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晓蕾
黑龙江农垦神经精神病防治院 154007
摘要:电抽搐治疗是采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皮质广泛性脑电发放和全身性痉挛,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电抽搐治疗主要用于重性抑郁,其效果和显效迅速,优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尤其是对严重拒食和强烈的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者是最为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此外对严重兴奋躁动或木僵等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的精神分裂症者、分裂情感性疾病患者和躁狂患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本文旨在探讨电抽搐治疗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电抽搐;护理
电抽搐治疗曾经这被称为“电休克、电抽搐、改良电休克、现代电休克、现代电抽搐、改良ECT、现代ECT”等,目前叫法最广的是电抽搐治疗(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ECT),是采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皮质广泛性脑电发放和全身性痉挛,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1]。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发挥着重大作用。
1物品准备
1.1治疗仪器
多功能电抽搐治疗仪。
1.2抢救设备
心电监护仪、中心氧气装备、中心负压装备、喉镜、各种型号的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囊、除颤仪、绢胶布、牙垫、吸痰管。
1.3麻醉治疗药物
长托林、司可林、异丙酚等。
1.4抢救药物
阿托品、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多巴胺、尼可刹米、山梗菜碱、间羟胺、地塞米松、50%GS。
2护理措施
2.1治疗前护理
2.1.1环境准备
治疗等待区应宽敞、温馨、舒适,有电疗相关知识的宣传。治疗室应是专用的,宽敞、明亮、整洁。治疗室与观察室和等待区分开并邻近,治疗室的适宜温度为l8~26℃,湿度50%~65%,无关人员不得入内[2]。治疗室内应有方便的氧气设备、吸痰设备和必要的急救设备和急救药物,以备发生意外时急救需要。
2.1.2护士准备
治疗用药、急救药物准备到位,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护士查看病例各种检查是否齐备,询问陪送人员患者准备情况。与患者和家属交流,告知电抽搐治疗的知识,消除恐惧情绪。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异常者应与医师联系,以决定当日治疗与否。
2.2.3患者准备
(1)心理准备:评估患者情绪和心理状态,告知电疗是安全的、介绍治疗的优点和经治医生的经验,针对性做好健康教育,解除患者不良情绪,争取合作。
(2)常规准备:治疗前禁食、禁水8小时。术前充分禁食,可防止因腹肌收缩时引起机械性返流而误吸。术前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脑电图和胸部X线检查等,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体重,询问有无不适、排空大小便,除去发夹和义齿、眼镜、检查口腔,解开领扣及腰带等。
(3)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电抽搐治疗的疗效以及技术操作和麻醉的风险,签署电抽搐治疗知情同意书和麻醉知情同意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治疗中护理
2.2.1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四肢自然伸直,保持功能位,除去枕头,头部过伸,脊柱前突。
2.2.2正确连接心电监护仪,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心律变化;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并记录,让患者的肺储备足够氧气,以保患者麻醉后自主呼吸停止后氧气的需要。
2.2.3工作人员合理分工
护士甲建立和维持静脉通路,保证药物的供给;护士乙协助治疗和病情观察;护士丙负责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和治疗过程的观察和记录;麻醉师负责麻醉药物用量、医嘱和简易呼吸囊加压给氧进行人工呼吸;医师负责治疗、观察电疗发作情况及病情的观察和处理。
2.2.4护士甲建立静脉通道后正确执行给药程序
用已准备好的l0%GS 30ml建立静脉通道并维持通道通畅,即可依次给予注射下列药物:
遵医嘱取长托林0.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静脉推注,用以抑制迷走神经,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以防阻塞呼吸道,同时可减少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并能减少心血管系统并发症[3]。
2.2.5正确保护患者
麻醉诱导成功、使用肌松剂后将牙垫放置于患者上、下磨牙之间,将舌头和颊黏膜推开,用拇指、食指将上下唇翻出,不要暴露在牙尖下,防止痉挛时损伤舌、唇及颊黏膜;麻醉师用右手紧托患者的下颌,左手紧托患者枕后部固定头部,以保护颈椎及防止颈部受伤;轻按患者的肩部、肘部、髋部、膝关节等,为防止通电时肢体大幅抽动造成骨折或脱臼,但不宜用力过度,绝对限制抽搐,以免肌腱断裂[4]。
2.2.6加压氧气吸入和人工呼吸,保持呼吸到通畅
麻醉师在麻醉早期即开始使用麻醉面罩辅助给氧,提高患者的肺内氧气储备。患者使用氯琥珀胆碱后,自主呼吸停止,立即给予麻醉面罩辅助加压给氧,采用仰卧抬颌法让患者头后仰,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氧气流量10L/min,控制呼吸12~16次/分,观察患者胸部起伏,通气是否充分,此期间持续4~5分钟,待患者自主呼吸逐渐恢复,潮气量每次足够和患者的氧饱和度维持在98%以上,心率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呼之有反应,抓握有力,即可停止静脉液体,将患者送到监护区继续复苏记录治疗情况[5]。
2.3治疗后的观察与护理
2.3.1生命体征的监测
待患者自主呼吸和意识逐渐恢复后,将患者送至监护区继续专人监护,密切观察意识、面色、呼吸、氧饱和度等,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经过30分钟左右患者完全清醒,无明显胸闷、恶心、心悸等不适感,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和术前处于相当水平,即可将患者送回病房继续观察,并交待注意事项和注意安全[6]。
2.3.2安全护理
治疗结束后患者意识模糊,兴奋不安,应注意安全护理,如个别患者出现谵妄或躁动不安时,给予适当保护,加用床档或保护性约束;对于极度躁动不安者,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2.3.3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3.4观察治疗后反应
观察麻醉未完全清醒前,患者不能下床活动。注意观察有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呃逆、腹部不适、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3小结
电抽搐治疗主要用于重性抑郁,其效果和显效迅速,优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尤其是对严重拒食和强烈的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者是最为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此外对严重兴奋躁动或木僵等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的精神分裂症者、分裂情感性疾病患者和躁狂患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这种方法安全简便,能为多数患者接受,因而很快成为标准治疗方法,沿用至今。
目前在国际上已对传统电抽搐治疗进行了改良,即在电抽搐治疗前加用静脉麻醉药物和肌肉松弛剂,利用肌肉松弛药物对骨骼肌的神经一肌肉接头的选择性阻断作用,使骨骼肌松弛,使患者抽搐明显减轻,但是大脑内仍然引起癫痫样放电发作,发挥治疗作用[7]。由于治疗过程中抽搐N,RN轻,从而减轻了患者的恐惧感和不良反应,心脏负荷减轻。由于其适应证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因此在临床被广泛采用。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发挥着重大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刚.高压氧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度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10):38-39.
[2]寸金芝.护理干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术前准备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4):165-166.
[3]杨冠华.无抽搐电休克与高压氧联合治疗对重度抑郁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成效[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16):135-136.
[4]谢月娟,朱秋霞.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27-128.
[5]丁晓.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6,(9):77-78.
[6]魏霏霏,周智英,张金美.精神分裂症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个性化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8):370.
[7]庄蓉,陈华云.舒适护理对行无抽搐电休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4):108.
论文作者:汝晓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患者论文; 休克论文; 药物论文; 呼吸论文; 氧气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静脉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