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利
(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 河南内黄 456300)
【摘要】发热是儿科疾病最寻常不过临床症状之一,也是自身机体对于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患儿发热一般根据体温的高低通常划分为四种范围,低热(37.4~38℃)、中度发热(38~39℃)、高热(39~40℃)和超热(超过41℃)。由于持续的高烧会直接影响患儿导致心跳速率加快,机体的代谢加快,从而引起大脑皮质的过度兴奋,导致烦躁、惊厥的心情。因发热患儿在这个时期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并不完善,经常容易出现影响患儿的精神和食欲状况,会导致他们的身心健康收到严重影响。因此做好护理对策和对儿童的发热监护至关重要。
【关键词】儿科;发热患儿;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2-0227-02
1.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发热患儿205例,就诊患儿的年龄一般在5个月到12岁之间,其中男98例,女107例。发热温度最高为39.9℃,最低为38.2℃,平均为(38.9±0.4)℃;其中诊断为幼儿急疹22例,上呼吸道感染54例,肺炎48,腹泻患者32例,败血症13例,急性扁桃体炎36例。
2.护理及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发热患儿的临床发病机制应作出一系列护理措施,并且对患儿的护理和治疗效果做出观察记录。对于205例发热患儿家属满意程度统计,将通过问卷进行调查统计,问卷结果可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四个层次。在调查问卷统一发放完毕后,并且都给予发放者同样的指导思想,都将由本人亲自填写,使得上述患儿的家属能够准确的给出自己的满意程度。
以下是对发热的护理措施分析和具体介绍
2.1 对患儿病情变化的观察和护理措施
首先对患儿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和询问,其中重点在于体温以及发热的持续时间,注意观察患儿在持续发热的同时有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状,例如呕吐、精神不振、腹泻、皮疹等。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以及患儿的呼吸和脉搏。定期测量体温观察患儿发热类型,患儿的体温测量一般情况下是四小时进行一次测量,持续高热情况下1~2小时进行测量,密切观察患儿有无虚脱现象。
2.2 做好一般护理工作
让患儿卧床休息,室温应该保持在22到24摄氏度的范围内,湿度保持在50%到60%之间,室内的空气要保持流通且新鲜,给患儿制造一个舒适、安全、安静的环境。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关心、爱护患儿,同时要注意保暖,姿势舒适,尽量避免哭闹反抗。在患儿高烧时,不能给患儿裹得太紧,脱去过多的衣服,或松开衣服,有利于散热,避免冷风直吹。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可用温水擦浴,保持衣物干燥。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加强口腔护理。
2.3 加强家长及患儿的心里护理
进入20世纪以来,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高,一旦出现儿童发热几乎全家出动,异常焦急,急切提出尽快降温,非常容易引起纠纷。为了使患儿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医护人员要向家长作出耐心解释。作为医护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观察患儿的病情是我们的职责,在给患儿进行治疗之前都应给予患儿家属解释和安慰,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的心理特点,应给以相应的心理护理。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关心、爱护患儿。根据儿童喜欢表扬的心理特点,要多鼓励和表扬,少训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且及时向患儿家属讲明患儿病情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应采取的治疗方案、应用的药物,取得家属信任。在医护人员的治疗过程中,多与患儿沟通进行鼓励,减少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恐惧感,能使患儿更好积极配合完成检查和治疗。
2.4 发热患儿的饮食护理
小儿发热是饮食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正常情况下,儿童的水分消耗就大于常年人,发热时就更加明显,在服药退热过程中会丢失大量水分及盐分,使尿量减少,影响体内毒素的排出。所以小儿发热首先应给予充足的水分,其次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医护人员可通过患儿的病情诊断及进食情况帮助患儿家属制定出合理的饮食计划,计划中可多选择高蛋白、热量,纤维高且水分多,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少量多餐。
2.5 患儿的口腔及皮肤护理
患儿发热易引起唾液分泌减少,食物残渣容易发酵,细菌容易得到繁殖,所以要加强
对患儿的口腔护理。同时患儿发热、退热时,常常出汗多,汗液及潮湿衣物易刺激皮肤,降低抵抗力,造成皮肤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其中,口腔护理的重点是防止口腔干燥,鼓励患儿多饮水,勤漱口。患儿皮肤护理,一是患儿应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家属要勤晒被褥。二是家属应及时为患儿擦汗,更换衣物,保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
2.6 患儿的静脉输液护理
穿刺完毕后,家长应协助护士用夹板和绷带固定穿刺部位。随时观察液体是否通畅,观察输液管是否扭曲、受压、移位。如注射部位出现肿胀疼痛,说明针头脱出,应立即通知护士重新注射,以防液体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观察输液速度,一般每分钟不超过20滴,肺炎、心衰、营养不良者8~10滴每分钟。根据患儿病情及血管特点选择适合的穿刺针,为减轻穿刺造成的疼痛和对血管的破坏,宜选择使用4.5~5.5号穿刺针静脉输液。输液完毕后应用无菌棉球或棉签按压几分钟,阻止针眼处出血。
3.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发现205例就诊患儿,在我院儿科的精心护理和治疗下,体温均恢复正常。在整个治疗期间并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以及院内感染的一些现象。205例患儿,其中98例患儿在入院治疗三天后体温恢复正常,71例患儿在治疗3~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36例患儿5~7天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在本次的调查问卷中,患儿家属同时也对我院儿科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给予了高度好评,其中63%为满意,35%为比较满意,2%为不满意。对我院的护理治疗并不存在很不满意者。
综上所诉,儿科发热患儿由于起病急、病情变化快、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会直接导患儿家长心情紧张、心里压力大、焦虑不安、负担重。因此,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并及时进行处理,至关重要。做为医护人员,应及时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促进护患之间的信任,从而体现出护理工作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朱尧娟,茅安娜,张丽萍.发热患儿的分级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36.
[2]王金红,阮正英,冯利平,童夏生.儿科发热护理进展.《基层医学论坛》2012,9.
[3]刘丽华,唐海鹭.发热患儿的护理.《广东医学》,2007,2.
[4]汪红霞.儿科发热患儿的护理.《世界复合医学》,2015,7.
[5]李勤.触摸观察法在发热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基层医学论坛》.2010,3.
[6]陈怀琴.儿科发热患儿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3.
[7]李燕.儿科发热患儿的护理对策分析.《求医问药》.2012,11.
[8]徐华侨.儿科发热患者的临床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
[9]权家荣.小儿发热的治疗与护理.《职业与健康》.2008,24.
论文作者:李俊利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患儿论文; 儿科论文; 家属论文; 体温论文; 病情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满意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