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市中医医院 河北新乐 050700)
【摘要】目的:分析控制性减压在颅脑损伤致脑疝患者开颅去骨瓣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段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选定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致脑疝患者84例,均行开颅去骨瓣手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对照组(42例,快速进颅减压)、研究组(42例,控制性减压),比较GO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GOS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2.38%)显著较对照组(16.67%)低,P<0.05。结论:颅脑损伤致脑疝患者开颅去骨瓣手术中进行控制性减压,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控制性减压;颅脑损伤;脑疝;开颅去骨瓣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113-02
颅脑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病死率在全身创伤中居于首位,颅脑损伤导致的脑水肿、颅内出血以及脑肿胀极易引发颅内占位效应,形成脑疝,脑疝一旦形成会对患者生存以及预后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临床有研究显示:在开颅去骨瓣手术中控制性减压可有效减少并发症[2]。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文选定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致脑疝患者84例研究,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研究时段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选定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致脑疝患者84例,均行开颅去骨瓣手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对照组(例数=42)、研究组(例数=42)。研究组女性18例,男性24例,年龄在32~60岁,平均年龄为(46.52±5.21)岁;受伤原因:跌倒伤、高处坠落伤、车祸伤例数之比分别是8:18:16;受伤时间在1~3h,平均时间为(2.02±0.62)h。对照组女性15例,男性27例,年龄在33~59岁,平均年龄为(46.92±5.05)岁;受伤原因:跌倒伤、高处坠落伤、车祸伤例数之比分别是10:17:15;受伤时间在2~3h,平均时间为(2.14±0.57)h。基线资料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开颅去骨瓣手术治疗,对照组快速进颅减压、研究组控制性减压。术前进行常规脱水处理、备血、备皮,予以苯巴比妥钠以及阿托品肌肉注射,静脉全身麻醉患者。进颅之前以过度换气、脱水剂控制颅内压。根据头颅CT切口划线,在与血肿接近的部位将头皮以及皮下组织切开,直至过度换气。以撑器将乳突撑开,钻一骨孔,吸出或者放出部分血肿,进行初步减压,将脑棉片放置骨孔部位,控制性放出血肿,进行缓慢减压,对骨瓣轻压片刻后,取下骨瓣,将硬膜外血肿迅速清除,寻找出血点进行对症止血,在骨窗缘逐一悬吊硬脑膜,在硬脑膜上做一常规小切口,对硬膜进行冲洗之后,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GOS评分、并发症。GOS评分正常为15分,低于7分为昏迷,低于3分为脑死亡,分值越低,昏迷程度越轻[3]。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5.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采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采用[n(%)]表示,χ2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GOS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GOS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组内对比:两组治疗后均显著较治疗前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GOS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1例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2.38%(1/42);对照组3例术后再出血、2例术中急性脑膨出、2例术后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为16.67%(7/42)。研究组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χ2=4.9737,P=0.0257)。
3.讨论
开颅去骨瓣手术一直是临床治疗脱水利尿等降颅内压无效、颅脑损伤难治性颅内高压患者最有效的抢救手段[4]。快速减压后由于脑压骤降,解除或者减轻了压力填塞效应,之前由于填塞效应而未出血的血管,在脑压骤降后极易再次出血,导致脑组织移位,进而拉动血管,加重患者出血情况,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其次快速减压还会导致原本受压的脑血管扩张迅速,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快速减压之后极易出现脑干移位,引发严重后果,例如术后脑梗死以及再出血等。
本研究示:研究组GOS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说明控制性减压在在颅脑损伤致脑疝患者开颅去骨瓣手术中有效性、安全性较高。分析如下:控制性减压是以逐渐降低颅内压为主,将血肿缓慢放出,起到缓慢降颅压的作用,避免形成脑组织再灌注,明显减少了颅内出血量,减轻了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对血管功能以及脑神经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明显降低了术中急性脑膨出率以及术后再出血率,提高了治疗安全性。结合实践经验认为,初次减压时,硬脑膜/减压窗不能打开太大,一般在5mm即可,起到初步减压效果即可,打开颅骨之后,不可大量的将血肿吸出,否则将导致颅内压降低速度无法控制,极易导致脑组织在脑孔部位嵌顿。由于梗死、水肿以及再出血需要手术的患者,仍旧可进行控制性降颅压。控制性降颅压可适用于颅脑病变引发的恶性颅高压以及大面积脑梗死等。
综上所述:在颅脑损伤致脑疝患者开颅去骨瓣手术中进行控制性减压,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疝,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信赖并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孙胜玉,马辉,郝少才,等.重型颅脑损伤致中央型脑疝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6):506-509.
[2]刘昊,王福林,何二平,等.控制性减压在颅脑损伤致脑疝患者开颅去骨瓣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2(36):152-153.
[3]段志敏.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6):2983-2983.
[4]高振平,吕丹,陈超.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去骨瓣减压的手术指征及预后因素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2016.17(9):675-678.
论文作者:韩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8
标签:颅脑论文; 控制性论文; 损伤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手术论文; 并发症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