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问题式导入方法研究论文_田俊花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问题式导入方法研究论文_田俊花

(山西晋城市一中,048000)

摘要:本研究通过观察数学教师课堂问题导入效果的研究,对高中数学教师和高中生课堂问题导入的调查与分析,以及对数学教师课堂问题导入效果的分析。通过对同一课堂教学实践中不同类型活动的比较,得出了高中数学课堂问题引入的真实有效的方法,并通过以下途径得出了有效引入课堂问题的原则和技巧:与专业教师面谈。通过总结,形成了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问题导入方法,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本次课题研究参考了有关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问题式导入的方法与策略研究的资料,借鉴和吸收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并从课题研究的动机、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同时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和课堂观察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处理和分析影响课题研究良好发展的因素,从而为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问题式导入的方法与策略研究提供具体、可操作性的以及行之有效的对策。

(二)研究意义

问题意识不仅反映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做出新的发现和创新。同时,问题使人们的注意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选择性,对持续的、有针对性的思维和探索活动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问题式教学,努力激活学生的思维,防止依赖公式化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核心概念

问题:问题,也称为“难题”。一般来说,它指的是生物体不能用现有反应作出反应的刺激情况。狭义上,它是指人们用现成的知识无法达到既定目标的刺激情境。困难不同于简单的困难。前者需要根据某种战略进行改组和转变,而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立即做出反应。

问题导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是一种发展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问题情境,其主线是问题发现、探索、解决和知识应用。其目的是形成学生的认知独立性和稳定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研究、探索和创新思维能力。基于问题的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问题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研究发现或结论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在数学课堂上引入问题必须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在问题导入时,问题必须清楚,表达必须清楚。

问题导入必须有效。能让学生积极思考,去探索,难度适中,问题不能太难或范围不能太广,必须切实有效,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做出答复,让他们“跳”就能“摘果”。

提出问题应该是有启发性的。要善于从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中找出问题的“起点”和“触发点”,把问题提到关键点,激发学生的思维。

问题导入的方法应该多样化。在问题导入的过程中,要尽量采用回答、急答、质证、问、问、答等多种方式。同时,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些时间去思考,让学生保持悬念。首先,我们应该提出问题,并且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具有随机性。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悬念,每个人都可以随时被召唤。这不仅提高了问题的可靠性,而且使学生能够时刻保持注意力和警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堂课只介绍几个好成绩是不可能的,不要问学习困难的学生,也不能达到“问题导入”的预期效果。

问题导入应该是系统的。课堂“问题导入”问题的内容应系统、逻辑地相互联系。问题应该从浅到深,从一层到另一层,从前到后,串联起来,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问题的引入应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则,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

三、主要成果

(一)学术成果

(1)丰富了教学问题导入的相关理论,教学问题导入作为每个班级的日常行为,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对教学问题导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问题导入的原则、教学问题导入的功能、教学问题导入的策略和技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承认和确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学生品质素养薄弱的分析和培养学生品质素养方法的研究,研究者更加注重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实现学生魅力发挥的主体作用。

(二)渗透成果

(1)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学效率低下,无法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有必要挤出学生的课外时间补课,这就占用了学生发展综合素质的时间。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从根本上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2)逐步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学生不再满足于听老师讲课和教学。他们必须试着自己猜测。他们不仅需要知道它是什么,而且还想知道它为什么是,不仅要解决它,还要知道它为什么是这样,想探索无限的知识海洋,学生的这种积极健康的学习状态有益于学生一生。

(3)教师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更加灵活,教师职业倦怠减轻

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教师掌握了研究课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提高了他们的科研素养。通过科学研究成果的渗透、更新和丰富,教师可以在更多的教学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积极的态度。这样,教师在工作中会体验到更多的成就和快乐,这将减少和缓解工作倦怠,也非常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王志刚.高中数学新授课中“问题导入”的若干探究[J].教学月刊·高中版(教学参考),2018(10):37-40.

[2]葛玉锋.用问号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火花——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8(02):30-32.

[3]王勇.浅谈高中数学“问题导学”的有效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1):84.

[4]肖锋.“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17(24):29-30.

[5]马振华,李国际.浅析高中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0):215-216.

[6]唐兆合,陈义叶.问题导学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55+66.

[7]季本泉.浅议高中数学课堂问题导入[J].数学教学通讯,2016(06):37-38.

[8]王海龙.问题情境驱动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107.

[9]戴伟平.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环节的艺术性方法[J].数学教学通讯,2015(03):39-40.

[10]周宇容.善始是克终的条件——对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的归纳[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4(12):68-69.

论文作者:田俊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问题式导入方法研究论文_田俊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