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J563文献标识码:A
1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重点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乡村的全面现代化,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不仅要发展农业,还要使乡村产业出现多元化的发展,丰富其产业链。生态宜居是创造宜居的乡村生态环境,不仅是满足乡村人民的生活需求,还是加强城市居民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有利于提高乡村人民的整体素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乡村文明体系,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之一,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法治、德治、自治的体现,有利于发挥乡村人民集体组织的自主性。实现乡村生活富裕,就要消除贫困,增加乡村人民的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提高乡村的综合实力,保障综合乡村发展实力,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现实问题
2.1农民参与动力不足
农民参与是保证乡村规划有效进行,促进农村规划深入实施,提高乡村规划科学性的重要手段。保证乡村规划深入实施,还要调动农民参与的主动性,着力完善乡村规划体系。当前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 “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动群众的组织方式陈旧,领导拍板多,农民声音少。农民参与乡村规划的主动性不足,乡村规划没能在良好的宣传机制下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影响乡村规划的科学深入实施。
2.2要素投入与部门协调机制尚未成熟
乡村振兴的实施过度依赖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渠道有待拓宽,土地出让金、政府债务资金等用于乡村振兴的比例较低,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的意愿不强,缺乏成熟的要素投入机制。另外有些乡村振兴规划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财政、发改、住建、环保、农林等部门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仍有待进一步协调,条块项目和资金需要进一步整合。
2.3乡村基层治理工作亟待加强
乡村地区“空心化”现象普遍,通常存在“熟人社会”的治理特征,客观上加大乡村治理难度。一些地方 “治权”与“产权”脱节,农村集体资产属于自然村即村民小组所有,但自然村有资产却缺乏自治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对农村资源资产的有效整合。乡镇一级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仍待优化,事权和财力不匹配,如何推动乡镇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仍需下功夫。
3规避战略实施的潜在风险
乡村振兴规划不能盲目开展,避免批量生产,大跃式进行乡村振兴,这样不仅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也制约的乡村发展。要根据区位、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因素划分不同类型的村庄,根据各自类型特征选择合理的乡村振兴路径。在规划过程中需要保留乡村原有的特色,避免照搬城市建设,要充分发挥各地典型村庄的优势和特色,传承良好的文化传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要路径
4.1构建先进乡村振兴文化
先进文化是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加强乡村文化振兴对于促进乡村深入发展有重要价值。只有把淳朴的民风与乡村经济振兴进行同步实施,才能达到促进乡村经济全面发展目标。首先,乡村振兴应当立足实际,充分挖掘乡村优秀文化资源,将先进文化理念融入乡村振兴体系当中,通过先进的文化思想带动农民创业意识,引导农民回归农村、扎根农村。其次,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展示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通过乡村观光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乡村魅力。第三,贯彻乡村法治文化,注重建立良好的农村经济建设的法治氛围,通过普及宣传农业法规,达到提高农村经济科学性和有效性目标。
4.2加快农村体制创新
体制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只有根据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体制创新,逐步发挥市场在乡村资源配置方面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地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市场化建设水平,达到推动乡村经济创新发展目标。首先,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加强土地流转与规模化农业的宣传工作,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机制与交易保障机制,通过过规模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的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其次,还要推动农村集体与商业用地进入市场,建立农村集体用地的科学管理机制,充分的保证广大村民能够享受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带来的红利。第三,鼓励农民利用闲置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引导农民投入第三产业项目,在增加农业经济元素的过程中促进农村转变生产水平低下,农村经济缺乏特色,农业经济质量不高问题。
4.3增强村民的主体作用
村民是乡村振兴的最终受益人,因此,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是乡村振兴规划实施的重要保障。一要坚持农民乡村振兴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和治理主体地位,鼓励农民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优先安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作为项目建设管护主体,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感。二是有效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积极发挥乡贤与名人的带动作用,健全完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以加强职业教育培养实用技能人才为切入点,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
4.4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优化乡村治理体系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手段。应当建立完善的农民自治体系,充分尊重农民在农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科学的自我管理体系。首先,传统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满足现代乡村建设的需要。应当根据乡村发展建设需要进行综合化乡村治理。逐步把建设法治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建设任务。其次,还要构建乡村振兴的保障机制,加强乡村振兴的资源与能源配置,完善乡村振兴的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为乡村自治提供必要的保障基础。第三,进行科学化的乡村发展规划,倡导专业的规划团队进驻农村,建立科学的村民访谈体系,充分吸收村庄主人意见,规划编制村民手册,对村民给予必要的指导。
结束语
农村振兴战略的目的是解决农村、农村、农业的各种问题,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实现农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快实现农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提高中国的整体经济水平。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快乐专项产业发展,不断尝试创新。要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实施城镇化与农村振兴的双重驱动下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促进城乡同步、协调、和谐、融合、平等发展。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发展体系、机制和政策体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振兴与发展,重点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尹成杰.怎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乡村发现,2017(06):5-11.
[2]范毅.乡村振兴战略的城乡关系新方位[J].中国乡村发现,2017(06):40-43.
[3]高海燕.新时代乡村振兴要抓好人才关键[A].西北政法大学.社会舆情与社会治理创新[C].西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6:4.
论文作者:李旭锋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乡村论文; 农村论文; 农民论文; 体系论文; 战略论文; 村民论文; 文化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