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几种特殊的比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种论文,比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比喻就是“打比方”。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在某方面彼此有相似点,就可以用其中的一个事物比方另一个事物,以期形象可感。通常比喻分为明喻、借喻、暗喻三种。实际上人们经常使用的不仅有这三种,还有一些特殊形式。
(一)博喻。“博”义为“多”。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来说明同一本体。多个喻体易引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以丰富本体的内涵和美感。如:
①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②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到水上。
(二)通感。它的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官感觉到的形象。“通感”即沟通两种感觉形象。如:
①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②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草坂”是视觉形象,“乐曲”是听觉形象。平缓、幽雅、舒畅,富有诗意的共同感受把两者沟通在一起。“清香”是嗅觉形象,“歌声”是听觉形象。这清香淡雅,和远处随风传来的歌声一样虚无缥缈、若有若无。这样一沟通,就写出了神韵。
(三)缩喻。“缩”即缩略,直接以本体修饰喻体。
①在朝鲜的每一天,我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地奔流着。
②有时,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③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感情的潮水”、“思想的野马”、“神话的蛛网”这些缩略的用法,更形象化,语言更凝练生动,使感情抒发得更有力量。
(四)倒喻。“倒”即倒置。喻体在前,本体在后,喻体修饰本体。倒喻大量存在于日常描写人的语汇中。如“瓜子脸”、“柳叶眉”、“樱桃小嘴”、“虎背熊腰”、“刀子嘴,豆腐心”等。倒喻对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起了很好的作用,是其他修辞格无法替代的。
(五)强喻。“强”有“比较”的意思。本体喻体间有明显的比较关系。通过比较构成比喻。
①旧社会,我们这些苦力连牛马都不如,还谈什么人权。
②自打承包了这百亩大鱼塘后,桂花喂养,根生销售。手头有钱了,小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六)讽喻。讽即劝谏。讽喻多以寓言、故事、切身感受等作为喻体,以受劝谏人的某种思想行为作为本体。借助喻体思想事理的剖析,使受劝谏人通过本体喻体间的相似之处得到启发教育,顿开茅塞,达到改变或修正其思想行为的目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运用讽喻的典型例子。邹忌的妻、妾和客人都从自己的目的出发称赞他漂亮。但邹忌见到徐公后发现自己相差甚远。反躬自问,认为自己被蒙蔽了。推小及大,皇上也定被各种人蒙蔽。于是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劝谏皇上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同情同理,威王欣然接受。邹忌的成功在于巧妙地使用了讽喻的手法。寓庄于谐,刚以柔藏,让人乐于采纳,是讽喻的最大特点。
标签:本体感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