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淤泥质软土地基预应力管桩纠偏处理探讨论文_黄海宁

基于淤泥质软土地基预应力管桩纠偏处理探讨论文_黄海宁

摘要:本文结合以某淤泥质软土地基上的工程桩纠偏为例,对在淤泥质软土地基中施工预应力管桩时存在问题作分析,提出了淤泥质软土地基上的工程桩纠偏相关问题的对策,以供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软土地基;预应力管桩;纠偏;补强

1、项目概况及地质条件

某工程总用地面积为15800m2,总建筑面积约为101743m2,办公室、酒店与地下室连通;1层地下室,地上1栋办公楼22层,1栋酒店及公寓楼25层。根据地质报告,场地基坑开挖范围内土质主要为杂填土、黏土、淤泥和素填土,表面覆盖1.5~2.0m,淤泥全场地分布,层厚11.60~17.40m,层顶标高-0.34~+0.42m;土壤含水率高,淤泥液性指数达到2.89,呈流塑状。测得稳定地下水埋深范围为1.00~2.40m,地下水年水位变化幅度为2.50m。工程所在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基坑开挖深度5m(电梯井处9m),周边环境空旷,无建筑物,按照施工计划,土方开挖季节属于旱季,雨水较少。

2、施工方法及基桩倾斜偏位情况

本工程采用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采用φ600mm×130mm的PHC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80,类型为AB型,选用72 #筒式柴油打桩锤施打。桩长为45~58m,桩长应根据试桩情况及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最后3阵锤(每阵10锤)的每阵贯入度原设计要求不大于3cm,经试桩发现,最后3阵锤均大于3cm,经设计单位同意,修改为5~7cm。同时每根桩总锤击数不宜超过1500次,最后1m沉桩,锤击数不宜超过300次,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花岗岩层。

受淤泥质土的软塑流动性、挖土机械碰撞、重型机械设备及车辆荷载碾压等影响,部分管桩挤土效应明显,加上天气、施工及地质条件的影响,在管桩施工过程中,有14根桩存在不同程度的倾斜、偏位,需进行处理。

3、基桩倾斜偏位情况影响因素分析

1)软土具有流动性、软塑性,抗剪能力较差,管桩倾斜发生前2d下小雨,造成土质松软,土体抗剪强度减弱。2)管理不到位,土方开挖分级放坡不足,造成土体滑移。3)土方开挖时挖机碰撞,均会造成管桩损伤、偏位等现象。4)截桩不及时,基坑开挖至预定位置未立即进行截桩,堆积的淤泥挤压管桩造成管桩倾斜。

4、处理方法

4.1预处理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发生倾斜、断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和业主、设计、监理共同分析产生倾斜、断桩原因,并针对具体桩位因地制宜采取纠偏或者加固补强的方案,防止处理不当造成二次破坏,在处理之前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采用低应变检测判断桩身完整性。管桩发生倾斜偏位后,桩身完整性不一定受到破坏,对偏位的桩进行低应变检测以分析其损伤程度和完整性。2)损伤程度分析。对桩的偏位倾角或位移以及其承载力损失的程度进行评估。依据有关文献,桩顶偏位在50cm以下时,对桩的承载力影响轻微,承载力一般下降10%左右;桩顶偏位在50~80cm时,承载力一般下降20%~30%。3)设计复核。通常工程桩承载力设计值具有一定的冗余度,在对桩身完整性及承载力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并考虑底板配筋等因素,请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复核以确定是否满足原设计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实施方案

4.2.1 桩芯加固

经测量,存在4根桩桩顶偏移35~50cm,同时低应变检测显示桩身完整,无明显缺陷,在第3节桩位置有轻微缺陷,而且桩承载力有一定程度的富余,经计算,结构是安全的,为确保质量,进行桩芯加固补强,加固纠偏处理。桩芯补强利用预应力管桩内径空间,在管桩的空心内增加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成为一个桩芯桩,如“螺栓”一样将桩芯桩与原管桩连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对原管桩管壁上的缺陷桩体进行加固和补强的目的。施工工艺:高压清洗桩管→安放封底袋→钢筋笼制作→浇灌混凝土。1)先用高压水泵清孔,清孔深度到达第1节桩与第2节桩接头下3m,然后测试清孔深度。2)清孔完成后,进行钢筋笼安装。钢筋笼的制作与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制作标准相同。钢筋笼入孔时,始终保持垂直状态平稳下放,避免碰撞孔壁,禁止晃动和强行冲击下放钢筋笼。3)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混凝土搅拌和运输同钻孔灌注桩,即采用预拌混凝土,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搅拌时间大于90s,确保其和易性,坍落度控制在180~220mm。混凝土运输采用泵车,用吊料斗将混凝土输送到孔口。经过再次低应变测试,加固后的管桩满足设计承载、施工要求,桩芯加固技术可节省造价,无需增加桩位,经济效益良好。

4.2.2 推顶复位

本工程存在3根桩倾斜偏位25~35cm,采取推顶复位的方法进行纠偏。对偏移不大的倾斜偏位桩顶施加水平推力使桩复位,在倾斜方向回填碎石或回灌混凝土,以增加复位桩体倾斜方向抗侧移刚度。施工步骤如下:

1)排土降阻,根据需要处理的桩的偏位程度,在桩倾斜一侧的反方向,采用挖掘机或地质钻机钻孔清除桩身前侧土体,以降低回复桩位时的水平阻力。2)机械顶推,可采用挖掘机推桩移位,或者安装反力架使用千斤顶顶推复位。3)测量桩位,测量人员配合,待桩复位至许可范围内停止,立即对桩进行固定。4)局部加固土体,在桩倾斜一侧将土方挖除,灌入碎石并注入水泥浆或灌入混凝土,通过增加桩底和桩侧影响范围内的土体刚度,提高抗侧移能力。5)对所有经纠偏处理的桩再次进行低应变检测,确定桩身完整性,以便加固桩身。采用此技术措施再次检测后发现,推顶复位效果良好,满足上部荷载承载要求,相比补桩节省了造价,经济效益良好。

4.2.3 静压桩锚杆补桩

对于发生较大偏位或顶推复位不理想的桩,在浇筑承台时在桩偏移反方向一侧预留好锚杆桩桩孔,借助于锚杆桩来弥补桩偏位所丧失的部分承载力。此种方法可以根据工程桩的实际偏位情况,灵活进行处理。其余各桩则可以按原设计进行施工,不至于影响施工工期和工程质量。从可靠性和经济性分析考虑,并参考有关的工程经验,决定根据桩的偏移量分别用2种方法予以综合处理,锚杆桩补桩法主要用于处理偏位大于50cm的管桩,偏位小于50cm的管桩则采用前述推顶法处理。

4.2.4 补桩

对桩顶位移偏移较大的管桩进行低应变检测,发现9根管桩出现严重破坏。根据测量结果,倾斜桩顶水平位移为3~4m,设计单位对现场勘察后,结合现场情况综合判断为废桩。为保证上部结构荷载,需进行补桩处理。补桩施工同正常打桩方法一致,补桩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开挖倾斜桩位置的周边余土,截断倾斜桩设计桩顶以上部分,防止倾斜桩对周边桩造成破坏,防止二次滑坡造成其他的管桩倾斜;采用全站仪对倾斜桩位置再次进行复核,及时将复核结果报设计单位,请复核补桩桩位,分析判断倾斜桩是否影响新补桩桩位,以防补桩过程中,倾斜桩影响新补管桩,经设计复核无误后,确认补桩方案。补桩后再次检测发现,补桩效果良好,新补桩未受废桩影响。

5、结语

总之,淤泥质土的施工场地,即使采用了合格的围护结构,仍然存在因土质太差而产生滑移,或因土质差异较大使土层间产生梯度力而形成推挤作用等因素,使得桩的偏位倾斜难以控制,这是软土地质条件下施工的难点,针对淤泥质条件下的管桩倾斜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偏或补桩处理。

参考文献

[1]李连刚.软土地基加固与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探讨[J].工程技术,2017(1).

[2]万长发.深基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要点探析[J].低碳世界,2016(22).

论文作者:黄海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基于淤泥质软土地基预应力管桩纠偏处理探讨论文_黄海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