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人本原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原论文,管理人论文,理论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人本管理的基本理念
管理学的人本原理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新管理哲学观与管理行为价值论。其核心思想就是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弘扬人的内在价值,通过管理服务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使人获得自由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学校管理应用人本原理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在于通过管理职能的执行,指导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塑造有德、有才、有能力、有个性的现代人。其基本主张有三①:
一是弘扬人的价值 按照人本原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泰戈拉语)。任何一切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社会之所以要有管理,就是要使管理者自身与管理的对象(个人或群体),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管理是协调,是力的组合、力的放大,使资源力产生倍增效应。资源力组合得好,管理的整体效应就能放大;反之,则出现负效应。
二是开发人的潜能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在按时计酬制下,人要是得不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价值的20~30%。由此,他推导出一条管理学法则:绩效=(能力·激励);也就是说,绩效是能力与激励的函数变化。所以学校实施人本管理,其基本任务就是采取各种激励手段,开发与释放每一个师生员工的潜能。
三是发展人的个性 世界上没有两粒完全相同的麦子。学校中每一个教职工和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独特个性。学校管理的使命就在于不断发现人的个性特征,遵循人的个性心理规律,促进他们在实现人的社会化的同时,实现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关系处理是一体两面的管理学难题,按照管理学人本原理的主张,应当遵循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提出的“自然适应性教育原则”,从当代多元社会的现实出发,在尊重个体的个性发展基础上,实现伦常秩序与社会化,而不应该以社会化来牺牲个性化。这样方才有利于个体的个性自由发展、和谐发展和创造力的激发。
二、人本原理的实践形态
人本原理的基本主张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和结构形态上实施:
1.重视参与认同管理 传统管理是一种任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给教职工以下达或指令某项任务的方式实施管理,教职工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而人本原理重视参与认同管理,推行目标管理,吸引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目标决策、主动认同与承担任务,将任务转化或内化为教职工的一种目标责任,使任务行为变为员工的主体目标行为。这样,有利于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利于密切学校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增强学校的内聚力。
2.倡导自主自控管理 传统管理是科层管理,强调组织控制,强调管理者由上而下的层级控制。目标控制实质上是对目标偏差行为的一种修正,这是管理的必需。人本原理对此有所修正。其核心思想是作为管理者的校长,如何看待控制,如何实施目标控制?控制的逻辑重心应当放在哪里?是由管理者自上而下的调控,还是由员工执行者自我控制?
按照人本原理,员工的自主自控是目标控制的一种基本方式。这是以人为本现代管理本质特点的反映。所以,目标一经确定,学校管理者要尽可能多地授予员工为实现目标所需的权限,使其能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主行动以修正可能出现的目标差,确保学校目标的实现。
人本原理认为调控(他控)也是必需的,是管理的一种组织行为。但应当清楚地看到组织调控行为实际上同样是通过执行者的自控来实现的。
3.关注人际情感沟通管理 传统管理是一种理性管理,强调正式组织的网络结构功能,强调组织管理确保组织层级之间关系的协调、沟通,确保指挥服从权力指挥链的功能最大化。现代管理不仅需要组织系统的理性管理而且要十分关注非理性的人际情感沟通管理。汉语中有一个词汇叫“情理”。“情理”两字,“情”在前,“理”在后,是很有道理的。一所学校人际关系上有了情感交流,意见沟通,有了健康的情感沟通关系心态,才能产生情感共鸣、心理相容、情理相通,才能产生共同的价值观和团队规范,才能同心同德地协同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
4.推行人才智能开发管理 传统管理重视人事管理,重在“用人”。而人本管理强调人力资源智能开发管理,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潜能,实现人的智能价值最大化。教师是学校教育资源系统中的一个主体力量。教师的智能层次结构的水平状态直接制约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社会效应。为了有效地提升与完善教师的智能系统,学校要努力建构培能、用能和激能的教师智能开发管理机制。
5.实施学校文化管理 传统管理强调刚性制度管理与组织管理,而现代管理人本原理则认为“管理不仅是一门学问,而且还应是一种文化”(彼得·德鲁克语)。
实施学校文化管理可以把学校文化的结构形态看作是由三个同心圆构成的文化整体。其中,外层圆是学校组织的物质文化,属学校文化的表象层。它包括:校园建筑、校容校貌、学校生态环境文化,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文化以及师生员工创作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文化等。它们是学校文化管理的物质基础;中层圆是学校组织的规范文化、制度文化,属学校文化的制度层。它包括:学校管理体制,组织结构与机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课程、教材及人员结构关系的模式等,它们是组织文化、规范文化的形式化,是实施学校文化管理“法”的依据;内层圆是学校组织的精神文化,属学校文化的观念层。它包括:(1)办学指导思想、教育观、 质量观、价值观、学生观等。(2)校风、教风、学风、行为习惯、 管理行为的潜规则和思维方式等。(3)各种文化艺术、科技、体育、娱乐活动等。 它们是学校文化的内核,是教育管理的粘合剂。
学校管理离开了文化,就会使人文精神湮灭,“以人为本”只能在表面形态上进行,一切表现都只有形式上的价值。
三、人本管理的误区及辨正
按照人本原理实施人本管理有着比较明确的理论界限和实践区别。
第一不能把人本管理笼统地看作是对人的管理
人本管理强调的是以人的发展为本,而不能笼统地看做是对人的管理。为什么?
管理从来都首先是对人的管理。由于对人性看法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人性理论与管理主张。无论是泰罗制的“经济人”,“人际关系学说”的“社会人”和行为科学的“自动人”,或者是系统学权变理论的“复杂人”,尽管它们都把“人”作为中心,研究管理的举措与方法,但共同的缺失都是把人作为管理的客体对象,使人被动式接受管理;都没有使组织中的人摆脱被动的地位。所以,这些理论主张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的人本管理。
现时代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学校中的教职工既是理性人,又是知识人、文化人,都有不断自我超越的人生价值需求。所以,按照人本原理,学校管理者要用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以促进人的发展力为价值取向,实施人本管理使教职工成为学校的主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二不能把人本管理降格为满足人低层次需求的激励管理
有些学校管理者往往把人本管理降格为满足教职工低层次需求的激励管理,认为人本管理就是激励式管理。诚然,激励是人本管理的有效手段,但并不是管理之本。
激励效应往往是短期效应,它没有把员工的终身发展和学校的持续发展看作是学校管理之本。台湾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的核心和灵魂提炼为三句话,即: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和共创繁荣的幸福。这是很有见地的。
第三不能把人本管理异化为“事”本管理
当今,“以人为本”是一个时髦的词儿。在一些学校管理的文本中都赫然昭示: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但在管理实践的行为表现上却异化成了“事本”管理。其主要表现是:
(1)以“分”为本,分数至上,见分不见人,重分不重人
人本管理尽管不主张对分数采取轻率的虚无主义态度,但绝对不允许将分数从“促进教师工作与学生学习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异化为控制教师工作与学生学习的“一根可怕的魔杖”。
(2)以“权”为本,权力至上,重权不重人
在一些学校,权力至上,谁有权,谁就能任意支配人,使人际关系等级化,使学校决策和真理权力化。诚然,学校管理需要权力,人本管理同样需要权力支撑。但这个权力只能服从和服务于学校培养人、造就人、发展人的崇高使命。偏离了人的发展为本的管理权力,往往会摧残人,摧残人格、摧残学校文化精神。
(3)以“钱”为本,见钱不见人,重钱不重人
在一些学校,尤其在一些“名牌”学校往往把教育作为赚钱的工具。他们利用一些家长和学生追逐“名校”的社会心理,而乱收赞助费或翻牌转制、设立校中校,以敛取钱财,或巧立名目征收各种代办费等等。诚然,“钱”是学校发展的财力基础,但绝不能把公益性教育事业异化为营利性的教育产业,绝不能把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性,异化为功利性教育,增加家长的教育负担,戕害学生的心灵。去年在上海召开的亚太地区校长会议所签署的《复旦宣言》指出:“培养人始终是大学教育的根本”。《宣言》呼吁:“我们的任务无论何时都是‘教什么、怎样教’,而不能是怎样靠教育赚钱!”这是对以“钱”为本办学指导思想的有力鞭笞和对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高扬。
(4)以“物”为本,见物不见人,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开发
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本质点是推行教育的公平化。但有些地方却把大量的教育资金投入到寄宿制中学、星级学校、示范学校的校园建设和学校内部设施设备现代化更新上,而这些“硬”设施却又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又加大了基础教育学校之间的教育不公平和教育差距。
(5)以“研”为本,重科研论文,轻教学实践,见文不见人
有些地方评定教师职称以论文为本,轻视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与工作质量,导致教育科研形式化,论文发表金钱化,工作质量一般化。诚然教育要研究,但研究不能浮躁,职称评定不能搞形式,要把重心放在教师能绩质量水平与素质的考量上,这样才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
按照人本原理,学校人本管理的宗旨是以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和依靠人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原动力;以塑造人、造就人和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与全面发展为落脚点和归宿点。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个宗旨,才能避免把学校人本管理异化为“事”本管理。
注释:
① 参见黄云龙:《学校管理“三本”管理》,《成才导报》,2002年3月20日~3月26日A4版“大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