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林匹克经济的思考_亚特兰大论文

关于奥林匹克经济的思考_亚特兰大论文

反思奥运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奥运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奥运给经济带来什么?

1984年,美国商界奇才尤伯罗斯创造性地将奥运和商业紧密结合起来,使当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成为“第一次赚钱的奥运会”。打那以后,原本都是“赔本赚吆喝”的奥运会迸发出一种“镶金边儿的日子变成钱”的超能力。于是,“奥运经济”这个概念出现了。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代表团在莫斯科进行最后的陈述。申奥形象大使、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在陈述报告中说:“在悉尼火炬接力的时候,有一个小男孩向我走来,当他摸到火炬的时候,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我能感觉到在那个时候,他的一生发生了变化……”

有人将邓亚萍的这句话归纳为:奥运能够改变人的一生。

更有人据此引申道:奥运不仅能够改变一个人,也能改变一个企业,改变一个城市,乃至改变一个国家!

2004年8月13日,第28届奥运会在雅典举行。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够感受到奥运会离中国是那么的近。而奥运经济,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已经变得无处不在。

一份权威报告表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为南加利福尼亚地区带来了32.9亿美元的收益;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给加泰罗尼亚地区带来了260.48亿美元的经济效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 佐治亚州带来了51亿美元的总效益;2000年悉尼奥运会给澳大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带来了63亿美元的收益。

那么,奥运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第29届奥运会获得成功。四天后,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叶震指出,北京申奥成功将在今后7年内平均每年拉动中国GDP增长0.3到0.4个百分点;时隔一天,北京市统计局称,举办奥运会将对北京每年的经济增长产生2个百分点以上的拉升作用。

著名的投资集团———美国高盛研究机构的预测数字显示:北京成功申办第29届奥运会,将使得中国GDP在7年间的增长率提高0.3%-0.5%。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一位权威人士认为:2008年奥运会对经济的有形影响主要表现在拉动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扩大就业3个方面。

从投资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运设施建设投资将达到2800亿元,而整个社会的相关投资总额将达到15000亿元。

从消费需求看,大量的新增投资将主要用于购买北京地区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大规模的集团购买将对北京地区很多行业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消费形成刺激,其中对建筑、交通、邮电、通讯、旅游、餐饮等行业的拉动作用会更大。从扩大就业看,汉城奥运会增加就业岗位近30万个;悉尼奥运会到1999年就已经增加了15万个就业岗位。专家分析,北京由于劳动生产率、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以及劳动力价格都低于发达国家的奥运会主办城市,因此奥运会在增加就业机会方面要超过其他举办城市。如果按北京承办奥运会新增投资1000亿元,且每10万元投资能新增1个就业机会计算,则这届奥运会将产生100万个就业机会。

中央电视台广经中心副主任兼广告部主任郭振玺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中央电视台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电视广告资源销售热度和供不应求程度已经超出了2002年世界杯,今年中央电视台的奥运会广告收入将至少比2000年悉尼奥运会增加2倍,总额超过5亿元。

据悉,本届奥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的客户总量与上届奥运会相比,有大幅上升,涉及到各行各业,如通讯、汽车、润滑油、家电、食品饮料、服装、电脑、手机、品等等。另外,客户的预算和投放量有普遍增大,投放达5000万以上的有多家,l000万元以上企业更是达到二三十家之多。

今年4月18日至19日,每张入场券价格高达3500元的“投资北京———奥运经济市场推介会”在北京举行。通用电气、北电网络、波音、空客、大众、柯达、沃尔玛等全球500强企业和联想、首创、华为、中石化等国内厂商纷纷前来参与角逐。

据悉,为了争夺“奥运蛋糕”GE全球董事长伊梅尔特亲任北京奥运项目团队负责人。GE将目标瞄准了体育场馆、基础建设、工业项目、能源供应和医疗设备等诸多领域,希望获得不少于80亿人民币的项目订单。

目前,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还有两点需要解决:一是交通问题,二是环境问题。预计今年北京市将新增轿车50万辆,日均增加1000辆,给道路造成很大压力,对环境也造成了影响。

有专家认为,抓住奥运商机,政府要做好六件事:首先是进一步改善制度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城市多种资源之间的协同性,降低城市资源之间的交易成本;二是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监 管,加大执法力度;三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确立政府与市场之间相互补充、合作和高效运行的机制;四是不要简单地减税,而是要发挥区域的吸引投资能力;五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形成鼓励创新的区域文化。高度重视知识经济的利用,将人才作为引进的重要内容。

戴尔亚太区副总裁符标榜在分析“如何才能使奥运商机最大化”时认为:这需要各企业间的融合,很多公司没有注意到中国政府规划上的特殊性,跨国公司要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北京政府的计划,做到互相理解才能执行计划。

此外,企业在奥运会商机的淘金过程中,如果把整体的奥运商机加上企业的长远发展统一起来考虑,企业就会目标更明晰。

毕马威财务顾问马丁·多伊斯则提

醒道:政府部门在促进国际的私营投资进入奥运领域时,不应简单地让他们作为分包商,也要让他们承担更大的责任,这样他们才能关注所有奥运商机的财务安排,同时他们要考虑成本效益和风险。此外,在法律法规方面,他们也可以与政府协商制定一些内容,使相关的法规更加合理规范。

如何节俭办奥运

奥运会成本“水涨船高”

在萨马兰奇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前,财政问题一直是困扰奥运会的头号难题,直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后,才得到解决。特别是随着萨翁一系列奥运市场战略的推出,国际奥委会逐渐成为世界上最有经济实力的国际组织之一,奥运会也变得炙手可热,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争办奥运会的行列。

20年后的今天,困扰奥运会的主要问题之一依然是财政问题,只不过问题的性质与以前有所不同。以前的问题是囊中羞涩;现在的问题则是成本无限扩大,给主办国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奥运会成本的“水涨船高”,也是最近十多年奥运会面临的两难选择。对于好不容易争来主办权的东道国来说,当然希望自己国家主办的奥运会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比赛项目越来越多,参赛运动员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主办城市的场馆建设、食宿接待所耗费的开支必然越来越大。国际奥委会高层显然也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罗格接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后,喊出的第一句口号就是“严格控制奥运会规模”,一切按照“瘦身计划”办事,看来节俭办奥运将成为今后的新潮流。

洛杉矶奥运会,奥运商业化的里程碑

谁都知道美国是全球最发达的国家,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主办奥运会方面,美国又是最抠门的东道主。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首次由民间主办的奥运会。当时,洛杉矶市政府不允许动用公共基金资助奥运会,加利福尼亚州又不准发行彩票。

42岁的洛杉矶奥组委主席尤伯罗斯完全依靠民间力量,办了一届民营奥运会,将奥运产业化。一方面,他竭力压缩各项开支,尽量利用洛杉矶的原有场馆,没有大兴土木建场馆,奥运村也是靠租借三所大学的宿舍。工作人员则是靠招募的7万多志愿者为大会无偿服务。另一方面,将商业手段用于奥运会电视转播权出售和赞助商选择等,广开资金来源。尤伯罗斯通过出售转播权获得3.6亿美元资金,改写了广播电视媒体免费转播体育比赛的历史。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在没有政府投资的情况下赢利2.25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届赚钱的奥运会。

亚特兰大奥运会,被认为是“最抠门的”奥运会

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更是将这种商业化进程推到极致。如今,虽然有人指责亚特兰大奥运会商业味太浓,冲淡了奥运主题,但对于亚特兰大市的300万居民来说,奥运会显然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当时的亚特兰大奥组委主席佩恩就直言不讳地表示:“奥运会的光环只有十多天,在所有的激情平息之后,这座城市的人们仍将在这里继续生活。我们不可能让他们为暂时的荣耀背上债务,也不可能看着崭新的体育馆从此变成漂亮的摆设。”

亚特兰大奥运会被认为是“最抠门的”奥运会。奥运村本身就是佐治亚理工大学的宿舍。而奥林匹克体育场新建时有8.3万个座位,奥运会结束后座位立即被缩减为7万个,并成为亚特兰大棒球队的大本营。至于宽敞气派的新闻中心,后来也成为亚特兰大的国际会议中心。

纵观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场馆,几乎没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亚特兰大奥组委认为,一座300万人口的城市,根本就不需要大得离谱的体育馆,因此“方 便、快捷”成了设计奥运场馆的主旋律。亚特兰大奥运会26个比赛项目中,有20项比赛集中在半径3公里的“奥林匹克环”内,对于运动员参赛和记者采访来说,无疑十分方便快捷。

佩恩承认,由于组委会的民间性质,筹办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纰漏,但他还是认为民间办奥运的路子没有走错,纳税人不用为奥运会掏一分钱,浮夸之风毫无市场。佩恩还认为,民间办奥运,组委会必须节约每一个铜板,并且通过一切手段将投入的金钱在奥运会后收回来,最好还能产生长久的经济效益。

资料显示,亚特兰大奥运会共投入10亿美元,包括改建当地的国际机场以及新建电信基础设施,这些项目无疑使亚特兰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城市竞争力也突飞猛进。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亚特兰大奥运会组委会在策划总体建设方案时,首先考虑的不是豪华,而是这些设施将来发挥什么作用。

盐湖城冬奥会,节省、务实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的场馆建设,则是节省、务实、独具特色的典范。盐湖城冬奥会充分体现了那届冬奥会的宗旨:向世界介绍盐湖城、通过办奥运赚钱;不仅要赚,同时还要省。将来没有用的场馆绝对不建,这届冬奥会使用的设施大多是临时性的,活动房屋和钢结构脚手架,构成了盐湖城冬奥会比赛场馆临时、整洁、活泼的特色。

在冬奥会期间,盐湖城到处是帐篷,场馆外的空调机房、各国代表团的办公室和新闻中心都是活动帐篷;在冰球场外面,排满了集装箱式的房车;一些场地的围墙是用活动建筑挡板临时围成的;就连举行开幕式的体育场也不是新建的,只是给旧体育场戴了顶新帽子。虽说是新旧混合,但规划者和设计者充分调动色彩魅力,创造出统一明快的整体感,并没有显得凌乱。盐湖城冬奥会投入的19亿美元中,大部分用于改善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奥运会后仍为城市发展服务。

悉尼和长野,注重节俭和环保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一直被认为是现代大型体育赛事的经典。澳大利亚政府从奥运经济中获得了65亿澳元(1澳元约合0.5美元)的收益,而他们在开销上一再的节省,力求用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效益。悉尼奥运会的节俭首先体现在对已有的建筑设施进行循环使用上。澳大利亚人注意对原有场馆的改造与扩建,约1/3的体育比赛场地是在原有基础上修建的。这就减少了对新建场馆的需求,也降低了对环境的压力。施工程序经过精心设计,将浪费减至最低程度。

奥运会主赛场澳大利亚体育场是奥运史上最大的室外比赛场所,而它的设计也体现出了节俭的原则。它利用特大型通风井、阶梯和自动梯的空间达到自然通风,这样就可以减少电力的消耗。水上运动中心的空调系统,只为观众席供冷,而不达及游泳池。这意味着在给运动中心降温和给游泳池加热的过程中可减少能量消耗。

日本人更节省,1998年长野冬奥会,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工作服是可以再生的。奥运村中所使用的盘子(约90万个)更是由一种有机材料制成的,这种材料是从苹果榨汁后剩下的残渣中提取出来的。“回收”成为那一届奥运会上使用最多的一个词。

雅典人在节俭方面也丝毫不逊色。本届奥运会,除了主体育场略显豪华外,其余的场地都是能简则简。将奥运成本降至最低,这就是希腊人所追求的。

国际奥委会提倡节俭办奥运

多年来,国际奥委会为压缩奥运会规模、削减奥运会开支伤透了脑筋。早在2001年底,国际奥委会就成立了奥运会研究委员会,研究如何控制奥运会成本和规模。该委员会自2001年底开始启动以来,已提出119条控制成本的措施,涉及奥运会的场馆设施建设、奥运会比赛的组织管理和技术保障等多个领域。而且还制定了时间表,准备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开始部分实施,期待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全面推行。这就是奥运会的“瘦身计划”。

“瘦身计划”要求,雅典奥运会应实行的措施有33条,都灵冬奥会应实行的为99条,2008年北京奥运会采取的内容涉及场馆运行、电视转播、火炬接力、交通服务等方面的措施多达108条。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证实,雅典奥运会着手实施部分“瘦身计划”,其中就包括控制比赛场馆的观众容量。在所有“瘦身”指标中,第一条就是要停止增加比赛项目。

1948年伦敦奥运会,总共只有17个比赛项目,到了雅典奥运会,比赛项目增至28个。在参赛运动员人数方面,罗格认为必须将规模控制在1.05万之内,不然,奥运会就会面临失控的危险。预计4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将在“瘦身”方面提出更严格、更具体的要求。

奥运会挣钱渠道有多少

近来,媒体关注奥运会的市场商业化运作的热度不亚于对本届奥运会本身。

国际奥委会的市场开发与营销是指国际奥委会等奥林匹克组织为了获得用于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各种资金,利用奥运会及奥林匹克标识所进行的各种商业活动。实质上是由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国际奥委会、国家奥委会、奥运会组委会等)许可他人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进行商业使用以获取收益的行为。市场开发与营销的收益是奥林匹克运动目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奥林匹克营销的类别和范围主要包括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电视转播权、国际赞助(即奥林匹克伙伴计划,或TOP计划)、国际奥委会特许经营权、国际奥委会供应商、国际奥委会纪念币铸造、邮票发行等权利的转让与营销。

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收入和分配

奥运会电视转播权收入是迄今为止奥林匹克运动最大的一笔单项收入来源。尽管电视转播收入对奥林匹克财政支持上具有重要作用,但为了使世界上最广泛的观众观看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出售电视转播权的政策是只将电视转播权出售给能够确保相应国家或地区的观众免费观看奥运会的转播商。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营销,是由国际奥委会批准成立的奥林匹克广播电视委员会负责制作或委托制作有关奥运会的国际电视信号并将其传输给国际奥委会授权的各国际转播商。国际奥委会负责签署并缔结一切有关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协议。

国际奥委会官方网站的数字,本次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的收入达到14.82亿美元,预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达到16.97亿美元。往上追溯,2000年悉尼奥运会电视转播收入为13.18亿美元,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8.95亿美元,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为6.36亿美元,1988年汉城奥运会为4.03亿美元,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为2.87亿美元,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只有1.01亿美元。

1958年《奥林匹克宪章》新增加电视版权收入分配的新条款。宪章第49款写道:“经国际奥委会批准,该权力由组委会出售,并依照国际奥委会的指示对收入进行分配。”2002年以前,国际奥委会将电视版权收入的60%分配给奥运会组委会,其余的40%由国家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国际奥委会三家分。

奥林匹克全球赞助伙伴的收入

奥林匹克全球赞助伙伴的营销是1985年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电视版权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主要收入,1980年占其总收入的95%,而且其中85%来自美国的广播公司。为了防止广播公司以此进行要挟,危及奥林匹克运动的利益,国际奥委会在1981年12月成立了新财源委员会(后改名为营销委员会),于1985年2月通过了“国际奥林匹克营销计划”的实施目标与原则。在此基础上,国际奥委会推出了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伙伴计划。由于奥运会全球赞助商又称奥林匹克商业伙伴,因此,这一计划也称奥林匹克伙伴计划。

从1985年开始到2000年国际奥委会实施了四个阶段的TOP计划,在此过

程中,各国奥委会参与率不断增加,而且实际收入均超过计划创收。

中国《奥运会与市场化运作》课题组专家指出,对于赞助商的选择应适当地抬高门槛,减少数量,并采用招标制。这一点,洛杉矶奥运会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当时组委会可用集资渠道只有出售电视转播权、商业赞助和出售门票3种。以前奥运会组织者们从来没有从这3种来源获得7500万美元以上的资金,而这届奥运会的财政预算为5.13亿美元,相差甚远。组委会本着“谁获利多谁付钱,而多付钱可获更多利益”的商业准则,瞄准财力雄厚的超级跨国公司,将赞助商的数量减少30多个,“每个行业里只留最大的一家赞助公司为奥运会指定产品”,以400万美元的底价在两年中迅速与30多家居于该行业中领导地位的超级跨国公司达成协议。为获得最大营销利益,组委会引进公开招标制。以奥运会饮料为例,参加竞争的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七喜等大小公司,结果实力雄厚的可口可乐公司以1260万美元战胜对手成交。电视版权的出售也采用同样办法,人们原以为只能卖到1亿美元,但经过美ABC、CBS、NBC、ESPN4家广播公司竞争后,ABC出价2.25亿美元成交。

国际奥委会特许经营权收入

奥林匹克特许经营权是特许经营人通过与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人签署特许经营合同,并向其支付特许权使用费而取得在其商品上使用奥林匹克标志、徽记、吉祥物等奥林匹克标识的权利。特许权使用费一般按特许经营商品销售收入的固定比例计算。也就是商家向国家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支付一定的费用后,国家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发放给商家营销许可证,准许其在产品上使用奥林匹克的标识。获得该证的商家需将其产品10%-15%的营销额上交国际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奥林匹克的特许经营人只能在被许可类别的产品上使用奥林匹克标识,但不能使其公司直接与奥林匹克运动相联系。也正因为此,选择特许 经营人的要求一般要低于选择赞助商的要求。特许经营权计划是由奥运会组委会就某一届奥运会制定并执行的,该计划事先也必须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批准。由于奥运商品的主要消费者一般都在主办国,因此奥运会组委会所授权的特许经营人大多都是主办国当地的企业。大量带有奥运标识的商品的销售不仅会给组委会带来可观的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而且也扩大了奥运会的影响。

按照国际奥委会有关规定,奥运会组委会许可证由奥组委发放给商家,准许其在产品上使用奥林匹克标识的证明文件。获得该证的商家需将其产品10%—15%的营销额上交奥运会组委会。其中,国际奥委会提取毛收入现金价值的7.5%和实物(商品和服务)价值的5%,奥运会组委会留92.5%和95%。许可证主要用于纪念品领域,如钥匙链、装饰品、汗衫、遮阳帽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奥林匹克纪念币成为奥运会组委会一种重要的集资手段,1972年在慕尼黑发行的纪念币获得收入2.06亿美元,1976年在蒙特利尔发行纪念币的收入也达到了1.25亿美元。同时,发行奥林匹克纪念邮票是奥运会主办国一个稳定的经济来源。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开支的1.5%来自发行纪念邮票。一些不举办奥运会的国家也通过这种方式集资。如1928年葡萄牙通过强制在国内发行纪念邮票3天,以取得用以支付其代表团参加奥运会的经费。

国际奥委会供应商

国际奥委会供应商是国际奥委会营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提供各种物资和服务的赞助商,以此来满足奥运会所需各种物资和服务的需要。主要在航空、公路交通和电信领域,旨在一些重要的服务与产品领域寻求对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的支持。其参加者获得的营销权和机会要少于赞助商。国际奥委会的供应商有奔驰、汉莎、兄弟、美津农等公司,分别提供汽车、航空、打印、服装等方面的服务。

奥运会的门票销售

奥运会门票是主办奥运会重要的收入之一。但在奥运会总收入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门票一般由组委会的销售公司负责,多以预售为主,其益处包括以下几点:1.为国外观光客提供机会;2.避免不能满席带来的经济浪费;3.为主办地提供一种形象宣传;4.有时可为集资进行义卖。奥运会门票出售往往提前二三年进行。奥运会组委会门票外销一般通过各国国际旅行社进行。销售采取套票和单项票两种形式。套票又有两种:一是“大套票”,即开幕式、闭幕式及所有比赛完整的一套票;二是“小套票”,即某一项目全部比赛场次的门票,或若干项比赛组合的套票。门票价格需上报国际奥委会。由于比赛场地的设施条件、观众的观赏兴趣和比赛的激烈程度等因素不同,各项比赛门票价格有差别。

根据国际奥委会的数据,1896年雅典奥运会5天,参加的运动员311人售出门票60000张;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16天,运动员3178人,售出门票134万张;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17天,运动员10332人,售出门票1100万张;2000年悉尼奥运会17天,运动员10000人,售出门票9600万张。

历届奥运会投入情况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45岁的彼德·尤伯罗斯为该届奥运会筹委会主席。在此之前主办奥运会经常会给主办国带来巨额经济亏损。尤伯罗斯在既无政府补贴、又不能增加纳税人负担,以及不能发行彩票的情况下,通过出售电视转播权等市场化手段广开财源,不仅花费5亿美元顺利地举办了奥运会,还实现了赢利。奥运会从此成为一个诱人的大蛋糕。

1988年第24届奥运会在韩国汉城举行。这届奥运会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对不够水准的场馆进行翻修改造后继续使用。这届奥运会建设了16座新馆,翻修利用了原有18座旧场馆。通过这样的方式,节约了大量经费。汉城组委会直接用于奥运会的投资约10亿美元。不过,韩国政府拨出20亿美元用于汉城的城市建设等非直接投资,大大改善了这座城市的基础设施。汉城也通过举办奥运会一举成为世界名都。

1992年第25届奥运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从1986年开始着手筹办建设工作,巴塞罗那市一共投入94亿美元,其中60%为民间自筹,再加上其他方面的直接和间接投资,总额达到240亿美元。完善的筹备工作吸引了全部172个奥运会成员国和地区参加盛会,成为迄今为止最圆满的一届赛会。巴塞罗那奥运会组委会在开支计划中的最大一宗是城市环境的设施与改善(耗资362亿比塞塔)。

1996年第26届奥运会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这是一届经营角度上非常成功的奥运会。组织者的商业开发令赞助商倍加赞扬,其中9家企业在赛会结束后,又同国际奥委会签订了新的赞助合同。收看本届奥运会的电视观众创下新纪录。不过过分商业化的做法也引起了争议。

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这届奥运会依靠出售电视转播权、门票等各种收入,赚了7.65亿澳元(约35亿人民币)。悉尼奥运会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在赢利的同时,对奥林匹克公园的体育场馆和设施作了长远的规划,还利用霍姆布什湾一块760公顷的河边废地(包括一块不能使用的沼泽地,一个砖厂,屠宰场和一个军需品废料场),兴建了奥运村大大节省了成本,因此被称为最好的一届奥运会。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奥运会

“鸟巢”停工了,奥运“瘦身”了。不知是不是受雅典奥运会投资过大的影响,最近关于北京奥运会的新闻与各界讨论也刹那间多了起来。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奥运会?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办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届奥运会”,这是要求;“节俭办奥运”,这是方式。而我们将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得到什么,现在好像还没人能说清楚。

就在今天,关于雅典奥运会的负面新闻就一直没停过,场馆建设不能按时完工,运动会门票一半没有销售出去,办奥运会的开支比预计大幅增加,政府财政捉襟见肘等等。

据欧盟最新修订的统计数字显示,由于工程的前松后紧而增加的“赶工费”,以及安全保卫费用的增加,雅典奥运会的预算将出现约18亿欧元的缺口,达到希腊GDP的3.2%。有专家预测,雅典奥运会让只有1000多万人口的希腊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甚至会拖垮希腊的经济。

2008年,奥运的圣火将来到中国。如何将中国的奥运会办得令人满意,如何让奥运会的后续效应为中国经济造福,恐怕是目前摆在政府面前最大的问题。2004年是奥运会场馆建设的高峰年,奥运会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全面开始启动,将奥运工程平稳、有效、高质量地完成,是每个人的心愿。但是,所谓的奥运经济,其中蕴含的诸多含有危险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是否会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能否控制住开支?

从7月30日起,原本正在施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工

地开始变得“异常寂静”,这项浩大工程暂时停工了。工程的停工是因为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7月提出,在筹办2008年奥运会过程中,北京奥组委及其他相关部门必须牢固树立“节俭办奥运”的观念,尽最大努力降低工程造价。

“‘鸟巢’方案工程造价估算38亿,略低于设计招标书中组织方规定的造价控制40亿。”这是2003年4月,“鸟巢”方案主设计人之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李兴钢透露的数据;2003年6月,在国家体育场方案选定之后,在博鳌的投资审查会上曾确定“鸟巢”投资估算35亿;而各方消息印证,目前高层研讨、努力的目标是控制投资在31亿。

“鸟巢”的估价前后差异如此大,已让人惊讶不已,其实这种情况在希腊雅典,已经是发生了的事情了。到目前为止,原来办奥运的6亿欧元预算已升至66亿欧元。体育设施的建设费用由原计划的11亿欧元升至16亿欧元,主体育场看台和自行车赛场看台加盖两项就要花去9亿欧元,安全防患费用由原来的6.5亿欧元升至12亿欧元,这造成希腊的财政赤字连续两年超过欧盟规定的警戒线,达到GDP的3.2%。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奥运会既能带动一个国家的经济迈上一个新台阶,也能将一个国家的经济拖至深渊。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如何控制好成本开支,是关键的一步。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认为,雅典奥运的问题恐怕出在体育设施建设之上,希腊政府和组委会的出发点是好的,决定要新建30多个体育场馆,以便赛后供人员使用,但是实际上新的体育场馆设计标准偏高,不但大大超出了预算,还严重地拖后了工期。这些高标准的体育场馆今后真的能为低收入者使用吗?同时,追求标志性建筑,要造“形象工程”,这样一下子把费用拉了上去,又因为新颖的设计带来了信息工期上一系列技术难题,工期一拖再拖。

奥运会确实对增加一个国家的知名度,提高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这种作用也容易使某些领导人“头脑发热”,“好大喜功”,不顾实际能力而把规模做大、把形象做优,而忽略了实事求是和讲求效用的原则,好事做过头就不一定是好事了。

魏纪中认为能顺利举办就是成功,包括国际奥委会在内都应持这样的看法,在雪中送炭问题没有切实解决好之前,不必过于追求锦上添花,大家都想添花,结果添的是预算超支,北京2008年奥运会也要引以为鉴。

能否控制住“

泡沫”?2001年申奥成功,2002年北京房价骤升24%,新项目几乎以每天一个的速度在增加。到今年,虽然新增项目的速度放慢了、房价上涨的幅度减小了,但是奥运概念依然是开发商的一大法宝。

对奥运会带给北京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业内普遍认为肯定有促进作用,但是否有开发商们宣扬的那么大,尚存疑问。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研究世界经济的黄卫平教授认为,“那只不过是开发商们的一厢情愿或蓄意炒作”,如果说,“北京房地产很可能成为第一个爆炸的泡沫”。奥运会当然有利于刺激中国的经济增长,但夸大“奥运经济”的价值不一定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好处。

在2001年,魏纪中就提出了奥运经济可能产生泡沫的提法,他说,对于发达国家的城市来说,因为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因此压力相对不是很大,而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而言,则是动力与压力并存。

取得奥运会的举办权,城市自然有加速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办一些在一般正常发展条件下,不敢办或不能办的事,提前在奥运会举办之日基本上达到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目标。外来的压力来自国际上的要求、城市基本设施的要求、体育设施现代化的要求、环境质量改善的要求等等。但国际上往往简单地把发达国家城市的种种现状套在了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头上。

城市要高速度发展,要加速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短缺的是资金。不要简单地认为,中国的居民储蓄额已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按推理,资金不会成问题。奥运会需要北京的大量资金投入,资金短缺就要举债,就要开发土地,这时也就容易产生泡沫经济。

魏纪中提醒说,我们要防止的还有另外一种长期风险,就是政府的“信用透支”,这也就是说,为了满足奥运会的要求,达到奥运经济的目标,本届政府花了下届政府的钱或者把一些未完成建设项目的收尾转嫁给下届政府,使下届政府没有充裕的资源和财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这也是泡沫造成的消极后果。

能否让工程公开透明?

“审计风暴”正在中国大地上刮起。日前从北京市审计局传出消息,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使用奥运专项资金的单位即将接受审计。

本次即将接受审计的单位包括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原奥林匹克中心区管委会、朝阳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建设委员会等9家单位。

本次审计的重点包括,各单位奥运专项资金的总体规模及拨付、使用、管理情况;实行专户存储、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及执行“收支两条线”情况;实行招投标及相关经济合同的签订、管理和执行情况;各单位对审前调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的确,中国承办奥运会具有强烈的官方色彩。普通民众恐怕会普遍认为,是政府在办奥运会,组委会不过是政府的一个机构。而事实上,政府也确实动用了大量的公共资金,直接或间接地投入到奥运筹备、场馆建设中去。同时,政府还投入巨资改造相关地区基础设施,为奥运会提供公共产品方面的支持。

这种奥运主办体制导致了奥运筹办预算的软约束。据北京奥组委官员透露,奥运实际支出可能超出原预算的50%-70%,这引起中央和北京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同时,中国奥组委也被卷入审计风暴,清晰显示了预算软约束的制度性弊端。

政府方面的关注和审计方面的强硬立场是完全正当的,因为这些资金最终都要由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来埋单。既然如此,政府就需要给民众一个充分的理由:这样的财政投入是否值得?民众是否认可这样的投入?更进一步说,即使政府

投入确实可以带来若干经济、社会、荣誉等方面的收益,但在民众心目中,这样的收益是否非常重要,以致为此可以牺牲掉别的方面的收益?毕竟,公共资金是有限的,投入到奥运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去了,就必然相应减少其他方面的投入。奥运场馆建设方案,尤其是预算确实需要一个民主程序来决策。

北京奥运会的市场开发

北京奥运会的市场开发是指北京奥组委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标志、名称、形象等所有知识产权的转让为条件而获得资金、物资、技术和服务的行为。根据申办预算,奥运会举办经费为16.25亿美元,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将提供少量补贴外,其中80%以上的收入要通过市场开发实现。市场开发的任务异常艰巨。因此,有必要对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市场开发行为进行详尽的理论分析、全面的调查评估以及缜密的方案筹划。

一、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的理念与原则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市场开发的理念是通过对2008年奥运会这一社会公益事业的无形资产的商业开发,将意识形态的奥林匹克理念和人文价值与舞台的商品连接在一起,要把奥林匹克文化、奥林匹克精神与奥林匹克市场开发有机结合,维持和增加奥运会和奥林匹克标识的质量,保护奥林匹克标识的知识产权,创造一种用现代商业理念和经济规律运作的模式,在获得巨额的经济利润同时又要保持奥林匹克文化附加值的核心地位。

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至今天,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市场开发经验,并创立了一系列有效的运作模式和原则。但由于时代和政治体制的不同、社会环境的差异、文化传统的区别,使得北京奥组委的市场开发工作既不能完全照搬现有的一些市场开发经验和模式,同时又不能仅限于借鉴和吸收。

北京奥组委首先必须要遵守国际奥委会有关市场开发的原则和规定,还要认真履行北京与国际奥委会签署的《举办城市合同》中所作承诺,并应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趋势,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前几届奥运会的经验基础上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及北京城市特点的原则。这些原则应包括(1)以市场机制为主、计划机制为辅的原则。(2)互利双赢原则。(3)竞争择优原则。(4)法制化原则。(5)公开透明原则等几个方面。

二、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的组织体系

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既需要一定的内外环境,同时又要深刻地贯彻和渗透它的开发理念和原则,这就需要一定的组织体系。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通过组织体系作为中介,使开发的理念和原则程序化、规范化、部门化、层次化。为了使北京奥运会的市场开发更有序、获得更大的效能。北京奥委会组委会既需要有外部的组织体系,又需要有内部自身的组织体系,通过内外组织体系的相互作 用、相互协调,共同成功地完成奥委会的市场开发。

1.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的外部组织体系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市场开发需要组委会与其它部门和组织进行密切联系。与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市场开发联系紧密的是中国奥委会、中央、北京市政府、北京旅游组织、大型企业服务组织。同时,奥运会的市场开发不光局限于北京,也将渗透到其他的地区,因此,地方政府、地方旅游组织和小型的企事业、服务组织也会产生相关关系。

2.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的内部组织体系

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的主要执行部门是奥运会组委会的市场开发部。因为奥运会的影响力很大,不仅会对整个中国产生影响,而且还会波及整个世界,所以,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市场开发应采用多元化开发手段进行。这样,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立也应本着多元化的原则进行。

三、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的时间序列

市场开发工作是一项贯彻组委会工作始终的工作。市场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在筹备期间就已经开始了。在2003年1月之前已经完成的工作有:市场开发部的基本人员配置,着手规划与计划制定的准备工作;基础设施开发办公室,参与奥运场馆和相关设施的前期工作和施工准备;经事先报请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书面申请后,向国际奥委会提交一份详细的计划,说明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为在所有正式场馆防止或至少是限制隐性市场所打算采取的一切行动和措施。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市场开发活动,必须在严格遵守与国际奥委会签订的《市场开发计划协议》的基础上,尽早制定《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市场开发计划》,以利于确定2008年奥运会市场开发的大政方针。从历届奥运会的市场开发来看,奥林匹克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许可证计划、纪念币、纪念邮票、门票、开闭幕式、圣火传递等项目,已成为奥运会市场开发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并且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可以将上述项目作为常规项目

予以开发。另外,各届奥运会因承办城市特点的不同,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新的市场开发途径,如旅游项目、餐饮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奥运会彩票、庆祝活动、书刊、音像等项目的市场开发等等。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可以根据我国以及北京市的特点和优势,将这些项目作为奥运会相关项目进行市场开发。

1.奥运会前(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赛前这一关键阶段,首先应借鉴历届组委会在市场开发组织结构方面的经验,根据市场开发工作的性质和任务需要以公开、透明的原则选拔聘任市场开发部的工作人员,配置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工作队伍。在市场开发的进行中,结合工作进展,不断充实、加强市场开发内部机构建设,形成合理有效的部门配置。此外还要做好与组委会其他各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并接受国际奥委会给予的指导。

2.奥运会年(2008年1月-2008年12月)

奥运会年,北京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运动员、教练员、官员、记者、旅游者等等会蜂拥而至,使城市的各种物资及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市场开发部必须完成的工作如下:

1月-6月:

a.仪式开发办公室、旅游开发办公室与媒体合作完成对火炬传递仪式的市场开发。

b.全面清查侵犯奥运知识产权的行为,严厉打击隐形市场。

c.庆祝活动开发办公室举办大型誓师活动,包括万人誓师、志愿者誓师等。

d.奥运村的欢迎仪式。

e.根据赞助商提供的赞助额和享受的权益,安排各级赞助商入住赞助商款待村,为其提供优质服务。

f.成立餐饮开发办公室,开展食品博览会、饮食一条街等活动。

g.吸引厂商进行开闭幕式活动赞助。

7月-8月:

a.开幕式,与电视台、电台、报纸等联络,同时实施转播招商。

b.颁奖仪式,实施供应商计划。

c.监控旅游产业的发展。

d.举行大型奥林匹克文化艺术节,包括一系列展览、文艺演出和旅游活动。

e.闭幕式,与电视台、电台、报纸等联络,同时实施转播招商。

9月-12月:

a.旅游开发办公室与其他各地旅游组织合作,帮助国内外游客到全国各大旅游景点观光。

b.进行市场开发工作的统计与总结。

3.奥运会后(2009年1月之后)

专家预言,奥运经济是一个长期的投资效益,而且这种效益不会到2008年为止,起码会持续到2015年。而北京在接受奥运会留下的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和长久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必然面对奥运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必须善始善终地做好奥运会后的收尾工作,把握继续存在的商业机会和赢利空间,将奥运负经济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主要任务包括组委会资产处置、资产清算、撰写评估报告、建立专项档案、赛后场馆的利用、开展奥运会后期旅游业、会展业市场开发工作等几个方面。

四、常规项目市场开发的具体操作

除了国际奥委会确定的全球TOP赞助商之外,中国奥运组委会有权确定10-15家企业作为自己的赞助商,并可以在不与国际奥委会确定的全球TOP赞助商冲突的基础上,开展自己的市场开发活动。根据赞助企业支付的赞助额度的不同,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将赞助商划分为高级赞助伙伴(TOP)、赞助商(SPONSOR)、供应商(SUPPIIER)、特许经营(LICENCE)等类别。这些将与国际奥委会TOP计划一起构成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的赞助体系,不同的赞助企业享有不同的权益。

1.北京奥组委合作伙伴计划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合作伙伴计划是在层次上低于国际奥委会TOP计划的市场开发计划,属于市场开发中的组委会层次。但是,它却是组委会市场开发层次中的制高点,因此可以称之为“北京奥运会组委会TOP计划”。由于国际奥委会限定了它的数量,(一般不会超过15家),因此,此类项目的开发应在海外及国内实行广泛的招标,要让最具经济实力的企业参与到第二级TOP计划中来,以利于我们在此项目中获得最大利益。

首先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和国际奥委会协商,给我们预留较大的行业选择空间。四年一期的国际奥委会TOP计划是国际奥委会财政来源的主要部分,国际奥委会一旦选择了某一行业的赞助商,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就将失去在该行业进行市场开发的机会,因此,必须及早与国际奥委会接洽,将我们预测有能力的行业预留下来,以免与国际奥委会TOP发生冲突。

其次,国际奥委会规定,利用奥运会在其他国家进行的市场开发活动,必须征得该国奥委会同意。所以,应尽快与上述两机构谈妥利润分成条件,尽早在其他国家设立隶属于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海外市场开发部,在海外市场开发部以下除设立与国内市场开发部相类似的机构外,还可设立专门与海外著名的中介机构合作的协调机构,在条件成熟时,将这些中介机构发展为海外代理机构,充分利用海外市场开发部及海外代理机构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与世界经济500强或1000强企业联络。

最后,采用招标制,最终确立15家在出资额、信誉度等综合条件好的企业成为北京奥运会组委会TOP伙伴。

2.北京奥运会组委会赞助商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赞助商是在层次上又低于组委会TOP的赞助商,悉尼奥运会共有22家企业参与了该项计划。由于该项计划赞助金额相对于TOP而言,数额较小,因此可在有实力的行业中同时进行开发。从悉尼的经验来看,在不与上述TOP相抵触的前提下,其主要开发领域既涉及到商业性传媒、广告、广播公司,又涉及到快餐、运动用品等行业。对于此类企业应采取分类处理的原则,因为它开发的领域广泛,因此要采取不同领域不同定价的方法,对于高利润领域应定价较高,低利润领域则采取相对低价的方式出售。

3.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供应商

对于这一层次的赞助主要应着眼于日常开支较大、服务性附加值较高、或经常性的开支项目进行开发。“开源与节流”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些项目一旦需要上述机构斥资解决,将极大地增加支出。因此,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在选择供应商时,应确定产品领域,做到精确定位,可以在专项运动器材、办公用品、交通工具、服装等行业中选择部分企业作为供应商,为2008奥运会的比赛和日常工作,提供必须的产品、技术、设备或服务。而对于银行、保险、食品等领域则不适合于采用“奥运会供应商”的形式,因为我们看中的应该是这些行业提供的资金,而不是实物或服务。

4.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特许经营

严格地讲,前述TOP计划、赞助商计划都属于特许经营范畴,因为他们也都需要奥委会或奥运会组委会向其发放许可证。但我们这里所讲的特许经营是指奥运会组委会发放给商家,准许其在产品上使用奥林匹克标识的证明文件。由于此类项目不具有排他性,涉及范围会非常之广,所以需要组委会工作人员投入大量精力。对于此类项目的市场开发宜采取“打包批发”的方式解决,即先将现有行业分成若干大类,每一类中选择一个代理机构,以“批发”的方式将开发权出售给该代理机构,再允许其以“零售”的方式出售给有意购买许可证的企业。

5.纪念币、纪念邮票

纪念币、纪念邮票的数目和种类必须事先取得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的书面批准。北京奥申委已与中国人民银行商定,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要求,制定发行2008年奥运会纪念币计划。纪念币计划内容:2005-2008年每年发行1组纪念币。预计制作12种纪念币,包括4种金币(每种发行6万枚)、8种银币(每种发行20万枚)。纪念币的销售和收入:预计销售金、银纪念币约150万枚,组委会收入约800万美元。对于这一项目,组委会可采取限量发行和不限量发行两种方式,在纪念币的组合上,应尽量考虑“套币”的发行方式。一方面,由于前述奥运会吉祥物可以设计多个,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组合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考虑纪念币编号发行,对于各套组合的第一组或第一枚采取“竞价购买”方式,借以刺激收藏品市场。在发行范围上,应尽量利用海外机构,争取最大规模地发行,最好在50个以上的国家

6.门票

奥运会门票收入是历届奥运会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往,该项收入可占到奥运会总收入的8%-10%左右,自国际奥委会对最高门票售价采取“限价措施”以来,该项收入出现骤增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是,增加销售数量仍然是增加收入的一条途径。为增加销量可采取以下方式:

①精心安排比赛场馆。

②提前预售,减少赠票。

③捆绑销售门票。冷门比赛和极度热门比赛门票组合销售。

④取消与住宿结合的“旅游套包”销售方式。

⑤门票的设计和制作应采用高新防伪技术,假冒门票现象在历届奥运会中都时有出现,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应采取切实措施,防范此类风险。

7.开幕式、闭幕式

开闭幕式是历届奥运会的高潮,该项目的市场开发涉及了场地布置、大型文艺演出等许多方面,由于国际奥委会严格控制场地广告,所以,以“硬性广告”的形式招标是不可能的,但也并非不能做市场开发的文章。

8.圣火传递

圣火传递是历届奥运会的重要活动之一。1984年,尤伯罗斯据此获利颇丰,但也遭到不少指责。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圣火传递活动,一定不要仅仅拘泥于“给多少钱跑多少米”的形式,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①与地区旅游项目相结合,意在宣传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这样做的直接受益者将是地区旅游部门,可由地区旅游部门向组委会交纳一定费用,或者由地区竞标,以获取奥运会“圣火途经资格”。②圣火传递要采取多种交通工具,以增加开发比例。③圣火传递期间要进行大力宣传,要与国内各地区的媒体(包括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宣传,造成浩大声势,以激励国人对奥运会的倾心关注与积极参与。

五、奥运会相关项目市场开发的具体操作

除常规项目外,奥运会相关项目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餐饮、彩票、庆祝活动、书刊、音像、捐赠等项目的市场开发也非常重要,单以捐赠项目为例,国际、国内友人的捐赠是奥运会资金来源的渠道之一。从捐赠者的心理因素分析,他们并不看中经济利益回报,大多数看中的是精神慰藉或者是名望的获得。针对这一市场特性,对于捐赠者应扩大宣传,尽量满足捐赠者的心理需要,另外,可以和场馆建设结合,对于大额的海内外捐赠者,可以考虑将建筑物冠名为捐赠者的做法;对于小额捐赠者,可以考虑,铭字、拓砖、集体树碑等为捐赠者树立永久纪念物的做法。

北京奥运承载千亿旅游收入

8月13日,又一届奥运会在雅典开幕,一时间,世界各地人士云集此地,为赛事、为观光,主办国则更多地看到由此带来的会前和会后几年内兴盛的旅游经济收入。虽然离2008年奥运会召开还有四年时间,但北京已经在“数”着因奥运会而带来的前期的旅游经济效益。

中国康辉旅行社副总经理郭东杰接受记者采访时有遗憾,同时也有兴奋。遗憾在于没有成为此次雅典奥运会的组团社,兴奋则是因奥运会带来的前期和未来收益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以出入境游为主业的国内最大出入境游国际旅行社而言,今后的收益前景更是看好。而且康辉已成为今年冬季残奥会的组团社。

北京市旅游局局长于长江描绘了一幅现在和未来的奥运旅游大餐:2001年至2005年北京接待入境旅游者的目标是年均增长6%,而从现实数据看,2001年北京接待了302万入境旅游者,2002年增至310万,2003年虽受非典影响,人数下降,但前三个月,北京接待入境人数同比增长仍然达37%。预计2005年北京接待入境旅游者将达到361万人次;2006年至2007年,年增长率为8%,2008年增长率为10%,接待人数为463万人次;2009年至2010年与2008年持平。根据目前北京旅游业状况测算,每来京10万外国人就在北京消费1亿美元,那么到2005年北京外汇收入将达到37.2亿美元,2008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47亿美元。

此外,在奥运会举办前后,外省市来京游客年增长率将为5%,人数增长到1.13亿人次;市民在京旅游人数年增长率将同为5%,达到5400万人次。预计外地来京旅游收入至2010年可达1266亿元。

从以前的奥运会举办国来看,在某种情况下,奥运会对旅游业的影响并不只在举办年,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对旅游业的作用表现在举办前的三到四年。韩国在举办年,游客人数上升6.6%,随后两年又分别上涨了16.4%和13.5%。

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德谦对记者表示,奥运会对游客人数的影响会因举办城市不同而不同。从以往的事实来看,1996年亚特兰大游客人数上涨,汉城也上涨。但巴塞罗那却在举办年和举办后游客人数下降。洛杉矶和巴塞罗那的教训表明,目的地旅游服务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奥运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奥运会的入境旅游效应,反映在入境旅游者的数量上显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性。从主办城市所在国家的角度看,在奥运会举办的当年,入境旅游者数量多数实现了增长,但是西班牙和前苏联在奥运会举办当年的入境旅游者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有韩国和美国出现了“跳动”现象,但美国在洛杉矶奥运会后的2年中出现了入境旅游者数量的下降。

刘德谦表示,奥运会对我国确是个十分有利的机会,因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国”之一,加之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中国浓厚的东方文化,均能给国外人士在奥运会前后观光中国提供了最大的信心支持。

相关旅游人士也提醒说,奥运会对旅游会产生“拉力”,但也伴生着“推力”,即奥运会对旅游者的“排斥力”,集中体2现为奥运会对旅游活动的“挤出效应”。这种“挤出”包括与奥运会无关的会议、展览等活动的公务、商务旅行者被迫取消行程;由于举办奥运会而放弃到访主办地的普通旅游者;主办地的居民外出旅游以逃避奥运会等等。

总体来说,挤出效应是暂时的,而由奥运带来的长期效益则是人们所普遍关

注的。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承办国,北京已经在积极关注各国已经举办过的经验与教训,同时也在积极准备着自己优良的办会内环境。正如一些旅游界人士对记者所说,真正要吃好这上千亿的大餐,没有过硬的“软硬环境”是很难吃得“香”的。

记者同时了解到,北京将把“奥运会与餐饮业商机、品牌经营、北京美食商业街以及美食文化”结合,使北京成为“美食之都”。据预测,由举办奥运会带来的直接投资为1349亿元,将其在2002年至2007年间进行分配,参照投资额40%转化为消费的一般规律可得出:在2002年到2007年间,由奥运会直接投资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合计为540亿元,其中2005年至2007年对零售额拉动作用较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分别达到130亿元-139亿元。

奥运营销凸显企业战略

在营销上,突发性事件、重大活动、体育文化赛事等广受大众关注的事件,往往是最重要的营销机会,可以实现在激情时刻与消费者互动。

如果广告是烈火,好的机会就像劲风,烈火借助劲风,就能让产品声势腾空而起。

记者眼前的郭振玺自信、激情、侃侃而谈。央视的经典广告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此时用在他的身上竟是如此贴切。

在2004奥运广告销售中发现,企业越来越重视奥运的概念;越来越重视投放的差异化选择以及利用奥运概念进行整合传播营销。

记者:央视2004雅典奥运期间的广告销售情况如何?与以往重大体育赛事期间的广告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郭振玺(央视广经中心副主任兼广告部主任,以下对话简称郭):谈到销售就得说一下我们的企业对奥运的重视。奥运4年才有一次,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我常说,“足球是男人的所爱,奥运是全人类的梦想。”在这种特定的机会下,既然观众关心,消费者关心,我们的企业家们就得抓住这个机会,用好这个机会。

奥运期间的广告资源大家竞争得特别激烈———不但是奥运期间的广告竞争,许多企业已经提前使用“奥运概念”。比如,高露洁3月份就开始搞“千秋奥运”这个节目,还有海尔的倒计时,以及中国移动和联通都是提前进入奥运会传播的。另外,现在还提出了“后奥运会营销”的概念。有些企业没有那么多钱,就来个“反季节营销”,等奥运会一结束到十一之前这段时间做广告。这段时间我们中央台的节目主要是奥运回顾。

本届奥运广告的特点就是企业越来越重视奥运的概念;越来越重视投放的差异化选择以及利用奥运概念进行整合传播营销,把它当成运动来搞。

记者:与上届奥运会相比销售增长了多少?

郭:是上届的两倍以上。这很正常,除了观众增多,企业实力增强以外,另外4年了,正常的广告刊例价格都翻了2倍不止。

记者:今年以来,大大小小的企业以体育运动作为诉求展开了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您怎样看待这种“体育营销”?

郭:体育营销算是事件营销,如今大家越来越重视这种事件行销,它的传播效果特别好,因为都是大家关心的事情。另外,这也是差异化营销的结果。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差异化,就没有特殊的效果。因此,企业需要捕捉机会,尤其是机会来临时不要错过。

记者:事件营销和日常广告营销有什么不同?

郭: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单一地搞事件营销,就永远打造不了一个稳固提升的品牌。事件营销必须建立在日常广告投放的基础之上。事件营销可以定期提升和拉升品牌,拉升之后,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再做定期拉升。

广告时机不仅是选择,还要捕捉。捕捉这样的机会,需要灵敏的嗅觉、快速的反应以及出奇的创意。

记者:你曾提出“抓住机会比事后的数据分析重要千万倍”的观点,为什么这样说?

郭:很多企业想成功,做事时却缺乏信心总是犹豫不决。在犹豫不决中就失去了很多机会。我也想说给一些国际级的大品牌听,他们总是过于重视数据分析,但却在等待中坐失了良机。如果我们只是用事后看别人的成功和失败来证明我们当初没选择是对还是错的话,那永远不可能取得成功。

其实,广告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短期内销售产品,更是为了增强品牌的美誉度,赢得消费者对品牌长期持久的忠诚。所以,广告的投放时机就不能仅仅考虑企业自身的主观情况,而应该更重视市场、重视社会大众心理、重视社会焦点。

一般来讲,重大新闻事件出现时,正是企业借此进行事件营销,抓住广告机会的时候,因为大众对重大新闻事件的关注度高,而且内心情绪也会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此时做广告,不仅能吸引眼球,而且可以在关键时刻实现与消费者心里层面的深度沟通,效果极好。

大型体育赛事、文化盛典及其他重大活动发生时,也是绝佳的广告时期,大活动往往象征着高收视率、高关心度,这正是企业所梦寐以求的。

在机会来临时,企业往往因为无法判别它是不是机会而不敢下手,试图通过一系列数据模型去考量它,但机会总是稍纵即逝的,等数据出来时,机会也悄悄地溜走了,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广告时机不仅是选择,还要捕捉。捕捉这样的机会,需要灵敏的嗅觉、快速的反应以及出奇的创意。

有时候,危机意味着“危险”,但同时也意味着“机会”。比如2003年的“非典”,在政府以及社会都认识到这个传染性疫病已经到来的时候,很多企业发现,这一危机也是他们投放品牌广告的战机。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场“非典广告战”。不少品牌凭借着独特的创意赢得了人们的认同好感,品牌的美誉度得到提升。

除了这些危机带来的广告机会之外,有些广告机会是隐藏着的,它可以属于某个特定的行业,要捕捉到这样的机会,就需要企业有个好眼神。

在前几年的感冒药PPA事件中,三九感冒灵抓住机会第一个站出来高呼自己不含PPA,结果广告效果奇好,产品销量一路狂飙。

如果广告是干柴,好的时机就像是烈火,干柴遇到烈火,就能让产品熊熊燃烧。所以说,抓住机会比事后的数据分析重要千万倍。

做任何事情都是信心第一,策略第二,技巧第三。先决定方向,再讨论方法。没有信心就失去了目标,当然还需要有激情。

记者:对于机会的把握,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做任何事情都是信心第一,策略第二,技巧第三。先决定方向,再讨论方法。没有信心就失去了我们的目标,当然光有信心还不行,还需要有激情。这几年凡是抓住了机会的企业,和中央电视台良好合作的都成功了。

记者:您是否认为奥运广告的最佳投放媒体是电视?您觉得就整个奥运赛事来说,任何品牌都能在电视广告中找到相应的契合点吗?

郭:我认为就是电视,这没有任何疑问。因为事件营销的特点就是指正在发生的事情,文字是描述不出来的,只有电视能抓住人们的眼球。对事件营销来说最佳的投放媒体非电视莫属。

就整个奥运赛事来说,任何品牌都能在电视广告中找到相应的契合点。只要用心,机会无处不在。央视这次奥运的转播量特别大,相应的契合点都是可以找到的。即使没有,我们也可以创造。

媒介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企业在选择媒介进行传播时,不仅是一个战术问题,更是一个战略问题。

记者:如何理解媒介在广告营销时和企业的关系?

郭:媒介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企业要策略性地用好这一资源。讨论媒介对于企业的战略意义,首先要说明中国市场的一个显著特色:中国市场正处于一个超常规、裂变式、跳跃式发展的阶段,这是讨论企业制定适合中国市场特点的媒介策略的一个大前提、大背景。

中国手机行业和蒙牛集团的发展就是这种背景的缩影。1987年,当第一部手机在我国投入使用时,政府有关部门曾“大胆”规划:到2000年,中国手机的用户将达到80万户。事实上,到了2000年,中国手机用户已达到8700万,是预计数字的100多倍,而到了2002年,中国手机用户迅猛增长到2.06亿,目前,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和用户总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手机产量约占全球的1/3。内蒙古蒙牛集团于1999年7月成立,短短四年时间,年销售额由1999年的0.4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51亿,2004年将实现100亿,创下了震惊业界的成长纪录。

记者:现在中国企业的体育营销意识已慢慢觉醒,但与国外企业成熟的体育营销模式相比,国内大多数企业还显得不够成熟,您认为主要差距在哪?

郭:中国企业在进步,中国媒体在进步。我从来不认为国外的模式就是正确的,国外的模式就是符合中国市场特点的。有人说,中国的市场不成熟,我不这样认为。路要一步一步走,其实中国市场和国外市场是同步的,惟一的差距就是对市场的研究不够。

品牌向谁传播是个战略性的问题。在中国市场上,如果过分强调受众细分化的传播,就可能误入市场开发的误区,错失许多发展良机。

记者:中国市场和媒介有着许多不同于西方的特色,那么在广告传播上肯定也有着与西方成熟市场所不同的特征和方法,其主要差别有哪些?

郭:中国经济已经连续二十多年持续高速增长,这样一个背景完全不同于欧美成熟市场,其特点鲜明。中国市场正处于超常规、裂变式发展阶段。1991年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收入是7622万,而2004年的广告收入(含电影频道)已经突破80亿,中央电视台12年的广告收入增长了100多倍。这不是中央电视台的胜利,而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结果。

中国消费者受广告的影响大,广告培育市场、引导消费。以乳品行业为例,五年之前,中国成年人很少喝液态奶,很快,“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深入人心,广告打通了乳品消费的瓶颈,出现了蒙牛、伊利、光明、完达山、三鹿等快速成长的企业。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央电视台等强势媒体的传播,中国的乳品行业肯定不会有这样快速的发展。

中国消费者重视他人和社会的评价,从众化倾向明显,仅仅向细分化了的目标消费群传播远远不够。中国人消费时,自己喜欢仅是其中一个条件,还要看周围环境,重视他人的评价和社会的评价。在消费者周围存在着一个消费的环境,我将其称为消费“势”场。

我认为,品牌仅仅向细分化了的目标消费群传播远远不够。在中国市场上,如果过分强调受众细分化的传播,就可能误入市场开发的误区,错失许多发展良机。品牌向谁传播是个战略性的问题,不是战术问题。由于中国目前缺乏有足够影响力的细分化媒体,从传播的媒体策略而言强调目标受众细分化而制定的传播策略效果并不明显。

中国消费者的权威、正统、主流意识很强。虽然近年在中国消费者中的新兴人类强调个性化消费,但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国的消费主体集中在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群,他们普遍接受了中国的传统教育,重视权威、正统、主流的意见。

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的经济是一个强大的核动力。中国的广告营业额2008年将会比2007年增长50%。

记者:预测一下,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中国的广告市场前景?

郭:2008年奥运会的市场前景,不只是简单的市场某一方面受益的问题。我认为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的经济是一个强大的核动力。从这个角度来讲,2008年整个中国的经济将会有一个非常快的发展,特别有利于中国的品牌走向真正的国际化。

如果就媒体来说,中国的广告营业额2008年将会比2007年增长50%,2007年将比2006年增长30%,如果就中央电视台来说,比这个数还要高,因为央视拥有转播权。

相关链接:

抢占奥运营销利器

2004奥运,如何利用这一大商机?从高露洁到海尔、中国联通、昆仑润滑油、宝洁、李宁,从国际知名企业到中国市场新兴企业,一个利用奥运进行营销创新、实现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的市场热潮正在兴起。

高露洁:

独家赞助奥运前期节目《千秋奥运》

对企业来说,奥运的营销价值并不限于8月奥运会开赛期间,相当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千方百计最大化地利用这一概念,把奥运营销的周期拉长。

国际知名日化企业高露洁就是这么做的。

3月21日开始,中央电视台播出奥运节目《千秋奥运》,这一特别节目由高露洁与央视节目部门、广告部门共同创造,由高露洁独家特约播出。《千秋奥运》是一个知识性的回眸奥运百年历史的日播节目,从3月一直持续到7月底,它提供给高露洁的广告方式不仅有特约播映的标版,还有15秒硬广告。更重要的是,《千秋奥运》这一策略性广告投放为高露洁提供了与消费者深度沟通的机会,在没有太多奥运报道节目时,独家赞助播出这一历史性奥运资料节目,吸引到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这一节目历时数月,拉长了“奥运”概念的营销价值。

海尔:

117天奥运倒计时

5月5日开始,海尔集团与中央电视台共同每天推出“雅典奥运倒计时”,直到8月29日奥运会闭幕,海尔集团与中国观众共度117天的激情期待过程。

海尔集团广告部主任张鹏透露,海尔如此看好奥运倒计时的原因有三:首先,奥运是今年乃至今后两年中最重要的事件营销机会,绝对不容错失;其次,奥运倒计时广告项目周期长、传播次数多,可与消费者在激情时刻反复沟通,传播效果极好;同时,对海尔这样知名度很高、销售网络也很完善的企业来说,广告更重要的目的是不断积累和提升品牌力,实现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强化品牌偏好度与忠诚度。中央电视台的奥运会报道正是这样的优质传播平台。

联通:

借《联通雅典》演绎品牌内涵

2004年对中国联通是一次巨大的广告传播机会。6月28日起,在CCTV-1《晚间新闻》后,一个奥运特别节目《联通雅典》开始每晚准时与观众见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每天介绍一个中国前奥运冠军。节目时长共3分钟,为中国联通提供了片头、广告标版、片尾广告等多样性的传播资源。

到8月13日,在介绍完中国前奥运冠军后,于奥运比赛期间,《联通雅典》的内容会随着奥运会的进行而调整,每天及时为观众提供奥运会最前沿的动态消息,收视预期非常乐观。

昆仑润滑油:

夺下央视奥运广告第一标

6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2004年雅典奥运会特殊广告形式招标会上,昆仑润滑油成为全场注目的焦点。在与竞争对手经过几十轮的搏斗后,昆仑润滑油以3280万元夺下了央视奥运广告第一标———《奥运金牌榜》的冠名权。第二天,国

内媒体纷纷报道了昆仑的豪情与实力,昆仑在夺得央视最好资源的同时,还收获了一次免费的大型公关传播效果。

昆仑润滑油此举与其总体市场目标相吻合,如何利用奥运传播机会,是2004年昆仑整体市场营销目标中重要的战略一球。公司总经理廖国勤表示,到2006年,昆仑要在中国高端市场抢占10%以

上的份额,要实现这一目标,昆仑的压力不小,品牌尚新,必须借力高端媒体,抢占高端的传播平台,确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最高端品牌形象。

奥运经济雅典告诉北京什么

在欣喜若狂的首次捧回欧洲杯后,众神之国希腊在期待了2000多年后再次迎回奥运圣火。但拥有众神的希腊人在这个夏天只得到了战神的眷顾。

欧盟最新修订的统计数字显示,由于工程的前紧后松而增加的“赶工费”,以及安全保卫费用的增加,雅典奥运会的预算将出现约18亿欧元的缺口,达到希腊GDP的3.2%。

日益扩大的财政赤字将威胁到希腊在奥运后经济的持续增长,有预测指出, 2005年希腊的经济增长将下降至9年来的低点,为3.3%。希腊副财长佩屈斯杜卡斯明确表示,“短期内”举办奥运会的成本不可能收回。经济学家则担忧“这些额外花销造成的恶果将影响希腊数十年”。

据报道,雅典奥运会的总支出将达到80亿欧元以上,将是继1980年前苏联莫斯科奥运会后,最为“烧钱”的一届。在莫斯科之前举办奥运会的蒙特利尔亏损了10亿美元,蒙特利尔的纳税人至今仍在交纳为还债而设立的一种特别消费税。

即便是被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称为主办了“最好一届奥运会”的悉尼,现在依旧在为2000年奥运会“还债”。一位从悉尼做访问学者归来的体育经济专家介绍,如今悉尼大量场馆闲置甚至废弃,有部分场馆甚至开始进行拆除卖废旧建筑材料了。“后奥运效应”已成为悉尼学者们主要的研究领域,而“后奥运效应”带给澳大利亚的痛苦还在继续。

而随着北京即将主办2008年奥运会,“后奥运效应”同样也成为中国体育经济学界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

“后奥运效应”的正负之辨

在提出申办奥运到刚申办成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学界研究和媒体宣传的“后奥运会效应”,更多关注的是“奥运经济效应”。

著名学者纪宁将这种“奥运经济效应”分为三类:凝聚效应、辐射效应、瞬间放大效应。

凝聚效应是指借助奥运,使大量技术、资金、人才向主办地凝聚;辐射效应是指举行奥运会对邻近城市、相关产业,甚至是整个国民经济起到带动作用;瞬间放大效应则是指经济会在很短时间内飞速发展,GDP在很短时间内快速增长。

但近几届奥运会经验证明,奥运建设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不注意提前预防,也存在着负面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奥运会后大量体育场馆和设施被闲置或利用不足,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可能出现衰退。

1998年日本举办长野冬季奥运会,政府花费了190亿美元建造高速火车和滑雪跑道等设施。奥运会后,对场馆设施的高额维护费导致了长野经济的大衰退。1999年长野的制造业以30%的速度下降,211家企业宣布破产,下降速度创造了二战以来地方经济衰退的最高纪录,在奥运经济史被称为“长野后奥林匹克衰退”,这与1964年东京举办奥运会后的“日本奥运景气”,一起成为了后奥运效应最有名的正负标志。

北京政策研究室主任、奥运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陈剑认为,后奥运会时期是指奥运会举办后的2至3年间,这一时期总需求急剧下降,比赛场馆、运动员村面临如何后续利用。如果运营得好,与奥运有关的体育、旅游、文化等产业还会产生持续的经济效益。但从总体上看,这一时间经济效益会出现明显萎缩,即是奥运会时期的“低谷效应”。因此,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要解决投资巨大的体育场馆的后续利用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方福教授在研究了奥申委申办所列现金流量报告后认为,中国奥运经济的高峰大约在2006年至2008年,2009年因国庆60周年,这种低谷周期会有所推迟。但2010年后,奥运经济仍有可能进入后期,呈现出“低谷效应”,并主要体现在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和奥运会场馆的利用开发上。

人去馆空之忧

在谈到奥运场馆赛后使用问题上,前世界冠军、政协委员叶乔波在去年奥运场馆正式动工前曾指出,有些冷门项目,比如棒球、垒球、马术、射击、自行车等奥运设施,应在这些设施的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它们的赛后综合利用价值。

事实上,即便是热门项目,同样有空置的危险。仍以日本为例,政府为2002年世界杯新建和改建的10个足球赛场,一共耗资2983亿日元,世界杯赛后,这些专业足球场大多被闲置,年亏损可能达到

25亿—30亿日元,政府已表示无力继续出资来维护和修缮这批一流的足球赛场。这些球场大多还位于偏僻地方,平时利用率极低,这就决定了该足球场在今后的很多年内没有任何盈利的可能。

国内一些学者普遍认为,奥运场馆规划布局必须真正体现“人文奥运”的原则,要充分与城市功能相结合,包括选址、场馆面积、内部设计等,使它们恰到 好处地满足城市日常生活需要。

不久前,巴黎戴高乐机场发生坍塌惨剧,一些专家开始对那些充满异域风情却投资高昂的奥运场馆表示强烈异议,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水立方”、“鸟巢”等三大奥运标志工程都成为众矢之的。

7月初,十名在京两院院士上书温家宝总理,质疑这些奇形怪状的建筑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工程造价,也忽略了安全、实用、环保等建筑的基本要义。据悉,中央高层对院士意见高度重视,并要求2008年奥运新场馆建设把握适度标准,切不可贪大求洋。7月30日,国家体育场“鸟巢”工地暂停施工。

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北京城建时就指出,要贯彻勤俭办奥运的方针,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统筹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有大型场馆建设项目都要公开招标,听取专家和群众意见。温总理这一指示无疑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

奥运低谷并非规律

对制造“后奥运效应”的另一个主要隐忧———房地产市场的空置。近几届奥运主办国给我们更多提供的则是他山之石。

北京市政府经济研究室的一份考察报告指出,雅典奥运会对赛后可能利用不利的设施,基本上采取不新建等措施。雅典的旅馆床位不足以满足奥运会17天的需求,而新建旅馆投资回收期较长,因此决定在举办期间租用高档游艇或购买客船供观看比赛者临时居住。同时倡导希腊本地人出去度假,将空房腾出来供游客居住,解决短期住店困难的问题。

遵循了“绝不为15天的奥运会单独投资”原则的巴塞罗那,为了解决奥运会举办时对住宿的要求,也临时租用了14艘豪华游轮。

国内房地产界人士普遍认为,由于北京的城市规模和旅游接待能力数倍于雅典和巴塞罗那,本地对房地产需求量更是高速增长,因此,为奥运新建的住宿设施不会对本地房地产造成大的冲击。从历史经验看,无论是10年前的亚运会,还是两年前的大运会,反而制造了京城房地产的新热点和新概念。

另据有关专家介绍,1992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并未出现所谓的“奥运低谷效应”,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汉城房地产市场的火热更是一直持续到1995年,而韩国经济高速增长则一直持续到1997年金融危机之前。

有专家因此认为,历史和国外的经验已表明,“奥运低谷效应”既非历史发展必然现象,也并非不可避免。据记者了解,奥运期间,北京奥组委和北京市的一些官员在接受紧张的封闭培训后,然后踏上赴雅典考察的路途,相信在那里最让他们关心的,并不仅仅是中国健儿在奥运会场上争金夺银的矫健身影和希腊半岛那些令人心驰神往的古代遗迹。

资料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2004.8.11/邹建锋 傅旭明 唐福勇 毛晶慧

《环球时报》2004.8.16/李文云 许捷 林翰枫

《国际金融报》2004.8.13/贾南

《经济参考报》2004.7.28/任海 赵长杰 茹秀娟 王军 宋玉芳 杨小梅

《财经时报》2004.8.7—8.13/鲍迪克

标签:;  ;  ;  ;  ;  ;  ;  ;  ;  ;  

关于奥林匹克经济的思考_亚特兰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