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化学(九年级)”实验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内容_环境教育论文

浅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化学(九年级)”实验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内容_环境教育论文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化学》(九年级)环境教育内容浅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义务教育论文,教科书论文,人教版论文,课程标准论文,九年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大问题,当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破坏环境也就是危害人类自身时,化学家首先意识到这一思想变化所蕴涵的重要意义,认为化学教育应是围绕全民族素质提高所进行的科学教育,在科学教育中要充分体现环境教育思想,这既是传播环境保护意识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将来的责任感的需要,更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需要。因此,化学学科成了学校环境教育的中心学科。在化学教科书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也是当今化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大特点。笔者研读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以下简称《人教版化学》),深深地感受到:该书将环境教育作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每个章节,并采用文字、图片、问题等多种形式呈现和传递环境教育信息。

一、实验教科书中环境教育信息的存在形式

《人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中渗透着丰富的环境教育信息,主要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1.在化学知识体系中融合环境教育内容

为便于说明,笔者采用列表的方式,将书中环境教育内容整理如下页表1。

表1 《人教版化学》中各章节的环境教育内容

┌────┬──────────────┬──────────────────────────┐

│ 单元题│课题│环境教育内容│

├────┼──────────────┼──────────────────────────┤

│ 走进化│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纳米技术在化学能源、材料│

│├──────────────┤│

│ 学世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环境和生命科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绿色化学,有毒、易燃│

│├──────────────┤│

││走进化学实验室 │、易爆、有腐蚀性药品图标及安全取用 │

├────┼──────────────┼──────────────────────────┤

│我们周围│空气│空气是一种重要自然资源,空气污染及其危害,保护大气,│

│├──────────────┤│

│ 的空气│氧气│空气质量日报、预报,关心空气质量,动植物体内的缓慢氧│

│├──────────────┤│

││制取氧气│化,利用化学反应消除污染、改善环境 │

├────┼──────────────┼──────────────────────────┤

││水的组成│水的重要性及其存在形式,生物体内的含水量,天然水的组│

│├──────────────┤│

│ 自然界│分子和原子 │成,城市、农村生活用水的净化,自制简易净水器,硬水的│

│├──────────────┤│

│ 的水 │水的净化│危害及软化,蒸馏水的制取│

│├──────────────┤│

││爱护水资源 ││

├────┼──────────────┼──────────────────────────┤

││原子的构成 ││

│├──────────────┤│

│ 物质构│元素│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分布,生物细胞中的元素 │

│├──────────────┤│

│成的奥秘│离子││

│├──────────────┤│

││化学式与化合价 ││

├────┼──────────────┼──────────────────────────┤

│碳和碳的│金刚石、石墨和C[,60]

│碳单质的天然存在,木炭与防毒、脱色,二氧化碳在自然界│

│├──────────────┤│

│ 氧化物│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的产生,光合作用,温室效应,如何防止温室效应,人工降│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雨,一氧化碳中毒及防止措施 │

├────┼──────────────┼──────────────────────────┤

││燃烧和灭火 │灭火原理和方法,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化石燃料的形│

│├──────────────┤│

│ 燃料及│燃料和热量 │成及我国的储量和产量,资源短缺,燃料的综合利用,燃料│

│ 其利用├──────────────┤│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燃烧对空气的影响,开发使用新燃料及能源 │

├────┼──────────────┼──────────────────────────┤

││金属材料│金属的使用需要考虑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及对环境的影响,金│

│ 金属和 ├──────────────┤│

│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 │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金属腐蚀及防护,金属资源保护,│

│├──────────────┤│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

││溶液的形成 │海水中溶解许多物质,洗涤剂洗涤原理,织物污渍的除去 │

│├──────────────┤│

│ 溶液 │溶解度 │,银器盛放食物不易腐烂,增加养鱼池含氧量的方法,农药│

│├──────────────┤│

││溶质的质量分数 │的使用 │

├────┼──────────────┼──────────────────────────┤

││常见的酸和碱│一些酸和碱对衣服、皮肤、建筑物的腐蚀,改变土壤酸碱性│

│├──────────────┤│

│ 酸和碱││,处理工厂废水,一些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溶液的正常pH,溶│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

││生活中常见的盐 │氯化钠用途、自然界分布及其提取,大理石用于建筑业,盐│

│├──────────────┤│

│盐 化肥││酸腐蚀含碳酸钙建材,石笋、钟乳石的形成,一些元素与植│

││化学肥料│物的生长,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农药对农产品│

│││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防治 │

├────┼──────────────┼──────────────────────────┤

│ 化学与│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动植物中营养物质,煤气中毒,吸烟危害,甲醛对人体影响│

│├──────────────┤│

生活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几种元素的食物来源,食品添加剂,白色污染危害、成因│

│├──────────────┤│

││有机合成材料│及防治,对环境友好的新型有机合成材料的开发 │

└────┴──────────────┴──────────────────────────┘

由表1可以看出,《人教版化学》中除了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外,其他各章节中几乎都渗透了环境教育内容。这不仅体现在课题的设计上,而且正文中相应的化学知识点也融合了环境教育内容。这些内容并没有严密的逻辑体系,而是以化学学科内容编排体系为主线,采用融合渗透的方式进行综合设计,这既不打乱化学学科知识的顺序,又使环境教育找到支撑点,学生通过化学知识了解与环境相关的知识、技能,同时又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学习和解决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化学与环境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在插图中蕴涵环境教育信息

插图是实验教科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已不再仅仅是一种装饰和点缀,更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和途径,其中所蕴涵的教育功能不容忽视。书中编制着大量清晰、精美、简明扼要的插图,约330多幅,相当一部分插图蕴涵着丰富的环境教育信息,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素材。文中插图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笔者大致统计,其中展现美丽自然景观的有1幅,显示自然资源及其用途的有52幅,体现污染现象及处理过程的有46幅,展示材料及环保产品的有21幅,示范环保行为的有15幅,识别环保标志的有17幅。彩图巧妙地安排在适当的行文之间,配以相应的语言文字,由学生结合行文内容,自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切身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美丽、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了解环境污染的成因,以及人类在改善环境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环保意识,并树立为了人类美好的明天而发愤读书的远大志向。如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开篇主题背景满页展示一幅高山流水图,山上绿树青翠,潺潺山涧汇入一汪清潭,幽深的潭水与草树交相辉映,潭水由潭口倾泻而下,流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看似一帘帘青纱白幕,如此美丽、壮观的自然风景,令人怦然心动、无限眷恋,心中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水是生命之源,但自然界的水并非一尘不染,通过图3-14“自然界的水”中烧杯内浑浊的自然水,便知自然界的水中含有许多物质;于是,生活用水需要进行净化,图3-15告诉我们“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然而,自然界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请看图3-25“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图3-27“世界人均水量和一些国家的人均水量”、图3-28“我国各地区(香港、澳门和台湾暂未列入)人均水量”,这些图形象地告诉我们,人类正面临着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我们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节约用水,比如“喷灌”(图3-2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图3-30),同时还要防止水体污染,减少“污染源”(图3-31),因为水体污染将对工农业、渔业生产,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例如图3-26“缺水造成土地沙漠化、树木枯死”、图3-32“水污染使水生生物死亡”。这些插图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情感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字描述不直观生动、不形象具体的不足,大大增强了说服力、感染力和震撼力。

3.在习题中渗透环境教育知识

《人教版化学》不仅在正文、插图中渗透环境教育,在习题(包括课堂、课后思考题、习作题和实践题)中也涉及了许多有关环境方面的问题,以相关环境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讨论、资料查询、调查访问、实践研究等活动,了解环境知识,形成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环境道德情感。据统计,两册书中,直接涉及环境教育的习题约76题,这些习题分布在“讨论”“家庭小实验”“调查与研究”“活动与探究”和“习题”等栏目中,通过栏目的内容提示和行为指向,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进行环境教育。例如,上册调查与研究“有关水污染的知识和情况,并分类”“家庭用水情况”“撰写关于水的小论文,并登录网站交流”;下册调查与研究“你周围环境中的‘白色污染’,并用照片、漫画或板报等形式宣传其危害,提出治理建议”;等等。这些题目包含一种指向性的环境教育信息、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和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建构知识。环境问题复杂多样,单靠教科书的介绍远远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不同的学生生活经验、智力水平、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心理特征不一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体验、对环境知识的理解也不一样,因而,积极创设一定的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查阅、调查、参观、访谈、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了解环境问题,获得环境知识,形成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是很有必要的。

二、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两点建议

1.结合教材,联系实际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不能脱离教材、离开化学知识、漫无边际地进行环境教育,否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化学课堂容量,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给人以牵强附会之感,进而影响化学教学效果。但也不能过分地依赖教材,毕竟环境问题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它随时间、地域的不同而不同,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教科书只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需要师生根据实际情况去挖掘、丰富和拓展。笔者认为,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要同时兼顾化学知识、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教学实际等因素,以化学知识为基点,结合教学实际(教学条件、教学时间和教师水平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对环境知识进行组织、加工,并以恰当的方式呈现。

2.形式多样,注重体验

参与活动并不是环境教育的目的,但它是环境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实现环境教育所要求达到的各方面能力的一个根本途径。因而,需要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在体验中自主建构知识。化学教学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落实环境教育。开展专题活动,通过专题报告、专题讲座、专题讨论、专题阅读、专题展览等活动,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环境知识和技能;组织实地考察,参观城市污染情况,以及垃圾和污水的处理过程;带领学生到野外去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奥妙,使学生亲临其境,在亲身体验过程中唤起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情况,确定研究课题,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以共同分享;组织“绿色行动”,成立环保社团或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或环保活动日,开展宣传演讲、社区美化、城市“美容”、环境监督等活动。

标签:;  ;  ;  ;  ;  ;  

浅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化学(九年级)”实验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内容_环境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