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瑄[1]2004年在《英国特色学校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政策分析作为基本的研究方法,主要考察了英国特色学校政策的背景、概述了政策文本并分析了政策的实施过程和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政策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对我国教育政策的启示。 英国工党政府的中等教育改革目标是提高教育标准,促进学校成为优质的中心,创造环境使每个学生乐于学习并发展自己的潜力。起始于1994年的特色学校计划构成了布莱尔政府中等教育政策的基石。特色学校计划帮助中等学校与私营部门赞助者结成伙伴关系,学校获得政府的额外资助,通过选择一些特色的科目建立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在满足国家课程要求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他们所选择的特色科目,向所有学生提供丰富与和谐的教育。任何一所英国中等学校都能申请特色学校的资格认定,它们可从艺术、贸易与企业、工程、人文、语言、数学与计算、音乐、科学、运动、技术等特色科目中选择一个或两个。政府计划要让所有的中学成为特色学校。目前英国已有超过半数的中等学校成为特色学校,总数达1686所。 本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从叁方面分析了英国特色学校的政策背景:从撒切尔政府以来教育政策的演变;英国基础教育质量下滑与提高教育标准运动的开展;学校多样化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第二章,对特色学校政策文本解读。介绍了特色学校政策文本的形成与演变以及主要内容。第叁章,论述了特色学校政策实施概况,总结了政策实施以来取得的效果及经验。第四章,从推动个性化学习、探索学校之间竞争与合作、在社区中传播优秀实践叁个角度对特色学校政策进行了评价。第五章,在总结特色学校政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英国特色学校政策对我国教育政策的几点启示:把发展特色学校变成一种政府行为;在学校改进过程中,既要注重公平,又要提高质量;发展学校与社区的合作。
张源源[2]2013年在《英国特色学校的课程研究》文中指出当今社会政治、经济的日益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中等教育倍受关注,世界各国纷纷采取走多样化的发展道路,典型的就是英国的特色学校政策,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我国目前也正在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中等教育发展道路,创建特色学校,因此借鉴英国的成功经验将有利于深化对英国特色学校政策研究,丰富我国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和途径,从根本上促进中等教育向更加多样、更高质量和更加公平方向发展。本研究通过文献法和案例研究法在考察英国特色学校政策发展的基础上着重研究英国特色学校的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和特色课程。英国特色学校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的阶段,择校催生特色学校诞生—薄弱学校向特色学校转型—全面实现中等教育特色化—走向伙伴关系的特色学校,使特色学校走向成熟。在特色学校发展的过程中,课程改革也一直在进行,从高度统一的国家课程与特色课程的萌芽到趋向灵活的国家课程与多样化的特色课程再到更加灵活连贯的国家课程与平衡渗透化的特色课程,国家课程一再缩小,为特色课程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评估报告证明英国这种国家课程与特色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现了课程的平衡、提高了学生的成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机会。具体分析两所较具代表性的特色学校:艺术和科学特色学校--塞尔文法学校、运动特色学校--阿什顿莫西学校的课程概况和特色课程,进一步支持了恰当处理国家课程与特色课程之间的关系对学校发展的作用。因此英国特色学校的经验对我国特色学校建设有如下的启示:政府规划特色学校发展的课程领域、不断拓展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空间、通过特色课程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特色课程促进学校形成独特的精神风貌。
孙宏愿[3]2012年在《英国中小学“联合学校”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育的卓越与公平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大势所在,而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则是其要义所在。2001年英国政府开始酝酿中小学合作办学的基础教育改革思路,2009年儿童、学校和家庭事务部发布白皮书《儿童、学校与未来:构建21世纪学校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联合学校”政策,以期通过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联合、学校和社会各种教育相关机构的合作,改变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实矛盾。本研究包括五部分:英国中小学“联合学校”政策产生的背景;英国中小学“联合学校”政策的内容体系;英国中小学“联合学校”政策的实践结果;英国中小学“联合学校”政策的价值分析;英国中小学“联合学校”政策对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启示。研究的重点在于结合“联合学校”政策本身及其产生的效果,从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教育政策的合法性以及教育政策的有效性叁个层面对“联合学校”政策进行深层次的价值分析,找出“联合!学校”政策的本质特征。关键在于找出“联合学校”政策在资源配置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上的特殊性和有效性,从研究对象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异性中寻求该学校政策在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上的同质性,并就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寻找有效且可行的参考与借鉴。在英国,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对其教育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新工党政府执政以来在“第叁条道路”政治哲学的指引下以创建21世纪世界一流的学校体系为目标,特别注重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发展,因此这在主观上促成了“联合学校”政策的出台。而英国教育两极分化的现实状况在客观上孕育了该政策的诞生。但该政策在实践中具有生命力则要追根朔源于英国融合性取向的传统文化,它是“联合学校”得以施行的最根本原因。“联合学校”政策的内容体系包括“联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创办程序、管理策略以及实施方法。“联合学校”政策的实施改善了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学业成就、加强了各级教育间的衔接、加深了学校间的人力资源共享。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联合学校”政策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合作办学的理念受到家长的质疑、教职员工对联合办学心存忧虑、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财务情况也影响合作的质量。在对“联合学校”政策实践结果辩证的分析基础上,将第一联合学校、帕克赛德联合学校、哈里斯联合学校作为具体的案例进行具体的剖析。研究的前叁个部分是对“联合学校”政策进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分析,而第四部分将透过“联合学校”这一政策现象,运用教育政策价值分析的框架来对“联合学校”政策这一特定的政策进行价值选择、合法性和有效性的研究。比较教育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立足本国实际情况向世界优秀的教育改革寻求借鉴意义,因此,研究的最后一部分回归到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实际情况中,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就“联合学校”政策提出一定的思考。
郑飞[4]2016年在《美国特色学校运行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等教育作为紧密联系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的纽带,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人才培养方面亦有着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同时也为社会各界培养、输送着多样性的人才。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鼓励学校提高质量、办出水平、发展出特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那么如何实现中等教育领域的多样化发展,如何减小各学校之间的差距、提高中等教育整体的教育质量,如何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氛围从而促进学校与各界的联系?英国特色学校在其发展的进程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积攒了一定具有可行性的实践经验。笔者选取英国特色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希望对我国中等教育改革和未来发展有所启示。笔者在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法、历史研究法、比较法按照以下思路行文:引言,简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提出研究问题,阐明研究目标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重要概念进行界定。第一章,简要介绍英国特色学校产生的现实和理论背景、发展历程及现状,针对英国特色学校的整个发展过程进行系统地梳理。第二章,阐述英国特色学校运行的动力机制,分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两个大的部分,而内部动力又包括学生学习动力和教工发展动力,外部动力来源由高绩效特色学校评估和自由设置课程组成。第叁章,对英国特色学校的保障机制进行分析,内部保障有学校精神风貌的构建、高质量的教师和教学、ICT设备的应用叁点,外部保障包括政策支持、经费投入、社区配合和细化认定四个部分。第四章,论述英国特色学校的协调机制,内部主要包括校长、高层管理团队等,外部协调包括特色学校与学院托管会、青年运动托管会和学校改进伙伴。第五章,对英国特色学校运行机制进行理性、客观地反思和分析,总结其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结语,英国特色学校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英国公立中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英国实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大与社区联系、构筑学习型社会等方面均作出了重要贡献,特色学校在今后也仍将继续发挥它应起的作用。
倪小敏, 张源源[5]2012年在《特色学校:英国中等学校的转型——基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从公平和效率关系来看,发展特色学校是英国政府推动中等学校改革,提供更加多样而平等的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政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政策不断推动中等学校转型:90年代初追求择校和学校类型多样性,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的中等教育机会,促进了技术特色学校的发展;90年代末在新工党提高标准的政策框架下,促进了薄弱学校和综合学校向特色学校转型;进入21世纪,特色学校走向伙伴关系,旨在构建灵活的动态的以儿童发展为核心的特色学校体系。这一历程凸显英国特色学校政策重心逐步从外部资源公正分配转移到人的发展的需要上来,使公平和效率双重价值目标在策略层面上实现和谐统一。
陈君[6]2012年在《英国特色学校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英国特色学校是英国中等教育改革的旗舰标志,自1994年发展至今,几乎涵盖了所有英国公立中学。英国特色学校的发展提高了英国中等教育质量,促进了教育公平。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倡发展学校特色,建设特色学校,本论文通过对英国特色学发展的研究,对我国特色学校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带来启示。本论文以文献法和比较法作为基本研究方法,探讨英国特色学校发展理念,并重点研究和分析其发展实践,总结其发展过程。论文由绪论和正文两大部分构成,正文包含六章内容。绪论部分说明了国内外特色学校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研究英国特色学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并通过对国内特色学校已有研究成果的综述,为后面的研究提供铺垫。第一章,论述了英国特色学校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并分析了其发展的不同阶段;第二章,介绍了英国特色学校创建方式---申请制的由来,并介绍和论述了英国特色学校的申请过程;第叁章,从英国特色学校的发展理念与发展路径角度,论述和分析了英国特色学校的校风、管理、课程、教学和社区角色五个有机构成方面的发展实践。第四章,从英国特色学校发展的外部支持的机构分析了其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第五章,总结了英国特色学校的发展特点、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第六章,在总结英国特色学校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特色学校发展的几点启示:加强政府在特色学校建设中的作为;以特色学校带动薄弱校发展,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以特色学校推动课程改革,促进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平衡发展;加强特色学校社区角色,促进学习化社会发展。
付斌[7]2015年在《特色高中课程规划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阶段的教育向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是全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向,而这种转变的关键是课程改革。2001年中国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增加了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但经过十年改革探索,收效甚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2)》,再次强调高中多样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在教育部授权下,2011年浙江省率先试点特色高中创建,紧接着深化课程改革。本研究试图跟进当前的改革实践,以浙江省洞头县第一中学为例,探索特色学校创建的背景下,学校的课程规划和校本课程开发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对策建议。全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首先是绪论。这部分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阐发了课题提出的背景,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明确特色高中、学校课程规划和校本课程开发等相关概念。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把握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进而阐明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思路。第二部分阐述了中英特色学校发展的历程,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特色学校的本质特征:追求教育多样化,提供更多的选择,努力发展学生个性是直接动因;创设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成为特色学校发展的内在方式;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的需求;提升学校整体教育质量是最终诉求。第叁部分探索了在创建特色高中的背景下,以洞头一中为例,分析了学校课程规划的叁大步骤: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学校特色的凝练,再到学校课程结构的构架。学校整个课程包含叁大板块:核心、选修课程和课外活动。海洋文化特色选修课程包含四大课程群:海洋科学探究课程群、海子才艺课程群、海洋特质涵养课程群和海洋技能课程群。第四部分阐述了特色课程体系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以洞头一中的浙江省精品课程《魅力洞头——走进海洋生物》为例,探索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和管理机制,从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筛选与设计到课程的实施、评价。第五部分析了当前积累的经验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政府在特色高中创建过程中应发挥规划、协调和资源配置的作用;缩小国家课程规模,扩大选修课程的比例,并注意课程之间相互衔接;通过特色课程做强特色学科,通过高质量的特色学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地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等。
向天晴[8]2017年在《英国“教学学校”政策研究》文中认为教育变革的终极目的指向人的全面发展,而教师和教学是影响人发展最关键的要素,其中推进直接指向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和教学质量提升的学校改进是重要环节。随着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可持续地学校改进成为各国政府未来教育变革愈加重视的领域。2010年,以卡梅伦为首的英国联合政府为回应新社会经济形态下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正式提出并推行基础教育领域学校改进的新举措——“教学学校”政策。本研究试图从专业教育政策分析的视角,兼顾政策分析中的静态与动态需求,对英国“教学学校”政策作系统深入地分析,以期为我国学校改进和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借鉴。本研究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释本研究的缘起与意义,对研究中所涉及的核心概念作出界定,在整理已有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选取适切的理论基础、研究思路与研究方展开研究。第二部分梳理“教学学校”政策出台的国际、国内背景。这一政策既深受国际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浪潮的影响,又深刻地根植于英国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第叁部分就“教学学校”政策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全面阐释。“教学学校”政策在区域内整体教育质量提升的理念和目标指引下,通过严苛的申请与准入机制、六大核心任务的中心-辐射布局和科学的管理体系构建保障了政策的高水准。第四部分致力于探究“教学学校”政策如何实施。首先围绕实施路径、实施结构、执行人员等方面分析了“教学学校”的实施机制。并且通过剖析剑桥教学学校网络的实施过程,还原了政策实施的具体情况。第五部分据“教学学校”政策实施状况进行分析,即分析政策实践过程中的成效和遗留问题,为客观地全面地评价政策提供基础。第六部分关照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分析英国“教学学校”政策在理念、过程、监控等方面之于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范涌峰[9]2017年在《学校特色发展测评模型研究》文中提出中小学校特色发展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强调促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而我国虽然自上世纪90年代初便提出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但人们并未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对于学校特色发展及其测评的认识仍然十分不一致,国内外有关认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学校特色发展存在形式化、表层化、功利化等问题,而学校特色发展测评则缺乏科学的、可靠的、可操作的工具和标准,并存在重定性、轻定量,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本研究认为,学校特色发展测评是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科学、有序进行的关键,它不仅可以使中小学校对于什么是学校特色发展、怎么开展学校特色发展以及怎么评价学校特色发展形成相对科学、统一的认识,而且能够使区域、中小学校诊断和认识自身学校特色发展的水平。因此,构建学校特色发展测评模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专门支持开展“学校特色发展测评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也表明这一研究领域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本研究在借鉴人文社科领域多种测评模型构建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思路,即首先重新界定学校特色发展的内涵,其后构建学校特色发展测评指标体系,基于指标体系研制学校特色发展测评量表,构建学校特色发展测评模型,最后对量表和模型进行应用和检验。研究将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综合使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尤其是先后调查访谈专家146人次,调查4726个中小学校管理干部和教师样本。主要过程和结论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重构学校特色发展内涵。这是本研究的难点所在。本研究综合比较的视角、组织的视角和专家的视角,分析比较了中西方学校特色发展实践与认识的异同,考察了学校特色发展的系统运行过程,调查访谈了52位相关领域全国知名的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高校、教科研机构专家,中小学校名校长对于学校特色发展内涵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认为,学校特色发展是学校改进的一种基本策略,是学校根据对内部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对区域、学校资源进行挖掘或重组利用,使学校形成特定领域独特风格或优势的过程。它以学校质量改进为根本目的,以特色课程体系为核心支撑,以学校文化为价值前提和沉淀形式,以校长领导、教师发展、机制运行等方面的组织管理为基本保障。第二,构建学校特色发展测评指标体系。基于对学校特色发展的本质认识,首先明确了学校特色发展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方法,综合使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结合前期学校特色发展内涵研制过程中的理论研究和专家调查,初步构建学校特色发展测评框架,之后将学校特色发展指标体系广泛征求45位知名专家的意见,最后确定了叁维度、七指标的学校特色发展测评指标体系:叁维度即(学校特色理念体系的)适切度、(学校特色实践与理念体系的)一致度和(学校特色发展效果的)优质度,七指标即办学理念、方向目标、课程体系、组织管理、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第叁,构建学校特色发展测评量表和模型。这是本研究的重点所在。基于学校特色发展的内涵和测评指标体系初步编制学校特色发展测评量表;通过征求中小学教师和专家的意见,修订学校特色发展测评量表;通过叁次测试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量表的框架和项目进行调整,得到结构基本稳定的学校特色发展测评量表和模型;通过两次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学校特色发展的最终量表和测评模型。学校特色发展测评量表由52个项目构成,其中,适切度维度15个测题,一致度维度21个测题,优质度维度14个测题,另有2个测谎题,不计入总分,量表的各项测量学指标良好。结合后期模型的专家意见咨询,学校特色发展测评模型近似地用以下数学线性表达式表示为:S(28)0.89A(10)0.94C(10)0.90Q,将系数归一化以后,模型线性表达式为:S=0.33A+0.34C+0.33Q,1 1 2A(28)0.50P(10)0.50D;C(28)0.60C(10)0.40M;Q(28)0.36S(10)0.33F(10)0.32S。其中,S表示学校特色发展水平,A表示适切度,C表示一致度,Q表示优质度;P表示办学理念,D表示方向目标;C1表示课程体系,M表示组织管理;S1表示学生发展,F表示教师发展,S2表示学校发展。第四,学校特色发展测评模型应用与实践检验。本研究基于点面结合的原则对学校特色发展测评模型进行应用和实践检验:一是整体分析中小学校特色发展水平及其在若干变量上的组群差异;二是选取小学、初中、高中各一所作为个案,对个案学校特色发展状况进行诊断。量表施测和模型转换后的数据分析表明:样本学校特色发展水平总体良好,平均得分为4.1406,中学和小学学校特色发展水平具有极其显着的差异,小学特色发展水平显着高于中学,学校特色发展水平在学校历史、学业水平、城乡差异、特色类型等变量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学校特色发展测评量表和模型对个案学校进行了有效诊断。此外,本研究还分析表明学校特色发展水平与学生学习成绩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前者对后者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这与英美国家的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本研究的创新在于:在国内学校特色发展测评尤其是运用科学有效的工具进行定量测评几为空白的情况下,领先开展了学校特色发展定量测评研究,创建了学校特色发展的测评模型、指标体系和量表;在学校特色发展内涵讨论多年但认识仍然十分不一致的情况下,综合多种视角,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结合,重构了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对学校特色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在人们对于学校特色水平仍处于主观判断的情况下,使用学校特色发展的测评量表和模型,定量刻画了学校特色发展水平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为了解区域、学校特色发展水平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总之,本研究以测评模型构建作为切入点对学校特色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能够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实践、评估和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尽管如此,本研究作为对学校特色发展测评模型的尝试性探索,由于调查样本等方面的限制,在量表与模型的精准性和可推广性以及模型应用的深广度等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由于篇幅、精力等方面的限制,本研究并未研制出学校特色发展水平的常模。在今后的研究中将不断完善学校特色发展的测评指标体系、量表和模型,并进一步探索构建和应用学校特色发展常模、标准和指数,深入系统地探讨学校特色发展的有关理论问题。
贺辰龙[10]2016年在《英国自由学校办学特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础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为使本国基础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出于提升本国基础教育竞争力的需要,英国在2010年开始正式推行自由学校政策,该政策为缓解当时英国公立学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英国自由学校倡导赋权学校,给家长更多的教育选择,鼓励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采取公立学校私人管理的模式。同时政府加强在政策和资金支持、质量把关等方面的保障措施。英国自由学校为英国的公立学校体系注入新鲜的血液,也使英国民众重拾对本国公立基础教育的信心和信任。本研究共分为六部分。在第一部分中,首先是问题的提出,本研究阐释英国自由学校创办的原因;其次,对自由学校、英国自由学校和学校自主权做界定;之后对有关英国自由学校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出英国自由学校的文献综述;在本部分最后阐述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在第二部分中,本研究从多个方面论述了英国自由学校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现状。第叁部分中,通过对英国政府发布的有关自由学校的政策文件以及学校评估报告进行分析,对英国政府的自由学校政策进行解读。第四部分,本研究在上述基础上总结出英国自由学校的办学特色。在第五部分中,本研究对英国政府为保证英国自由学校健康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保障措施进行分析。第六部分中,首先对我国当前特色学校的办学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然后结合英国自由学校发展的经验,为我国特色学校的发展提出几点启示。
参考文献:
[1]. 英国特色学校政策研究[D]. 王瑄. 首都师范大学. 2004
[2]. 英国特色学校的课程研究[D]. 张源源. 温州大学. 2013
[3]. 英国中小学“联合学校”政策研究[D]. 孙宏愿. 西南大学. 2012
[4]. 美国特色学校运行机制研究[D]. 郑飞. 东北师范大学. 2016
[5]. 特色学校:英国中等学校的转型——基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视角[J]. 倪小敏, 张源源. 教育研究. 2012
[6]. 英国特色学校发展研究[D]. 陈君. 河北大学. 2012
[7]. 特色高中课程规划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 付斌. 温州大学. 2015
[8]. 英国“教学学校”政策研究[D]. 向天晴. 西南大学. 2017
[9]. 学校特色发展测评模型研究[D]. 范涌峰. 西南大学. 2017
[10]. 英国自由学校办学特色研究[D]. 贺辰龙. 辽宁师范大学. 2016
标签: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课程论文; 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