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对泉水库的影响_大学论文

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对泉水库的影响_大学论文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吹皱大学一池春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春水论文,制度改革论文,一池论文,分配论文,人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操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当教授的不如做销售的”,这一社会现象正在成为历史。日前,上海交大教授李德赴武汉讲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天半的授课报酬(不包括其往返机票、食宿费及个人所得税)就达1万元。如果说, 李德教授所拿到的体现了一个中国教授价值的高额“出场费”仅仅属于个别现象的话,那么,日前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及由此引发的校园薪金革命,就将把人们固有的一些观念和印象彻底打破了。

薪金革命:大学教授升值了

作为教育部此次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试点院校之一的清华大学的老师们,在领取11月份工资时会发现,工资卡里一下子多出不少津贴,从300元到5000元不等。

自本月开始,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按新的分配办法,全校2800多名教职员工根据岗位的不同,除原有工资外,可享受9个等级的津贴。最高的“九级教师”收入每年增加5万元,最低的增加3000元。其他几级增加数额分别为4万元、3万元、2.3万元、1.7万元、1.2万元、0.8万元、0.5万元。 对于年平均工资不足两万元的教师来说,此次涨工资简直是“天翻地覆”。尤其是“九级教师”,每月仅增加的收入就高达5000元人民币(寒暑假两月不发),几乎是原有工资的两倍以上。

据了解,目前着手“涨工资”的学校不仅仅是清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给教师涨工资的计划;据北大一位教授初步测算,改革实施后他所在的物理学院有岗位的教职员工工资将涨到以前的2.5倍左右。

教育部目前下发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在下个世纪初,将高校教师的工资水平在国民经济16个行业中,提高到中等以上水平。为优先扶持一部分学校创办世界一流高校,教育部及有关部门相继决定为北大、清华、复旦等著名高校增加拨款数额。其中北大、清华各获得18亿元,复旦大学获得12亿元,上海交大、中国科大、浙江大学、西安交大、南京大学、哈工大等几所高校也获得了6亿元以上数额不等的拨款。

中国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由此拉开了序幕。高薪走进大学校园,在素有“清水衙门”之称的宁静校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定岗、定级:“大锅饭”打破了

此次高校大幅度调整教师工资,最突出的一点是“干什么事,拿什么钱;干多少事,拿多少钱”,也就是教育部所提出的“强化岗位聘任,打破铁饭碗和平均主义大锅饭”。比如,同为教授,但所拿的钱可能相差数倍,甚至不如副教授。

清华大学此番增加收入每月最高者5000元,最低者仅有300元, 前者是后者的近17倍。对此,清华大学一位教授不无担忧地说:“如果按照岗位责任目标,在工作数量和质量以及效益上就必须有所要求,教授也将面临下岗的危机了。”

据报载:在此次改革中,清华大学的2800多名教师里将有上百名教职工失去原有的工作岗位。还有数十人被转到了校人才交流中心,等待“流动出去”。在今后的2—3年的时间内,我国的高校将全面推行教师聘用制和全员聘用合同制,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专业技术职务和干部职务终身制的老规矩也将被彻底破除,并最终建立起具有充分竞争激励机制的人事分配制度,以提高效率及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高校教师住房紧张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然而比住房更拮据的还是教师的工资袋。北京理工大学的一位青年教师对笔者坦言:“搞房改,让买房,我们根本买不起,每月不足1000元的工资,想不跳槽都不行。”除了跳槽到企业或者公司,还有相当大比例经过多年培养的优秀人才流向了海外。据教育部提供的数字,80年代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突破20万,其中只有7万余人学成回国。尤其是近一两年来, 很多国外著名大学都瞄准了我国的教育市场,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公司也不断在各高校中寻觅人才,一场跨国界的人才争夺战已初露端倪。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趋势日渐明朗的今天,如何留住人才、善用人才,直接关系到21世纪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希望。

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处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导师王海平教授这样说道:“知识经济的时代应该更加尊重人才和尊重知识,大学教师既是传播知识,也是探索和创造新知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复杂劳动应是简单劳动的倍加,其收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是应该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安心工作,调动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集中精力培养人才和搞科研。而在工资分配上,投入多、贡献大的教师就应该多拿。”

对于复旦大学的老师们来说,学校马上就要实施的人事制度改革计划着实鼓舞人心,数学系的李教授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弱,表面看是产品的问题,其实是技术和知识问题,追根溯源还是教育落后,特别是师资力量薄弱。当前,高校的发展趋势应是经费支出上升而人员数目下降,投入和产出保持合理的适当比例。如果不提高待遇,引入激励竞争机制,提高效率,中国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目标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实践证明,只有创设和培植产生一流教授的土壤和环境,营造让一流教授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高校才能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院长林建华教授对改革信心十足,他告诉笔者:学院现在有十几位年轻教师,计划在以后的三年中再引进十来名优秀的年轻教师,现在已有一位日本岩手大学的华裔副教授要在明年3 月加盟到本院。

改革,总是越改越好

此次高校调资,对许多人的传统行为和观念都造成相当大的冲击。一些教师对此次分配制度改革还多少持有怀疑的态度,清华大学一位工科博士生导师对笔者表示,新出台的政策到底利弊如何,还要走着瞧。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教师们担忧最多的问题还是:在改革怎样体现出岗位竞聘的公平性?怎样建立严格而规范的考核制度?如何保证定岗定级时的公正性?据了解,目前各大学正在酝酿中的改革方案的确有些不尽完善的地方,如:有的改革方案仍是按照职称和行政级别来定岗,有的仍是论资排辈等。

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闻广博士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国外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经过几百年来的演变,已经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了完备的人才管理体制和竞争激励机制。而中国高校要搞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所要面临的问题还很多,甚至可能包含一些负效应,因此后续政策一定要尽快跟上去。首先,高校投资的主体应该是多元化,国家政府的教育经费毕竟有限;相应的,对于教师的定岗定级也应调整标准,必须和国际接轨,按国际同一标准来要求;将高校教师岗位向全社会开放竞岗,以遴选和构建出真正一流的师资队伍;其次,要更多地让市场而不是政府来选择,更多地按教师培养学生的合格率及优秀率来评价和判断;毕竟教书育人还是其首要职责。”

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疑虑、困惑和不解,尽管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的确不少,可教育部和各校的改革决心都相当坚定。哪怕开始有些小偏差,总会越改越好。

事实上,从几年前沸沸扬扬的珠海重奖科研人员,到年初的长江计划、年薪十万聘教授,无一不体现着知识的价值和我们对人才的重视,但此次增加教师收入作为一种制度推出,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前所未有,无疑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一些名校有国家大力支持,在调资带来的人才竞争中必然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名校加高薪是否形成一次新的人才流动与聚集还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聚宝盆,它聚集着人才和知识,也聚集着21世纪中国科学技术进步和腾飞的希望。

标签:;  ;  

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对泉水库的影响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