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产业发展研究_国内宏观论文

北京市城市产业发展研究_国内宏观论文

北京市都市型工业发展思路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市论文,发展思路论文,工业论文,都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都市型工业的界定

都市型工业是北京工业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都市型工业,可以发挥对高新技术产业和其它产业的互补作用,同时还可以在缓解城市就业压力以及为城市运营提供配套服务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行业特征上看,都市型工业是指符合首都经济的发展要求,以完善首都城市功能和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为主,无污染、低能耗物耗,适合在首都生存和发展的轻型工业。

根据都市型工业的特点和首都经济发展的要求,北京市全部都市型工业的界定如下表所示。其中:食品工业(包括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服装及其纤维制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包装印刷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等是都市型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都市型工业的发展现状

表1 北京都市型工业一览表

国际代码

行业名称 国际代码 行业名称

13 食品加工业 23

印刷业、记录媒介复制

14 食品制造业 2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5 饮料制造业 3147 日用玻璃制造业

16 烟草加工业 406 日用电器制造业

18 服装及其纤维制品制造业 407 照明器具制造业

19 皮革及毛皮制品制造业431 工艺美术品制造业

21 家具制造业 435 日用杂品制造业

223 纸制品业

北京的都市型工业有着独特的发展历程,在继承了古都手工业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调整和现代化改造,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花色品种繁多、拥有一批名优产品、具备一定装备实力的都市型工业生产经营体系,到目前为止,都市型工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都市型工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截止到1998 年底, 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都市型工业企业共5000多家,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近三分之一;在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中,都市型工业的从业人员近37万人,约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从业人员的五分之一;都市型工业总产值358亿元, 占全市独立核算工业总产值的18%;工业增加值120.5亿元,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增加值的19.9%。可以看出,都市型工业已初具规模,在北京工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形成了以食品工业为主体的都市型工业发展格局

“九五”以来,都市工业中的食品工业发展迅速,按可比价格计算,1995—1998年,食品工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速度达14.6%。食品工业的规模已占到全部都市型工业的一半左右,利税总额更是高达近70%。

食品工业不仅在都市型工业中起着主体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首都的工业结构,使得首都工业中以重化工业为主的格局有所改善。 1998 年食品工业增加值达58 亿元, 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由1995年的6.12%增加到1998年的9.58%;利税总额占工业利税总额的比重则由1995年4.6%上升到13.3%,上升幅度之大令人刮目。

在食品工业中,发展势头最强劲的属饮料制造业。按不变价计算,1998年饮料制造业工业总产值是1995年的两倍,1995—1998年年均增长速度达26.3%,远远高于食品工业14.6%的年均增长速度;工业增加值占食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38%提高到1998年的43.7%;1998年饮料制造业利税总额达13.67 亿元, 占食品工业利税总额的比重从1995年的54%上升到1998年的63%。

3.都市型工业的经济效益好于全部工业的平均水平

在都市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8年,都市型工业人均创造工业增加值3.09 万元, 比全部工业的平均水平 2.87万元高2200元;人均利税0.80万元,比全部工业的平均水平高310元;每万元资产创造利税500.6元,比全部工业的平均水平403元高出近百元,在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排序的前100位中, 都市型工业企业占36家,良好的经济效益表明,北京都市型工业已具备一定的实力,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三、都市型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面临国内、国际竞争压力

从国内市场看,大部分都市型工业产品已经过剩。据国内贸易局商业信息中心对605种主要商品在1999年上半年全国市场供需排队分析, 供求平衡者167种,占27.6%,比1998年下半年下降38个百分点, 供过于求者437种,占72.2%,比1998年下半年增加38个百分点。 由于受短期利润率的吸引导致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致使大多数都市工业产品市场形成过度竞争。加上“十五”期间全国各省区产业结构仍然存在较高的趋同性(例如,据了解,全国大部分省市将把食品工业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北京都市工业将面临较强的国内竞争压力。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及一个有着1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品市场,这对北京都市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市场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国内市场实际上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别是中国加入WTO 后将对“十五”期间北京都市工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北京都市型工业的发展不仅面临国内竞争的压力,同时还将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北京市都市型工业行业总产值占全部都市型工业总产值比重排序

行业比重(%)行业 比重(%)

食品加工业

22.90 烟草加工业 1.91

饮料制造业

16.88 照明器具制造业 1.69

服装及纤维制品制造业 14.26 皮革制品制造业 1.64

食品制造业

12.79 工艺美术品制造业

1.56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11.81 日用杂品制造业 1.55

家具制造业4.14 日用玻璃制造业 1.27

日用电器制造业3.44 纸制品制造业

1.17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3.01

2.在全国无明显的竞争优势

据统计,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服装及纤维制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印刷业及记录媒介的复制、家具制造业六个行业总产值占全部都市型工业总产值的82.8%,理应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些行业并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北京市这6 大都市型工业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太低,与广东、上海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见表2)。说明这些行业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较低, 产品竞争力不强。

3.面临其他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北京都市型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因此,都市型工业的发展面临着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1)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主要是一些国有和集体所有的企业经营困难、改制困难;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新瓶装旧酒”,企业经营机制没有根本转变。(2)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融资渠道狭窄;缺乏经济政策咨询信息、技术开发、人才培训、市场开拓、企业诊断等的服务;技术创新能力较差;缺乏长远规划;合法权益有时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十五”期间,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将会影响北京都市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都市型工业的发展构想

根据建设首都经济的要求,制定“十五”及未来10年北京都市型工业发展的总量目标为:都市型工业增加值2000年达到150亿元, “十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为10%,2005年增加值达到240亿元, 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从2006—2015年的10年间,增长速度保持在8 %左右,2015年都市型工业的增加值达521亿元。

为此,“十五”期间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发展战略:

一是放开搞活战略。都市型工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要加快多种经济形式改革的步伐,鼓励企业按照股份合作、租凭等多种形式改制,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的相互渗透和联合,鼓励私营、个体和下岗职工自立兴办小企业,从而形成多元投资发展都市型工业的格局。

二是工商一体战略。对于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要推行工商联手发展的一体化战略,除传统的前店后厂方式外,要积极促进百货商场、大型超市、连锁便民超市同都市型工业企业挂钩、探索都市型工业同现代化商业相结合的道路。

三是优质名牌战略。要以北京现有名牌和一批老字号为重点,积极发展都市型工业的名牌产品,提高北京都市型工业产品的质量信誉、市场形象和文化内涵,带动都市型工业向外埠和国际市场拓展。

四是技术创新战略。要提高都市型工业的竞争能力,必须走技术创新之路。都市型工业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因此在技术创新方面迫切需要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政府必须实施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为都市型工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五是依托大公司战略。要密切都市型工业同大公司、大企业的联系,鼓励城内小企业为大公司的产品做好配套和服务,利用大公司的技术和市场开发力量发展自身,提高小企业的竞争力。

为此,我们确定“十五”期间北京市都市型工业的发展重点应该是以下几个行业:

食品工业。根据未来食品工业产品方便化、功能化、绿色化和多样化的特点,重点发展方便食品、营养食品、保健食品、快餐食品、绿色食品和适应不同人群消费的老年食品、婴儿食品、病人食品、特需食品的种类和档次;重视发展品牌效应,加强北京特色食品、传统家庭食品和中式快餐的工业化改造,挖掘北京的饮食文化内涵,扩大历史悠久的老字号食品影响,推陈出新。

服装服饰业。依托一批已形成规模的名牌,强化设计和开发功能,提升北京服装服饰业的档次,减少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重点是发展羊绒衫及时装系列、中高档衬衫系列、中高档西服及轻便服时装系列、中高档毛衫及时装系列、针织内、外衣系列、床上配套用品系列、高档毛巾系列、小包装礼品、旅游纺织品等9个系列产品。

家具制造业。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设计水平,加强企业管理,要吸收国外先进的家具设计技术和手段,逐步确立北京家具的现代风格,实施名牌产品发展战略,加大中高档家具生产的比例,在提高家具质量和档次的基础上进入国际家具市场的大循环。

包装、印刷业。进一步加强全行业的统一规划,发挥出首都的科技优势,逐步减少低附加值的印刷产品比重,发展高技术的印刷产品。在保持传统的书刊印刷优势同时,大力发展高档次商业印刷业务,提高北京的包装水平。

文体用品和工艺美术品及旅游用品制造业。着重培育一批骨干企业以发展高精尖艺术珍品、精品、实用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积极开展合资合作,发展环境艺术,旅游服务等新兴产业;建成以“特艺、首饰、地毯、抽纱、环境艺术、旅游服务、商贸”等为主的产业结构新格局;形成面向国际、国内、旅游三大市场的生产经营新局面。

五、都市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选择地开展“创业板”市场的试点,改变中小企业过分依赖间接融资单一渠道的状况;加大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力度,地方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试点和担保体系的建设;探索和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和风险投资基金渠道;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和监管制度,搞好中小企业资信档案,银企紧密联系以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尽快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形成比较完善的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的法规政策保障体系。制定促进都市型工业发展的地方法规和管理条例,特别要从法律上给予都市型工业中小企业必要的保障,为它们的发展提供安全有序的环境;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制止“三乱”现象;放开行业限制,宽松市场准入,疏通退出渠道;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

完善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应理顺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改变对中小企业多头管理的现象,设立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管理中小企业的发展事务。

加速国有小企业的改革。要根据企业的历史和现状,选择经营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使企业的所有者职能到位。

2.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都市型工业的技术创新

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提高都市型工业的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竞争能力。都市型工业企业大多数属中小型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因此,政府在推动都市型工业的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建立专项基金,用于对重点都市型工业行业和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

加快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为都市型工业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管理咨询、市场信息、技术开发、投资指导、人才培训等服务,同时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利用现有技术和设备为都市型工业企业服务,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向都市型工业企业转化科技成果采取更为优惠的政策。

3.对都市型工业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

市、区联手,对各区、县重点发展的都市型工业行业和产品进行统一布局,在分析各区、县现有和潜在优势的基础上,各区、县都市型工业行业和产品的选择应有所侧重,每个区、县挑选一个或几个有优势的行业、产品和企业作为重点发展,从而使各区、县的都市工业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重点产品,避免产品结构的雷同。对这些重点的都市型工业行业、产品和企业重点扶植,在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促进其快速发展。

4.加强都市型工业的信息化建设

充分利用通讯、网络等技术手段,建立向社会开放的包括政策、技术、市场信息在内的都市型工业网络和信息发布渠道,提高都市型工业企业获取信息的能力;建立都市型工业电子商务平台,为降低都市型工业企业销售成本创造条件。

标签:;  ;  ;  

北京市城市产业发展研究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