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常见病因及经瞳孔温热疗法的效果探讨论文_孟宪卿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常见病因及经瞳孔温热疗法的效果探讨论文_孟宪卿

孟宪卿

莱钢集团莱芜矿业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山东?莱芜271100)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常见病因及经瞳孔温热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病人56例,86眼,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组28例(42只眼),对照组28例(42只眼),治疗组应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具体方法为:应用810nm波长的半导体红外激光照射病变区,使局部温度升高,TTT治疗可使照射区温度升高5~10℃,以封闭CNV。对照组口服葡萄糖酸锌,每次50mg。维生素E丸0.l g,每日2次;维生素C片0.2g,每日3次,15天为l疗程,以上病例均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42只眼,显效29只,有效8只,无效5只,显效率为69.05%,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42只眼,显效11只,有效14只,无效17只,显效率为26.19%,总有效率59.5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老年性黄斑变性;经瞳孔温热疗法;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74.5 文献标识码:A

老年性黄斑变性(senile macular degeneration,SMD)是与年龄相关的致盲的重要眼病之一。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是65岁以上老年人致盲眼病中最常见的原因。在我国,由于人口趋于老龄化,其他致盲原因得到或加强了控制,老年性黄斑变性亦日益成为重要的致盲性眼病。 根据临床与病理表现,老年性黄斑变性分为2型,即萎缩型(atrophic senile macular degeneration)与渗出型(exudative senile macular degeneration)。萎缩型老年性黄斑变性主要为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玻璃膜增厚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等所致的黄斑区萎缩变性;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主要为玻璃膜破坏、脉络膜血管侵入视网膜下形成新生血管,导致视网膜和(或)色素上皮有浆液和(或)出血。在临床上既是常见病又是难治性疾病,且发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对SMD患者的常见病因及临床治疗的效果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11~2014.12月间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病人56例,86眼,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组28例(42只眼),其中男16例,女12例;单眼14例,双眼14例;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3年;就诊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3.34岁;对照组28例(42只眼),其中男15例,女13例;单眼14例,双眼14例;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3年;就诊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3.34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1] 参考《眼科学》及《眼科全书》制定:①年龄在50岁以上;②中心视力减退,视物变形;③黄斑区有盘状渗出,渗出灶内反复出血,可见新生血管.黄斑中心凹反射消失;④荧光血管造影:出血区呈遮蔽荧光,新生血管有荧光渗漏。凡符合上述3项者,即可诊断为该型SMD。

1.3临床表现 湿性之脾气虚弱型SMD:中心视力减退,视物变形,黄斑区有盘状渗出,渗出灶内反复出血,可见新生血管,黄斑中心凹反射消失;萤光素眼底造影见出血区呈遮蔽荧光,新生血管有荧光渗漏;伴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食少纳呆、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等脾气虚弱之象,且年龄多在50岁以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病因病理 据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多年来的临床病例分析,以及各种动物实验的研究表明,可能引起增龄性黄斑变性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影响、先天性缺陷、后极部视网膜慢性光损伤、营养失调、免疫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代谢障碍、巩膜硬度的改变、中毒、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多种因素。其中黄斑区视网膜长期慢性的光损伤,可能是引起黄斑区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及光感受器发生变性的重要基础。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明确的证据可以证明是什么原因直接引起增龄性黄斑变性。本病很可能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影响的结果。

1.5治疗方法

1.5.1治疗组治疗 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具体方法为:应用810nm波长的半导体红外激光照射病变区,使局部温度升高,TTT治疗可使照射区温度升高5~10℃,以封闭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从而以达到治疗黄斑区CNV的目的。

1.5.2对照组治疗 予口服葡萄糖酸锌,每次50mg。维生素E丸0.l g,每日2次;维生素C片0.2g,每日3次,15天为l疗程,以上病例均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6疗效标准[3] 显效:全身症状消失,眼底黄斑部玻璃膜疣明显减少,渗出、出血明显吸收,视力提高2行以上;有效:全身症状减轻,黄斑部玻璃膜疣减少,出血、渗出部分吸收,视力提高l~2行;无效:全身及眼底症状无改善,视力无提高或减退。

1.7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2.0统计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判断组间差异。当P<0.05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只,%)

组 别n眼数显效(只,%)有效(只,%)无效(只,%)总有效率(%)

治疗组284229(69.05)8(19.05)5(11.90)88.10﹡

对照组284211(26.19)14(33.33)17(40.48)59.5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黄斑变性是一种慢性眼病,它能引起中心视力的急剧下降,而中心视力是日常活动所必需的,如阅读、看时间、识别面部特征和驾驶等。它是不可逆的中心视力的下降或丧失,很难再治愈。多发生在45岁以上,年龄越大,发病率就越高。发病率有种族差异,白种人的发病率高于有色人种。经瞳孔温热疗法(TTT) 是近年来开始用于治疗AMD的新方法。应用810nm波长的半导体红外激光照射病变区,使局部温度升高,以达到治疗黄斑区CNV的目的。TTT治疗可使照射区温度升高5~10℃,以封闭CNV。与传统的激光光凝不同,TTT由于温度升高较为温和,因此对邻近组织损伤不大。传统的激光光凝使局部温度在极短期内升高42℃。因此造成被照射区的一切组织损伤,不仅CNV受到破坏,CNV邻近的组织也受到破坏。TTT的治疗原理可能是使血管内血栓形成或促使细胞凋亡,或者是由于温度抑制了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虽然目前认为TTT治疗对正常组织没有太大的损害,然而TTT治疗毕竟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治疗,它既作用于病变组织,也必然会作用于病变周围的组织。因此,TTT是否会对正常组织有长远的晚期反应,现在还不能肯定,还需要较长期的、大量数据的证实,以及多中心、随机和双盲的研究的结论。我国不少医院正在开展TTT治疗眼底疾病,希望能够谨慎的选择病例,进行严格细致的临床观察,以及设有对照的系统研究,以期能够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临床观察中,我们还发现,有疗效的通常是那些发病时间短的早期病例;而发病时间长、黄斑部反复出血者则效果不佳。因此,对于SMD患者。要做到尽早治疗、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李风鸣 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73—2283

[2]廖品正.中医眼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1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0~113

[4]惠延年. 眼科学(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1

论文作者:孟宪卿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8/6

标签:;  ;  ;  ;  ;  ;  ;  ;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常见病因及经瞳孔温热疗法的效果探讨论文_孟宪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