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优质护理效果体会论文_艾琳

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001

【摘 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优质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和判定。方法:我院将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并观察2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AMA评分,睡眠质量评分、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AMA评分、睡眠质量评分、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仅如此,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优质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其睡眠质量和舒适程度,促进了其身体康复,从而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其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关键词】心肌梗死;睡眠质量;舒适度;住院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又称AMI,为部分心肌梗死坏死从而导致心肌处于长期的缺血状态下而造成的[1],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死亡率高,起病急等特点,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不仅如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及心衰的现象。因此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优质的护理是保障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故此,我院将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我院将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在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并知情的情况下采取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患者各30例,具体如下:

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49.58±5.87)岁;

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49.45±5.91)岁;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传统护理,主要包括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等。

观察组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生命体征监测[2]:医护人员应在患者住院期间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观察患者的瞳孔及神志是否正常。对于血压不稳的心肌梗死患者,医护人员须每过30分钟对其进行一次血压监测,并记录监测时间及监测结果;医护人员同时对患者的心率、面色变化及呼吸频率进行观察,如发现异常须及时报告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2)休息指导:对于在24小时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须叮嘱其绝对卧床休息,由医护人员指导或帮助患者进行翻身、梳洗等日常活动,待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后,协助其下床进行适当锻炼,可在室内缓步行走,依据其恢复情况酌情增加活动量,当患者感到胸前不适时应停止活动,让患者卧床休息。

3)环境护理:于心内科病房的墙壁将温馨的花篮挂置,医护人员每日须对病房的地板及空气进行清洁,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并对病房内的温湿度进行严密控制,其温度应在23至25度,湿度在63%至65%,在病床的两侧应使用折叠床挡,避免患者坠床。开放轻柔的音乐,放松其身心,消除其紧张的心态[3]。

4)心理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高致死率,患者会表现焦虑等负面情绪,此时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沟通,将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从而建立医患间的信任,提高治疗依从性。

5)饮食护理:给予患者易消化的食物,保持正常的通便,禁止患者摄入高盐量、高脂肪食品,以免诱发心肌梗死;指导患者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并于睡前叮嘱患者摄入牛奶,不仅有助于睡眠,还可增强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2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AMA评分,睡眠质量评分、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进行处理,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AMA评分,睡眠质量评分、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住院天数为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当P<0.05时,表示2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干预后各项指标差异明显,统计学具有科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AMA评分,睡眠质量评分、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较为严重的亚型之一,具有发病急,致死率高及进展快等特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表现为剧烈的胸骨后疼痛。其寒冷刺激、暴饮暴食、过度劳累及便秘等因素均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在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药物或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优质的护理是控制心肌梗死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4]。

优质护理为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既弥补了传统护理的不足,优质护理较传统护理更具有针对性,本研究中,传统护理并未对患者实施相关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针对性的环境护理,因此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的负面心理及失眠症状并未得到解决。其优质护理中,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于患者的心率、面色变化及呼吸频率异常对心肌梗死的突发性进行评估,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不仅如此,医护人员通过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并且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得患者的身心得到放松及舒展;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饮食干预,可降低患者便秘的概率,以此降低了心肌梗死的发病率[5],促进了身体康复,缩短了治疗时间。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心肌梗死患者的HAMA评分,睡眠质量评分、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了给予心肌梗死患者优质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其睡眠质量和舒适程度,促进身体康复,从而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其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张瑜.8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与体会[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2):2056-2057.

[2]刘晓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4):670-673.

[3]杨亚佳,范雪华,江溶.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8):718-720.

[4]任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12):2329-2329.

[5]郭敏.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1):1563-1564.

论文作者:艾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优质护理效果体会论文_艾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