家作为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为社保基金的管理运营提供咨询。如日本在1988年修订《厚生养老保险法》后将养老金精算制度化。德国则在其《社会法典》的相应章节中体现社会保险精算,并在财务类法规中进行特别规定,将精算社会保险的其他制度规范进行深度融合。
6 Effect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on re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of stage 3-4
(二)在操作层面制定规范的精算标准
利用精算理论,了解当前经济情况下的社保需求、社保水平以及经济能力等,为社保改革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实行的过程中,利用精算理论对其运行情况进行分析,预测中长期发展方向,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早制定解决方案,做到防患于未然。在我国社保改革的过程中,通过精算能够对不同方案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保障水平、风险等级进行系统量化比较,给予政策制度数理科学的依据,从而科学设计改革措施,提高政策制定的前瞻性。
一个国家的历史政治背景、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保障价值取向将对其社会保险精算制度产生深刻影响。我国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在实施社保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具体研究,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保精算制度。
(三)在发展层面打牢社会保险精算运行基础
建设扎实的运用基础,促进社保精算长久发展,主要从设立专职机构、加强人才培养和提高信息化水平入手。
1.机构设立方面
结合政府机构改革,招聘一批精算专业人员,建立专职为社会保险服务的精算机构,其人员编制、经费来源、运行管理参照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如英国在1919年就成立了隶属于财政部的“政府精算署(GAD)”,美国社会保障署下设社会保险精算办公室。2001年,日本内阁成立社会保障审议会年金数理部门会议,主要负责对其公共养老金制度的稳定性和公平性从精算角度进行研讨和评估。
2.人才培养方面
加大对风险管理与精算学科的投入,加深对社会保险精算的研究,促进精算技能提升和职业经验积累,加快培育高端精算人才,加强社保精算人才培养,建立我国的社会保险精算师资格证书制度,逐步建立专业的社会保险精算队伍。美国不仅在大学设立精算专业,而且还建立了北美精算师协会(SOA)来规范行业标准和精算人才培养。日本养老金精算协会创立于1989年,主要负责国内精算师的培养和为政府提供咨询等。我国精算师协会于2007年11月30日成立,国内相关院校也已开设精算相关专业,但精算人才在我国仍有较大缺口。
3.提高信息化水平方面
认真做好社保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定期分析相关数据,并加强和商业保险公司的交流合作,打通保险精算数据共享通道,多方合力,解决基础数据缺失的问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成果,建立集保险业务、财务核算与精算管理于一体的信息系统,通过多种渠道,建设可靠的社会保险精算发展的基础。
(四)建立长期稳定的精算报告制度
建立精算报告发布制度是一个通行的国际惯例,定期发布的精算报告是监测养老金制度运行质量的一个有效工具,并且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职业年金的政策调整提供重要依据。在全球已经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中,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制度运行监测是通过开展精算评估和提交精算报告的方式进行的。例如,英国自1919年开始,每5年发布一份“国民保险基金”精算报告,美国自1941年开始,每年发布一次社保年度精算报告。
精算报告制度能够为社保基金提供中长期预警,定期的精算报告能够及时反映人口结构和基金收支的变化所引发的风险,将有利于提前制定措施应对情况变化。我国应该从编制养老保险精算报告开始,逐步推向编制医疗保险及其他社会保险的精算报告。结合我国国情,在编制层次上,应以中央统筹地方的方式编制养老保险年度精算报告,先编制市级和省级的精算报告,在此基础上编制全国的养老保险精算报告。《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8~2022》和《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建立养老保险精算报告制度的开始。下一步,应结合国家五年规划,将社会保险精算报告定期化、制度化,社保精算报告由各级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审议。通过后,在做相关脱密处理的基础上,向社会公开。
参考文献:
[1]郑秉文,等.《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 2019-2050》[R].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9.
[2]周志波,潘欣欣,姜松.我国养老保险精算管理研究——基于国际养老保险精算平衡制度的借鉴[J].当代金融研究,2019(1):100-108.
[3]赵敬,孙立娟,鲁吴霜.公共养老金财政评估中的精算应用——以日本为例[J].日本学刊,2019(1):136-162.
[4]金昱茜.德国法定养老保险精算制度的法律保障的经验与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48(2):46-54.
[5]郑秉文.精算报告制度:助力养老金行稳致远[J].中国社会保障,2018(5):30-33.
[6]孙洁,张硕.英美社保精算经验[J].全球瞭望,2016(22):72-73.
[7]杨光.引入精算概念助力社保改革[J].中国财政,2015(21):35-36.
[8]娄宇.德国社会养老保险精算制度探析[J].学术界,2018(1):190-202.
[9]郑秉文.大幅“双降”:社保制度改革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从长期制度安全和长期经济增长角度[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10.
中图分类号: F8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428(2019)10-0013-03
作者简介:
史飞,男,江苏淮安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标签:精算理论论文; 社保保险论文; 作用论文; 制度论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