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背景下新闻出版业的发展_科技论文

科技背景下新闻出版业的发展_科技论文

科技化背景下的新闻出版产业发展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产业发展论文,新闻出版论文,背景下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84X(2006)05—0046—05

新闻出版产业是包括从事新闻出版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经营性产业,是新闻出版的生产、交换、消费进入市场体系,由市场调节的产物。上世纪末以来,借助于信息技术网络的全球化,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浪潮从美国、欧洲向全世界迅速推进,凭借高科技、高知识含量和高利润的优势,新闻出版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产业,成为国家或地区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举措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新增长点。在新世纪,科技与新闻出版的交融在日益加深,两者互相促进,正支撑和引领新闻出版产业发生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以科技为手段,传统新闻出版产业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新闻出版科技化,科技与新闻出版协调发展的重要趋势

科技进步的进程不断加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加强。科技与新闻出版产业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催生着新闻出版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现代新闻出版产业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打破传统新闻出版产业固有的边界,将资源与信息等高技术相融合,构建新的新闻出版生产和消费方式。同时,它还以高新技术带动传统新闻出版产业更新换代,日益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方向发展,不断形成新闻出版产业的新兴领域,产生了许多新的出版形式。英国著名情报学家Lancaster大约30年前作出了有关数字出版的预言:“在我看来,在科学及其他领域出现完全无纸化的出版体系并不是问题,而在什么时间出现才是唯一真正的问题。”显然,时间已经证实了他的预言。2005年5月,在美国纽约召开的第35届世界期刊联盟大会上,各国专家就科技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影响给予了深切的关注,他们普遍认为传统平面媒体的最大挑战来自无线网络和手持信息设备的发展。媒体的未来将是屏幕和网络的时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新闻出版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数字出版环境。数字出版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体传播形式。它以数字一体化为支撑,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是对传统出版形态和样式的全方位变革。科技创新作为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主导作用将日趋强化。新闻出版的科技化成为新世纪科技与新闻出版协调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科技化背景下,新闻出版产业的地位日益增强,作用凸显。长期以来,新闻出版一直被认为主要起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促进人的发展,推动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作用。近年来,新闻出版的经济功能日益显现,新闻出版产业作为高成长性、附加值高的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上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资本优势和管理水平,借助新技术革命的强大引擎,推动出版产业新一轮快速增长和全球扩张。出版产业在促进各国民族文化的宣扬、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提升等方面都日益显现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凭借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西方发达国家出版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成为财富的倍增器,更成为其价值观和文化在全球传播的利器。一些发达国家把基于信息技术革命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国家战略,加快从产品制造大国向文化输出大国转变,凭借新闻出版产业发展,促进世界各国对其文化的理解,使本国文化在国际上得到尊重,从而提升国家的形象。因而,新闻出版产业也成为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开辟了新的就业空间,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精髓集纳的载体,支撑着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建设。当今时代,新闻出版产品的国际贸易,不仅涉及经济利益,更关乎民族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甚至国家安全。他们通过新闻出版极力推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对他国产生影响,成为推行霸权的重要手段。在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央领导同志在多次谈话中把国际舆论和国家安全联系起来。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对维护国家安全,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越来越重要。

二、适应新形势,依靠体制和科技创新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

我国发展现代新闻出版产业的基础和条件已经具备,正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一是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不断优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迈向新台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特别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强化,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不断得到优化。经过多年的发展,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经济实力雄厚的新闻出版企业集团正在形成和发展壮大,成为带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龙头。二是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奠定了新闻出版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及其产业飞速发展,对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的巨大推动效应将充分显示,成为我国新闻出版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基础。三是巨大的内需市场为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的同时,对新闻出版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并表现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新闻出版产业刚刚起步,新闻出版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国际竞争力比较弱,中国新闻出版产品贸易占世界新闻出版产品贸易的份额很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出版产业的规模比较小,产业集中度较低。出版产业创新能力比较低,在设计、制作以及传播环节应用高新技术还很不够。现代新闻出版产业作为知识密集、信息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撬动其发展的支点是创意,支撑其发展的是科技。面对全球化不断加快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体制创新。

1.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为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对我国新闻出版产业而言,紧跟世界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对现有的新闻出版资源进行优化重组,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未来新闻出版产业模式,乃是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首先,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推进新闻出版产业,做好规划。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推进新闻出版产业建设,支持和引导产业发展,通过统筹规划,建立良好的新闻出版产业链及生态环境,逐步培养出一批具有清晰产业定位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闻出版集团。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根据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管理实际,以发展的眼光,健全新闻出版产业管理的产业政策,加大监管力度,为产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政策和法规环境。要加强行业规范建设,制定统一开放兼容的技术标准。标准问题,不是技术自身的问题,而是行业管理问题。例如数字出版技术的各个环节,元数据需要标准,编码需要标准,作品格式也需要标准。只有数据标准化并完全共享才能把成本降低,利用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的效果。从目前的国内外数字出版标准的发展来看,均没有统一的标准格式出现。尤其在我国,数字出版标准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国根据国际标准和本国标准,按照数字出版的专业特点,正在逐步制定和完善数字出版各项标准。2005年,《新闻出版信息化标准体系》《出版物发行标准化体系》《出版物物流标准化体系》以及《新闻出版总署办公信息化及网站项目基础元数据等11项新闻出版业指导性技术文件》等涉及行业标准制定的配套文件纷纷出台。2006年,将是对已经修订完成的标准化进行行业推广工作的一年。因此,制定、完善和实施新闻出版产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行业准则是发展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的迫切要求。政府、企业以及其他与该行业息息相关的机构和部门都应及时转变观念,为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第三,进一步加强内容建设,更好发挥社会导向功能。新闻出版产品,具有很强的社会导向功能,其内容对受众的政治、道德、价值取向产生重要影响。新闻出版企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内容为王”,认真落实“三贴近”的要求,不断强化社会导向功能。

2.不断创新,建立新闻出版产业的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创新是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是创新新闻出版工作思路,实现从做“新闻出版产业”到“媒体产业”的转变;从做“媒体产品”的角度,从更高的高度、更广的视角来考量书刊等媒体产品的开发、出版。在美国,“e-publishing”一词,即“电子化出版”,将“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一并统之。他们并没有把“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划出明显的界限,而是将它们与传统的纸质书刊出版同样纳入媒体产品出版的大思路中。他们生产产品时,自然而然会将纸质书刊出版与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结合起来考虑,把传统的纸质书刊出版方式与现代化的电子化手段很好地结合起来,因而其媒体产品更丰富、更立体化。例如,沃特·迪斯尼、新闻集团、维亚康姆、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维旺迪环球、贝塔斯曼等六大媒体集团占据着美国50%的市场份额,他们的媒体产品涵盖图书、报纸、科技期刊、消费型杂志、广播、音乐、电视、电影等诸多领域,非常丰富和多样化,其产品已经很难做出确切的区分和定义,因而他们的每一样产品,都自然会将纸质书刊与电子化手段,诸如DVD光盘、在线出版、e-Book等结合起来考虑。对此,我们应该借鉴这一经验,充分利用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形式,把传统出版物做深、做透、做得更丰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二是深入研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更好地发挥互补作用。处理这两者关系的关键,在于大力推动媒体集团的传播技术创新和革命。传统媒体是习惯性选择的媒体,新媒体是应用新技术、新载体开发出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我们要牢牢抓住传统媒体,做好做精内容,不断提升品质以获得更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在行业生命周期的变化中获取更大成功。同时,积极而不失时机地开发新媒体,在不同媒体形态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不对立,而是互补的关系。新旧媒体在时空上互补,在服务上互补。新旧媒体对内容商来说是一回事,都可以提供内容,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内容的传播渠道多了。新媒体也促使网络商改善服务,尊重内容提供商的利益,新技术提供的可能性越多,内容商越高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补性关系的显露,使得我们对新媒体产品的形态认识逐渐清晰。新媒体内容并不是传统媒体内容的简单平移,而是需要产品形态的变革,在这一转变中,传统媒体原创内容的优势依然可以得到发挥,搭平台、改形态,这是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产业的必由之路。新媒体内容生产与传统媒体存在着思维方式的不同,但传统媒体有着丰富的内容储存,内容经过充分外延设计后,可以形成发挥各种新传播方式特点的新媒体产品。因此,新媒体的内容创新,需要思维方式的转变,发挥各种新媒体业务特点。三是把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作为推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围绕新闻出版产业的核心技术,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要积极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大对特色新闻出版产品的支持,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有力支持。通过资金和政策等手段,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的大型新闻出版集团。建立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以数字出版等数字内容整合为核心,建设支撑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针对新闻出版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如基于新闻出版内容数字制作技术和相关软件系统、虚拟现实技术、多功能多媒体信息智能终端等等,集合力量加强研究开发,形成技术优势,整合我国丰富的新闻出版资源,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新闻出版产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闻出版集团。四是重视开发新闻出版创造力。新闻出版创造渗透于新闻出版的生产、消费的各个方面,是新闻出版生产、消费的灵魂和动力。新闻出版创造力源于实践的创造力。人的实践是新闻出版创造力的动力和源泉,实践的经验为新闻出版发展和变革提供感性基础,实践的需求激发新闻出版的创造活力。人的社会实践的创造活动不仅增进人的思维能力,而且打破人的思想桎梏,激发新闻出版创新的勇气和活力。新闻出版创造力渗透于人的新闻出版活动的一切方面,集中体现为知识的创造和价值的创造。知识的创造增进了人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的认识,而价值的创造增进了对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的意义的认识,新闻出版创造力也就是新闻出版人在创造新观念、新知识、新价值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察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的总和。

3.加强教育培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适应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可以预见,随着新闻出版产业在21世纪的快速发展,教育培训必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因为支持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基础是人才,是人的创造力。党中央国务院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新闻出版产业实施人才兴业战略中,要遵循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培养新闻出版人才的特有规律,加强人才的素质培养和能力建设,加快培养外向型、复合型高层次新闻出版业人才。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作用和推动作用,牢固树立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意识,积极实施人才兴业战略,积极关注和支持新闻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人才是创意的源泉,是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灵魂。新闻出版产业作为高技术与文化高度关联的领域,对专门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构成有着特殊的要求。当前,要围绕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快培养能适应数字技术环境中多种产业需求的新闻出版人才、数字软件开发人才和出版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形成一支能够担当产业发展重任的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队伍。要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根据制作、设计、传播等不同产业环节的需要,通过专业院校和职业教育等多种途径,加强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形成贴近产业需求的技术人才大军。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加强与国外新闻出版企业在各个环节上的合作,积极聘请海外人才,鼓励有实力的新闻出版集团到发达国家投资,拓展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空间。

标签:;  ;  ;  ;  

科技背景下新闻出版业的发展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