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全球化促进中国自主创新的步伐_科技论文

技术全球化推进中国自主创新步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主创新论文,中国论文,步伐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要提高国家创新能力,一定是在开放的全球背景下,充分利用国际科技和产业资源,一定要有自主的创新产品和创新平台,这样才能形成产业发展、产品开发的系统性概念,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资源,拓展哪些方面。

利用全球资源推动自主创新

近年来,技术全球化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科技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和有效配置,使得传统的科研组织结构和创新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知识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形成了技术创新收益的溢出,从而为发展中国家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可能。

近年来,我国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我国科学家通过参与国际间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基础研究、重大疾病防治以及有关生态、环境、气候、灾害等科研领域,及时掌握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充分利用各国的科学研究设施,同时也承担了国际合作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刻的今天,搞狭隘民族主义,通过闭门造车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是不可取的。要充分地利用国际科技和产业资源,一定要有自主的创新产品和创新平台,这样才能形成产业发展、产品开发的系统性概念,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资源,拓展哪方面能力。当前我国产业发展实践已经反复证明,只有当我们有自主产品开发能力时,通过合作或合资获得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才具备扩散和增值的可能。放弃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即使产业规模做得再大,也摆脱不了从属和附庸的地位,由于不能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及时反应,这些企业的市场效益同样也只能“慢半拍”。因此,作为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企业的自主性与中国的开放性必须更好地统一起来,共同服务于整体发展战略目标,服务市场的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日趋复杂化、交叉化趋势的共同作用下,在高技术产业领域,跨国技术联盟日趋增多、合作创新正在成为主要的创新方式。“自主创新”应当强调的是创新者对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的“主导权”,而不是技术本身的来源。在“合作创新”的技术联盟中,获取创新主要收益的也只能是掌握主导权的一方。鉴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考虑到未来二十年全球技术扩散的有利条件,在相对成熟的产业领域我们仍鼓励技术引进,而关键是要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建立起自主开发所需的技术能力。与此同时,应当借助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方面,通过“走出去”(在国外设立企业或研发机构),“引进来”(大力吸引本地化的外资研发机构),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跨国技术联盟等多种方式,逐步提高我国在技术引进和市场开拓方面的“主导权”,以充分获取高技术产业发展所应带来的高收益。

应该指出,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知识产权的保护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才能真正形成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样,也才能真正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归根结蒂,自觉保护知识产权是对劳动的尊重。

与此同时,对于那些新兴的、具有较大潜在经济和社会收益,并且存在“机遇窗口”和跨越可能的高技术领域,应当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增加在国际合作中的作为,通过积极的国际合作获取知识溢出,反过来进一步促进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对于那些在现阶段既难以引进,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瓶颈的关键技术,特别是某些国家限制出口的技术和产品,应当坚定不移地以自力更生为基础进行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并且制定政策法规,确保自主研发的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优势地位。

中国的国际科技合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备了深厚的基础,多年来国际科技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许多发达国家在经济上有互补性,在文化上各有所长,在科技合作的规模和水平上,合作的潜力还远未发挥出来,合作的前景十分巨大。尽管中国与许多发达国家有着不同时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但各国都致力于探寻提高各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途径,而科技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有助于共同发展目标的实现。我相信,通过我国科技界的共同努力,未来中国在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方面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借助国际资源是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方面,科研机构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增强科学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要有国际化的视野

随着近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已成为经济发展中强大的推动力,没有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动,也就没有日新月异的产业革命。技术全球化最根本的动力来源于企业的跨国经营,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各国经济竞争由产品竞争、生产要素竞争,转向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快,促进了知识、信息、人才的全球流动了,推动了科技全球化的进步。对知识的创造和占用,已经成为各国提升综合国力的根本所在。

技术与经济的全球化进一步推动了自主创新。伴随着国际间的合作,知识共享和知识转移日渐频繁,创新范式由传统的对研发组织的控制向开放创新范式转换,必须消除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研究机构之间的界限,开放创新范式强调组织自有技术和外部技术的有机融合,在已有的技术和市场之外产生新的技术和产品。创新主体与创新管理间动态互动的过程也日益受到重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导入了创新系统的概念。创新系统被运用于多个层次,当创新系统研发到区域创新阶段,就会与产业集群的研究结合起来。世界各个国家的科技创新并不完全相同,有着各自的特征,比如说美国技术创新系统直接成为增强核心国力的核心部分。

全球化对创新管理有着重要的贡献。随着竞争环境的改变,全球竞争也日益白热化,随着技术研发周期的缩短与成本的高涨,传统的形态已经无法接受趋势的改变。技术进步是通过产品的形式来实现的,在技术全球化的条件下,产品的开发速度日益加快,比如说大飞机项目,国家的战略目标是以国家的形式与国外建立起大飞机建设的领域,以企业竞争的形式通过不断地开发和技术进步来实现大飞机的开发。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产业过程中最核心的过程。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冲击着国内的各个领域,也给我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现在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时期,也是我国企业全面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时期,因此企业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是企业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企业在市场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面对国际市场就必须要掌握国际市场信息并作出迅速反映,同时要广泛地利用国际资源,取得最新的国际技术。企业可以在内部有效地配制资金,国际化的经营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和更多的考验,但对企业的要求也会更高。

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重要是科技创新,对我国企业来说尤其重要的是要注重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足是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发达国家科研开发投入很高,其中主要投资的是主体是企业,如美国科技投资的四分之三来自企业,而我国科研开发的主体是科研机构和大学,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并不多,科研产品转化成产品时间比较漫长。企业自身对技术的掌握、应用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我国创新建设过程中最难的过程。开拓国际市场、打造国际品牌,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科技自主创新显然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

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都需要与全球化策略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两大环节,都需充分地借助世界科技和经济资源。参与科技创新需要全球化的意识,科研机构要能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增强科学创新能力,企业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不但能实现生产和增值,还要在科技无限的循环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借助国际资源也是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方面,国际资源包括项目、人才、资金等硬资源及管理体制、科学文化等软资源,有意识、系统地加强对国际资源的吸纳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科学院半个世纪发展中,几乎所有重大的科技成果都有国际科技的贡献,2001年中国科学院与国外科学家合作发表的论文有2210篇,2005年有4393篇,平均每年增长将近 20%。中国科学院在构建自己的创新体系当中,不断地增加国际项目、人才、资金等一系列资源,以科学家为主体进行合作,引进培养人才,解决科学制度、文化差异等一系列的问题。在科技创新上我们不能一味地跟着发达国家走,在全球化大潮里,要唱好中国科技创新主旋律。

要唱好中国科技创新主旋律

技术全球化是国际大趋势,科技知识是人类发展共同宝贵财富,我国要大力促进国际科技创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科技发展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新产品、新工程不断出现,如袁隆平教授的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世界的一些难题。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从1994年到 2004年大学生有470万,许多优秀人才在跨国公司工作,为世界科技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我们应加大力度促进科技全球化,比如我国的产学研应和国际上的产学研结合发展,这也是我国家科技创新的一个大方向。

在技术全球化大潮中,我们要唱好中国科技主旋律。自主创新的重点是自主,我们要自主创新研发,构建和谐发展的主旋律。科技发展依靠的是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而其他国家和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阶段会有所不同,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规模、动力不同,所以解决的办法也就不同。比如我国电风扇的产量占全世界的50%,空调占世界的1/3,照相机50%以上,电话50%以上,生铁23%以上,水泥37%,拖拉机83%,集装箱83%,摩托车44%以上,这些产品的研究中心在我国,铁道行业、桥梁行业、水利行业、矿业行业、发电行业、机械行业、轻工行业等是我国现在很重要的支柱行业,而这些行业在发达国家的发展的时期已过去,我们应清晰的把握好我们研究的方向。例如,我国是世界上桥梁最多的国家,每年建桥数量全世界第一,但是我们现在建桥业设备、技术、软件还跟世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在进行最大规模的工程,但是我们的技术并不是很先进,比如说我们造一座桥梁用上万名工人,而国外造一个桥梁只用上百名工人,而且都是技术化的施工。我们桥上很多的设备基本上都是进口的,进口了以后我们的工人也无法进行软件和电脑化的操作,还需要国外公司派人来。我们已经制造了全世界50%的皮鞋,我们每年向欧洲出口的数量是20亿双,但是我们皮鞋的价格只有意大利的三分之一。我们国家应该引导这些科技的研发,这是我们国家的主旋律,我们应该唱好这个主旋律。

图为技术全球化与自主创新研讨会现场。

本报记者 杨申 摄

在全球化的趋势中,一个国家不可能在科技的全方面领先,但一定是要科学技术研发方面领先。很难预测中国能够在哪些方面领先,但如果中国赢得了能够领先的机制、能够领先的源泉,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目前,我国在科学技术研发方面有一定的优势,首先,我们有巨大的市场、巨大的产量、巨大的占有量,应可能形成全世界的合作,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形成世界科技研发;其次,我们有非常宏大且优秀的人力资源,在这个基础上可造就世界一流的工程师,在人才培养上我们也可以自主创新,为全世界培养输送人才;另外,我们有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中国的行政是世界上一流的科技创新的机制,我们政府还需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人员和技术的流动,以建立良好的机制,在技术全球化的形式下,成为一个真正的创新引导的发展中国家。

在技术全球化的进程中,知识产权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知识产权的全球化是技术全球化的先导,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

保护知识产权需要对话而非对抗

在技术全球化进程中,知识产权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需要更广泛的国际合作。知识产权制度本身就是国际化的制度,中国在20多年前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一开始就着力于国际化,但目前的国际合作却有点变味,很多发达国家不是把知识产权作为一个正常的技术合作手段来使用,而是作为一个政治化的工具来打压其他国家。知识产权的全球化是技术全球化的先导,我们真正需要是对话而不是对抗,是合作而不是指责。前不久,中美警方联手破获了一个侵犯国际知识产权集团,就是一个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的成功案例。知识产权是中国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并不能受制于国外,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也有一个知识产权的小高潮,但由于那时候中国政府受制于西方列强。现在,在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中,我们要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支持、保护无形财产,尊重知识、尊重创造、鼓励创新,但很多发达国家还是抱着那个时代的眼光来看待中国。

在技术全球化和中国创新的大背景下,我国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已有两年多,今年3月份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指出要抓紧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我认为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目前在我国,专利的转化、产业化、工程化面临很多难题,专利实施大概不到 20%。在市场经济下,专利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来支持,但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对市场的考虑要远远大于对创新的考虑,而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还不够,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影响到创新的积极性。而创新风险融资等还需完善。目前,这些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如科学进步法就涉及促进进步、知识产权的归属等进行了规范。

我们对创新应有正确的认识。创新有三个层次,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对应专利是首创发明、基础发明和改进发明。从专利数量上来讲,首创发明最少,基础发明次之,改进发明最多,这三者形成一个金字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能不借鉴、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这就是自主创新的基础。

目前,我国正处于知识产权发展的最好的时期,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入世以来知识产权发展迅速,2005年BCT国际申请进入全球前10名,是全球前10名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2006年上升至第8位。但创新文化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今年的科技大会上,中央特别提到要构建创新文化,创新文化实际上是和知识产权意识的结合。知识产权意识就是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把无形的财产和有形的财产一样的对待。我国在这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还远远不够。中国实施知识产权制度是一场革命,是一场文化浪潮,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对知识产权没有概念,没有法律,没有机构,完全是一种自然的状态,而中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

近20年是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但伴随而来的是面临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指责,这实际上是技术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技术溢出效益的反映,对此我们不必介意。我们要在传统的知识产权观念和现代知识产权理念的碰撞中,更快的成长起来,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对于一个创新型国家来说,最重要的两点:IQ和IP,即聪明的人才及创新和创新的结果。

创新需要国际化的人才

自主创新需要在全球的范围内最佳整合、优化资源,最重要的是需要国际化的人才,特别是领军人物。中国企业正在走向世界,有联想并购IBM、TCL并购外资企业及中国外汇投资公司用3000亿美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并购等多种模式,同时,跨国公司也在逐步走进中国,因此呈现出人才技术全球化,产品多样化、市场本地化、服务个性化等特征。在现代社会,强大的公司一定是一个全球性的、开放性的公司,运行全球化的战略。在技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有远见的企业需要考虑在全球范围内如何进行最佳的整合优化资源,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寻找国际化的人才,特别是领军人物以及精英。

创新需要有一个完整体制。国家的研发体系包括政府的研究机构、高校和企业的研发中心。微软在中国有10年的历史了,微软在研发方面早期就有投入,从研究院到工程院,从基础研究、技术孵化、产品开发和战略合作,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研发体系,一个研发的链条。同时,创新还是多维的,它不仅仅是技术和科技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市场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小企业要把不同的创新融合起来,然后让自己的产品和市场有更多的差异化,才能具有更强的核心竞争能力。现在,许多企业都设立一个研究院。我认为,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更需要的是工程院而不是研究院,大部分企业不需要也不具备基础研究的职能,因为大学以及研究机构已经在从事这个职能了。企业工程院主要从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实用技术的孵化,面向产品的技术开发;二是对技术的采纳、技术的适应、技术的应用;三是面向市场,有一个和商业模式结合起来的创新。实用性、有效性、差异化、产业化,才是国内企业应该做的重要的事情。

要重视技术到底是怎么变成钱的,这是科技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的核心意义。

企业发展不单是技术的问题

科学和技术有很大的不同,技术是为企业整体战略服务的,是其中的一个坏节,除此之外,还包含若干个其他的环节,这些环节如果不予以重视,不能很好地配合技术创新,那么这个整体战略就有可能失败。企业的成功不但要有合适的市场技术,而且要有资金、销售、服务等其他综合能力。而同样的技术、同样的研发、同样的投入,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管理人员手中,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当政府准备发展某项领域的技术,选什么样的项目进行投入的时候,选什么样的企业,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因素,都是决定最终效果的根本性问题。政府应进行有选择性的支持,需要认真考虑。企业的发展不单是技术的问题,还包括企业其他方面,比如产权机制的问题。

联想控股下面的几个子公司都很专一,像联想控股电脑、神州数码及专门做投资的公司。联想风险投资回报是相当不错。我们投企业的原则是事为先人为主,首先要看项目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还要看企业班子的领导人。而这些类似商业问题,正关乎到科技创新的成败,也可能是科技部需要进行研究的问题。

本篇文章内容由魏小毛、窦新颖整理

标签:;  ;  ;  ;  ;  ;  ;  ;  ;  ;  ;  

技术全球化促进中国自主创新的步伐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