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识字技能的传授,一味注重识字的工具性作用,常常与单调、枯燥联系在一起,被视为纯技能性的训练,机械地让学生识记,单调地读,重复地写,结果却是高消耗低效益。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识字教学则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一方面要重视以识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另一方面要关注以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为重点的发展目标,让学生一开始接触汉字就能喜欢上汉字、爱上汉字,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
首先要认识到识字的重要性。低年级学生记忆力、模仿力特别强,是学习语言尤其是学习母语的最佳时期。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汉语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产物,体现了汉民族的精华,是一种充满魅力的语种。要使学生继承、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就要培养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使他们具备使用语言的能力。此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识字教学是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基础,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这就确定了识字教学在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性。
其次要构建新的识字理念。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识字教学要确立新的识字理念,先“识”后“写”,重“识”轻“写”。在人教版课标本教材中,识字的目标要求是多识少写、识写分流,学生识字的重点应放在“识”上而不是“写”上面。教材编排上采用了识写异步的原则,先识一些使用频率高的常用字,先写一些笔画较少、结构较简单的字,识字写字各自形成序列。如:识字从“爸、妈、我”开始,写字则从“一、二、三”开始。“识”与“写”适度整合,教材注意识字内容的分解与有机整合。独立识字课,使识字教学自成体系,又融合于随文识字课和语文园地中,互为联系。
为了使学生较早进入汉字阅读,又可以为识字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条件,同时也不会给学习程度低的学生造成压力,使全体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在识字教学中要做到: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也随之调动起来。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
二、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掉。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识字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
三、教给方法——学会学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在识字教学中,要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加拼音、组词,课前预习就要解决一些问题。用查字典、查资料或询问做好提前预习,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潜力就会充分发挥。从识字这个角度来说,就转化为新课标提出的“主动识字的愿望”到“浓厚的兴趣”进而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生在课堂中识字的时间是有限的,布置教室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母语环境,扩展学生的识字空间,巩固在课堂上的识字率,有助于激发学生在生活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认识新字、积累新词,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掌握的书面语言日渐丰富。教师可将教室里许多现成的物品,分别贴上各自名称的字卡,随时让学生看见这些东西而练习识字。辨析音形训练,可防止识字混淆,通过辨析练习,使学生头脑中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逐步区分同音字、形近字,丰富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一定量的书面语言,为日后的书面表达打好基础。
总之,教师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论文作者:李玉洁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2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学生论文; 汉字论文; 兴趣论文; 形声字论文; 形式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29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