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小学校长的特点_特质理论论文

论当代中小学校长的特点_特质理论论文

论当代中小学校长的特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特质论文,校长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小学校长的特质,应该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是指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处于学校主导地位,灵魂地位,起着龙头作用的校长所应具有的特殊角色素质;另一方面是指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小学校长的工作所具有的新特点、新情况,以及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工作难度。在实行市场经济改革的今天,在世纪之交即将临近的日子里,我国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现代化建设是否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的新型学校;学校教育是否能够培养出跨世纪的新型人才来;教育如何面对21世纪,它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与21世纪接轨等。对此,中小学校长将做些什么准备,接受些什么考验以及应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什么样的特质,才能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这,不能不成为摆在每一个中小学校长面前最严峻的问题。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多次谈到:“我们应当认识、理解并牢记这样一句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只有一流的校长,才有一流的学校、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改革。一句话,学校能否办出水平,办出时代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特质,而且,非具有校长特质不行。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长应当具备的特质主要如下:

一、领导意识

领导意识是中小学校长特质的关键,亦是我国基础教育能否实现真正转轨的重要保证。其中主要包括有:

1、战略意识。从根本上讲, 中小学校长的战略意识就是立足长远,放眼全局,能站在时代的高度,能准确地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教育与管理有足够的认识,能从战略上统筹管理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中小学校长要树立战略意识,必须:

(1)重视战略预测与分析。 强调预测与分析的重要性在于能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并有效地减少由于工作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和严重失误。

(2)讲究谋略。校长能从学校工作的全局出发, 进行整体部署,对于学校任何一个重大问题的决策,都要思前想后,周密考虑,谋求最好管理方略。

(3)要有忧患意识。校长要经常居安思危, 寻求学校生存与发展路子,能带领教职工正确把握学校机遇,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以忧患意识激励全体师生员工与学校同甘共苦,共创辉煌。

2、超前意识。即指校长的预见性, 是校长对学校工作的未来发展前景所作的预见和设想,是校长对学校未来各方面工作发展可能性的正确估计和准确判断。校长是否有超前意识,是学校有否特色的关键。我国北京景山学校,在其校长崔孟明精心构想和领导下,设计出了该校21世纪新模式:

第一,“三个面向”总方针,继承借鉴创新路;

第二,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特长育人才;

第三,精心育人“一条龙”,人脑、电脑加网络。

由此,既勾划出了该校争取在本世纪最后几年实现国际一流跨世纪的现代化学校建设蓝图,又使该校教育和管理上档次。这说明,没有崔校长的超前意识和努力探索,就没有北京景山学校21世纪新模式。

3、改革意识。 中小学校长的改革意识表现在:对学校工作具有强烈的使命感,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指导思想;具有独特的办学思路和开拓意识,敢于打破旧有的、落后的办学模式,不循规蹈矩,勇于标新立异,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能站在改革大潮的前列,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办学特色,并能以“特色”带一般,“一般”促特色,追求学校管理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为此,校长必须认真分析本校的优势和劣势,本着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方针,大胆改革和勇于创新,以寻求一条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办学路子,形成学校管理的新局面,成为管理和教育改革的多面手。

4、竞争意识。中小学校长的竞争意识既指校长应具有争上游、 创一流的意识,也指校长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能引入科学、合理和公平的竞争、激励机制,以唤起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焕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干劲。从学校管理的实际出发,校长的竞争意识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树立“冒尖”意识。 “冒尖”意识是具有极大推动力的一种竞争意识。校长要在学校管理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良好局面,要大张旗鼓地号召与鼓励教职工参与学校竞争,要求他们争当“排头兵”,“争第一”,“当骨干”,“创优秀”,要定期评“先进”,树“典型”,以强化广大教职员工的“冒尖”意识,并以此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学生,使其成为具有强烈竞争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没有这种意识,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转轨。

(2)形成竞争氛围。现实生活中有一种效应, 被人们总结为“鲶鱼效应”。说的是那些沙丁鱼商们,为了使长途运输的鱼存活率高一些,便将沙丁鱼的异类鲶鱼与其放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新奇的、紧张的环境气氛,由此,沙丁鱼不停地快速游动,便保证了高存活率。这种“鲶鱼效应”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在安定的环境中创设一种不平静的气氛,即竞争氛围,具体做法是:对广大教师的工作要适当加法码、压担子,造成教师们一定的工作危机感,以消除那种只安于现状而不求进取的局面,昂扬工作斗志和努力奋进的奉献精神。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不可能创造出优异成绩,更无法面对21世纪的发展。

(3)合理开展竞赛。利用竞赛的形式来打破原有的平衡, 使学校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同样不失为一种良策。目前,一些中小学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如:通过制定出一些相应的教育、教学标准(定量或定性的);然后鼓励教师达标;规定达标期限;再对教师达标进行客观的评价;最后给予适当奖惩。这种较为可行的竞赛程序,由于政策上更多地向教师工作倾斜,既使广大教师们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和充分地实现自我,又形成了学校范围内积极竞争的好局面,有利于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5、协调意识。 中小学校长的协调意识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早些年说过的:领导干部要“学会弹钢琴”的意识。中小学校长的协调意识主要指:善于处理各种关系,诸如要处理好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关系,与广大教职工的关系等。同时,也包括善于做教职工的管理工作,能合理妥善满足教职工的正当需要,能团结教职工、会尊重、关心和正确用人。以上等等方面倘若校长都具备的话,那么一种和谐的、同心同德的、独具魅力的特色管理和特色学校是很容易形成的。

二、领导形象

作为校长特质的基础,中小学校长的领导形象集中体现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和“火车头”、“龙头”等榜样示范作用上,即“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中小学校长要注意设计好自己的形象问题,可着重从以下方面定位:

1、要树立仪表大方有风度的形象。中小学校长若衣着整洁、 举止大方、谈吐文雅、幽默而风趣,其仪表形象是比较完美的,给人留下的印象也一定是极佳的。

2、要树立随和谦恭的形象。校长要平易近人, 不能“高人一等”。校长能待人随和、平等、谦虚,就能赢得广大教师的好感,拥有较持久的号召力和向心力。

3、要树立学识渊博的形象。凡勤学善学、理论修养好, 造诣高的校长,不仅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而且还能以此形成学校良好教风、学风乃至校风的巨大合力,有利于教育的全面“转轨”。

4、要树立真抓实干的形象。 中小学校长在管理工作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每讲一次话,每办一件事,都有事实根据,不是以说大话,靠许空愿的办法来博取教职工的好感,更不是以一副“救世主”的姿态来稳固自己的形象。一般来说,只要是以说实话、办实事、下真功、出实绩的“务实”作风进行真抓实干的校长,都必然会在广大师生面前树立起自己的高大形象。

5、要树立民主清廉的形象。“公生明,廉生威”。 校长要特别注意这一形象的塑造问题。即一方面要做到有民主管理作风,能听取各方、各种意见,善于团结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大教师,避免“家长制”、“一言堂”等独断专行作风;另一方面要做到一身正气,公私分明,不以权谋私,不假公济私,不贪不占,随时随地为教职工作出表率和示范。如此,校长工作才能理直气壮,赢得民心。

三、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乃校长特质的灵魂。中小学校长的敬业精神就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而心甘情愿地、毫无怨言地付出一切的精神,也就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校长的敬业精神是学校有否特色、凝聚力和稳定教师队伍的巨大精神支柱。

从中小学校长的角色地位出发,校长必须具有:

1、脚踏实地的“老黄牛”精神,即“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

2、全身心投入在学校工作以及教育事业上的高度责任心、 责任感;

3、对学校各项工作的耐心、恒心、热心、 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4、有乐于吃苦的顽强意志力和不怕困难的韧性和勇气。

一旦校长具有了这些精神,其管理工作将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效率倍增。

四、笃学多思

笃学多思构成了校长特质的最深层涵义。它具体体现在校长的渊博学识和卓著的思辩能力上。就校长渊博的学识而言,主要指其文化层次和理论修养。从国家教委对中小学校长的岗位素养要求出发,校长必须熟悉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和发展历史;懂得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精通自己的专业和学科,能胜任一至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并且在这些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研究。至于校长卓著的思辩力则主要指其勤于思考、善于研究、不倦探索,能博采众长和超人的决断力等。一句话,丰富的知识是校长具有良好思辩力的基础和卓越才华的前提,而校长思辩能力的卓著,又可扩大其视野和知识面,促使其良好思维方式的养成以及学校工作的腾飞。因此,校长要努力做到:

1、广泛涉猎各类各科知识。校长要重视学习,会挤时间学习, 要“多读书,读好书”,以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知识层次。只有如此,才能见多识广,避免“少见多怪”和“孤陋寡闻”,成为管理的内行。

2、逐步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既要养成凡事盘根究底的习惯, 又要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不断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

3、勇于实践和摸索。在学校管理的具体实践中, 校长要坚持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不断摸索管理的规律,总结经验与教训。日积月累,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将会升华,并顺利到达学校预期目标的彼岸。

五、独立人格

人格是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统一。独立人格亦属于中小学校长特质的内在东西,它表现为校长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通常,校长的独立人格表现为:

1、有稳定的情绪。校长情绪稳定, 能给教职工带来安全感和愉快感,并且凡是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善待自己和别人的校长,总是能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对待客观事物的乐观态度赢得大家的好感。相反,整天阴沉抑郁,或喜怒无常的校长,只会造成人们心理上的压抑感,妨碍学校工作的正常化。

2、开朗的性格。一个豁达开朗,乐群外向型的校长, 多半都能团结各种人和协调各种关系并搞好学校的工作。反之,性格孤僻,猜疑心重,或有过多妒忌心理的校长,很难有搞好工作的时候。

3、宽容的心理。 校长的宽容心理常表现为:对广大师生有爱心和同情心;能容人之短,用人所长;气量大,有不怕“功高盖主”的博大胸怀,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还能委曲求全,以团结人、协调人和搞好工作为重。校长如果缺乏这种气质和度量,就难于求人、容人和用才。

4、广泛的兴趣。 中小学校长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他必须具有广泛的兴趣,这不仅表现在他应对本职工作的浓厚兴趣上,而且还表现在对其它事物的浓厚兴趣上,如对相关学科的兴趣,对社会活动的兴趣,生活的情趣以及关心时事形势的发展等。如此才不至于陷入狭隘、僵化的管理中不能自拔。

六、用人之道

用人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也是校长特质的核心。在如何用人方面,校长自始至终都应牢记:“自己毕竟是一个,教师才是一大群”,加之,“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办好学校的关键。”为此,校长必须做到:

1、懂得尊重人。鉴于教师大多具有自尊和受人尊重的心理特点, 校长就应“礼贤下士”,走群众路线,经常倾听教师意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们的民主权益,以求得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

2、学会关心人。校长对教职工的关心可具体化为真心、诚心、 虚心和交心等。校长要学会关心教师,既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关心他们的工作和学习,又要千方百计地、想方设法地对工作和生活上有困难的教师予以帮助和照顾;校长要努力与教师交心,才能知道教师究竟在想什么,然后也才能找到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最佳突破口。

3、要因人制宜。 校长用人的基本原则应是对人不可有亲疏之分和抑扬之嫌,真正的因人制宜必须建立在量才录用,使人尽其用,用尽其才和才尽其力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中,校长要知人善任,既要看人的学历,又不唯学历;既要看人的资历,又不唯资历;既要看人的实绩,又不唯实绩;既要看人的长处,又要避其短处。如此用人的非“一刀切”做法,方能把人用在最佳上,最大限度地使得人尽其才。

4、能用人不疑。在因人制宜的基础上,校长对教师一旦任用, 就要给予充分信任,既要大胆地、放手使用教师,又要敢于起用曾反对过自己的教师。试想,如果校长用人又存有疑忌的话,势必降低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学校诸多方面的发展。当然,“用人不疑”也是有原则的,它不等于随便相信和重用一个人,不是对学校工作的不负责任的轻率态度。可见用人之道是对中小学校长胆与识的考验,也是关系到学校能否发展的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中小学校长特质的每一个方面,都无不包含着社会的需要,国家的要求和公众的期望。放眼21世纪,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切实抓好我国的基础教育工作,切实缩短教育转轨距离,而注重校长特质的探索,应成为广大中小学校长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

标签:;  ;  

论当代中小学校长的特点_特质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