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关于我国农业自然资源深度开发的思考_农业论文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关于我国农业自然资源深度开发的思考_农业论文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关于我国农业自然资源深度开发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然资源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重要途径论文,深度论文,我国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及前景决定着农业发展的水平和潜力。农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靠增加农业自然资源的投入和扩大资源物外延而求得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极其有限的,而必须通过挖掘农业自然资源的内在潜力,从资源开发的内涵上即从农业自然资源的深度开发上寻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农业自然资源深度开发的必要性

从我国农业资源条件和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看,实现农业自然资源深度开发,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对农业自然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符合我国农业资源的特点与现实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以土、水为中心的农业自然资源相当匮乏,人均资源占有量逐年下降,资源负荷过重,呈资源强约束型。资源约束制约着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给,与人口增长、收入水平提高及相应的食物消费结构变化所引发的对农产品的品种与质量需求的刚性扩张,构成了一对突出的矛盾。农业生产的增长满足不了需要的增长将是今后较长时期内的主要矛盾。农业发展的难度大,任务重。在农业资源紧缺的中国,走浅层开发粗放低产自然农业的道路显然是走不通的。正确的选择是,强调深度开发高产高效,走集约持续农业的道路。

(二)对农业自然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农业资源有限的思想,农业资源的广度开发与深度开发相结合的思想,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替代一次利用的思想;必须以有效性作为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基准点,从内涵利用上挖掘资源的潜力,千方百计做到地尽其力、物尽其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的消耗速度,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良化,逐步形成节约资源的与环境协调的、整体优化的农业与农村经济。以各种形式对农业自然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则顺应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农业生产持续性、农村经济持续性和农业资源环境持续性三方面的协同有序。

(三)对农业自然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符合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 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即从传统的外延型、速度型、数量型和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向现代的内涵型、效益型、质量型和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转变,从根本上讲,是要使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从本质上看,农业自然资源深度开发就是要把对资源的开发从以农业开发为主转变为以科技开发为主。通过科技开发,形成高产的农业技术体系,与高产结合的高效的农业技术体系,以及保护与改善农业资源环境的技术体系,将自然资源转化为更大的现实生产力。因而,可以认为,研究、选用和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去实现或指导农业自然资源的深度开发,是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一种实际举措,必然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资源深度开发的形式

所谓农业自然资源深度开发,就是为满足社会的需要,以效益为中心,在农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经济和科技条件,从单位面积、空间、时间以及时空组合和要素组合上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农副产品附加值、产品产出率、商品率和综合效益的资源开发形式。从各地的实践看,农业自然资源深度开发有以下几种形式和做法。

(一)提高各类农用地资源利用率,发展精细化农业 农、林、牧、渔各业都主攻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年单产的技术体系。通过采取工程的、生物的、经济的措施,治理和改造各类农用地,挖掘现有资源的内在潜力,建立稳固的高产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改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由广种薄收和人放天养的粗放经营,转变为实行精种、精养、高效的集约经营,提高档次,提高产出,增加效益。

(二)综合利用生物资源,发展循环农业(或链式农业、生态农业) 按照生态系统“食物链”原理,把利用农业资源,产出各种农副产品的单独过程,通过加“环”组“链”,使之成为统一农业生产“食物链”中相互有机联系的各个环节,使前一环节生产的遗留物和“废弃物”作为后一环节生产的原料,形成高效的具有多重互补与反馈自我调节功能的多产品、无废弃物的农业。

(三)有效利用时间资源,发展冬季农业 解决稻麦两熟的时间差,实现单位面积高产;缩短生猪育肥期,提高生产率;抓住天赐良机,在农业生产上巧打“气候牌”等,是有效利用时间资源的典范。而发展冬季农业也是对时间资源加以科学控制、开发和利用的有效举措。它打破了常规的农事作业制度,将冬季和早春闲置的各种农业资源和生产资料充分利用起来,可增收一季或几季农产品。

(四)充分利用光热水等资源,发展立体农业 根据不同作物对生长空间的不同要求及其互补作用,改革传统农业的方式,充分发挥作物间的互助、互补作用,使耕作空间、光热水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不仅主体作物增加了产量,而且由于各种经济作物的参与,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

(五)重视资源的加工转换与增值,发展加工农业 以农林畜水产品作原料,进入农村工业领域,组成各种农林畜水产品“加工链”,对之进行初加工、深加工、精加工增值利用。发展加工农业,要对农林畜水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储藏、运销以及各种服务性设施进行配套建设,全过程系列开发,形成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的综合体,发展“龙型”经济。

(六)合理开发山水田园风光,发展观光农业和森林、草原、江河、湖库水上旅游业 观光农业、森林、草原、江河、湖库水上旅游业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是深化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有效性的具体表现,亦体现了对农业资源充分利用的要求。其资源利用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山水田园风光与各种社会资源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综合性资源,从而取得综合效益。

(七)综合开发利用资源,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发展高优农业 在农林牧渔及农副产品加工、服务业中,实行劳动、技术密集型生产经营,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使农业尽快地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达到单位产出多,产品质量优,综合效益高,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综合目标。

以上形式和做法虽各有特点,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从传统的资源开发方式和开发技术转变为现代化的资源开发方式和开发技术,从以农业开发为主转变为以科技开发为主,从浅层平面开发转变为多层次立体开发,对资源实行多次利用、多种利用、综合利用、深化利用,开发资源的多种功能和多种用途,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潜力,不断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

三、实现农业资源深度开发的措施

从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实际出发,可以说,农业自然资源的潜力及开发程度决定着农业的潜力,而对这种潜力开发的程度和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与技术条件。因此,创造和提供有利于农业自然资源深度开发的社会经济与技术条件,是促进资源深度开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措施。

(一)面向市场,发挥优势 以上介绍的农业自然资源深度开发的各种形式和做法,说到底,都是为了构建一种产业优势,产品优势。为达此目的,面向市场,按市场需求的大小及其变化来决定资源深度开发的方向、规模及速度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需要处理好适应市场与开发市场的关系,树立创新思想;处理好局部市场与全局市场的关系,树立全局的思想;处理好短期市场与长期市场的关系,树立发展的思想。不断深化对市场竞争规律的认识,掌握运用市场竞争规律,力求市场创新。面向市场则意识着参与竞争,必须发挥优势,因而必须坚持择优立项原则。即对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效益好,商品率高,地方政府重视,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优先立项;必须开发我国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部分技术密集型农产品以及各种名优特农产品;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也要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二)靠深层次开放促进资源的深度开发 真正的优势应该是“市场需求+科技条件(含硬件和软件)+自然资源”三位一体的结合。农业自然资源深度开发是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结合的过程,要获得开发所需的要素,实现资源的深度开发,必须开放,而且是深层次的开放。实际中,不乏通过开放,靠借助外力快速起跳,实现资源转换的事例,比如“带料加工,借船出海”,“联合办厂,借梯上楼”,“引进人才,借智兴业”,等等。深层次开放,必须是主动开放,勇于创新,想方设法创造开放条件,优化开放环境,拓展开放空间和开放领域,在招商引资、寻找合作伙伴、开辟合作渠道方面拿出新办法,创出新模式,走出新路子。另外,国家有关政策要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源朝农业自然资源深度开发方面集聚,尽快制订出台国内投资保护法;在富有开发价值的资源产地实行特殊的政策、特殊的体制、特殊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

(三)制度创新,为资源深度开发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根据农民群众的实践,走以股份合作制为主体的制度创新的道路,为资源深度开发提供了强大动力。实行股份合作制,产权明晰,责权利明确,能够为闲散资金创造投资机会,也促使一部分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还在优化劳力、技术、设备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上起到重要作用,能够使个人的积极性和合作的优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符合现阶段广大农民群众的认识水平,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大部分农业自然资源具有多用性的特点。欲开发资源的多种功能和多种用途,充分发挥资源的综合效益,必须实现体制创新,为资源深度开发提供体制保障。事实上,早在80年代前期,针对部门与地方割据,单打一开发资源的现象,许多理论与实际工作者就提出了“进行体制改革,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综合开发企业”的建议。现在看来仍存在不少问题。目前必须从力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从而保证农村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真正打破部门的局限和地方的割据,建立健全资源综合开发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强化综合部门在资源综合开发与管理方面的职能,发挥多方面、多部门在资源深度开发上的综合作用。

(四)组织创新,为资源深度开发提供组织保证 从一定意义上讲,组织创新已成为农业资源深度开发的关键之一。因为曾经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的小规模的分散的家庭经营已不能完全适应农业资源深度开发,农业集约化发展的战略要求。目前组织创新的基本形式是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产加销、农科教、科工贸等一体化经营原则组成的开发组织。主要有:以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企业为龙头的农工商综合经营组织,以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系列开发组织,以流通和经营企业为龙头的贸工农一体化组织,以专业开发组织为龙头的农业系列化开发组织,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龙头的系列化开发组织,以相关企业和联合体为龙头的系列化开发组织。需要特别指出两点,(1)在我国, 农民自由联合创办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组织农民进行农业资源深度开发更直接更有效。对此,政府应给予明确支持。(2 )创建一批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起来、具有较强示范作用的农业专业区和一批农业企业,可为农业资源深度开发提供组织条件。

(五)科技创新,为资源深度开发提供有力手段 不论哪种形式的农业自然资源深度开发,科技手段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只有利用现代土壤科学的成果,采用现代改良土壤的先进科学技术,对盐碱洼地、酸性土壤、干旱风沙等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方能建设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科技创新是实现资源深度开发的关键环节。通过科技创新,开发高技术含量、高创汇、高附值的拳头产品。尤其要重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探索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目标模式、运行模式、现实途径及措施。对一些关键性的技术,尤其是生物工程,要进行综合科学实验,拨出必要的经费,建立组织,充实队伍,制定规划,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并且注意成熟一项推广一项。要迅速改变我国农业产后科技力量不足导致了农产品加工、贮运、保鲜等可大幅度提高农业附加值的技术成果不足的局面,使产前、前中、产后的科技力量保持合理的比例。要注意跟踪已启动的“工厂化高效农业科技产业工程”的进展情况,及时总结经验,示范、扩散,促进农业资源开发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科技型转化,提高资源产出率。

(*此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标签:;  ;  ;  ;  ;  ;  ;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关于我国农业自然资源深度开发的思考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