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六中 266102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就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应更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和建构知识。导学案教学是实现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导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学习的方案。导学案教学实质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导学案教学是以问题为突破口、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目的的教学,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实施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利用导学案自学,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
导学案是给学生引路的,它把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材料。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要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作为认识基础,重视建构问题的原型,有意识地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诱导学生进入情境,自觉地产生求知欲望,主动地探寻问题本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通过预习能解决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进而通过比较、归纳、实践等方法,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再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出来,以便新课学习时进行交流,并适时加以验证,师生共同努力得出准确、完整的答案,使知识得以提升。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在课堂充分展示主体作用
学生通过预习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展示课主要由学生讲解,教师在课堂上的重点是点拨预习时绝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对抗质疑产生分歧时作裁判和引导。由各小组通过抽签方式决定展示内容,通过展示、讲解、讨论、质疑、对抗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听、说、思、记、操作等多种能力,为终身、发展学习奠定基础。学生的提问和教师的追问显得非常重要,那应该怎样做呢?
1.培养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并教会质疑的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可以在哪里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2.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发言。在新知识的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想法之后,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创设宽松的氛围,充分挖掘教材,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主动思考、自主探索、进行自我尝试;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对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的质量如何,教师都应给予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勇气。对提错问题的,也不要贸然批评,而要启发他正确思考;对于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可以因势利导、集思广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探讨。只有这样,学生没有了心理负担,才会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不仅问题意识得以激发,创新精神也能得到培养。
3.合作交流在导学案教学中的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开放地去探究、发展、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导学案教学模式,学生从问题开始学习,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自主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力集中,思维也很活跃,想象力得到发展,知识掌握得扎实,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导学案教学,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会、会学的能力,使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因互动而发展。
论文作者:刘晓蕾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学生论文; 学案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主体作用论文; 自己的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